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看,中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能够代表五千年文明史的考古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姜寨聚落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良渚文化遗址
2.有学者认为,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必须“礼崩乐坏”,然后才有“天下定于一”。······由“封建”转向“郡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由此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周朝“礼崩乐坏”
A.导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客观上促进社会转型
C.利于建立封建专制体制 D.直接推动了国家统一
3.图1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人口密度图。该时期
图1
A.户口分布南多北少 B.南方开发初见成效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长途大额贸易发展
4.北宋仁宗令欧阳修等重修唐史,历时17年乃成《新唐书》225卷。新设《藩镇》《女臣》《叛臣》《逆臣》等类传,并将《忠义》调至类传第一。据此可知《新唐书》白编纂原则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的价值导向 B.重新整合四民社会秩序
C.体现君主强干弱枝的治国理念 D.关注提升历史人物价值
5.清入关初,曾依照《明律》并参酌关外旧制,制定法律;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清代还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清朝的法律建设
A.推动乡约与法律合流 B.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C.标志中华法系的完备 D.继承德治与法治并重传统
6.图2所示为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据此可知,19世纪60~70年代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国开始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封建小农经济瓦解
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7.从19世纪60、70年代到1894年,中国大约有216个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其中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洋务派民用企业27个;私人资本企业170个。在经济结构中,新经济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A.得益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引发了东西方文化论争
C.推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确立农商皆本成为共识
8.八路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经历三个阶段:太原失守以前,八路军主要以游击运动战直接配合友军作战;太原失守后,八路军各师分别在晋察冀、晋东南等地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1938年4月以后,八路军大幅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东等广大敌后区域发展游击战争。八路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
A.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
B.推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配合了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
9.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由此我国建立起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建立
A.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D.使得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10.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奏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自此以后,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向前迈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标志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C.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1.读图3,对该帝国解释正确的是
图3
A.帝国法典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B.统治区域称为希腊化世界
C.商人、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
D.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12.11世纪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并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该登记册成为国王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英格兰的土地管理制度
A.巩固封建庄园制度 B.削弱教会特权
C.推动圈地运动开展 D.利于加强王权
13.12世纪形成的汉萨同盟由波罗的海沿岸独立城市国家和城镇组成,1370年,同盟获得了对丹麦和波罗的海诸国的贸易垄断权;15世纪,同盟的势力和重要性开始下降;17世纪,汉萨同盟瓦解。导致汉萨同盟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贸易格局的改变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古代地理知识的普及 D.欧洲城市自治与发展
14.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英国文学旅游的兴起根源于
A.启蒙运动激发了民族民主意识 B.工业革命助推经济和教育发展
C.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D.工业资产阶级社会地位上升
15.二战前,英国保守党长期执政,内阁大臣多来自工业和商业大家族,他们认为纳粹德国是对抗布尔什维克主义向西蔓延的堡垒,英德贸易可以使德国获得相当可观的英镑外汇。英国保守党的这种认识
A.导致英国外交秉承实用主义原则 B.体现了克服经济危机的愿望
C.适应了二战前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D.推动英国政府实行绥靖政策
16.二战以来,科学研究出现一种新模式-“大科学”。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大科学”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大科学”研究模式
A.使科学与生产开始直接结合 B.造成传统工业日趋衰落
C.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D.阻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随着世界历史进程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全球化”开始初露端倪。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自然也不能自外于世界。明代以澳门为中介的国际贸易航线的开辟,将中国商品迅速推向国际贸易市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不断走向紧密。北京作为明清王朝都城所在,不仅是国家重大外交活动的举行地点,同时也是国内外重要的消费中心城市,包括朝贡、朝觐制度伴生的使团贸易,以及远涉重洋的外洋贸易,不仅成为本地区商业发展中典型的“国际贸易”构成,同时也成为中国走向全球化的另一种叙事。
明清以来北京城内聚集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贡使和商人,他们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来自异域的珊瑚树、祖母绿、猫儿眼等商品。明清北京作为都城所具有的消费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不仅是最核心的城市特征和内在动力,同时以其为中心形成的市场圈和交往圈,对北京与相关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福美《清代北京商业中的“国际贸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北京“国际贸易”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北京“国际贸易”的影响。(6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天子耳目风纪之司”,监察对象是各级官吏。谏官虽责在“匡正君主”,但谏诤的前提是不触动皇权。在监察过程中,从纠参到议复,从核实到复刻都必须请旨进行。中央监察主体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组成独立的监察机关,直接对皇帝负责。汉魏选用御史通过严格的察举考试,唐宋明清,一般选用进士出身者为御史。统治者还颁布了不同类型的监察法规,以规范监察机关的活动。历代监察官员的地位十分微妙,秩卑权重,奉旨巡按,气派“威震州县”。
-摘编自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丛书》材料二 19世纪初,国王权力逐渐向议会转移,英国的两党制日趋成熟。在这一时期,政府各部的行政官吏任命是以党派关系为基础的,腐败现象非常普遍。19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兴资产阶级要求革除旧的文官体系,建立新的廉洁的文官制度。此后,政府各部门公开考试、择优录用。1855年,首相帕麦斯顿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考试录取工作。1870年,格莱斯顿执政时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2个枢密院命令,规定行政机构人员的任命要定期举行公开竞争考试。
-摘编自刘金丽《公平与科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背景。(6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中国交通代步工具主要是轿子、畜力车等。鸦片战争后,新式交通工具发展。据统计,乘坐轮船从全国来天津租界码头的华人旅客1866年是5800人次,而到1901年则增至5万人次,主要是商人或一般谋生计的人。在大城市短途“电车以取值廉,且光阴宝贵,乘之者不仅屠沽佣保,虽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亦群趋之”。上海许多住在城市边缘住宅区的工人每天都乘电车通勤,往来于住地和城市工商业中心区之间。
-整理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17世纪下半叶有关河流通航的努力和立法活动明显增多。1660~1700年,在43项河流通航议案中,有18项获得议会通过。1600~1660年,英格兰通航河流至少有685英里,到1700年则超过了960英里。1605年前英国的四轮马车只在少数几条线路(如伊普斯维奇、剑桥、坎特伯雷等)使用,1610年后已普及成为当时陆路主要交通工具。1637年约翰·泰勒《运输人指南》中提到,大约200个城镇至少每周有从伦敦始发的固定班次。1637~1680年,伦敦运输服务班次增加了36.5%,1680~1715年增长了164.3%。
-摘编自张力《伦敦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与交通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因素。(8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和17世纪英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共同意义。(6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霹雳震天、红旗漫卷。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在人们心目中最为不可磨灭的记忆之一,它开辟了一条使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新道路。邓小平曾评价毛泽东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摘编自唐正芒《秋收起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开端》
根据材料,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历史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