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讲评:人们往往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讲评:人们往往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

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讲评:人们往往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周国平的《人生哲理录》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们往往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
上述话语引发了你怎么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材料分析:
这是一道二元思辨型引语式材料作文。后面还有一句“但其实朴素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由此立意点和侧重点已经明白了。“朴素与浅显”“华丽与丰富”也好,“朴素不等于浅显”“华丽不等同丰富”也好,从二元关系审题和立意也已经很明确了。至于其间关系是对立、相反、相辅、相成、并列,还是主次、先后、因果、递进等关系,认真思辨引语内容和二者关系就明确了。本引体作文材料,可理解为两个角度:一个是相向关系,以同向思维,综合权衡二者关系,即如何做到“既朴素又浅显”“既华丽又丰富”,实现二者的双赢;一个角度是相悖关系,即思辨二者关系,剖析“朴素不等于浅显”“华丽不等同丰富”实质,认识坚守朴素的重要性和追求华丽的本色性。
链接中,二元关系型思辨性引语式作文,在过去发表的文章曾经分析过,而且在近几年高考中多次呈现。如2021年全国甲卷“有为与可为”,2021年全国乙卷“修身 矫思 立义”,2021年全国Ⅰ卷“强与弱”,2021年全国Ⅱ卷“逆锋起笔,藏而不漏;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描红模仿,成就人生”;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浙江卷“取与舍”,皆此类二元作文也。本试题“朴素与浅显”“华丽与丰富”或“朴素不等于浅显”“华丽不等同丰富”,亦当按二元关系审题立意,并进行思辨性反思行文。材料中所引用的周国平先生的话,反映了一种客观现象:现实人生中,人们常常将朴素误解为简单和缺乏深度,而将华丽误解为丰富和有意义。
二、审题指导:
实际上,真正的丰富和深度往往体现在朴素之中,而华丽则有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浅显也不是浅近、浅白、浅薄,而是一种有深度的涵养,有高度的高雅,有风度的朴素,也不是娇柔做作,更不是卖弄张扬。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如何认识“朴素”和“华丽”问题,进而联想如何认识写朴素的文、做朴素的事、做朴素的人、过朴素的生活。不能将华丽代替丰富,不能以浅显代替朴素,做人应当本本分分,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真诚待人;行文应当文质彬彬,浑然天成,不可华而不实,为追求华丽滥用辞藻;做事应当实实在在,规规矩矩,不虚为不作秀;看待社会认识事物应当剥去华丽的外衣,看清事物本质和内在灵魂。
除以上,本引语式材料还能引导考生思考认识生活中的“高大上”“高富帅”,审视“白富美”,正视“赶时髦”,鄙视“假正经”,剖析“追风族”,痛批“作秀者”,揭掉掩盖虚伪的“遮羞布”,辨识蒙人忽悠人的“骗人术”,摈弃“假丑恶”,弘扬“真善美”。同时,还包含有剥去华丽的外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本来面目。正视、反思和辨析、思辨并正确处理好“面子”“表子”和“里子”“骨子”的关系问题。“好面子”,“爱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破里子”,护住面子,磨破里子 ,为虚荣忍气吞声,为虚荣忍辱负重,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引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朴素真诚,简约简单,不自吹,不自擂,不妖言惑众,不自欺其人,不怕人嘲“土肥圆”,不要自嘲“矮挫穷”,坦然做人,诚然做事,超然做人。
三、写作指导:
引导语“上述话语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以联想思路将考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远的空间。比如,可以由周国平的话联想到,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有些人认为简单的生活是浅显的,而追求复杂和奢华的生活方式则被视为丰富和有意义。然而,真正的高级感和深度,往往来自内心的丰盈和精神的充实,而不是外在的华丽和浮夸。比如,可以思考这种现象更深层次的表现,这种误解不仅存在于个人生活中,也反映在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念中。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物质的诱惑和表面的光鲜所吸引,忽视了内在的价值和精神的富足。
实际上,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来自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平静。比如,可以剖析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热衷于“高大上”的光鲜亮丽,追求立竿见影的“轰动效应”,而忽视看似简单轻松的基础性工作;有审美观方面的,无原则地忽视和排斥朴素之美,看重和追求华丽之美,忘记了事物内在的价值和人精神的富足的意义;有认识能力方面的,对朴素之美和华丽之美的本质缺少正确认识与感知,以致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不能作出正确的认知与判断。可以基于上述现象列举原因,提出消除与改变人们的这种普遍误解的方法,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提高认识水平等方面发力,做到有迹可循,有招可支,有材可用。铸造好“里子”,“面子”才能“挂得住”。落实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四、引语开掘:
作为引语式材料作文,材料中只是引用了周国平的前两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但其实朴素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因此“人们往往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这句话,周国平他想表达的是追求朴素和本真才是人生的乐趣和外在与内在的不对称关系:生活简约,精神未必浅薄;生活繁复,精神也未必丰富。诸如最感人肺腑的文章从不会佶屈聲牙。它们最朴实的文字包裹最深切的情感,又用最平时的文字蕴藏最精微的思想。做人、做事、做文、做学术、做事业,板板正正,坦坦荡荡,原原本本,朴朴素素,质朴无华,恰到好处,心底无私天地宽。梅花 时艳, 叶千年 。朴能镇浮,静能御躁。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诚然,在当今社会,坚守简约自然的淳朴生活在繁星中并不是那么的明亮,甚至还会因没有华丽的外表而被人误认为过于浅显简陋,但真原生活依然选择自己的轨迹,并找寻人们最初的本真,只愿在喧嚣中找回自我,在浮躁中归于平和。想与世界朴素相处,也许得先学会看见、理解、平视世界。想要拥有朴素的美,需要拥有丰盛灿烂的内心。一切朴真源于生活,经过喧嚣与骚动后,又回归本真,世事凡俗,世俗人情,也当如此。不浮躁不嫉妒,只留一份内心的简约宁静。把人世风尘和滚滚红尘关在门外,过滤掉曾经的繁芜,留下简约,感受返璞归真的乐趣,朴素生活,简单处世,与简约为伴,与温暖相依。这便是朴素生活的一种生活态度。
不为假象所迷惑,说真话做实事做真人。有的文字用朴素的形式表达深刻的内容,有的文字用华丽的形式掩盖肤浅的内容。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追求真。“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都是被假象所迷惑。当然与“真”相对的是“假”,这样,作文就可以安排成对比式,可以分析“真”的作用或好处,再分析“假”的坏处和弊端,“真”与“假”形成对比,更有说服力。然后辩证分析“真”“假”的关系,思辨思维“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深刻内涵。“真朴素”不是“假浅显”,同样“假朴素”就是“真浅显”;“假华丽”不是“真丰富”,“真华丽”未必“假丰富”。可以安排成正反并列式的结构,应该最好写,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既华丽又丰富”“既朴素又作浅显”带来的益处。
五、思考方向,确立主题,正确立意:
1.从朴素的角度立意。朴素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逐利之风吹拂下,人若不加注意,便会陷入利益的漩涡。人们大多从前生活清贫,都梦想都市的繁华生活,而今每日看厌灯红酒绿,却愈发想念远方的青山绿水。人生因为返璞归真,越朴素的东西,才是越恒久、越美丽的。引领人们坦诚相见,愿余生都能活成一个朴素的人,一个真正高贵的人。
2.从本质与表象、辩证思维、思辨思考来看。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联想思考。结合海明威冰山理论提出中心论点,拨开表面的种种迷雾,探究其内在的厚重与深沉,拨开云雾见月明。玉石未雕,不见其光泽;玻璃精美,终归为沙砾。然而,人们往往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当今社会,有如玉石般不彰显于声色,却内有乾坤之人,也有如玻璃般光彩夺目,胸中却空无一物之人。智者往往追随前者,他们不停滞于表象,只仰慕有深度的灵魂;愚者往往被后者迷惑,所追寻的也只是片刻浮华。天下奇珍无数,经得起推敲者,才拥有真正的价值。
3.从华丽的角度理解,我们总是更容易看到,赞扬表面华丽的东西,那传言千古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理;表象和本质有时需要进一步探索,不被表象所惑,方能寻到真理。莫被表象迷惑双眼,我们应去溯源本质,追本溯源,于淡定从容中窥见君子底蕴,于吉光片羽中探求文明的底色,方知成功的不易,文明背后的艰辛,喧嚣和骚动后的安静。去掉虚伪的外衣,展示真诚的健体。揭掉掩盖肮脏灵魂的遮羞布,打开袒露美好心灵的金缕衣。以热情开怀的心胸拥抱世界,体验生活。
4.大繁致简,留白的艺术,小我大我,个人众人,个人国家,以小见大等角度立意。丰子恺名言:“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沉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之后,他依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光阴蹉跎,世界喧嚣,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使命也似与他遥不可及,殊不知自己是万千烟火中偶然绚丽的瞬间明艳,使命是区分个人与众人的有力标识。从个人到国家,从历史到未来,每一个阶段都彰显出感恩之心的伟大与崇高。
5.从朴真的角度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华丽的虚伪和装腔作势与自欺欺人。华丽的辞藻,恭维的语调,冠冕堂皇的做作,只能是可笑的形式,那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本质。洗尽铅华的真实才是我们向往的,我们需要的是最真最诚实的话语,也许只是只言片语,也许只是低吟浅唱,却也能化作流过心底深海的暖流。当然“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更是经典而深刻。例如,结合著书立说的意义,正确运用词汇,摒弃华而不实的创作等角度现实立意举例。《行者无疆》中说:“最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一定埋藏着最深刻的逻辑。”就像普鲁多姆说的那样:“蹩脚的诗人在词汇上构筑思想,真正的诗人使词汇服从于思想。”
6.逆向思考,透过表象探寻本质,科技创新、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感受等角度确立主题立意。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常常认为“快”和“多”是硬道理,但实际上真正活到极致的人,往往是朴素与克制的,真正高级的恰恰就是“慢”和“少”。例如,有时城市太过喧嚣,太过华丽,闪烁的霓虹掩不住城市人内心的空虚,充斥耳膜的音乐躁动地纷乱了内心的琴弦。当一切繁华落尽,又能剩下什么让人喟叹?华丽的城市如同一杯卡布其诺,在氤氲的奶油中得到短暂的甜味,咀嚼之后除了苦涩别无所有。而那些大山里来的人,他们看似狂放的舞蹈,听似混杂的音域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正是那种无保留的情感宣泄,尽在他们眉目间舞蹈中或悲伤或欢乐的音乐,就解开心灵的枷锁,让心灵远飞。像嵇康一般,在草屋前握铁,在月下抚琴,让天籁传来,让生活无比纯净。
7.从淡泊名利、珍惜时间、寻找人生价值等角度确立主题。俗气的人刻意地显示所拥有的富贵,这只能暴露你内心的虚荣。纵使金杯玉盏,又怎能相抵双手捧饮甘泉的痛快?不必让那些附庸的形式羁绊向往快乐真实的心,简单地看世界,追求真诚而非伪饰。世间的繁华如春花般美艳,引得众生趋之若鹜,为其献身;却也如春花般脆弱,待时过境迁,手中未曾剩下几何。正如苏轼《行香子·述怀》所感: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又如宋词人赵师侠所叹:“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与其为一时的荣耀消耗心力,不如在内心开拓一座花园。如此,任秋去冬来,自有芬芳与灿烂。不为世间浮华言语所同化,不为人世虚幻情感所虏获。人要追求本真。简洁而朴素,率性而为,超越于世俗的潜在规则与无言约定,言语逢迎与情意交接,去追求本真。拥有了本真,丢弃了浮华,你会得到纯天然的快乐!
8.从世俗的炫耀者、炫富者反面立论,驳斥庸俗的言行。正面举例立论,树立高雅的楷模。“普通人”很难克制住爱“秀”的欲望。唯有操守高洁无欲则刚的人才能到达追求清静自我的境界。真正的“富人”,从不刻意张扬,反而追求朴素低调。我们需要高度重视选择、甄别、取舍,花充分时间和精力,力图使自己做出少而精的决策。人活到极致,不是追求华丽和肆意,而是尽量朴素与克制。做事追求“更少”,做人追求“更好”。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静水流深,这看似深邃的天地万物,其实简约朴素,平凡安然。”比如那位白发苍苍,白衣黑裤,拎着白布袋步行上班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化学推进剂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聚氨酯工业的奠基者之一李俊贤。比如捐款几十亿,却从不在意排场的周润发;身价千亿,却在深夜独自排队等车的任正非。
9.朴素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青年学生的人格理想:成熟的单纯。步入社会年轻人的风格理想:不张扬的激情。一个不再被欲望裹挟,始终坚守简朴内心的人,才能过上真正富足的人生。 因为,“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俗语道:“半罐子晃荡,满罐子不响。”越是没本事的人,越喜欢用鲜花着锦的繁华衬托自己。而越是厉害的人,越懂朴素的力量。有的人,本来穷得叮当响,家徒四壁,还想让生活奢华得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光鲜亮丽红火鲜艳。在这个越来越高调浮夸的时代,送给想要克制欲望、追求朴素的人三条建议:
拥有了本真,丢弃了浮华,你会得到纯净的快乐。
除去浮华装饰,看庭前花开花落天外云卷云舒。
保持生命本色,让精神天空晴空一碧高远辽阔。
10.从认识自我、审视内心、善于反思等主题角度立意。若仅仅规划航线,而不修缮船只,哪怕一路风和日丽,也难以行至远方。西方心理学家荣格曾说:“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中国诗人韩愈也言:“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外在的时势给我们提供徜徉的天地,而最终是“抢榆枋而止”还是”适莽苍“则取决于自身。因此,无论行事或研学,只有时常自省,才有进步可言。
11.从坚定内心、独善其身、不同流合污等角度立意。
尼采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我们无法规避华丽,但我们可以恪守朴素、简约与朴真。我们无法选择环境,但我们可以远离浅薄、浅显与鄙俗。若生于泥潭,可与鱼虾为伍、宿于泥滩;也可如莲花亭亭,出淤泥而不染。若生于绝壁,可与杂草作伴、随风而动;也可如青松苍劲,与浮云比肩。不要为了无耻敢做“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不要为了虚荣宁做“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我们常常无力改变环境的恶劣,郑板桥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年近半百才求得一个官职,却又因不愿奉承而将其丢失。尽管穷困使他卖画为生,他也不卑不亢,风骨犹存。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生活的环境,但我们能如郑板桥一样: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12.从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知足常乐等角度立意。
热爱生活,而不是等生活爱你,才是最容易获得幸福的方式。让生活变得熠熠生辉的,不是夺目的事业成果,不是萦绕耳边的掌声与夸赞,不是触手可及的金钱与美酒……而是插在瓶子里的鲜花,清晨路过的菜市场和在午后犯困的猫。正是这些小事物的存在,才使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温度。正如林清玄所说:“简单,而有丰沛的爱。平常,而有深刻的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就如周国平《人生哲理录》中所言:“人们往往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但其实朴素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
六、立意参考:
①真正的丰富和深度往往体现在朴素之中。
②丰盈内心,充实精神,远离华丽与浮夸。
③正确认识朴素的价值,冷静地对待浮华。
④本质与表象。正确认识本质与表象。
⑤表子与里子。正确认识外表与内里。
⑥面子与里子。正确认识作秀行为,秀肌秀骨肉,不如秀灵魂。
⑦既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宁送银子不做偷。
⑧既见皮相,亦见骨相。不要被表面的混沌所迷惑,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⑨以慧眼看透红尘纷扰。透过现象看实质。
⑩浮尘不拂,真珠难露。要有一双“拨云见日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慧眼。
寻回朴素,寻美简约。客观认识“朴素与浅显”。
生活简约,精神繁复。辩证分析“华丽与丰富”。
平衡华丽与丰富,中和朴素与浅显。正确评价“朴素与浅显”“华丽与丰富”。
平衡简与繁,享受荣与真。掀开你的盖头来,露出你的真面目。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不扎花架子,不打花拳绣腿,要有真才实学。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务实不务虚。
华丽不等于丰富。不为丰富而华丽。
朴素不等于浅显。不为浅显而朴素。但其实朴素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本质与表象、返璞归真。
隐去浮华,追求本真;质朴为人,率真做事;外表的朴素与内心的华贵;真实的才能长久;真实的才是最好的。
七、下水作文
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
周国平在《人生哲理录》中这样说:“人们往往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但其实朴素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其中深含的道理,岂止流于做文好做表面文章而已,其实,启迪我们做事、做人、处世和生活亦当如此朴素而已,只有透过表象看本质,才能让美好的人生,终归从繁华回到平淡,留下一份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淳朴。既可避免让生活无所作为落得一地鸡毛,又可防止生活追求浮华刻意光鲜亮丽。我认为是,朴素简约,洗尽浮华,朴实谙练,摈弃虚荣: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穿透表象,识别本质;揭开外衣,不为所欺;悟得真谛,生活如诗;深知简约,方能朴素。周国平《人生哲理录》中所言的“人们往往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不识其隐喻皮毛的人只会“自缘身在最高层”,想尽法子去作秀,遮遮掩掩做好“面子”,追去华丽、华美、豪华;识得其隽永含义的人定会“不畏浮云遮望眼”,随心所欲求朴素,实实在在做好“里子”;是文人政客,作文追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高士淑女,做人追求谦谦君子。虚伪的“遮羞布”挟裹着肮脏鄙俗的灵魂,华美的“蒙面纱”遮盖者面目可憎的表情。如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必然“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因为世事常常“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所以人眼睁睁“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能辨谁雄雌?”人心如此,世事如此,世象如此。“拨云见日终有时”,浮尘不拂真珠难露,只有“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才能乾坤朗朗日月昭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实,周国平下句就是“但其实朴素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朴素是一种品质;朴素,是一种力量;朴素,是一种美好;朴素,是一种清醒;朴素,是一种清静;朴素,是一种超脱;朴素,是一种高贵;朴素,是一种境界;朴素,是一种简约;朴素,是一种克制;朴素,是一种可爱又可敬。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就像一枝“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清清净净立于水中,不染一丝纤尘,素雅而高贵,胜过万千姹紫嫣红。“淡极始知花更艳,花到无艳始称绝。”这与杨绛先生说的“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如出一辙。诚如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由衷赞叹的:“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与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何如“返璞归真,静水流深”。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苏轼坚信: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践行“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做人如水,做事如山”:在做人方面,要像水一样低调、谦逊、内敛、谨慎、诚实、正直,能适应任何环境,包容万物,不张扬、不炫耀;在做事方面,要像山一样高调、坚定、勇敢、踏实稳重、目标高远、主动执行、全力以赴、效率至上,给人以信任。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凭借“小米加步枪”战胜装备精良的反动派,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当今,从强调“两个务必”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出台八项规定到持续深入反“四风”,中央以上率下、久久为功,毫不手软从严抓作风建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对艰苦朴素的认识与坚守都不能淡漠。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葆朴素作风、永怀朴实情怀,不忘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苏轼《行香子·述怀》所云:“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在当今,人们大都活得浅薄,钟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场景,做一个不再被欲望裹挟,始终坚守简朴内心的人,于平凡中孕育动人的美丽,在简朴的生活磨砺高贵的灵魂,过上真正富足的人生,享受美好的生活状态,“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不是很好吗?向追求朴素的人提出三条建议:
除去浮华装饰,看庭前花开花落天外云卷云舒。
拥有朴素本真,丢弃了浮华会得到纯净的快乐。
保持生命本色,让精神天空晴空一碧高远辽阔。
八、素材推荐:(以下来自网络)
1.朴素素材:
朴素,是一种力量。杨绛先生一生朴素,将珍藏捐国家博物馆,丧事从简。她拒豪华生活,专注精神追求,写出佳作。朴素是清醒、高贵和境界,助她活出至高人生。杨绛先生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愿我们坚持朴素,活出内在美好。
朴素,是一种清醒。叔本华曾说:“一个人对外在的物质要求越低,他对内在的要求就越高。”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坚持做到朴素的人是凤毛麟角。不同于世人的争名逐利,杨绛先生一生只喜欢低调、朴素地生活。
朴素,是一种超脱。沁人心脾的美往往是朴素的。怀有淳厚素朴的赤子之心,方能体悟朴素的可爱、恒久、有力。一个活得质朴的人,不会沉沦于身外之物的诱惑与牵绊。外人的富有不会使他们感到自卑,物质的短缺也不会令他们感到羞愧。他们明白:人生于世,并不是要拥有多少东西,而是简朴的生活、纯净的心灵、超然物外的心态。所以他们看透世事,以朴素的心应对世界纷繁,活得从容而淡泊。在物欲中挣扎内耗的我们,应该坚守一颗素心。将自己从过盛的物欲之中抽离出来,朴素的生活,同样能给我们带来自信和清醒。
朴素,是一种高贵。庄子说的一句话:“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作家林清玄谈买花心得:颜色越艳丽的花,往往越没有香气;反而越是素净的白花,越有浓郁的香味。人也是一样,越朴素单纯的人,越有内在的芳香。朴素就像一枝“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清清净净立于水中,不染一丝纤尘,素雅而高贵,胜过万千姹紫嫣红。古人说:“淡极始知花更艳,花到无艳始称绝。”真正朴素的人或物,都拥有沁人心脾的高贵。朴素不屑以物质、金钱,来凸显自己的高贵、富有。朴素的人,心中自有净土;干净的人,自有她的高贵。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穿列宁服,是女人间流传的一种时尚。上世纪60、70、80年代,全国人民要么穿中山装,要么穿军装,都是一种朴素的时尚流行装。
朴素,是一种境界。所谓朴素,就是一种朴拙、自然、澄清的美。作家伊索也说:“穿戴朴素而有声誉,胜于自诩富有而默默无闻。”朴素从不会在浮华的世事面前显得苍白,相反,它淡淡的光华可以盖过世间的一切色彩。心怀朴素的人,可以抵抗一切物质带来的攀比与诱惑。他们恰如深谷幽兰,深山百合。虽不会将一生绽放得很热烈,却能于平凡中孕育动人的美丽,在简朴的生活磨砺高贵的灵魂。这样的生命状态,胜过一切自诩为高贵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但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常常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因此他们大都活得浅薄,钟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场景。只有少数真正有内涵、有厚度的人,才能于简约中成长,于独处中沉淀,活出一个人的丰富与自在。
朴素,是一种清静。杨绛成名后,有媒体召开作品研讨会,想请她出山。她仍是拒绝:“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她从不渴望名声,对于一切虚名,她唯恐避之而不及,只想专注于做学问。于她而言,外界功名利禄覆盖下的浮华,始终不如内心的宁静淡然。在她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她一面读书,一面修心,将生命活出了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朴素,是一种简单。在今后的日子里,愿你我坚持朴素,于喧嚣的世界中,将自己活成一片净土。有人说:“看透复杂是能力,选择简单是境界。”放弃那些无谓的追逐,将复杂的生活简单过,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处世之道。门外的繁华,并不是我们的繁华;门内的日子,才是我们该过的人生。把自己隔绝在喧嚣之外,选择朴素的生活,我们才能借助它的力量,寻回内心的宁静,活出人生的真谛。这种品质,就是朴素。越是优秀的人,越活得朴素和淡泊;越是聪慧的人,越懂得在欲望上做减法,在精神上做加法。正所谓,大繁若简,大美若素。
朴素,是一种克制。《人间有味是清欢》里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静水流深,这看似深邃的天地万物,其实简约朴素,平凡安然。深以为然。人活到极致,不是华丽和肆意,而是朴素与克制。周国平在《人生哲思录》中写道: 人们往往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但其实朴素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一个不再被欲望裹挟,始终坚守简朴内心的人,才能过上真正富足的人生。愿我们也成为一个朴素和克制的人。
2.朴真素材:
褪去浮华求本真。鲁迅对于写作曾经说过12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其实,这何止是对写作的要求,做人做事亦应如此。就是说,做人做事也要“真”。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心态浮躁,信仰和理想常常抛到脑后,引导我们思考人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隐去浮华,追求本真;质朴为人,率真做事;外表的朴素与内心的华贵;真实的才能长久;真实的才是最好的。
除去浮华求淡定。当落叶旋着褪色的裙摆完成生命中最后一次轻盈的舞蹈,它追求的是真实,纵使华颜已衰。聆听古寺钟声,斑驳锈迹的钟鼎,也能发出禅意的淡定;抚过青瓦枯藤,残败的痕迹中,似摸过历史的纹路;开怀的笑声,痛苦的哭喊,也是人们最真实情感的袒露。撕碎伪装的面具,抛弃所有的装饰,褪去繁华,这就是真实。
3.里子与面子素材:
“里子”,指物品的里面或内部;“面子”,指它的外在表现形式。“里子”靠面子来表达,“面子”靠“里子”来支撑,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里子”工程,“咱们中国传统都是要面子,实际面子里子要一起要,要更重里子”。习近平总书记用“面子”和“里子”这对关系来生动形容地面上的城市形象和地面下的城市管网之间的关系,强调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地下管网的建设管理,夯实城市安全发展根基。“面子”是城市的形象,“里子”是城市的支撑;没有“里子”的过硬,就不可能有“面子”的长久。
马克思等无数伟人反复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足见其重要性。“浮尘不拂,真珠难露。”透过现象观本质者,往往能化曲为直,傲视群雄。从古至今,中国人好面子的故事,数不胜数。想起红楼梦里所描述的贾府的奢侈和日常生活,一个茄子都需要几十种配料,这难道是普通百姓过的日子?若普通百姓在生活上也为自己人前人后撑足了所谓的面子,那么,那些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他就不能用面子来衡量优劣了!
当人们习惯了炫耀财富、张扬自己、过度消费、注重规模和派场,以此来赚足面子,其实,这个人与肤浅已经同行。尤其是当下的教育,对孩子的期待感,无不灌输着一种面子教育。当今社会,很多家长让孩子考重点,炫耀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这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殊不知“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道理。
“面子”通常是指一个人内心某种诉求是否得以实现或者物质欲望是否得以满足时的一种心理活动的映射。实现或者得到了即为“有面子”,反之,则为“无面子”。有无“面子”作为一种心理活动的反应,反映出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心理的建构,这种心理活动与虚荣感有直接的联系。“面子”的表面词义亦有“形象”的意思。“面子工程”是“面子”一词衍生出的常见的词语,有“华而不实”的含义。典型特征是重表面而轻内在,着力进行外在建设,实则内在空虚。如城市一味盖高楼大厦,基建却跟不上,文化格调匮乏;又如人一味追求外在的光鲜亮丽,却忽视内在的品行、德育、格局、责任建设。
我们的文化中有很多批判“面子”的词汇,比如流于表面、虚有其表、死要面子活受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等等。莎士比亚有言:“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表面上是愚笨的顽石,其内心却可能隐着光彩的珠玉;表面上是争艳的罂粟,其内心却可能是害人之物。物皆有其两面性,其表象只起到麻木人心之用,而其本质才是事物的内核,抓住本质才能从容坦然地面对任何问题,才是“有所成”的真正捷径。
“里子”,意指内在内涵,多指基于务实实干精神而做出的实际劳动成果及踏实勤奋而取得的专业(知识)素养,“里子”要靠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践踏实地的付出来充实,中国共产党人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秉承者,改革开放新时期,面对着“开除球籍”的危险,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动打开国门,学习外国的先进理念和优秀技术,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国才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奋斗,才能赢得未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面子”与“里子”相得益彰,塑造良好的“面子”,“里子”才能彰显其应有的价值,赢得肯定与赞赏。铸造好“里子”,“面子”才能“挂得住”。落实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求,为之赋能添力。为此,年轻人一方面要强化自我形象的塑造,着装得体,干净整洁;举止端庄,言语有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弘扬真善美,杜绝假恶丑;另一方面要强化“里子”的塑造,坚定政治立场,坚决听党话、跟党走;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道德修养,强化法律意识,慎小慎微慎独,绝不越红线、跨雷池,遵纪守法,崇德向善,明辨是非美丑,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引诱;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用实干精神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强化学习意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丰富自己的学识。
“面子”和“里子”的辩证关系,即“面子和里子,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里子是面子的内涵和底蕴,靠面子来表达;面子是里子的外在表现形式,靠里子来支撑。”我们青年生逢伟大时代,正当其时。有活力、有朝气、创新创造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是成长进步的好时候,珍惜时间,锻炼自我,提升自我,既要注重“面子”,又要铸造“里子”,方能成就自我。
“里子”就包括对物质和金钱合理的追求、积攒和储备,包括精神的濡养、品德修为的塑造和固化、健康思想的润泽与打磨、知识的丰富与积淀、气质与个性的优化与培植、情感的酝酿与自制……只有“里子”饱满而丰富,“面子”才有张力和引力;否则为面子而面子,甚至完全不要里子,这种面子还是让人看不起。而要使里子具备强大功能,就要不断学习和多重修炼。以书为师,以书为镜,以书为友,以中华传统美德为映照,在书香的世界里和历史观照中不断巩固和提升里子,陶冶情操,提升人格。
想起这样的三句话:
当一个人可以放下面子,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努力,这个人已经长大了;
当一个人拥有了里子,并能够靠里子赢回面子,这个人已经成功了;
当一个人靠面子就可以赢得他该有的财富和地位时,他已经是个人物了。
人这一生,面子总是会败给里子。每个人也必须靠里子撑起自己的面子。否则,你所谓的介意和在乎的面子,在别人那里,根本不值得一提!愿你能够有面子,有里子,有自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中,“面子”“里子”受到普遍关注。在语言和行动上,我们常常要小心地呵护自己的面子,还要充分地照顾“里子”的想法,使自己能优雅、从容地生活,少被他人小觑。
所谓“面子”?简言之,就是一个人的脸面。说复杂点,就是一个人呈现在人群中的一种外在显露形态,体现众人对一个人的品德、精神、思想、行为判定反映出来的态度。
何谓“里子”?简言之,就是一个人心底呈现出的品性和心境心力丰盈、饱满、稳定程度的写照,能体现出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所蕴含的品德修养、气质能量和心理需求。
面子和里子,不可割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里子是面子的内涵和底蕴,靠面子来展现和表达;面子是里子的外在表现形式,靠里子来支撑和充实。不过,有些人太过于重“面子”轻“里子”,“死要面子活受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以至于酿出悲剧。“人要脸,树要皮”,一个人合理合情维护自己的脸面,很正常,是一种生存的自我需求。但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迁就自己的意志和情绪,过分照顾和在意自己的面子,过度了,就会出现盲目的攀比和自私的行为。
时下,有一种人喜欢以高消费的心态调养身心,炫耀面子,这是一种非常轻佻、浅薄的行为;也有一种人以静心修炼、潜心学习来涵养身心,充实“里子”,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提倡和尊崇的做法。太过追求物质调养不出高尚的面子,只能造成浮躁、攀比之风。书海遨游,注重修行,可以涵养出一个人独特的气质,以升华“里子”。
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具有大境界、大格局、大作为,在“面子”与“里子”上就要下足功夫,既要呵护和爱惜、善用和保全自己的面子,又要尊重、维护和成就别人的面子,更要不停地填充、滋养、装扮、扩展里子,让浅表的面子充盈。如此,大家在面子上流光溢彩而有神,“里子”自然被赋予更多神韵,宛如百花绽放,异彩纷呈。
要把“面子”和“里子”说透彻明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子具备“美容”“悦己”功能,还能提高个人人品、口碑和人格魅力;里子具备“养胃”“暖心”功能,能滋养人的精气神。以修养、美德、节操去培养、贮备和打磨面子,面子必长在常新;以知识、智慧、才干去濡染、修饰和充盈里子,里子必丰富厚实。宁要里子百分之十的真光,不要面子百分之九十的虚荣。如此,才算是深谙面子与里子的奥妙,才算是领悟了生活的真谛,谙熟了做人的智慧。
4.表象与本质素材:
观本质者,柳暗花明,困境亦从容。瑞士化学家雄班在自家厨房做试验时,不慎打翻一瓶化学试剂,随手抓起围裙擦干后放在火炉上烤,突然,围裙“扑”地燃烧起来。表面上的一场小事故,雄班却嗅到了它的实质:于是仔细寻找根源,烈性炸药就这样诞生了。倘若雄班沉浸在表面上灾祸的痛苦之中,不能从灾祸的背后挖掘本质,对于他个人是一次打击,烈性炸药更无从谈起。
观本质者,找出关键,绝处亦逢生。“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分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虽然飞机有些地方弹痕多,但它却仍然可以幸存下来,透过这个现象可以看出那些弹痕部位并不是飞机的要害;有些地方看上去没有弹痕,可是一旦中弹就会机毁人亡,根本没有返航的机会。由此可见,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古代,《河中石兽》老河兵明察秋毫,深挖根源,寻回石兽;塞翁不浮于表面的祸福之观,洞察实质,不仅让失马失而复得,反而带一群野马,使人生更为顺利。正如巴尔塔沙所云:“只有一小部分人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绝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表象。”人心之浮燥,致使多少双探索的双眼蒙上了烟尘,致使多少脚步在茫然中徘徊不前:未调查清楚就盲目跟风;未深入分析就妄下定论;未论清状况便大打出手;未谨慎考虑便放弃生命,拥有透过现象观本质之心何等之重要。
科学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更需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科学研究,只有细致思考,探索表象背后的实质,才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推动科学进步;国家发展,面对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局势,只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抓住问题的关键,制定出正确的策略。
人们总想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却常常变成,把现象等同于本质,只认现象,却忘了它背后所蕴藏的本质。
不要一见树皮,就对这样的树下起结论来(英国),先看结的果实,再看它是什么树(哈萨克族),隔皮猜瓜,谁知好坏,切去瓜皮看肉瓤,你把玫瑰换个名儿,它依旧芳香诱人(英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看人看心,听话听音。豹的文采在浮皮,人的成色在心里。真有菩提之心,何须念佛经,烟大火苗低。
表里如一。虽然我们常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但现实是我们总是在“以貌取人”。男女之间的情愫“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可见“颜值”之重要性。但是能够做到“以貌不取人”的毕竟只是个中少数!虽然我们说两个人在一起,外表是其次,关键是看内在,但是我们的内心其实很肯定,内在是重要,鱼和熊掌兼得最好不过。
5.本质和现象引证素材:
如何做到本质和现象的二者统一:
1.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是现象的内在根据。
2.本质不能脱离现象,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
3.眼光决定远景,本质塑造未来。
4.只有看透现象,才能把握本质。
5.本质是思想的能量,现象是它的外在表现。
6. 真正的智慧在于洞察本质,而非追求表面的光鲜。
7.“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外在的肌肉,而是来自内在的意志和 决心。”——阿诺德·施瓦辛格。
8.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是无法看见或触摸的,它们只能用心 去感受。" ——安徒生。
9.一个明智的人就是一个不会被表面现象所欺骗的人,他甚至预见到了事情将往哪一方向变化。——叔本华。
10.现象并不被看作是通向真理的线索,但我们似乎没有任何别的线索。——伊薇·康普顿。
11.事物的现象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歪曲的。——马克思。
12.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谚语。
13.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莎士比亚。
14.借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更重要。——纪德。
15.每一种缺点都多或少地假扮成美德,并都从这种伪装的相似中得到好处。——拉布吕耶尔。
16.在玫瑰花下过夜的,不全是百灵鸟。——维吾尔族俗语。
17.尘世间的事物,真相与表象总是有很大的区别。只有一小部分人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绝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表象上。如果你面露狰狞,即使手握真理也会处境艰难。——巴尔塔沙·葛拉西安。
18.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马里奥·普佐。
19.很多表面炫目的东西,一剖析到本质都难免让人失望。——芮成钢
20.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21.汝可知何为漆器?表面精致华丽,髹漆成器,能保其不腐,但究其本质仍是木胎。——玄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