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仁怀市第六中学2024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思想政治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6月25日,携带人类首次所采月背样本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嫦娥六号探月之旅历经53天,搭载了包括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等在内的4台国际科学载荷,成功采集到1935.3克人类首份月背样品。这一珍贵样品将为人类提供更多关于月球的宝贵数据和信息,进一步增进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知。这表明
①真理具有条件性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漫画中父亲的疑问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看到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②事物的运动以时间的变化为条件
③事物不运动也可以保持自己的存在
④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东数西算”工程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和全国算力资源配置,打破地域限制,促进东西部资源的互补共享和协同联动,从而缓解东部地区算力紧张的局面,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可见,这一重大工程
①割断东西部不利联系,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②把握事物发展条件,构建了东西部间新的联系
③遵循系统优化方法,促进了数据资源优化配置
④立足西部这个关键部分,实现了整体功能提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来成绩斐然。三地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形成了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用综合思维方法处理问题,促进系统的优化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③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根本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某科研团队对氢在正常大气压的200万至350万倍压力条件下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出人意料的是,在极端高压条件下氢转化成了单层片状结构,与多年前科学家的预测大相径庭。这一研究推翻了一个预测,也证实了另一个预测。三十年前,化学家就曾根据简单的化学理论预测出这种结构。这表明
①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实践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研究
③认识对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我国退休政策的调整
①尊重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说明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④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贵州“村超”火爆出圈。赛场内,“圆月弯刀”“贴地斩”等一些职业赛场上的动作在这里也能看到。赛场边,村民激情助威、热情互动;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少数民族文化被生动演绎。赛场外,足球正助推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踢球的孩子日渐增多,村民自发排练少数民族表演节目;只要有比赛,村里总会有志愿者敲着铁盆,提前去各家各户“喊寨”,村民踊跃前来支持本村球队,贵州“村超”成为全体村民的共同事业。这体现出
①每个村民都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并推动“村超”事业的发展
②村民的热情支持是“村超”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享受者
④“村超”足球实践,对于打造民族共同体具有积极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莘莘学子走出“象牙塔”,将山野湖海化作“黑板”,鱼虾作物当成“教材”,双手 沾满泥土,扎根田间地头,拜当地果农为师,学习种植技巧,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 他们认为,向自然学习、向广大农民学习远比想象中浪漫。年轻人“研”在田间地头
①体现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强调了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才干
③突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蕴含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吕剧,以山东方言为基础,将说、唱结合,在发展过程中,伴奏的弦乐器增加了二胡、板胡和三弦,打击乐器增加了板鼓、大锣、钹、手锣等,使吕剧的唱腔“一腔多用、依情善变”,音色韵味独特感人。吕剧艺术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 ②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③借鉴了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在传承与创新中丰富表现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中,有为扑救山火英勇牺牲的退役军人邓璞,有义务寻亲16年、帮助254户家庭重获团圆的基层民警商朝阳,有38年植树造林、让900余亩荒山披上“绿装”的八旬老人王先志……他们的感人故事
①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滋养 ②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奠定了文化强国建设根基 ④为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4年4月1日,“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展览以中法两国外交、文化和艺术交流为主题,展出了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以及其他收藏机构的约200件文物精品,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之旅。这场艺术“对话”的主旨应包括
①美美与共,包容互鉴 ②各美其美,彰显优越
③弃糟取精,为我所用 ④求同存异,增进理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当今世界,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西方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文化侵蚀”,造成其母语流失、文化传统瓦解……面对“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
①构筑文化长城抵制西方文化传播与渗透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避免文化多样性
④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4年,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共和党人士巴尼耶为新总理。为解决当前严重赤字,巴尼耶政府拟对“富人”增税方案,为下个月提交议会做准备。议会中的反对党威胁表示,如果推行此方案,就会对新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此方案与总统马克龙一直致力于减少对企业和家庭的税收的经济政策相违背。这表明,在法国
①政府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
②政府对总统负责,总统是国家的象征
③通过“最好政治外壳”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④政党对国家大政方针有明确的主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2024年由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参加的美国总统大选已然落下帷幕。美国大选的背后逻辑涉及到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就美国的国家性质而言,选总统就是选利益代言人。这表明
①两党都以执政为根本目标,其根本利益是对立的
②美国民主的形式无法掩盖其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
③美国民主的实质是按照多数人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④美国选举结果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博弈的结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4年1月23日发布的《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白皮书指出,反恐怖主义法施行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赋予的地方立法权限,新疆、浙江、湖南、上海、四川、福建、北京等地结合本地实际,陆续制定关于在本行政区域实施反恐怖主义法的办法,新疆还专门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细化工作措施手段。这反映了
①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由中央集权型走向地方分权型
②我国法治能兼顾中央统一领导和地方的特殊情况
③我国各地方的完整政治实体的地位得到充分保障
④我国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在民主集中制下有序运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在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美两国最高外交官向世界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表示,“多输不是理性的选择,共赢才是人类的未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则声称,“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上”。由此可以看出
①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能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②构建国际新秩序顺应时代主题,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③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是中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在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主导下,新型国际关系逐步确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近年来,通过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澜湄合作专项基金等机制平台,中国持续加大资源投入,优化合作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助力各国共同发展。材料表明
①中国承担国际责任,展现大国形象 ②国际组织是中国外交的重要舞台
③中国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④中国的综合国力发生了巨大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成为开放包容、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树立了历史标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是各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为国际秩序改革和完善贡献了中国智慧
③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④是调整国际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文明的标志。黄浦江和苏州河岸线贯通开放,岸线公共空间持续优化,产业能级逐步提升;“道路+”的宜人街区、“生活圈+”的便捷服务、“公园+”的多彩天地,见证城市宜居水平持续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改革,让城市治理更加智慧。上海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是新时代中国推进新型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为全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注入强劲动能。然而,当下中国不少城市的建设擅长“照抄照搬”,普遍缺乏自己的特色,“千城一面”严重降低了城市的对外吸引力,削弱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上海经验谱写了新时代城市发展新篇章,全国其他城市的“学习借鉴”不应成为“照抄照搬”的幌子。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对此加以分析。(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这是关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一件大事,也是关乎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的一件大事。
【以法凝聚广泛爱国共识】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报国传统,对于违背爱国主义要求和精神的言行,向来“全民共讨之”。但是,对于何者符合、何者不符合爱国主义,人们又往往容易众口不一,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一些舆情中所暴露出来的分歧更加明显,甚至一度混淆了各方视听。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一方面强调“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在现行的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之外,又明确划出了一些红线,包括“侮辱国旗、国歌、国徽或者其他有损国旗、国歌、国徽尊严的行为”“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否认侵略战争、侵略行为和屠杀惨案”等,划出这些红线对于增强有关部门进行执法的法治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本身就是向全社会传递了明确的信号,从而对于凝聚全体人民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共识与自觉,对于增强一切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士挞伐有关负面言行的道义正当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法发挥积极文化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法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多个维度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同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起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总体要求上,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教育内容上,将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方式上,强调充分发挥文物古迹、文化遗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的教育功能,利用各种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增进家国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合理性。(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的文化意义。(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欧洲是当今世界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为中欧传承友谊、增进互信、提振信心和开辟未来指明了方向:中欧双方应该坚持伙伴定位,坚持对话合作,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以2024年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奥运会等为契机,中欧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开展交流对话,必将推动双方在互学互鉴、互信互利中共同进步。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愿同欧洲各国一道,在“三大全球倡议”引领下,进一步提升双方关系的战略性、稳定性、建设性、互惠性,联袂谱写新篇章,切实造福中欧和世界人民。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谈谈中欧如何联袂谱写新篇章,切实造福中欧和世界人民。(12分)高二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B A C D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C A D D B A C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上海经验存在特殊性,并不能为其他城市直接套用,但其蕴含的普遍规律可以为城市治理提供借鉴和指导。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上海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全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注入强劲动能。然而,当下中国不少城市的建设擅长“照抄照搬”,普遍缺乏自己的特色,削弱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③我们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正确路径。
(每点4分。只答知识点每点2分,最多给6分。纯抄材料不给分,材料分析合理可酌情得分)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存在标准不明晰、受到新媒体冲击等现实问题,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以解决这些问题。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行了规定,对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保障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每点5分。只答知识点最多给5分。纯抄材料不给分,材料分析合理可酌情得分)
①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②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充分利用文物古迹、文化遗产等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文化载体的功能,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每点4分。纯抄材料不给分,材料分析合理可酌情得分)
①寻找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巩固和加强伙伴关系,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发展和进步。
②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加强中欧不同文明、制度的互联互通,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③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每点4分。纯抄材料不给分,材料分析合理可酌情得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