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1.认识“船、弯”等10个生字和偏旁门字框。会写“月、儿”等5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插图,想象儿歌描绘的情景,感受夜空的美丽。3.仿照例子,用简单的叠词说短语,积累偏正短语。【教学重难点】1.认识“船、弯”等10个生字和偏旁门字框。会写“月、儿”等5个字。2.仿照例子,用简单的叠词说短语,积累偏正短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船、弯”等5个生字,会写“月、儿、头”3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结合插图,想象儿歌描绘的情景,感受夜空的美丽。◆教学过程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谜面,引导猜谜。谜面:钢铁身子重万斤,搁在水里它不沉。不怕风浪大,就怕水不深。(打一交通工具)。2.识记生字“船”。(1)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2)联系生活,进行提问。①师: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见过什么船?②出示图片,齐读船的名称。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师: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船都在水里,今天我们要去看看天上的船,天上的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小小的船”,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出示课题,结合图片学习“船”字,再结合生活实际,识记“船”字。从字音到字形、字义逐步学习,让学生更好的识记。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正确朗读,教师指导。(1)学生借助拼音把儿歌读正确、读通顺,并想想课文的船是什么。(2)教师分句领读儿歌,学生跟读。2.出示生字,进行认读。(1)同桌先互读。(2)指名读,教师随机正音。教师提示:“在”是平舌音,“船、闪”是翘舌音,“两”是后鼻音。“船、弯、看、见、闪”都含有相同韵母。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3.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我们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再来读一读。(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中“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弯弯的月儿)(3)结合生活经验,引导交流。①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观察到的月儿是什么样的?②学生交流。(4)借助插图,说内容。①师:请你观察课文插图,用一句话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图上有个小朋友坐在月亮上,周围是蓝天和许多星星)②出示小船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小船与月亮之间的相似之处。师:弯弯的月亮,让你想到了什么?(小船)③发挥想象。师:小女孩会坐在月亮上做什么呢?(唱歌、摘星星)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弯弯的月儿为什么像小小的船,小女孩到底在月亮上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读一读,看一看吧!【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懂课文的大意,作为下面环节理解课文的基础。学习第1句,随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数一数共有几句话。2.结合“月儿、船儿”,了解“儿”的用法。(1)出示第1句,指名读。(2)出示词卡“月儿”。轮流读,相机正音。(3)找出词语“船儿”,指名读。师:儿歌中还有一个带有“儿”字的词语,你发现了吗?(4)认识“儿”字。①师:你还知道哪些带“儿”的词语?(花儿、鸟儿)②齐读第1句,教师提示。提示:这里的“月儿、船儿”要读成双音节词而非儿化音。3.出示图片,理解相似之处。(1)讨论交流,引发思考。①月儿和船儿哪里特别像?(月儿和船儿形状很像,都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月儿的两头在哪里?谁上来指一指。(请学生上台指一指船的两个尖角)②“小小的船儿”指的是“月亮”。为什么说是“小小的”呢?(因为月亮离我们很远,看上去很小,所以说“小小的”)4.认读词语,学习生字。(1)找叠词。①师:在儿歌中找一找,像“弯弯”“小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②学生交流“闪闪”“蓝蓝”。读好叠词。(2)呈现“的”字短语,指名读,教师提醒。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儿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①“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中“的”读成轻声,读得又轻又短,读出韵律感。②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习生字“弯”。师: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学习生字“两、头”。①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②学生分享识记方法,教师相机点拨。③编字谜识记。两:一横一框未关门,一对小人藏中央。头:一点一点大。5.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第1句。师:弯弯的月儿多美啊!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想要读好这句话,我们还要注意停顿和节奏,请你仔细听。指名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中,第1句是理解的难点,所以从读好“月儿”和“船儿”,到说出月亮和小船形状的相似之处,层层递进,理解的同时读好相关的词语。这个环节的教学,还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将生字放入词和句子中学习,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观察笔画,指导书写出示“月”和“儿”字,进行比较。师: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第一笔都是竖撇)2.学习“月”的书写。(1)学生观察“月”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2)教师范写,提示学生“月”的书写要点。★第1笔为竖撇。★第2笔横折钩的横段不宜过长。★中间两个短横紧靠竖撇,与右边的竖向笔画不粘连。2.学习“儿”的书写。(1)学生观察“儿”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2)教师范写,提示学生“儿”的书写要点。★竖弯钩比起竖撇略高,靠近竖中线。★底部基本齐平。3.学习“头”的书写。(1)学生观察“头”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2)教师范写,提示学生“头”的书写要点。★3个点的位置、大小有变化,第1点略大,第2点靠左,最后一点稍长,与撇不粘连。4.学生按照笔顺描红,练写。老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在、里”等5个生字和偏旁门字框。会写“里、见”2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在情境中学习第2句话,想象夜空的美丽。背诵课文。3.仿照例子,用简单的叠词说短语,积累偏正短语。◆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巩固导入游戏:数星星。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月儿 两头 船里 坐在 看见 星星 小小的 闪闪的3.齐读课文。二、学习第2句,随文识字1.自由朗读第2句。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句,说一说:“我”坐在“小小的船”里看见了什么?(我坐在小小的船里,看见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2.识记生字。(1)识记生字“在”。借助图片说句子:______在_______。(谁在干什么)(2)字理识记生字“看”。师:人们在阳光下,为了看得更清楚,往往用手遮额而望。本义是“观望”的意思。“看”字正是用“目”、“手”表达这种含义的。(3)联系生活,识记“见”。师:你在哪里看到过这个字?(4)“里”组词:山里、里头、田里、水里。3.结合插图,识记“闪”字。(1)师:课文中“我”看见的是什么样的星星?(闪闪的星星)你是怎么记住“闪”这个字?(编字谜:门里藏着一个人)教师补充,加一加:门+人=闪 闪电 闪开(2)认识门字框。呈现门的图片及门字框提示:汉字中,四四方方像一个框把里面的部分围起来的偏旁一般称“框”。4.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师:联系自己在美丽夜空下的生活体验,大胆展开想象:假如是你在月亮上,你会做什么?5.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第2句。(2)指名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学习第2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了插图,说出了课文中的“我”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美丽夜空下的生活体验,大胆展开想象,感受美好。很好的落实新课标中诵读儿歌,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这一语文要素。三、背诵课文,积累短语1.反复朗读课文。(1)小组比赛读课文,看谁读得好。(2)教师指导朗读要点。①叠词后的“的”要读轻声。②读好句子中的停顿和节奏。指名读,齐读。2.背诵课文。(1)运用叠词口头填空,学生尝试背诵。( )的月儿( )的船,( )的船儿(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 )的星星( )的天。同桌合作、小组比赛、集体背诵。3.积累偏正短语。(1)出示课件,师生合作朗读。船 小小的船 月儿 弯弯的月儿星星 闪闪的星星 天 蓝蓝的天(2)比较句子,说说发现。·弯的月儿,小的船,蓝的天。·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蓝蓝的天。①师: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②“弯弯的月儿”比“弯的月儿”更能突出月儿的弯;“小小的”比“小的”还要小,“蓝蓝的”比“蓝的”还要蓝。“弯弯的”“小小的”“蓝蓝的”,读起来更上口,更好听。拓展练习。①师: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小小的、弯弯的、闪闪的、蓝蓝的?(小小的花朵、弯弯的小桥、闪闪的宝石、蓝蓝的大海)②照样子,用简单的叠词说填空。草地 ( )的草地 西瓜 ( )的西瓜 太阳 ( )的太阳【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反复朗读后,运用叠词填空、同桌合作等方式指导学生背诵儿歌,达成了课时目标。再采用合作朗读、对比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从而积累偏正短语。四、观察笔画,指导书写1.学习“里”的书写。(1)学生观察“里”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2)教师范写,提示学生“里”的书写要点。★注意笔顺,先写上面的“曰”再写竖,最后写两横。★整个字左右对称,横画间距均衡。2.学习“见”的书写。(1)学生观察“见”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2)教师范写,提示学生“见”的书写要点。★上窄下宽。★竖撇和竖弯钩的位置要摆好,竖撇起笔落在竖中线上,竖弯钩要写得舒展。4.学生按照笔顺描红,练写。老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教学设计】5 小小的船小小的 弯弯的 两头尖“我”在船里坐【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谜语入手,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促理解”“以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把理解字、词、句与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课文理解能力。第七单元 课文⑤ 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星蓝蓝的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