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三撇、反犬旁、月字旁3个偏旁。会写“在、我”等4个字和斜钩1个笔画。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借助情景,辨别“前、后、左、右”4个方位,并用这4个方位词来表达位置关系。【教学重难点】1.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三撇、反犬旁、月字旁3个偏旁。会写“在、我”等4个字和斜钩1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教学准备】优翼多媒体课件、课前在户外玩找影子的游戏【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影、前”等5个生字和三撇、反犬旁2个偏旁。会写“我”1个字和斜钩1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第1小节,借助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影子的特点及“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借助情景,辨别“前、后”2个方位,并用这2个方位词来表达位置关系。◆教学过程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谜语,引出对象。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和它说说话,就是不开口。师: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影子)想一想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呢?(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夜晚,有月亮的时候;黑暗中,有灯光的时候。有光,就有影子。)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认识它吧!2.揭示课题,随题识字。(1)教师范读课题,学生跟读。教师提醒:“影”字是后鼻音,“子”字读轻声。识记生字“影”。①认识新偏旁三撇。②组词识记:影子、电影、黑影。【设计意图】导入时采用猜谜的形式,唤起了学生关于影子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题中的“影”字是本课的生字,随题识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小节,圈画本课会认字。(1)交流:本课有2小节。(2)互查:同桌互相检查小节标注及会认字圈画情况。2.指名读,教师正音。教师提示:读准课文中的一些轻声词,如“影子、跟着、陪着、好朋友”。3.教师引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避免唱读。4.出示会认字,读准音。(1)指名认读,带拼音齐读,教师指导。教师提示:“影、常、朋”是后鼻音,“狗、右、友”韵母相同都是ou。“左”是平舌音,可以回顾“桌”的发音,体会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去掉拼音齐读,开火车读。认读生字与熟字组成的新词。5.教师范读,提出问题。(1)师:影子到底在哪里呢?听老师读课文,自己圈出影子在哪里。(2)交流:前、后、左、右。小结:影子和我们形影不离,就让我们走进它看一看吧。学习第1小节,体会特点1.出示“影子在前,影子在后”,指名读。2.出示插图和字卡,找影子。(1)师:同学们,看看这幅插图,请你用一两句话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你可以给他们起个好听的名字(建议给图上的人物分别加上名字)。观察插图指一指:小红、小雪和小优的影子分别在哪里?(小红和小雪的影子在前,小优的影子在后)(2)出示字卡“前、后”,学生认读。①师: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前”这个字?②组词识记“前”,组词:前天、前后。师:与“前”相反的词语是什么?(后)前后是一组反义词。③引导学生指一指自己的前面和后面。3.看图填空,了解位置关系。(1)出示填空,教师引导。师:你能根据图片,来填空吗?试试看。影子在小红和小雪的( )面,影子在小优的( )面。(2)了解位置关系。①师:为什么影子是在小红和小雪的前面,在小优的后面呢?②小结:小红和小雪背对着太阳站,影子就在她们的前面;小优面向太阳站,影子就在他的后面。我们动,影子会跟着我们动。③同桌合作进行影子游戏。一人做插图中的小朋友,另一人做他的影子。4.出示“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体会感情。指名读,齐读。随文识字,识记生字。①识记生字“常”。用“常”说句子。妈妈常常陪着我。我常常去公园玩。②借助图片,识字生字“黑”。师:我们前面还学过哪些表示颜色的字?(白、黄、绿、红)黑和白也是一组反义词。③识字生字“狗”,学习反犬旁。师:狗是动物,所以这个字带有反犬旁。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狗”这个字?(加一加,组词)出示“小黑狗”图片和词卡,交流讨论。①师: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什么?(就像一条小黑狗)为什么影子像一条小黑狗呢?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身边真得有一只可爱的小狗,你会和它一起做什么呢?(我会和它一起跑步、做游戏)所以影子也一样,你瞧。②出示图片,练习说话。当我跑步的时候,影子也在跑步。当我做游戏的时候,影子也在做游戏。当我读书的时候,影子也在读书。小结:小黑狗是黑色的,影子也是黑色的。小狗顽皮可爱,影子一会跑前一会跑后,也非常顽皮可爱。小狗常常陪在我们身边,影子也常常陪在我们身边。所以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朗读第1小节。①师:影子跟“我”形影不离,就像一条可爱的小黑狗,作者真是喜爱影子啊!请你带着对影子的喜爱之情读一读第1小节吧!②男女生比赛读,看哪组能读出对影子的喜爱之情。【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单调的讲解往往缺乏兴趣。所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和多媒体视频,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太阳和影子的位置关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会观察,指导书写1.认识新笔画斜钩。教师指导书写:起笔后向右下呈内弧行笔,到起勾处停笔稍顿,再向上提笔出钩,收笔要出尖。2.学习“我”的书写。①学生观察“我”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②教师范写,提示学生“我”的书写要点。★横在横中线上起笔,稍往上斜。★斜钩在竖中线上起笔,高于左半部分。★整体左短右长。3.板书关联“心”中的卧钩,对比观察。4.学生按照笔顺描红,练写。老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左、右”等6个生字和月字旁1个偏旁。会写“在、左、右”3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3.借助情景,辨别“前、后、左、右”4个方位,并用这4个方位词来表达位置关系。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1.游戏:踩影子。2.齐读第1小节。二、朗读课文,体会特点1.朗读第2小节。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小节,想一想:影子在哪里?2.识记生字“左”和“右”。(1)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2)编儿歌识记:左下一个工,右下一个口。左和右也是一组反义词。3.辨别方向,用方位词说话。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师:“左”和“右”都认识了,那我们来练一练。看到这幅图,这个小女孩的前边是谁,后面是谁?以这个小女孩为中心,她的前面是王红,她的后面是张明。现在,以你自己为中心,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我的前边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变换句式再说一说。( )在我的前面,( )在我的后面,( )在我的左边,( )在我的右边。4.出示插图,进行提问。师:看,这些小朋友在进行轮滑比赛呢,它们的影子在小朋友的哪一边呢?5.教师范读第2小节,引导学生感受喜爱之情。(1)师:请你听老师读一读第2小节,想一想:在这个句子中,影子是“我”的什么?(好朋友)为什么它是“我”的好朋友?(2)结合日常,交流讨论。①师:先请你说一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呢?(看书、画画、玩滑滑梯)影子也是这样,和“我”一起看书,一起画画,一起做游戏。只要有光,都会陪着“我”,就是“我”的好朋友。②小结:在第1小节,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在第2小节,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常常陪着“我”。这就叫“形影不离”。6.随文识字,朗读第2小节。(1)识记生字“它”,与“他”比较学。①师:这里的“它”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读音相同?(天地人你我他)“它”指代人以外的事物。②用“它”和“他”说句子。(2)识字生字“好、朋、友”。①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3个字?②加一加:女+子=好 月+月=朋字理识记“友”:两只右手靠拢在一起,表示“朋友”的意思。(3)朗读第2小节。你和好朋友在一起心情怎么样?让我们也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表达出我们对影子的喜爱吧!【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就抓住“它是我的好朋友”重点句展开,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它是“我”的好朋友。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更好得帮助了学生理解内容。三、朗读全文,巩固识字1.回顾全文,体会朗读。(1)师:影子是我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读一读这首儿歌吧!(2)指名读,同桌合作读,全班齐读。2.游戏:对对碰。提供几组反义词,巩固识字。3.影子揭秘。(1)播放视频,了解影子的变化。师:关于影子还有很多有趣的事,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2)借助手电筒做一做有趣的手影游戏。四、观察比较,指导书写1.观察“在、左、右”,说说发现。教师提示:这3个字右下部分的不同,“在”这里是“土”,“左”这里是“工”,“右”这里是“口”。书写时要注意左上让右下。2.学习“在”的书写。①学生观察“在”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②教师范写,提示学生“在”的书写要点。★撇在竖中线上起笔,较长。★“土”的第1横靠近横中线,竖靠近竖中线。学生自主写“左”和“右”,教师指导。(1)左的书写要点:★撇在竖中线上起笔,较长。★“工”的上横较短,靠近横中线,下横稍长。(2)右的书写要点:★上横和撇写长一些,撇从竖中线上起笔。★“口”居于中下偏右,上宽下窄,大小适中。4.学生按照笔顺描红,练写。老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教学设计】6 影子前后 小黑狗左右 好朋友【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让学生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质疑,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这样不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第七单元 课文⑥ 影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