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认识“件、有”等10个生字。会写“和、也”等4个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提取文中明显的信息,初步懂得首脑并用才能有创造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认识“件、有”等10个生字。会写“和、也”等4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件、有、和、做”4个生字。会写“和”字。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句。3.学习提取文中明显的信息,说说课文中的两件宝能做什么。◆教学过程回顾课文,揭题识字1.出示《小书包》,引出“宝贝”。师:在《小书包》这一课,我们知道书包里面的“宝贝”有哪些?(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为什么说它们是“宝贝”呢?(因为帮助我们学习,很有用)同学们抓住了关键,对我们很有用。那对待这些“宝贝”,我们要怎么做?(爱惜、保护)2.过渡:“宝贝”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人的身上有哪些“宝贝”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两件宝》。3.揭示课题,随题识字。(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教师提醒:把“两”字的读得稍微重一点,“件、宝”不拖音。识记生字“件”。①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记住这个字?②加一加:亻+牛=件③组词识记:一件事、两件衣服【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宝贝”这个词引出课文,回顾旧知的同时,牵引到人身上的“宝贝”,水到渠成,帮助学生能很快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出示自读要求。①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②用“○”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数一数儿歌共有几句话。师生交流生字圈画情况,检查句子。①师:儿歌共有5句话。那你能给句子标上序号吗?像这样,请你试一试。②同桌互相检查句子和生字标注情况。3.教师示范,边拍手边读,读出节奏。4.教师带读,学生跟读,相机正音。关注“双手、做工、创造、才能”的正确读音。5.认读生字。(1)出示生字,指名读。(2)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教师提示:“有、又”声母韵母相同,只有声调不同;“件、做”是三拼音节;“件、办”是前鼻音,“能”是后鼻音。去掉拼音进行认读。【设计意图】这首儿歌读起来郎朗上口,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揭示了生活的道理,所以需要带领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学词学句,领悟道理。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再读课文,提取信息。(1)学生自读课文。①师:课文和生字会读了,那文中的两件宝指的是什么?请你再读课文,试着用“○”圈出相关的词语。你是从第几句中找到的?②师生交流反馈:两件宝指双手和大脑。齐读第1句。2.随文识字,识记“有”和“和”字。(1)识记生字“有”。①师:第1句话直接告诉我们,人有两件宝,这里的“有”字跟我们学过的哪个字读音很像?(友)你能怎么区分它们呢?②组词区分:有:有人 有用 友:朋友 好友(2)识记生字“和”。①师:“和”也是我们今天要认的字,你有什么方法快速记住它?②熟字加偏旁:禾+口=和 和好 和气3.出示第2句,读懂内容。(1)学生自读第2句。①师:课文中的两件宝能做什么?请你读一读第2句,用“——”画出相关的词语。②师生交流反馈:做工,思考。③指导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指名读第2句,教师相机指导读音。4.随文识字,识记“做”字。(1)师:你在哪里见过“做”这个字?(我说你做)这是在做游戏、做动作。(2)组词识记:做饭、做家务、做手工。5.理解“做工”。(1)师生交流“做工”的意思。师:课文中说“双手会做工”,那你知道什么叫“做工”?(干活、动手做事)(2)出示几组图片,教师引导。①服装厂。这是服装厂的叔叔阿姨在做衣服,我们可以说他们在做工。②建筑工地。这是建筑工人在建造城市,我们可以说他们在做工。小结:每个人做的工都不一样,都要付出劳动。联系生活,说词语。①师: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手会做什么工呢?②爸爸的手会做电工,妈妈的手会做手工,爷爷的手会做木工,奶奶的手会做针线工。小结:这些做工都是由我们的双手完成,双手可真神奇。③师:那你在生活中用神奇的双手做了哪些事?6.理解“思考”。(1)出示一个小朋友思考的图片。①师:看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可能在想什么?他通过思考解决了问题。那你的大脑里面思考过什么事情呢?②预设:我思考过怎么写好生字;周末去哪里玩;怎么多交几个好朋友。(2)出示文中的插图,猜猜图中的小朋友在想什么。小结:我们的大脑能想问题,想办法,同学们也要学会思考,这样我们的大脑才会越用越灵活。双手和大脑真是我们的两件宝。读好第1、2句,尝试背诵。指名读,读出节奏,读出夸赞、自豪的语气。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同桌合作读。集体填空背诵。人有( ),( )和( )。双手会( ),大脑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需要学生带着课后的问题再读课文的,教师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取明显信息,是有利于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而低学段的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个环节中也通过学生的生活进行引导,来勾连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是符合低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的。观察笔画,指导书写1.学习“和”的书写。(1)学生观察“和”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2)教师范写,提示学生“和”的书写要点。★左右等宽,左长右短。★“口”在右半格的中下部。2.学生按照笔顺描红,练写。老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也、办、到”等6个生字。会写“也、又、才”等3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初步懂得首脑并用才能有创造的道理。一、游戏导入,激趣回顾1.游戏:点亮灯泡。2.背诵第1、2句,思考:课文中的两件宝能做什么。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自由读3-5句,注意节奏。①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现在请你读一读第3、4、5句,思考:为什么要“用手又用脑”?用“——”画出先关语句。②师生交流反馈: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读准“不”的变调。3.随文识字。(1)识记“又”字。①用熟字减偏旁识记。双-又=又②借助语境识字,体会“又”的意思。师:同学们,天气预报说今天和明天都有雨,我们就可以说今天下雨了,明天又要下雨。那天气预报说今天和明天都是晴天,谁来说一说今天和明天的天气?(今天是晴天,明天又是一个大晴天)组词识记“才”和“能”字。才:人才、天才、口才能:可能、能力、能干4.出示第3、4句,读懂内容。(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4句,用“﹏﹏”画出“用手不用脑、用脑不用手”会怎么样。(2)指名说,教师引导。①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②教师强调读音,“事情”的“情”读轻声。说说生活中“用手不用脑”和“用脑不用手”的事例。(4)师:那应当怎样运用这两件宝?(一起使用)小结:双手和大脑需要同时使用,互相合作,才能创造更多的事物。5.随文识字,识记生字“也”、“办”和“到”。①熟字减偏旁识记。他-亻=也②办和力比较记忆。力:力气 办:办到③结合生活识记。到:我们到学校了。6.指名读第5句,理解“创造”。(1)师:同学们,你知道人类有哪些通过动手动脑的创造?①身边的创造:剪纸作品、书法美术作品、社团自制京剧脸谱。②古代的创造: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③现代的创造:高铁、共享单车、线上支付、芯片、无人驾驶汽车、空间站小结:这些都是人类通过动手动脑创造出来的,正是因为人类的创造,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方便、快捷,更加美好。那么,这些东西以前有没有?以前没有,现在有了,这就是创造。拓展说句子,体验“创造”。①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创造”的事例,你能来说一说吗?我们做手工,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我们_______,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②小结:这些都是你们用手用脑创造出来的成果。齐读第3-5句。【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基本都能通过多种形式读出节奏,体会儿歌的韵律,但是本环节的语句非常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勾连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应语句的说话练习,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三、梳理课文,进行背诵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教生拍手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2.问题引路,梳理课文。师:人有哪两件宝?它们能做什么?怎么做不对?怎样做才对?3.尝试背诵全文。【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课文。还采用了梳理课文内容的方法,降低背诵的朗读,是有利于学生加快背诵速度的。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1.对比区分,组词语。师:这里有几组字,你能给它们组词吗?你还能用这些词语口头说句子吗?自己和同桌试一试呢。(这本书对我的学习很有用。妹妹用积木搭了一座城堡)2.过渡:同学们,用手连线,又动脑说句子,最终我们解决了问题。现在用手又用脑,来把剩下的生字写一写吧!3.学习“也、又、才”的书写。(1)观察字形结构,尝试自己写。(2)指名写,教师点评范写。①教师范写“也”,提示学生“也”的书写要点。★横折钩从左下格起笔,向右上方斜伸到右上格。★3个竖向笔画之间的距离要均衡,竖弯钩要写得舒展。②教师范写“又”,提示学生“又”的书写要点。★上窄下宽。★横撇的撇段带一定弧度。★捺的起笔在横撇的横段略下,撇尖和捺脚基本齐平。③教师范写“才”,提示学生“才”的书写要点。★3个笔画都较舒展。★横在横中线上方,略长。★竖钩在竖中线的右侧,竖的部分要直,钩要短小有力。★撇舒展,出尖略高于钩。(3)学生按照笔顺描红,练写。老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教学设计】7 两件宝双手——做工大脑——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第七单元 课文⑦ 两件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