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小学英语外研版(三起)(孙有中)(2024)三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含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小学英语外研版(三起)(孙有中)(2024)三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含反思)

资源简介

新教材外研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
Welcome to school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听懂、会说并认读单词:school, classroom, teacher, pupil, book, pen, pencil。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句型:“This is my...” 介绍学校里的人或物,如 “This is my school.”“This is my teacher.” 等。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二)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学校是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知道在学校里不同角色(老师、学生)的职责,尊重老师和同学。
(三)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情境创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根据所给信息推测相关内容。
在小组活动和课堂互动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学习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新单词:school, classroom, teacher, pupil, book, pen, pencil 的读音和拼写。
熟练运用句型 “This is my...” 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教学难点
单词 “pupil” 的发音以及与 “student” 概念的区分(在三年级初步了解 pupil 是小学生的意思即可)。
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自然、准确地运用 “This is my...” 句型进行表达。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学校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项任务,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学校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单词卡片、句型卡片。
实物道具,如书本、钢笔、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
(一)Warming-up(热身活动)
播放英文歌曲《Hello Song》,师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同时复习 “Hello”“Hi” 等问候语。
展示一些学校的图片(可以是本校的照片或者从网上下载的漂亮学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What can you see ” 让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单词或短语回答,如 “buildings”“trees” 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school。
(二)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学习新单词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的全景图,指着学校的教学楼说:“This is our school.”,并板书 “school”,带领学生认读几遍,注意发音要清晰准确,可通过开火车读、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多读几遍。
点击课件进入教学楼内部,展示一间教室的图片,说:“This is a classroom.”,同样板书 “classroom”,用实物或图片展示教室里的各种物品,如书本、钢笔、铅笔等,引出并教学单词 “book”“pen”“pencil”,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读记忆,如大小声读、男女生读等。
在教室图片中展示老师正在上课的画面,说:“This is a teacher.”,板书 “teacher”,让学生模仿老师平时上课的样子,加深对 “teacher” 这个词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老师。
再展示教室里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画面,说:“These are pupils.”,板书 “pupil”,解释 “pupil” 就是小学生的意思,和学生们自身身份相关,可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来理解这个词,多练习几遍发音。
学习新句型
教师拿起一本书,指着它说:“This is my book.”,然后把书递给一名学生,引导该学生模仿说:“This is my book.”,如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教学 “pen”“pencil” 等实物的介绍句型,让学生初步熟悉 “This is my...” 句型。
教师走到教室前面,指着教室说:“This is my classroom.”,再指着自己说:“This is my teacher.”,然后指着一名学生说:“This is my pupil.”,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动作和语言,让学生全面理解如何用 “This is my...” 句型介绍不同的人或物。
(三)Practice(练习巩固)
单词游戏:
单词卡片游戏:将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卡片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选一名学生上台,蒙住眼睛,教师说出一个单词,让该学生去摸对应的卡片,摸到正确的卡片后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然后换其他学生上台继续游戏。
找朋友游戏:把单词卡片和相对应的实物或图片分别分给不同的学生,让学生拿着卡片去找对应的实物或图片,或者拿着实物或图片去找对应的卡片,找到后两人一起说:“This is...”,比如拿着 “book” 卡片的学生找到书本实物后,两人一起说:“This is my book.”。
句型练习: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每个小组发一套实物道具(书本、钢笔、铅笔等),小组成员轮流拿起一件实物,用 “This is my...” 句型向组内其他成员介绍,其他成员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如:“Nice to meet your book.” 等。活动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介绍,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情景对话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学校场景,如在图书馆、操场、教室等,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人或物,用 “This is my...” 句型进行情景对话练习,如在图书馆场景下,A 学生拿起一本书说:“This is my book.”,B 学生可以说:“Oh, it looks nice.” 等,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和表达。
(四)Production(语言输出)
制作学校介绍小海报
给学生发放画纸、彩笔等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张学校介绍的小海报。要求在海报上画出学校的一些建筑、教室、老师、学生等元素,并运用 “This is my...” 句型在旁边写上相应的介绍文字,如 “This is my school building.”“This is my teacher Ms. Li.” 等。
每个小组完成海报制作后,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海报,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并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角色扮演
设置情景:新学期开学,来了一位新同学,由一名学生扮演新同学,其他学生扮演本校的同学和老师,要向新同学介绍学校里的人和物。
学生们根据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在介绍过程中要充分运用 “This is my...” 句型,教师在旁边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表演结束后,全班同学一起鼓掌,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下次做得更好。
(五)Summary(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单词:school, classroom, teacher, pupil, book, pen, pencil,让学生一起大声读一遍。
回顾句型 “This is my...”,请几位学生用这个句型现场举个例子,巩固所学句型的运用。
强调在学校里要尊重老师、爱护同学,热爱我们的学校,再次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
(六)Homework(课后作业)
听读课文 3 遍,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并背诵课文中含有 “This is my...” 句型的句子。
用英语向家人介绍自己的学校、老师、同学以及书包里的文具等,至少运用 “This is my...” 句型 3 次。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思考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单词发音不准确、句型运用不熟练等,要思考在后续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Unit 1 Let's be friends!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单词:hello, hi, I, am,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fine, thank, goodbye。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句型:Hello! Hi! I'm...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Goodbye! 进行简单的问候和自我介绍。
(二)文化意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常见的问候方式,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通过学习英语中的问候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三)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不同问候语的使用场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表达,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学习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如通过模仿、跟读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在课后主动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句型。
能够运用所学的问候语和自我介绍句型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二)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句型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尤其是在不同情境下的回应。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运用英语进行问候和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知识。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学习任务,如小组对话、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
游戏教学法:采用游戏的形式,如猜谜语、开火车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单词图片、课文动画、音频等。
单词卡片、头饰等教学道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英文歌曲《Hello Song》,引导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
歌曲结束后,教师微笑着用英语向学生打招呼:Hello, boys and girls! I'm your English teacher. Nice to meet you! 引导学生用英语回应老师的问候。
(二)知识呈现(15 分钟)
学习单词(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单词 “hello” 和 “hi” 的图片,同时播放单词的发音音频,让学生仔细听、认真看,感受单词的发音和含义。然后教师示范读单词,让学生跟读几遍,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2)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教授单词 “I, am,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fine, thank, goodbye”,在教授每个单词时,可以通过简单的动作、表情或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例如,教 “good morning” 时,教师可以做出伸懒腰、迎接新一天的动作,并说:Good morning! It's a new day! 教 “fine” 时,可以竖起大拇指并说:I'm fine. I feel great!
学习句型(1)教师先通过课件展示两个人见面打招呼的动画场景,引出句型 “Hello! Hi!”,并让学生模仿动画中的人物进行打招呼练习。(2)接着展示一个小朋友自我介绍的动画,引出句型 “I'm...”,教师先示范用自己的名字进行自我介绍:I'm Miss/Mr...,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名字进行自我介绍练习,同桌之间互相倾听和纠正。(3)再展示两个人互相问候身体状况的动画,引出句型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教师先和一位同学进行对话示范:Teacher: How are you Student: I'm fine, thank you.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对话中出现的问题。
(三)练习巩固(20 分钟)
单词游戏:开火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依次站起来快速读出老师出示的单词卡片上的单词,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准,对于读得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句型操练:角色扮演(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单元的几个主要句型:Hello! Hi! I'm...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Goodbye!(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3 - 4 人,让学生根据这些句型自行设计一个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问候身体状况然后道别 的小短剧,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准备,然后每组轮流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并评价。评价可以从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表演是否生动等方面进行。
听力练习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What do they say at the beginning What's the little boy's name How does the little girl answer when the boy asks how she is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听一遍录音,并回答问题。
(四)拓展应用(10 分钟)
文化拓展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常见的问候方式,比如美国人常用 “Hi! How are you ”,法国人常用 “Bonjour!”(早上好、您好),日本人常用 “こんにちは”(你好)等,并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实际应用让学生在课后用英语和自己的家人、朋友进行简单的问候和自我介绍,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并让家长记录下孩子说英语的情况,下节课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五)总结归纳(5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让学生举手发言,说出自己记得最牢的单词和句型,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梳理。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总体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在口语表达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在句型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的灵活运用上还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此外,在文化拓展环节,虽然学生们对不同国家的问候方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时间有限,没能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体验和讨论,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这方面的时间安排。
Unit 2 My school things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单词:pen, pencil, book, bag, ruler 等常见学习用品的英文表达。
能熟练运用句型 “What’s this ” “It’s a...” 进行问答,询问和介绍学习用品。
(二)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不同国家学习用品的一些常见款式和特点,拓宽国际视野。
感受英语国家校园文化中对学习用品使用的相关情境。
(三)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学习用品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学习和运用新词汇、句型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尝试用不同方式表达相同意思,锻炼创新思维。
(四)学习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通过预习了解新单词的大致发音和含义。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本单元重点单词:pen, pencil, book, bag, ruler 等的正确发音和拼写。
熟练运用句型 “What’s this ” “It’s a...” 进行日常交流。
(二)教学难点
单词 book 和 bag 发音的准确区分,尤其是元音部分的发音。
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和单词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与学习用品相关的校园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和运用英语。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如单词猜猜猜、角色扮演等游戏。
任务驱动法:布置具体任务,如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学习用品,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单词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真实的学习用品实物,如钢笔、铅笔、书本、书包、尺子等若干套,用于课堂展示和学生活动。
制作奖励用的小贴纸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个装满学习用品的书包图片,提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bag ” 引导学生用中文说出一些常见的学习用品名称,如铅笔、书本等。
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bout our school things in English.”
(二)知识呈现(10 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 pen、pencil、book、bag、ruler 等学习用品的图片,并播放对应的单词音频,让学生先听几遍单词发音,感受其读音特点。
教师拿起对应的真实学习用品实物,再次读出单词,并引导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尤其是 book 和 bag 这两个易混淆单词的发音。
教师通过简单的动作或描述来解释单词的含义,比如拿着铅笔写字的动作来解释 pencil 的含义,拿着尺子比划测量的动作来解释 ruler 的含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词。
(三)操练巩固(15 分钟)
单词认读游戏:单词猜猜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个学习用品的图片,但只露出一部分,让台上的代表猜这是什么学习用品,用英语说出单词。猜对的小组得一分,可累计得分,最后评选出获胜小组并给予小贴纸奖励。
句型操练:问答接龙
教师先示范,拿起一支钢笔问前排第一个学生:“What’s this ”,学生回答:“It’s a pen.”,然后该学生再拿起一个铅笔盒问旁边的同学同样的问题,依此类推,进行问答接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和句型运用不当之处。
(四)拓展应用(10 分钟)
小组活动:我的学习用品展示
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个学生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一些学习用品放在桌上。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用所学句型 “What’s this ” “It’s a...” 互相询问和介绍自己的学习用品,鼓励学生尽量多说,并且可以描述一下学习用品的颜色、样子等特征。
教师巡视各小组活动情况,适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情境创设:校园商店购物
教师在教室前面设置一个简易的 “校园商店” 场景,摆放上一些学习用品实物,并标上价格(用英文数字)。
邀请一名学生当售货员,其他学生轮流当顾客,顾客进入商店后用所学英语询问商品价格、介绍自己想买的学习用品等,进行模拟购物对话。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 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单词和句型,让学生一起回顾和朗读。
布置作业:
听读课本 Unit 2 的单词和课文录音三遍,模仿正确发音。
用英语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五种学习用品,并拍摄一段小视频发送到班级群里。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句型。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单词发音尤其是 book 和 bag 的区分上还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针对性练习。此外,在小组活动中,个别小组的学生参与度不够高,下次应更加注重对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Unit 3 It's a colourful world!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单词:red, blue, green, yellow, black, white, colour, world 等。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句型:What colour is it It's... 来询问和描述物体的颜色。
能够熟练朗读并表演课文内容。
(二)文化意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吉祥,在西方可能代表危险等。
通过介绍多彩的世界,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事物的包容与欣赏态度。
(三)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颜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在学习颜色单词和句型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颜色相关的内容,锻炼其创新思维。
(四)学习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如通过预习、听读模仿等方式掌握新单词和句型。
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单词:red, blue, green, yellow, black, white, colour, world 等。
熟练运用句型 “What colour is it It's...” 进行问答。
(二)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和认读颜色单词,尤其是发音相近的单词,如 red 和 read 的发音区别。
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询问和描述物体颜色。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与颜色相关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游戏教学法:采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如颜色卡片游戏、猜颜色游戏等。
任务驱动法: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小组合作描述身边物体的颜色任务。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颜色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颜色卡片若干套,用于课堂游戏和练习。
准备一些带有颜色的实物,如彩色铅笔、气球、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美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如彩虹、花海、彩色的湖泊等)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What colours can you find
展示一些彩色的气球,与学生互动:Look at these balloons. They are so beautiful. What colour is this balloon (随机指向一个气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颜色,板书:It's a colourful world!
(二)新授(20 分钟)
1. 学习新单词
(1)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红色的苹果、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树叶、黄色的香蕉、黑色的黑板、白色的云朵等图片,同时教授对应的颜色单词:red, blue, green, yellow, black, white。例如,展示红色苹果图片时,说:“Look! This is an apple. It's red. Red, red, it's red.” 并引导学生跟读几遍,注意纠正发音。用同样的方法教授其他颜色单词。(2)出示颜色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快速认读,巩固新学的单词。(3)通过游戏 “颜色卡片大比拼” 进一步强化记忆。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抽取一张颜色卡片,并用英语大声说出卡片上的颜色,说对的小组得一分,最后累计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2. 学习句型
(1)教师拿起一支彩色铅笔,问学生:What colour is it 引导学生用 It's... 回答,如 It's green。(2)多拿几件带有颜色的实物进行问答练习,让学生逐渐熟悉句型的运用。(3)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一听课文中是如何运用句型询问和描述物体颜色的,听后让学生尝试跟读模仿。
(三)操练(15 分钟)
1. 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套带有颜色的实物(如彩色铅笔、玩具等),布置任务:用所学的句型 “What colour is it It's...” 互相询问和描述这些实物的颜色,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和用法。
2. 游戏:猜颜色
请一名学生上台,背向大屏幕。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个带有颜色的物体图片,台下的学生用句型 “What colour is it It's...” 提问,台上的学生根据大家的提问来猜测图片上物体的颜色,猜对后换另一名学生上台继续游戏。
(四)拓展(10 分钟)
1. 文化知识介绍
(1)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不同颜色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中国,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我们在春节、婚礼等场合经常会看到很多红色的装饰;而在西方,红色有时候代表危险。蓝色在西方常被视为冷静、忠诚的象征,在中国也有类似的含义。(2)引导学生讨论: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颜色象征意义的例子?
2. 绘画活动
给学生发放一张白纸,让学生用所学的颜色单词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多彩世界,可以是美丽的风景、自己喜欢的动物等,画完后鼓励学生用英语向同桌介绍自己画中的颜色,如:This is a rainbow. It's red, blue, green and yellow.
(五)总结与作业(5 分钟)
1. 总结
(1)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颜色单词和句型,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总结归纳。(2)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颜色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 作业
(1)听读课文 3 遍,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2)用英语向家人介绍身边物体的颜色,至少介绍 5 个物体。(3)完成一幅关于多彩世界的英语手抄报,下节课带来展示。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对颜色单词和句型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发音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发音相近的单词区分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辅导。另外,在文化知识介绍环节,学生的讨论参与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今后可以尝试提供更多相关的案例和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Unit 4 Fun with numbers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听、说、认读数字 1 - 10 的英文单词: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能够运用句型 “How many... ” 询问数量并能用数字单词进行回答。
(二)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数字在不同文化中的一些特殊含义和用法,比如在西方文化中,数字 “13” 常被认为不吉利等,拓宽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三)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对数字的学习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数量比较和计算相关的简单活动中发展思维。
(四)学习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字单词的能力,如通过听音频、看视频等方式进行课后巩固。
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分享。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数字 1 - 10 的英文单词的正确发音和拼写。
熟练运用 “How many... ” 句型进行问答。
(一)教学难点
数字 3(three)、5(five)、8(eight)等单词的发音较难,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数字和句型进行准确的交流。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与数字相关的生活情景,如购物、数物品等,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游戏教学法:通过玩数字游戏,如数字炸弹、猜数字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任务,如小组调查教室里物品的数量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数字单词的发音音频、视频,以及相关的图片和动画等。
与数字相关的实物道具,如铅笔、橡皮、书本等若干。
制作小组活动所需的任务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含有数字的英文儿歌视频,如《Ten Little Indians》,让学生观看并感受数字在英语中的韵律。提问学生:What can you hear in the song (引导学生说出听到的数字相关内容)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带有数字的图片,如公交车车牌号、电话号码、楼层数字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数字。
(二)知识呈现(10 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数字 1 - 10 的图片,并配以标准的发音音频,让学生先听后模仿跟读每个数字单词,如展示一张苹果的图片,旁边标注 “one”,并播放读音,让学生跟读。
在学生跟读几遍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发音讲解和示范,特别注意纠正较难发音的数字单词,如 “three” 的咬舌音,“five” 的唇齿音等。
教师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或手势帮助学生记忆数字单词,比如伸出一根手指表示 “one”,伸出两根手指表示 “two” 等。
(三)操练巩固(15 分钟)
开火车读数字单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依次站起来快速读出数字单词,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准,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
数字炸弹游戏教师在心里想好一个数字(数字炸弹),然后让学生从 1 - 10 中猜数字。每次学生猜一个数字,如果不是数字炸弹,教师就说:“No, it’s not. Try again.” 如果猜中了数字炸弹,教师就说:“Boom! You got the bomb!” 这个游戏可以反复进行,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猜数字的过程中,加强对数字单词的熟悉程度。
小组活动:数物品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实物道具(如铅笔、橡皮、书本等),任务卡片上写着 “How many pencils are there ” 等类似的问题,让小组成员一起合作数物品并用所学的数字单词和句型进行回答,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展示。
(四)拓展应用(10 分钟)
创设购物情景教师在教室前面摆放一些文具、玩具等物品,并标上价格(用数字表示),然后请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学生扮演顾客。顾客可以用 “How many... ” 句型询问物品的数量和价格,售货员进行回答,如:Customer: How many pencils are there Salesperson: There are five pencils.Customer: How much is it Salesperson: It’s two yuan.
让学生分组进行类似的购物情景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字单词和句型,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数字 1 - 10 的英文单词以及 “How many... ” 句型,让学生举手说一说自己学到了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发音难点,如再次示范正确发音的方法等。
(六)作业布置(5 分钟)
听读数字单词和课文录音三遍,模仿正确的发音。
用英语和家人说一说家里有多少个房间、多少张桌子等,运用 “How many... ” 句型进行交流。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们对数字单词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游戏环节和小组活动都能较好地吸引学生参与。但在发音方面,仍有部分学生对一些较难发音的数字单词掌握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个别辅导和针对性练习。同时,在拓展应用环节,有些学生在实际情景对话中还略显生疏,需要提供更多类似的情景练习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Unit 5 We're family
一、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单词: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family。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句型 “This is my...” 来介绍家庭成员。
能听懂、会说课文中的对话内容,并能模仿表演。
文化意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对于家庭成员称呼可能存在的差异。
感受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
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对比不同家庭的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锻炼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习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单词的能力,如通过听读音、看图片等方式记忆单词。
引导学生学会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新单词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family 的正确发音和认读。
熟练运用句型 “This is my...” 介绍家庭成员。
教学难点:
单词 “family” 的发音以及含义理解。
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准确介绍家庭成员。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家庭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猜谜语、角色扮演等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项任务,如小组合作介绍家庭成员等,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单词图片、课文动画、家庭生活场景图片等。
单词卡片。
学生自带家庭照片(可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Lead-in)
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生活视频片段(如一家人一起吃饭、玩耍的场景),提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回答,如 I can see a father, a mother... 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家庭。
展示一些不同家庭构成的图片(有大家庭、小家庭等),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图片里有哪些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庭话题的兴趣。
(二)新授(Presentation)
1. 学习新单词(1)展示单词 father 的图片(一位父亲的形象),教师示范发音:/ fɑ (r)/,并引导学生跟读几遍。然后通过简单的动作(比如模仿父亲走路的样子)或描述(He is a man. He loves his children.)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含义。(2)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教授单词 mother(/ m (r)/,展示母亲的图片,可描述母亲的温柔等特点)、brother(/ br (r)/,展示哥哥或弟弟的图片,可提及一起玩耍等)、sister(/ s st (r)/,展示姐姐或妹妹的图片,可讲姐妹之间的趣事)。(3)教授单词 family 时,先展示一张全家福的图片,教师说:This is a family. 然后分解发音 /f m li/,让学生跟读。解释 family 的含义就是指一个家庭里的所有人,包括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
2. 学习句型(1)教师拿出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也可以是课件上展示的),指着照片上的人说:This is my father. This is my mother. 等,让学生观察并模仿教师的句子进行跟读。(2)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教师把单词卡片分别发给他们(比如发给一位学生 father 的卡片),然后让这位学生拿着卡片,向其他同学介绍:This is my father. 其他同学跟着重复,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学生有机会练习说句型。
(三)练习(Practice)
1. 单词操练(1)开火车读单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依次站起来快速读出一个单词,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准。(2)看图片说单词:教师在课件上快速展示单词对应的图片,学生看到图片后要迅速说出单词,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对单词的认读能力。
2. 句型操练(1)小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带来的家庭照片(如果有带的话),互相介绍照片里的家庭成员,用句型 “This is my...” 进行介绍。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2)角色扮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不同的家庭场景(比如去公园玩、在家过生日等),然后请几位学生上台,选择一个场景,根据场景里可能出现的家庭成员,用所学句型进行角色扮演介绍,如在去公园玩的场景里,一位学生可以说:This is my father. He is playing football with me. 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sitting on the bench and watching us. 等。
(四)巩固(Consolidation)
1. 课文学习(1)播放课文动画,让学生先整体观看一遍,了解课文大致内容。(2)教师再次播放动画,逐句暂停,让学生跟着动画里的人物一起读句子,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3)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全文,然后请几位学生单独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评价可以从发音、流利度等方面进行。
2. 完成课本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上与本单元相关的练习,如填空、选择等,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单词和句型。
(五)拓展(Extension)
1. 文化渗透(1)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对于家庭成员称呼的一些差异,比如在英语国家,有些孩子会直呼父母的名字等情况,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2)展示一些国外家庭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与自己家庭有什么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 情感教育(1)让学生思考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然后请几位学生起来分享自己的想法,比如家庭给了我温暖、家人会照顾我等。(2)教师总结:Family is very important. We should love our family.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家庭。
(六)作业布置(Homework)
听读课文三遍,模仿语音、语调,并读给家长听。
用英语向家长介绍自己家庭的照片,至少介绍三位家庭成员,要用句型 “This is my...”。
画一幅自己的全家福,并尝试用英语在旁边标注出家庭成员的称呼。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学生对新单词和句型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部分学生掌握不够好,原因是什么,后续如何改进?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有效?游戏和活动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果存在不足,应该怎样调整?
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如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是否有具体的体现和成效?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通过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Unit 6 My sweet home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单词:bedroom, living room, bathroom, kitchen, home 等。
能熟练运用句型 “This is my...” 来介绍自己家中的各个房间。
能够听懂、会说课文中的对话,并能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
(二)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不同国家家庭房屋布局及房间功能可能存在的差异。
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三)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对比不同房间的特点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在小组合作介绍家庭房间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四)学习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单词和句型的能力,如通过听录音、看图片等方式自学新单词。
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合作学习能力,学会与小组成员有效沟通和协作。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新单词 bedroom, living room, bathroom, kitchen, home 的发音和词义。
学会运用句型 “This is my...” 介绍家庭房间。
(二)教学难点
区分不同房间的功能并准确运用词汇进行描述。
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自然流畅地运用所学句型进行对话交流。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家庭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任务,如小组合作介绍家庭房间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如猜房间游戏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家庭房间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单词卡片若干。
学生提前准备一张自己家的照片(可选择打印或画出来)。
五、教学过程
(一)Warming-up(5 分钟)
Greetings
与学生进行日常问候,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Sing a song
播放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师生一起唱,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课堂热身。
(二)Lead-in(3 分钟)
展示一张房子的外观图片,提问学生:“What's this ” 引导学生说出 “house” 或 “home”。
接着说:“Yes, it's a home. Everyone has a sweet home.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s inside my home ” 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关于家庭房间的内容。
(三)Presentation(15 分钟)
学习新单词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卧室、客厅、浴室、厨房的图片,结合图片教授新单词 bedroom, living room, bathroom, kitchen,每个单词重复读几遍,让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例如,展示卧室图片时说:“Look! This is a bedroom. We sleep in the bedroom. Read after me, bedroom.”
运用单词卡片进行快速认读练习,随机抽取卡片让学生认读单词,强化记忆。
学习句型
再次展示卧室图片,说:“This is my bedroom. I sleep in my bedroom.” 引导学生理解并模仿说出句型 “This is my...”。
更换其他房间的图片,如客厅图片,引导学生用 “This is my living room. I watch TV in my living room.” 等类似句子进行描述,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练习运用句型。
(四)Practice(15 分钟)
小组活动:介绍自己家的房间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
让学生拿出自己提前准备的家的照片,在小组内轮流用句型 “This is my...” 介绍照片中的房间,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并可进行提问。
教师巡视各小组活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游戏:猜房间
请一名学生上台,背向屏幕,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一个房间的图片(其他学生能看到)。
台下学生用句型 “This is a...” 描述图片中的房间,台上学生根据描述猜出是哪个房间。猜对后可换另一名学生上台继续游戏。
(五)Production(10 分钟)
角色扮演
展示课文对话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先观看或倾听,了解对话内容。
然后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仿照课文对话,结合自己刚才介绍家庭房间的情况,进行角色扮演。
一组学生表演时,其他学生认真观看,表演结束后可进行简单的评价,如从语音、语调、表达流畅性等方面给予评价。
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推选一组代表,上台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角色扮演成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六)Summary(2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新单词:bedroom, living room, bathroom, kitchen, home。
总结句型 “This is my...” 的用法,强调在介绍自己的物品或场所时可运用该句型。
(七)Homework(5 分钟)
听录音,跟读课文 3 遍,注意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用英语向家人介绍自己家的房间,并用手机或其他设备录制下来,下节课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要及时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对新单词和句型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准确认读和运用。
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学生在小组活动、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是否积极主动。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通过情景教学、任务驱动和游戏教学等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根据反思结果,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PAGE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