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 动量和动量定理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有如下要求:学生理解动量和冲量,通过理论推导理解动量定理并能用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物理的基础和基本的基本原理,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问题分析、推理和判断。但动量定理具有矢量性,所以对学生的学习、理解、应用存在一定难度。学习目标 (1)通过知识回顾,能说出动量、冲量的概念以及动量定理的理论推导。 (2)通过题型一、二的讲解,能说出计算冲量和动量变化量的方法。 (3)通过题型三、五的讲解,能说出应用动量定理解决一般问题和流体类问题的基本步骤。重难点 通过鸡蛋、“带头盔的”鸡蛋做自由落体运动,启发学生说出道路安全问题,即骑电动车要戴好头盔。 通过呈现本节课在高考中的地位,使学生意识到本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 通过基础题型、较难题型的讲解,能归纳出相应的做题步骤和处理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实验演示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鸡蛋、“带头盔的”鸡蛋分别做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活动 学生协助演示,并说出“骑电动车要戴好头盔” 设计意图:通过紧密结合本节课内容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物理观念。环节二:知识回顾教师活动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动量定理 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经过时间t,速度由v 变为v′。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填空,及时笔记补充设计意图: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能推导出动量定理,达到课标要求环节三:新课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题型一: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10第1题: 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恒定拉力F作用时间t后,物体仍保持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拉力F的冲量方向水平向右 B.物体所受拉力F的冲量大小是Ftcosθ C.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0 D.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大小为0 学生分析讲解,总结: I=I1+I2+I3+....... (矢量式)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课后习题总结出计算合力冲量的方法。教师活动 题型二: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理解 2、如图2所示,学生练习用脚颠球。足球的质量为0.4 kg,某一次足球由静止自由下落0.8 m,被重新颠起,离开脚部后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45 m。已知足球与脚部的作用时间为0.1 s,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从下落到再次上到最大高度,全程用了0.7 s B.在足球与脚接触的时间内,合外力对足球做的功为1.4 J C.足球与脚部作用过程中动量变化量大小为2.8 kg·m/s D.足球从最高点下落至重新回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为4 N·s学生活动 学生分析讲解,总结: 动量变化的三种情况:大小、方向、大小和方向 2、动量变化量的计算需要规定正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能推导出动量定理,达到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题型三:应用动量定理解决单过程问题 3、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30第3题: 城市进入高楼时代后,高空坠物已成为危害极大的社会安全问题,小明同学用实例来检验广告的科学性:设一个的鸡蛋从18楼的窗户自由下落,相邻楼层高度差为3m,与地面撞击时鸡蛋的竖直高度为,认为鸡蛋下沿落地后,鸡蛋上沿的运动是匀减速运动,并且上沿运动到地面时恰好静止,以鸡蛋的上、下沿落地的时间间隔作为鸡蛋与地面的撞击时间,不计空气阻力,试估算从18楼下落的鸡蛋对地面的平均冲击力。一、构建物理模型,建立情境草图 二、归纳应用动量定理解决单过程问题的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找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 确定过程,找初末状态; 列方程。 设计意图:1、通过本题提醒学生注意解题时画出情境草图,构建物理模型。 2、能利用本题总结的做题步骤解决多过程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题型四:应用动量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4、将质量为m=1 kg的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现在物块上施加一个平行于水平地面的恒力F=10 N,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作用4 s后撤去F。已知g= 10 m/s2,对于物块从静止开始到物块停下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物块运动的时间为6 s B.整个过程物块运动的时间为8 s C.整个过程中物块的位移大小为40 m D.整个过程中物块的位移大小为60 m一题多解: 求时间: ①分段法 ②全程法 求速度:①运动学 ②动量定理设计意图:1、复习应用动量定理解题步骤,强调受力分析与研究过程的选取。 2、基础题型的一题多解,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活动 题型五:应用动量定理解决“流体”问题 5.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水枪喷出的水柱将一玩具铁盒稳定地悬停在相对于喷口高度为h的空中,如图所示。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的喷口持续以恒定的速度v0竖直向上喷出;铁盒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水枪单位时间喷出的水的质量; (2)玩具在空中悬停时,求玩具的质量。 学生活动 1、学生分析题意;画出情境草图。 2、通过题目讲解,总结出解决“流体”问题的步骤: 沿流速方向v取一小段,横截面积为S。 求出这一小段流体的体积 V 求出这一小段流体的质量 m 列动量定理F t= P方程求解。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难点内容,通过题型讲解,总结出做这类题型的步骤。 环节四:达标检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质量为1 kg的物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 m/s2。则( ) A.4 s时物块的动能为零 B.6 s时物块回到初始位置 C.3 s时物块的动量为12 kg·m/s D.0~6 s时间内力F的冲量为0 2、有些人喜欢躺着刷手机,经常出现手机掉落砸伤眼睛或者额头的情况。若有一手机质量为120 g,从离人额头约20 cm的高度无初速掉落,砸到额头后手机的反弹忽略不计,额头受到手机的冲击时间约为0.2 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手机与额头作用过程中,手机的动量变化大小约为0.24 kg·m/s B.手机对额头的冲量大小约为0.24 N·s C.手机对额头的冲量方向竖直向上 D.手机对额头的作用力大小约为2.4 N学生限时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题,检测计算冲量的方法。 通过第二题,检测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步骤。环节五:课堂小结学生活动 整理笔记,题目纠错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教学评活动过程 主讲人概述本节课的一个思路额整体把握 学科教师对本节课提出建议: 基础题型不展示,可以节约课堂时间。 重点题型精讲,并对难点进行突破。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链接高考:1.(2023·新课标卷,20)一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沿x轴运动,出发点为x轴零点,拉力做的功W与物体坐标x的关系如图所示。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x = 1m时,拉力的功率为6W B.在x = 4m时,物体的动能为2J C.从x = 0运动到x = 2m,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8J D.从x = 0运动到x = 4的过程中,物体的动量最大为2kg m/s 2.(2022·湖北卷,7)一质点做曲线运动,在前一段时间内速度大小由v增大到2v,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速度大小由2v增大到5v。前后两段时间内,合外力对质点做功分别为W1和W2,合外力的冲量大小分别为I1和I2。下列关系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W2=3W1,I2≤3I1 B. W2=3W1,I2≥I1 C.W2=7W1,I2≤3I1 D.W2=7W1,I2≥I1 3.(2022·山东卷,2)我国多次成功使用“冷发射”技术发射长征十一号系列运载火箭。如图4所示,发射仓内的高压气体先将火箭竖直向上推出,火箭速度接近零时再点火飞向太空。从火箭开始运动到点火的过程中( ) A.火箭的加速度为零时,动能最大 B.高压气体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火箭的动能 C.高压气体对火箭推力的冲量等于火箭动量的增加量 D.高压气体的推力和空气阻力对火箭做功之和等于火箭动能的增加量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学生题目的计算过程通过展台展示,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反思: 本节课的引入是亮点,将知识联系生活,渗透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氛围良好,节奏紧凑,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但难点突破稍有欠缺。 改进: 基础题型可以不展示,单独提问即可。 重点题型要精讲。—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