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美术-《认识通用标识》一年级上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常见的通用标识(如交通标识、安全标识、公共设施标识等),并能简要描述其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美术语言表达对通用标识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社会规则的认识和遵守,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提升审美情趣。二、课时本课时长:40分钟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各种通用标识的图片或实物,制作成PPT或挂图。准备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美术创作工具。设计课堂互动问题和活动流程。学生准备:携带美术课常用工具(如彩笔、橡皮擦等)。对生活中的标识有一定的观察和记忆。四、教学重点识别并理解常见的通用标识及其含义。运用美术手段表达对通用标识的理解。五、教学难点如何将通用标识的含义与美术创作相结合,创造出既符合标识特征又富有创意的作品。六、课前导入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一段关于小朋友在公共场所遇到不同标识并做出相应反应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小朋友遇到了哪些标识?他们是怎么做的?这些标识有什么作用?”七、授课环节设计1. 标识认知(10分钟)教师讲解:介绍通用标识的分类(如交通、安全、公共设施等),并逐一展示PPT中的标识图片,讲解其含义和重要性。学生互动:通过“快速抢答”游戏,教师出示标识图片,学生举手抢答其含义,增加课堂趣味性。2. 标识创作(20分钟)示范引导:教师展示一个用美术手段创作的通用标识示例(如用彩纸剪贴成交通信号灯的形状,并标注其含义),讲解创作过程。学生创作: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通用标识,运用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材料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其含义和创作思路。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增进相互学习和交流。3. 标识应用(5分钟)情境模拟:教师设定一个模拟场景(如学校门口、公园等),要求学生将自己创作的标识粘贴在相应的位置,并解释其应用和意义。总结提升:教师总结通用标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强调遵守社会规则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八、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自己在社区、商场等公共场所看到的通用标识,并选择其中一个用美术手段进行创作,下次课带来展示和分享。九、课后小结本节课通过认识和理解通用标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安全意识,同时运用美术手段进行创作,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关注身边的安全标识,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小公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