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第4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同步练习(共2份,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第4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同步练习(共2份,含答案)

资源简介

作业20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分值:100分)
第1~4题,每题5分;第5~12题,每题6分,共68分。
题组一 转基因成果
1.对微生物的基因改造是基因工程中研究最早、最广泛和取得实际应用成果最多的领域。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具有生理结构和遗传物质简单的优点
B.微生物具有生长繁殖快的优点
C.微生物具有适应性强、对环境因素不敏感的优点
D.微生物具有容易进行遗传物质操作的优点
2.下列有关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基因抗虫棉改善了作物品质
B.将毒素蛋白基因直接导入水稻的受精卵,可以得到抗虫水稻
C.转入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有利于植物抗盐碱、抗干旱
D.植物细胞中没有质粒,所以不能利用质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3.下列不属于转基因动物方面的研究成果的是(  )
A.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
B.培育抵抗相应病毒的动物新品种
C.建立了某些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D.制备单克隆抗体
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学家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抑制乙烯形成酶的活性和乙烯的生成量来延长番茄的储藏时间
B.将某些抗病毒的基因导入动物体内,使获得的转基因动物能抵抗相应病毒
C.抗虫基因只要成功地插入植物细胞染色体上就都能正常表达
D.可利用工程菌大规模生产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等药物
题组二 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和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5.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中,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
A.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生殖细胞中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C.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产生基因交流
D.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6.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以下各项中支持此观点的是(  )
A.转基因作物能使贫穷国家的亿万人口摆脱饥饿,同时还能减少使用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
B.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一样,都是由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的
C.对转入了苏云金杆菌基因的西红柿进行毒性分析表明,这种转基因西红柿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
D.帝王蝶的幼虫在吃了某种转基因玉米的花粉沾染过的牛奶草叶子后,近一半的个体死亡,幸存的也不能正常发育
7.当面对日常生活中与转基因技术有关的话题时,我们需要理性地表明观点和参与讨论。下列不属于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的是(  )
A.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影响
B.只要有证据表明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C.要看到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差异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有不同的看法
D.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
8.生物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在使用不当时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危害。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来自玉米的α-淀粉酶基因与目的基因同时转入植物中能防止转基因花粉的传播
B.转基因产品具有优良的品质,实验室培育的转基因产品可直接上市推广
C.基因污染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D.玉米中α-淀粉酶基因的获取可通过PCR扩增,也可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9.对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对外源DNA应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毒害的或能引起人体过敏的蛋白质
B.把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没有缺陷的生物上
C.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封存重组生物
D.目前人们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已经完全掌握
10.转基因作物因其具有抗旱、抗寒、抗虫等能力而在粮食缺少的国家推广。但是反对者表示:对转基因食物进行的安全性研究都是短期的,无法有效评估人类进食转基因食物几十年后或更久以后的风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能传播到野生植物体内,造成基因污染
B.转基因技术使作物获得优良性状,但并没有增加生物的基因多样性
C.转入抗虫基因的植物,有可能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D.如果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会有安全性问题
11.矿业生产和农田不当使用化肥会导致重金属镉(Cd)在土壤中过度积累。通过基因工程,将酵母菌液泡镉转运蛋白(YCF1)定位在不育杨树株系的液泡膜上,可获得液泡中富集Cd的转基因杨树。再通过收集杨树的组织器官异地妥善储存等后续处理,可对Cd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将长势一致的野生型和转基因杨树苗栽植在Cd污染土壤中,半年后测定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培育转基因不育株系可避免YCF1基因扩散造成基因污染
B.由图1可知,转基因植株对Cd污染具有更强的耐受能力
C.对杨树的茎叶进行后续处理对于修复Cd污染土壤最为方便有效
D.YCF1向液泡内转运镉离子的过程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
12.(2023·成都高二期末)为评估外源基因Vgb在菊花中的稳定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种植转基因菊花的第二年,随机选取转基因菊花株系及周边非转基因菊花和各种杂草,提取DNA。根据Vgb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注:CK表示质粒阳性对照,1为空白对照,2~10 为转基因株系, 11~15为不同种类杂草,16~20 为非转基因菊花。
A.设置空白实验是为了排除实验操作、试剂污染等对结果的影响
B.结果表明2年内Vgb基因在菊花细胞中稳定,且未发生向周边植物的扩散
C.转基因植物与周边其他植物之间不可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D.将Vgb基因转入其他植物时需要经过安全性评价
13.(16分)DBN9936是国内首批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玉米品种,对危害玉米的玉米螟等主要鳞翅目害虫具有良好的抗性,同时能耐受较高浓度的草甘膦(除草剂的有效成分)。其基因操作的受体是玉米品种DBN318,目的基因cry1Ab来源于苏云金杆菌,其表达产物能够专一有效地抑制玉米螟、棉铃虫及黏虫等玉米鳞翅目害虫;目的基因epsps来源于土壤农杆菌,其表达产物使转化体可耐受草甘膦除草剂。同样获批安全证书的国产转基因玉米品种DBN9858耐除草剂,但不抗虫,可作为DBN9936的庇护材料使用。回答下列问题:
(1)DBN9936的转化过程之一是将含有epsps基因表达载体的________与玉米DBN318幼胚经______过程形成的愈伤组织共同培养,该过程需在培养基中添加酚类化合物,且在无菌、________(填“黑暗”或“光照”)的环境中进行。
(2)利用PCR技术,可以鉴定共同培养后的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epsps基因。epsps基因的部分序列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序列应制备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列)对epsps基因进行PCR,鉴定后得到的转基因愈伤组织经________过程获得DBN9936幼苗。幼苗移栽至大田前还需“炼苗”,“炼苗”时需逐渐降低湿度、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光照强度。
(3)DBN9858和DBN9936两个玉米品种混合种植,更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请从生物进化的角度阐释两个品种混合种植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玉米为异花传粉,花粉飘散的距离很远,容易造成基因漂移,有同学提出将DBN9936的目的基因cry1Ab整合到玉米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你同意该同学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6分)害虫损伤番茄的叶片后,组成叶片细胞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扩散到番茄的其他部位,诱导细胞内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表达,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导致害虫不能消化食物而死亡。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把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移到玉米中,使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有效地抵御了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转入了番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玉米,合成番茄蛋白酶抑制剂的具体部位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合成的化合物还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
(2)这种抗玉米螟玉米品种的培育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玉米”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现象,此种现象缘于玉米螟发生了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在种植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农田中的杂草不会出现抗玉米螟性状,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的花粉不能传递给杂草。
(4)抗玉米螟玉米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种植该玉米的农田还需要进行防虫管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对食用该玉米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你认为这种担忧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C [微生物具有生理结构和遗传物质简单的优点,便于研究,A正确;微生物的生长周期短,具有生长繁殖快的优点,B正确;微生物对环境因素敏感,如在某种抗生素的环境中不能生存,C错误;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简单,具有容易进行遗传物质操作的优点,D正确。]
2.C [转基因抗虫棉使得棉花具有了抗虫的能力,并没有改善作物的品质,A错误;将毒素蛋白基因导入水稻的受精卵前,需要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才可能得到抗虫水稻,B错误;利用可以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来提高植物的抗盐碱和抗干旱的能力,C正确;可以利用质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如植物的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农杆菌,再转入植物细胞,D错误。]
3.D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运用的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动物细胞工程技术,不涉及转基因技术,D符合题意。]
4.C [目的基因导入了受体细胞不一定都能正常表达,C错误。]
5.B [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精子中几乎不含叶绿体基因组,即叶绿体中的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给下一代,B符合题意。]
6.D [帝王蝶的幼虫在吃了某种转基因玉米的花粉沾染过的牛奶草叶子后,近一半的个体死亡,幸存的也不能正常发育,这说明了转基因食品存在不安全因素,D符合题意。]
7.B [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所以只要有证据表明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该转基因产品的使用,而不是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8.B [转基因技术研发出来的产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安全性评价,符合相应标准后才能上市,B错误。]
9.A [应把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B不合理;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C不合理;目前人们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并没有完全掌握,D不合理。]
10.D [转入抗虫基因的植物可杀死无抗虫基因的昆虫,对昆虫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所以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C正确;如果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仍然存在潜在的安全性问题,D错误。]
11.D [转基因不育株系的配子不育,可避免YCF1基因随花粉扩散造成基因污染,A正确;由图1可知,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的干重更大,转基因植株对Cd污染具有更强的耐受能力,B正确;据图2可知,叶片和茎中的Cd含量较高,故对杨树的茎叶进行后续处理对于修复Cd污染土壤最为方便有效,C正确;YCF1向液泡内转运镉离子是逆浓度梯度运输,故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D错误。]
12.C [设置空白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无关变量为实验操作、试剂污染等,A正确;11~15为不同种类杂草,16~20为非转基因菊花,图中它们都没有外源基因Vgb,因此推测2年内Vgb基因在菊花细胞中稳定,且未发生向周边植物的扩散,B正确。]
13.(1)农杆菌 脱分化 黑暗 (2)5′—GTTCCT—3′和5′—ATGGCT—3′ 再分化 增加 (3)可有效延缓害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4)同意,叶绿体基因组不能随花粉遗传给下一代
解析 (2)引物的设计原则是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与目的基因片段5′—AGGAAC—3′和3′—TACCGA—5′碱基互补配对。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得到幼苗,在移栽时要适当降低湿度、增加光照强度。(3)生产上将两种转基因玉米混合种植,二者都有抗除草剂基因,都能在喷洒除草剂的大田中存活,DBN9936还含有抗虫基因,若单独种植,大部分害虫死亡,少数有抗性基因的害虫存活,并且有更多的机会将抗性基因遗传给后代,使害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DBN9858不抗虫,与DBN9936混合种植,可有效延缓害虫抗性基因频率的增加速度,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4)为避免转基因玉米的花粉对其他野生型的玉米造成基因污染,可以将基因导入玉米细胞叶绿体基因组中。
14.(1)核糖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基因突变 (3)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4)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该转基因玉米能够抵抗玉米螟,但不一定能抵抗其他玉米害虫 (5)这种玉米的籽粒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人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蛋白酶的活性,影响人体健康
解析 (1)据题意可知,该蛋白酶抑制剂属于分泌蛋白,故合成番茄蛋白酶抑制剂的具体部位是核糖体,合成后还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转基因玉米”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现象,此种现象可能缘于玉米螟发生了基因突变。作业21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 禁止生物武器
(分值:100分)
第1~6题,每题5分;第7~12题,每题6分,共66分。
题组一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
1.下列哪项是反对克隆人的生物学家的观点(  )
A.克隆技术还不成熟,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
B.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弥补克隆技术的不足
C.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一些有关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伦理道德观念
D.道德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2.下列关于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目的相同
B.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都需要进行胚胎移植
C.生殖性克隆人可以使人类基因的多样性更加丰富
D.克隆技术还不成熟,与社会伦理有严重冲突,可以研究治疗性克隆而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3.(2023·衡水高二调研)如图表示培育试管婴儿的两条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途径1为培育试管婴儿,途径2为设计试管婴儿
B.②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该过程要在培养液中加入血清
C.①表示体内受精过程,在输卵管中进行
D.利用这两条途径获得试管婴儿的目的完全一致
4.大多数人认为,用设计试管婴儿的办法救治自己的孩子是符合伦理道德的。下列哪项不是他们的理由(  )
A.父母是出于爱子之心,为了救治孩子
B.这是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办法
C.提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不会对婴儿造成伤害
D.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5.(2024·资阳高二期末)所谓“设计试管婴儿”,是指将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在植入母体孕育前,将其中一个细胞取出进行某些基因检测,当检测结果符合人们需要时,再把胚胎植入母体孕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设计试管婴儿”运用了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
B.与“设计试管婴儿”相比,试管婴儿需要经过遗传学诊断
C.“设计试管婴儿”和试管婴儿都是有性生殖
D.对于“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我们应该强行禁止
题组二 禁止生物武器
6.(2023·扬州高二期末)下列有关生物武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毒品、生化毒剂等
B.鼠疫、炭疽、霍乱等的病原体都可以用来制造生物武器
C.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不易被发现,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D.我国政府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
7.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武器是造价昂贵且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
B.生物武器具有强大的传染性和致命性
C.生物武器可以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和带菌昆虫等散布
D.生物武器一旦使用,将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的后果
8.(2023·汉中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武器的致病能力强、攻击范围广
B.利用炭疽杆菌无法制成生物武器
C.生物武器没有明确的标识,潜在危害大
D.若有人以病毒作为生物武器,带来的危害将难以预估
9.研究人员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修复了人类早期胚胎中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的基因MYBPC3的突变,且定向非常精确,未出现“脱靶”效应。这项研究在攻克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治疗人类遗传病的若干技术问题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伦理方面的争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用该技术编辑少量的细胞就可以对遗传病进行治疗
B.运用该技术可能诱发基因歧视等诸多社会不公平现象
C.该技术潜藏着难以预测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D.随着该技术的成熟,可以设计“完美婴儿”,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10.(2023·咸阳高二检测)炭疽杆菌造成感染者死亡率极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能产生两种成分为蛋白质的内毒素。有科学家将该菌的大型环状DNA分子破坏后,该菌仍能产生内毒素。据此判断,下列对炭疽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控制内毒素合成的基因位于炭疽杆菌的拟核中
B.炭疽杆菌合成的内毒素属于代谢产物
C.将蜡样芽孢杆菌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需要通过转基因技术
D.若将炭疽杆菌用于军事用途或恐怖活动,则属于生物武器
11.2019年,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用基因敲除的猴的体细胞通过克隆技术培育出5只克隆疾病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克隆猴基因组成差异小,可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干扰
B.受精卵经基因编辑后形成的胚胎不一定都能成功发育为克隆疾病猴
C.克隆疾病猴有助于研究该疾病致病机制和开发相应药物
D.可以运用该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研究
12.嵌合病毒是一种基因工程重组病毒,即利用一些已知特性的病毒毒株作为受体,以另一病毒毒株作为供体提供结构蛋白基因,替换掉受体毒株的相应位置的基因,从而构建出一种新型病毒。作为重组病毒,嵌合病毒在安全性上有一定的风险,其可能被制成生物武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嵌合病毒是受体病毒毒株和供体病毒毒株融合形成的新型病毒
B.由嵌合病毒制成的生物武器可能具有目前人类难以预防和治疗的特点
C.我国对生物武器的观点是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
D.人体对嵌合病毒虽然能产生免疫反应,但嵌合病毒仍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13.(每空3分,共18分)生物技术就像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在使用不当时给人类带来灾难。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在技术手段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用设计试管婴儿的办法救治自己的孩子不合乎伦理道德,其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年,“三亲试管婴儿”出生,如图表示“三亲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图示过程中代表婴儿母亲卵母细胞的是____________,“三亲试管婴儿”技术能避免母亲的____________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该婴儿的孕育过程中依次使用了________、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3)“基因编辑婴儿”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后生下的婴儿。基因编辑是应对遗传性疾病的一个潜在办法,但它极具争议性,因为这些修改将遗传给后代,最终有可能影响整个人类的________。
14.(16分)(2023·福州高二月考)阅读资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资料 把生物战剂做成干粉或液体,喷洒在空气中,形成有害的气雾云团,叫作生物战剂气溶胶。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颗粒很小,约为0.5~5 μm,肉眼很难看见,渗透力强,杀伤范围广,被人吸入呼吸道后,可以进入肺泡和血管,所以使人致死剂量比其他感染途径剂量小。一些通常由食物或昆虫传播的致病原也可以通过气溶胶由呼吸道感染。
(1)有可能作为生物战剂气溶胶的致病原,应该分属于哪些生物类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至少写出三类)。
(2)生物战剂气溶胶通常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请至少写出两条途径)等途径侵入人体。
(3)你认为针对生物战剂的防御研究可能从哪些方面取得成效,并简要说明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举出一个方面)。
(4)有人说,生物武器给人类造成的危害要远远超出核武器。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A [很多生物学家认为,克隆技术还不成熟,现在就做克隆人很有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因此反对克隆人,A符合题意;坚持做克隆人的科学家认为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弥补克隆技术的不足,B不符合题意;有的伦理学家认为,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一些有关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而反对克隆人,C不符合题意;人的道德观念是可以改变的,这是支持克隆人的观点,D不符合题意。]
2.D [生殖性克隆的目的是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独立生存的新个体,治疗性克隆的目的是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从而治疗疾病,A错误;生殖性克隆需要进行胚胎移植;治疗性克隆不需要进行胚胎移植,B错误;生殖性克隆人属于无性生殖,不能丰富人类基因的多样性,C错误;克隆人一旦成功,将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稳定,破坏原有的人际关系,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故可以研究治疗性克隆而禁止生殖性克隆人,D正确。]
3.B [途径1进行了遗传学诊断,为设计试管婴儿,途径2为培育试管婴儿,A错误;①表示体外受精过程,C错误;图示两条途径获得试管婴儿的目的不同,途径1主要是用于疾病的治疗等,途径2主要是解决不孕不育问题,D错误。]
4.D [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这属于设计试管婴儿反对者的观点,D符合题意。]
5.C [“设计试管婴儿”没有运用细胞核移植技术,A错误;与试管婴儿相比,“设计试管婴儿”需要经过遗传学诊断,B错误;“设计试管婴儿”一般是为了救治病人,需要试管婴儿的骨髓、干细胞、脐带血等,不应该一味地强行禁止,D错误。]
6.A [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和生化毒剂类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毒品不属于生物武器,A错误。]
7.A [生物武器与常规武器、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相比,成本造价低廉,容易获得。]
8.B [利用炭疽杆菌制成的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致死率极高的特点,B错误;病毒繁殖速度快,极易传染,且变异频率相对较高,若用病毒作为生物武器,带来的危害将难以预估,D正确。]
9.D [由题意可知,该技术定向非常精确,故只需要编辑少量的细胞就可以对遗传病进行治疗,A正确;该技术能帮助修复人类早期胚胎中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的基因MYBPC3的突变,但也会引发基因歧视问题,B正确;由于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因此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潜藏着难以预测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C正确。]
10.A [大型环状DNA分子位于拟核中,将该菌的大型环状DNA分子破坏后,该菌仍能产生内毒素,说明控制内毒素合成的基因不位于拟核中,A错误。]
11.D [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能利用该技术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研究,D错误。]
12.A [分析题意可知,嵌合病毒是利用一些已知特性的病毒毒株作为受体,以另一病毒毒株作为供体提供结构蛋白基因,替换掉受体毒株的相应位置的基因,从而构建出的一种新型病毒,不是受体病毒毒株和供体病毒毒株融合形成的新型病毒,A错误。]
13.(1)后者胚胎在移植前需进行遗传学诊断 把试管婴儿当人体零配件工厂,对生命不尊重,抛弃或杀死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等等(合理即可) (2)卵母细胞B 线粒体 核移植 
(3)基因库
解析 (1)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许多胚胎,然后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胚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设计试管婴儿技术的胚胎在移植前需进行遗传学诊断。(2)该母亲提供卵母细胞的细胞核,捐赠者提供去核卵母细胞,所以该婴儿母亲的卵母细胞是B;由题图可知,三亲试管婴儿的培育技术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依次使用了核移植、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3)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了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修改后的基因将遗传给后代,并最终有可能影响整个人类的基因库。
14.(1)病毒、细菌、真菌等 (2)呼吸道、消化道、血液
(3)①接种疫苗或抗毒素,使人产生免疫力;②使用防毒面具,活性炭对微粒有吸附性;③使用抗生素,消灭敏感病原体
(4)有道理。因为作为生物武器使用的病原体几乎都是微生物,使用有限容积的载体可能散播的病原体数量极大,且在人或动物体内有机会增殖,可在群体中传播,这会使其杀伤范围不断扩大,由此造成的危害可能难以估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