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三年级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横断山区某风速观测实验区东西跨度 80 千米的范围内,包含四座山峰和四个
山谷。观测站位于其中最低的一座山峰上,该山峰与实验区范围内东、西两侧最高
山峰的高差均在 1000 米以上,由此造成了中、小尺度的局地热力环流和大尺度的
天气背景风场(受局部地形影响小)共存的局面。图为该观测实验区冬季某时刻大
气运动状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刻最可能的是( )
A.0:00 B.6:00 C.15:00 D.20:00
2.各山峰中,观测站所在山峰受日落影响降温最早,其原因和影响是( )
A.海拔低于东侧山峰,小尺度谷风晚于中尺度谷风
B.海拔低于东侧山峰,小尺度谷风早于中尺度谷风
C.海拔低于西侧山峰,小尺度山风晚于中尺度山风
D.海拔低于西侧山峰,小尺度山风早于中尺度山风
某研学小组前往内蒙古高原东部某构造湖泊开展地理考察,发现湖边有高约
10 米的湖蚀崖,湖岸碎石滩广布。调研获悉,受冻融风化及流水侵蚀影响,湖蚀崖
的崖壁成为碎石滩碎石的重要来源。下图为该研学小组拍摄的湖蚀崖和碎石滩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第 1 页,共 8 页
{#{QQABKLYaYApgwggAgAwAgAIZAAACQKh5CrA0wGXGCCkiGQQspkEhATCJWCSgOgGBRQBAAOIOoAARAKCyIRFFAABBAAA==}#}#} }
3.与图中湖蚀崖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气候变湿 B.湖盆沉陷 C.河流摆动 D.水平挤压
4.碎石滩难以生长草本植物,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土壤 B.水分 C.热量 D.种源
5.推测碎石从湖蚀崖的崖壁进入碎石滩主要发生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人口总抚养比可用公式表示为(0-14 岁人口数+65 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数)/15-64
岁人口数 ×100%。在 1947-2013 年期间,某国人口增长模式完成转变,且在此期间
经历了两次人口总抚养比较低,而同期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这两个时期被称为该
国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人口红利期。下图示意 1947~2013 年该国人口总抚养比与经济
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在该国第一次人口红利期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D.低出生率,高死亡率
7.与第一次人口红利期相比,该国第二次人口红利期( )
答案第 2 页,共 8 页
{#{QQABLKYaYApgwggAgAwAgAIZAAACQKh5CrA0wGXGCCkiGQQspkEhATCJWCSgOgGBRQBAAOIOoAARAKCyIRFFAABBAAA==}#}#} }
A.人口数量增长快 B.经济增长速度快
C.老年人口比重低 D.儿童人口比重低
自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构成主体为乡城人
口流动,其发生过程既深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
展。相关研究人员用图层结构示意我国乡城人口流动的发展层次现状(下图)。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8.乡村人口进入 M0圈层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政策
9.图示乡城人口流动( )
A.户籍迁移使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 B.家庭化迁移缓解了城市人口老龄化
C.非家庭化迁移减轻了乡村老龄化 D.兼业化加剧了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
10.乡城人口流动中反向流动,可能( )
A.制约小城镇发展 B.造成乡村住房紧张
C.使城市人才短缺 D.改善乡村产业结构
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
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表为 2008 年、
2015 年和 2019 年我国三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第 3 页,共 8 页
{#{QQABLKYaYApgwggAgAwAgAIZAAACQKh5CrA0wGXGCCkiGQQspkEhATCJWCSgOgGBRQBAAOIOoAARAKCyIRFFAABBAAA==}#}#} }
名称 2008 年 2015 年 2019 年
上海都市圈 3.45 5.21 6.54
兰州都市圈 2.20 2.36 2.78
合肥都市圈 2.16 0.81 0.97
11.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 2008 年相比,2019 年上海都市圈内( )
A.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 B.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
C.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D.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
12.根据合肥和兰州两个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 )
A.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 B.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扩大
C.合肥市受上海都市圈影响较大 D.合肥都市圈的城市数量增多
葡萄主根发达、根系较深,黄河三角洲某滨海盐碱地葡萄园在葡萄植株
行间种草,提高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当地以自然生草与人工种植本地草种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种草。据完成下面小题。
13.种草后土壤盐碱化程度降低,可能是因为植被覆盖率的提高( )
A.导致蒸腾加剧 B.减少地下水蒸发
C.改变土壤质地 D.阻止海水侵蚀
14.盐碱地葡萄园选种草类应具备的特点有( )
①耐盐碱 ②植株高大 ③主根根系较浅、侧根发达 ④需肥水高峰期与果树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当地种草方式比种植单一外来草种更能减少葡萄病虫害,是因为该方式能( )
A.增加空气湿度 B.增加地下径流
C.侵占生物栖息地 D.提高生物多样性
答案第 4 页,共 8 页
{#{QQABLKYaYApgwggAgAwAgAIZAAACQKh5CrA0wGXGCCkiGQQspkEhATCJWCSgOgGBRQBAAOIOoAARAKCyIRFFAABBAAA==}#}#} }
二、综合题(本小题共 4小题,共 55 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出现明显的增暖放大现象(地表增暖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降水强度、降水量、冻土、冰川等要素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进
而影响了高原河流的含沙量冰川底部温度通常较高,冰川融水沿着底部孔隙流动,
可将冰川挟带的碎屑物输送到冰川末端。冻土层不断冻结融化会造成土体疏松,进
而影响河流含沙量。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不同因素对河流含沙量的贡献率。
(1) 从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出现地表增暖放大现象的原因。
(6 分)
(2) 推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短时间内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河
流含沙量的影响。(4 分)
(3)研究发现,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水的混浊程度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试从冰川作用的
角度作出合理解释。(4 分)
答案第 5 页,共 8 页
{#{QQABLKYaYApgwggAgAwAgAIZAAACQKh5CrA0wGXGCCkiGQQspkEhATCJWCSgOgGBRQBAAOIOoAARAKCyIRFFAABBAAA==}#}#} }
17.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西藏某地区土壤的砾石含量高,分布在土壤表层和内部,如下图所示,当地村
民在耕作中常清理农田砾石。研究发现,土壤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砾石
具有良好的碳减排效益。但是,土壤表层砾石覆盖率或土壤砾石含量过高,碳减排
效益反而降低。
(1) 指出村民清除农田砾石的主要目的。(4 分)
(2) 适度的砾石覆盖率有利于碳减排,分析其原因。(6 分)
(3)土壤中的砾石含量过高,碳减排效益低,分析其原因。(4 分)
答案第 6 页,共 8 页
{#{QQABKLYaYApgwggAgAwAgAIZAAACQKh5CrA0wGXGCCkiGQQspkEhATCJWCSgOgGBRQBAAOIOoAARAKCyIRFFAABBAAA==}#}#} }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日本在经济和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与乡村聚落的兴衰随之演变,少子
老龄化、老龄化等人口问题也日益突出。出于减缓乡村衰退、积极应对老龄化,提
高行政管理效率等多方面考
虑,日米政府进行了多次町
(镇)村合并以适应经济城
镇化和人口发展的阶段性变
化特征。图示意 1920—2015
年日本城镇化过程中不同等
级町村聚落人口的变化。
(1) 概述 1920—2015 年不同等级町村聚落人口数量减少过程的异同点。(3 分)
(2)图示意 1920—2015 年日本町村数量变化趋势曲线,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
完整。(4 分)
(3)社区居家养老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由居住地社区护工照护的养老模式。有学者
认为,町村合并有利于日本地方政府推行社区居家养老并使老年人从中享受更好的
养老服务,请为此作出合理解释。(6 分)
答案第 7 页,共 8 页
{#{QQABKLYaYApgwggAgAwAgAIZAAACQKh5CrA0wGXGCCkiGQQspkEhATCJWCSgOgGBRQBAAOIOoAARAKCyIRFFAABBAAA==}#}#} }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材料一开发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较多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在向
产城融合型开发区转变。表示意两种类型开发区的特征。
类型 特征
工业主导 开发区内工矿仓储用地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比例>30%,且住宅用
型开发区 地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比例<25%。
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内工矿仓储用地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比例
型开发区 ≤30%,或住宅用地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比例≥25%。
材料二江苏省制造业规模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开发区数量居全国前列。下左图
示意江苏省两种类型开发区的空间分布;下右图示意 1995—2020 年江苏省开发区
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1) 据图描述江苏省开发区的空间分布特征。(2 分)
(2) 分析江苏省较多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向产城融合型开发区转变的原因。(6 分)
(3)请为江苏省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提出合理建议。(6 分)
答案第 8 页,共 8 页
{#{QQABKLYaYApgwggAgAwAgAIZAAACQKh5CrA0wGXGCCkiGQQspkEhATCJWCSgOgGBRQBAAOIOoAARAKCyIRFFAABBAAA==}#}#} }
高三年级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1.联系已学可知,山风一般出现在夜晚,而谷风一般出
现在白天,且山风转谷风的时间滞后于日出时间。据图判断,此时刻该区域盛行的
是谷风,应为白天,由材料可知此季节为冬季,日出在 6:00 之后,日落在 18:00 之
前,AD 错误;日出后,随着山坡温度逐渐升高,山坡与山谷上空的温差逐渐增大,
谷风逐渐形成和增强,往往在午后达到最强,故此时为 6:00 的可能性较小,为 15:00
的可能性最大,B 错误,C 正确。故选 C。 2. 联系已学可知,山风一般出现在
夜晚,而谷风一般出现在白天。由材料可知,东、西两侧最高山峰均比观测站所在
山峰高 1000 米以上,日落时,太阳位于西侧天空,观测站所在山峰受西侧高峰遮
挡,太阳辐射受阻挡,导致气温下降时间最早,观测站所在山峰气温下降后,山坡
冷空气下沉,与东、西两侧山谷之间先形成小尺度山风,后由于东、西两侧高峰受
日落影响气温下降较晚,高峰山坡冷空气下沉,再形成中尺度山风,故而小尺度山
风出现时间比中尺度山风更早。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3.B 4.A 5.A 【解析】3.联系已学可知,湖盆沉陷,湖水水位降低,
湖岸与湖泊的海拔高差加大,原在水下部分湖岸暴露,接受湖水侵蚀,形成湖蚀崖,
B 正确;气候变湿通常会导致湖泊水位上升,进而可能淹没湖蚀崖,而非形成湖蚀
崖,A 错误;河流摆动主要影响的是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对湖泊的湖蚀崖形成
影响较小,C 错误;水平挤压是地质构造运动的一种,它主要形成的是褶皱和断层,
与湖蚀崖的形成无直接关联,D 错误。故选 B。 4. 据材料可知,碎石滩以碎石为
主,缺乏土壤发育的条件,植被难以扎根,难以汲取养分,A 正确;碎石滩在湖泊
附近,水源条件较好,B 错误;碎石滩上通常光热较为充足,不是限制草本植物生
长的主要因素,C 错误;种源条件在碎石滩上并非主要限制因素,因为草本植物可
以通过风、水等多种方式传播种子,D 错误。故选 A。 5.据材料“受冻融风化及流
水侵蚀影响,湖蚀崖的崖壁成为碎石滩碎石的重要来源”可知,受冻融风化及流水
侵蚀影响,湖蚀崖的崖壁成为碎石滩碎石的重要来源。春季气温回升,湖蚀崖崖壁
冻土解冻,变疏松,而积雪和冻土融水侵蚀会加速其物质向下搬运到碎石滩,A 正
确,BCD 错误。故选 A。
6.C 7.D 【解析】6.结合材料可知,人口红利时期是人口总抚养比较低,而
同期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因此第一次人口红利时期出现在 1967 年前后,当时新
中国已经建国,没有战争的影响,且医疗卫生事业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死亡率低,
且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高。综上所述,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7.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第一次人口红利时期出现在 1967 年前后。读图可知,与第
一次人口红利期相比,该国第二次人口红利期抚养比更低,说明出生率较低,人口
答案第 1 页,共 4 页
{#{QQABKLYaYApgwggAgAwAgAIZAAACQKh5CrA0wGXGCCkiGQQspkEhATCJWCSgOgGBRQBAAOIOoAARAKCyIRFFAABBAAA==}#}#} }
数量增长慢,儿童比重低,A 错误,D 正确;经济增长速度较第一次更慢,B 错误;
由于第二次人口红利期前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人口总抚养比较低的时期,因此人口增
长缓慢,老龄化更严重,老年人口比重更高,C 错误。故选 D。
8.D 9.B 10.D 【解析】8.M0层乡村人口实现了市民化,其特点是户
籍已迁,而我国流动人口户籍的迁移主要由政府政策决定,因此乡村进入 M 圈层的
主导因素是政策,而经济、交通和文化虽会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 9.根据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流动人口的主力为青壮年劳动力,
若实现家庭化迁移,迁移人口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及其子女,故家庭化迁移能缓
解城市人口老龄化,A 错误,B 正确;兼业化劳动力就近获顾务农和经商务工,不
会加剧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CD 错误。故选 B。 10.人口反向流动主要是在城市
经商务工的乡村人口回流到原籍故乡,这部分人员在外大多获取了生产技能并实现
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回乡后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可能性较大,能改善乡村产
业结构,会促进小城镇的发展,A 错误,D 正确;在城市经商务工又回流到原籍故
乡的人口中大部分原来就有住房,不会造成乡村住房紧张,B 错误;人口反向流动
主要是在城市经商务工的乡村人口回流到原籍故乡,会使得城市人才部分流失,但
占比较小,不会到人才短缺的程度,C 错误。故选 D。
11.C 12.C 【解析】11.读表可知,从数据看,与 2008 年相比,2019 年上
海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不断增大,说明分工程度提高,城市间功能互补性应是增
强而不是减弱,且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发展,各城市间的信息流通常是增加而不是
大幅降低,AB 错误;指数值增大,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更明显,中
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C 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功能分工情况,不能直接得
出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D 错误。故选 C。 12.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不能直
接得出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A 错误;指数值变化与都市圈地域范围扩大没有直
接关联,B 错误;合肥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较大且降低,可能是受上海都市
圈等其他因素影响,导致其自身分工特点发生变化,C 正确;指数值变化不能直接
说明城市数量增多,D 错误。故选 C。
13.B 14.B 15.D 【解析】13.盐碱化指土壤盐分随地下水上升到地表,
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植被覆盖率增加,在植被遮挡作用
下,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温度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减少,表层土壤盐分
累积量减少,盐碱化程度降低,B 正确;蒸腾作用加剧,植物根系大量吸收土壤中
的水分,导致土壤盐碱度更高,与题意不符,A 错误;土壤质地主要受成土母质影
响,植被覆盖率对土壤质地影响较小,C 错误;海水侵蚀主要发生在海岸线,在滨
海地区种草对减少海水侵蚀作用小,D 错误。故选 B。14.根据材料“葡萄主根发达、
根系较深,黄河三角洲某滨海盐碱地葡萄园在葡萄植株行间种草”可知,该地土壤
答案第 2 页,共 4 页
{#{QQABKLYaYApgwggAgAwAgAIZAAACQKh5CrA0wGXGCCkiGQQspkEhATCJWCSgOgGBRQBAAOIOoAARAKCyIRFFAABBAAA==}#}#} }
盐碱化严重,种植的草应耐盐碱,①正确,草种植在葡萄行间,若草的植株高大,
会遮挡住太阳光,不利于葡萄光合作用,且高大的草会使得地里郁闭度较差,空气
流通性差,影响葡萄生长,因此种植的草选择低矮的,不能选择高大的,②错误,
葡萄主根发达、根系较深,所以草的主根应较浅,避免与葡萄争夺水分,侧根发达
利于草生长,③正确;若种植的草需肥水高峰期与果树一致,会出现草与葡萄争水
争肥的现象,不利于葡萄生长,④错误;综上所述,B 符合题意,排除 ACD。故选
B。1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种草方式是自然生草与人工种植本地草种方式相
结合,与种植单一外来草种方式相比,两种种植方式只在种植品种上有差异,所种
草均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都可以减少增加空气湿度和增加地下径流,AB 错误;
外来草种可能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强,大量繁殖后会侵占本土植被生存空间,而当地
草种不具有侵入性,不会侵占生物栖息地,C 错误;当地种草方式适应本地的生态
环境,为其他本地生物提供栖息地,可以提高当地生物多样性,增强天敌效应,从
而减轻葡萄病虫害,D 正确。故选 D。
16.(1)青藏高原冰雪覆盖面积大,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温度较低:气候变暖使冰
川萎缩、积雪融化,裸露地面和地表水面积增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温度升
高;冰雪面积持续缩小,温度将继续升高。
(2)气温升高,冰雪和冻土融化量增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
加;雨(降)水侵蚀和地表径流侵蚀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
(3)冰川运动过程中,对两侧和底部基岩不断侵蚀,产生大量碎屑,被冰川融水搬运
至冰川末端:白天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径流量增加,携带较多泥沙(碎屑)进
入河流,河水浑浊度高:夜晚气温低,冰川融水量和径流减少,携带泥沙能力降低,
河水浑浊度低。
17.(1)增加耕作(或耕地)面积;提高机械化水平(或降低耕作难度)。
(2)降低风力、流水对表层土的侵蚀作用,减少土壤有机碳的分解(或氧化)量;有
利于水分下渗,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增加地下生物量(或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土壤温度,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3)土壤保水保肥性差,有机质积累少(或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孔隙
率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易散失(固碳能力差)。
18.(1)异:町村规模越小,人口数量减少出现的时间越早(或町村规模越大,人口
数量减少出现的时间越晚);总体来看,町村规模越小,人口减少的规模越大(或
町村规模越大,人口减少的规模越小)。同:城镇化后期(2000—2015 年),不同规
模的町村人口数量均有比较明显地减少。
(2)绘图如下所示:
答案第 3 页,共 4 页
{#{QQABKLYaYApgwggAgAwAgAIZAAACQKh5CrA0wGXGCCkiGQQspkEhATCJWCSgOgGBRQBAAOIOoAARAKCyIRFFAABBAAA==}#}#} }
评分标准:1950—1960 年町村数量快速下降,1960—1970 年町村数量保持平稳(或
略有下降);1990—2000 年町村数量保持平稳,2000—2010 年町村数量有明显下降。
(3)町村合并有利于整合周边町村养老资源(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减少日本地方政
府财政支出;町村合并使老年人分布更加集中,有利于集中看护和老年人互助养老,
减少个人养老支出;(町村合并使生活在町村的老年人增多,)合并后的町村养老服
务设施更齐全,医护水平更高,利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并享受更高水平
的医护服务。
19.(1)分布不均,开发区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苏南地区数量多,密度较大;以工
业主导型开发区为主。
(2)开发区业务总收入增长率波动降低;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对区域发展的贡献下降;
随著开发区发展,常住人口增加,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加;产城融合型
开发区,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持续发展。
(3)加强监管,严控用地增量;低效用地整治更新;闲置土地科学利用;零散土地连
片改造。
答案第 4 页,共 4 页
{#{QQABKLYaYApgwggAgAwAgAIZAAACQKh5CrA0wGXGCCkiGQQspkEhATCJWCSgOgGBRQBAAOIOoAARAKCyIRFFAABBAAA==}#}#}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