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2)--- 氧气的性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了解燃烧时的一些现象;掌握氧化物的概念;科学思维: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实践:通过小实验,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一些化学性质;学会闻气体的方法;态度责任:形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复习巩固1、干净的空气是一种 物,由 、 等多种成分组成;2、按 计算,空气中 气占 %, 气占 %,稀有气体占 %,二氧化碳占 %,其余占 %;3、氮气是一种 的气体可用于延长灯泡寿命、食品 、制作化肥、炸药,液态氮还可用作,等;4、氧气常用于呼吸、 以及燃烧产生高温火焰用来切割或焊接金属,等。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混合氮气 氧气体积分数氮 78氧 210.940.030.03无色、无味、性质较不活泼防腐、保鲜冷冻剂助燃活泼新知讲解一、氧气的性质:1、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1)研究物质的性质是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2)研究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①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通过观察或测量得到,例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②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3)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等。新知讲解2、氧气的化学式:氧气是由大量氧分子(O2)聚集而成,每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氧气的化学式:O2。3、闻气体(氧气)的方法:扇气入鼻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氧气飘进鼻孔。(这也是闻各种气体的方法)闻气体的方法活动:1)观察一瓶氧气的颜色和状态。2)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氧气飘进鼻孔,闻一闻它的气味。氧气是一种 的气体。氧气:无色、气态;没有气味新知导入3、氧气(O2)的物理性质:①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氧气不易溶解于水,常温下 1 升水中大约能溶解 30 毫升的氧气,这些氧气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③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 略大。在压强 1.01×105 帕、-183℃时氧气会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在 -218℃时会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活动: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产生的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起来了(点击图片播放)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中为氧气。原理:氧气具有助燃性。新知讲解二、氧气(O2)的化学性质: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许多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2、利用化学性质检验氧气:(1)检验氧气:①检验大量氧气的存在: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瓶内含大量氧气。②检验已经氧气收集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满。(2)原理: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再将燃烧起来(复燃)。新知讲解3、物质与氧气反应:(1)磷与氧气反应: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P) (O2) (P2O5)现象: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注:磷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小颗粒,悬浮成为烟,而不是雾,因为雾是小液滴悬浮产生的。)点燃活动:在铺有细砂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的硫,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燃烧,观察其现象并将结果填在表3-1中。然后把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燃烧的现象,闻一闻气味,用手触摸瓶壁有什么感觉?剧烈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燃烧更剧烈,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新知讲解(2)硫与氧气反应:硫 + 氧气 二氧化硫(S) (O2) (SO2)现象:①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②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注:硫燃烧的产物是气体,所以称为火焰,而磷燃烧的产物是固体小颗粒,所以称为烟。)点燃视频:硫燃烧活动:取一根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上一根火柴,另一端系在一根粗铁丝上,点燃火柴,待火柴将要烧完时,立即伸进盛有氧气、瓶底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砂的集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铁丝在氧气里 ,并______热量,生成一种______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点击图片播放)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黑新知讲解(3)铁与氧气反应: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Fe)(O2) (Fe3O4)现象: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一种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的热。(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熔融物会飞溅,冷却后是黑色固体。)点燃视频:铁丝燃烧讨论交流1)做铁丝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预先铺上水或细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固体温度很高,溅落到集气瓶瓶底时容易把瓶底炸裂。所以,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些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四氧化三铁固体炸裂集气瓶。思考讨论2)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氧中可以燃烧。你认为造成这些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参考:不同物质燃烧的产物不同,现象不同;同种物质燃烧现象与助燃物的浓度有关,助燃物浓度高,反应剧烈,现象明显,反之则不明显;此外燃烧的现象还与助燃物的种类有关,还与反应物的性状(如表面积、颗粒大小等)有关。新知讲解4、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发生了重组,产物中的原子具有与反应物中不同的组合形式。如,硫与氧气反应时,原子发生重组,形成新的物质:二氧化硫;又如,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出现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硫在氧气中燃烧微观示意图水电解微观示意图新知讲解5、氧化物:(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其中,由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称为金属氧化物;由非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称为非金属氧化物。(2)常见的氧化物:常见的非金属氧化物:SO2、H2O、 CO2、CO、SiO2、H2O2、P2O5,等常见的金属氧化物:Fe3O4、CuO、Fe2O3、Al2O3、CaO,等。随堂练习1、区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方法是 ( )A.比较气体的颜色B.闻气味C.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D随堂练习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检验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实验记录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A.用坩埚钳将木炭从上住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气B.将打磨后的铁丝盘成螺旋状,可増大铁丝的受热面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热D.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沙C随堂练习3、现有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B. 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C.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A随堂练习4、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反应。下列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有关生成物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随堂练习5、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燃烧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②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氧气能助燃课堂总结1、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闻气味要使用扇闻法。2、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作助燃剂,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里燃烧发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3)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3、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板书设计3.1 空气与氧气(2)……氧气的性质1、氧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闻气味:扇闻法。2、氧气的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作助燃剂,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这么多物质可在氧气中燃烧并放热:硫燃烧放热并生成有刺激性的二氧化硫气体: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①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②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3)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4)木炭燃烧:白光、放热 碳+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5)磷燃烧:白烟、放热 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3、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作业布置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4、预习“氧气的制取”相关内容。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下科学§3.1空气与氧气(2)教学设计课题 3.1空气与氧气(2)……氧气的性质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下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浙教版八下第三章第1节《空气与氧气》的第2课时,主要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材以实验为基础,从观察氧气与闻氧气的方法来认识氧气,引导学生认识氧气的检验方法与化学性质,认识氧化物,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升学生观察与描述能力;教材安排层层深入,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了解燃烧时的一些现象;掌握氧化物的概念;科学思维: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探究实践:通过小实验,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一些化学性质;学会闻气体的方法;态度责任:形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化物;难点 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干净的空气是一种 物,由 、 等多种成分组成; 2、按 计算,空气中 气占 %, 气占 %,稀有气体占 %,二氧化碳占 %,其余占 %; 3、氮气是一种 的气体可用于延长灯泡寿命、食品 、制作化肥、炸药,液态氮还可用作 ,等; 4、氧气常用于呼吸、 以及燃烧产生高温火焰用来切割或焊接金属,等。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氧气的性质: 1、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 (1)研究物质的性质是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2)研究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通过观察或测量得到,例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②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3)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等。2、氧气的化学式: 氧气是由大量氧分子(O2)聚集而成, 每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氧气的化学式:O2。 3、闻气体(氧气)的方法: 扇气入鼻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 使少量氧气飘进鼻孔。 (这也是闻各种气体的方法) 活动:1)观察一瓶氧气的颜色和状态。 2)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氧气飘进鼻孔,闻一闻它的气味。氧气是一种 的气体。 3、氧气(O2)的物理性质: ①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氧气不易溶解于水,常温下 1 升水中大约能溶解 30 毫升的氧气,这些氧气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 略大。在压强 1.01×105 帕、-183℃时氧气会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在 -218℃时会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活动: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产生的现象。 。 (附视频)二、氧气(O2)的化学性质: 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许多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2、利用化学性质检验氧气: (1)检验氧气: ①检验大量氧气的存在: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瓶内含大量氧气。 ②检验已经氧气收集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满。 (2)原理: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再将燃烧起来(复燃)。 3、物质与氧气反应: (1)磷与氧气反应: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现象: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注:磷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小颗粒,悬浮成为烟,而不是雾,因为雾是小液滴悬浮产生的。) 活动:在铺有细砂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的硫,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燃烧,观察其现象并将结果填在表3-1中。然后把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燃烧的现象,闻一闻气味,用手触摸瓶壁有什么感觉? (附视频)(2)硫与氧气反应: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S) (O2) (SO2) 现象: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②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注:硫燃烧的产物是气体,所以称为火焰,而磷燃烧的产物是固体小颗粒,所以称为烟。) 活动:取一根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上一根火柴,另一端系在一根粗铁丝上,点燃火柴,待火柴将要烧完时,立即伸进盛有氧气、瓶底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砂的集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 铁丝在氧气里 ,并______热量,生成一种______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现象:(附视频)讨论交流:1)做铁丝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预先铺上水或细砂? 参考: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固体温度很高,溅落到集气瓶瓶底时容易把瓶底炸裂。 所以,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些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四氧化三铁固体炸裂集气瓶。 2)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氧中可以燃烧。你认为造成这些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参考:不同物质燃烧的产物不同,现象不同; 同种物质燃烧现象与助燃物的浓度有关,助燃物浓度高,反应剧烈,现象明显,反之则不明显; 此外燃烧的现象还与助燃物的种类有关,还与反应物的性状(如表面积、颗粒大小等)有关。 4、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发生了重组,产物中的原子具有与反应物中不同的组合形式。 如,硫与氧气反应时,原子发生重组,形成新的物质:二氧化硫;又如,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出现新物质:氢气和氧气。 5、氧化物: (1)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其中,由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称为金属氧化物;由非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称为非金属氧化物。 (2)常见的氧化物: 常见的非金属氧化物:SO2、H2O、 CO2、CO、SiO2、H2O2、P2O5,等 常见的金属氧化物:Fe3O4、CuO、Fe2O3、Al2O3、CaO,等。 从本课开始,将陆续研究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及其他物质间的反应情况等,学生会通过观察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所以氧气的性质研究是一个基础性知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通过观察和讲解来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法等来认识氧气检验方法,认识到利用助燃性,许多物质可与氧气反应研究物质的性质时涉及到现象的描述,这里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准确描述,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实验讨论既能排疑解惑,还能促进理解、巩固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全裂成原子,而原子不再分裂,只是发生重组,这个过程中原子本身不变,只是组合形式不同,这既是对化变化的理解,也为后续质量守恒打下了基础课堂练习 1、区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方法是 ( D ) A.比较气体的颜色 B.闻气味C.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检验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实验记录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C ) A.用坩埚钳将木炭从上住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气B.将打磨后的铁丝盘成螺旋状,可増大铁丝的受热面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热D.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沙3、现有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A )A.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B. 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C.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4、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反应。下列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有关生成物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 选项ABCD物质铁硫木炭氢气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三氧化二铁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水5、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燃烧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① ;② 。 [参考: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氧气能助燃 ]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课堂小结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闻气味要使用扇闻法。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作助燃剂,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里燃烧发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3)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3、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下§3.1空气与氧气(2) 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3、了解燃烧时的一些现象; 4、掌握氧化物的概念。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 体;2、 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 。氧气的液态为 色的液体,固态为 状的蓝色固体。3、水中有足够的 ,故鱼等水生动物才能生存在水中。4、闻气味使用 法。知识点2、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 的气体。氧气除了供给呼吸,还可用作 剂,可使带火星的木条 。2、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 色火焰,而在氧气里燃烧发出 色火焰,生成具有气味的气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四射,生成 。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打磨光亮,这个变化是 变化。 铁丝要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 。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实验前在盛氧气的集气瓶里装上 或铺上 ,目的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氧化物是指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 元素的化合物。二、例题讲解例题1、区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方法是 ( )A.比较气体的颜色 B.闻气味C.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例题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检验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实验记录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A.用坩埚钳将木炭从上住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气B.将打磨后的铁丝盘成螺旋状,可増大铁丝的受热面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热D.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沙例题3、现有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 )A.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B. 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C.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例题4、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反应。下列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有关生成物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选 项 A B C D物 质 铁 硫 木炭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三氧化二铁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水例题5、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燃烧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① ;② 。三、随堂练习:1、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水中溶解的氧气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D.在常温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2、在H2O2、CO2、O2三种物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氧气 B.都含氧元素 C.都含氧分子 D.都含2个氧原子3、下列物质和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在常温下有液体的是( )A.蜡烛 B.木炭 C.磷 D.铁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成三氧化二铁 B.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黑色固体5、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①氧气能自燃;②氧气能支持燃烧;③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反应;④氧气能灭火;⑤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6、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中,前者为化学性质,后者为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无色B.等体积的氧气的质量大于空气的质量,常温下性质活泼C.氧气能支持燃烧,发生反应时放热D.潮湿空气中氧气能使铁生锈,固体氧呈淡蓝色雪花状7、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8、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右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① ;② 。四、课后练习:1、下列应用,利用了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A. 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 B. 用氧气气焊金属 C. 氧气供潜水员呼吸 D. 用氧气炼钢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铁丝 B.红磷 C.蜡烛 D.木炭3、空心菜是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刚炒熟的空心菜嫩绿、脆香多汁,令人垂涎欲滴,而端上桌一两分钟就逐渐变黑,这可能与空气中的什么有关(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4、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C.氧气在压强为101千帕时,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的液体D.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5、对下列物质燃烧时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最白烟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6、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第6题图) (第7题图)7、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蜡烛熄灭后瓶内没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8、以下对氧气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不易溶于水C.氧气能燃烧,供给呼吸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9、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NO B.O2 C.Ca(OH)2 D.C2H6O10、有些科学概念可以用以下三种关系图表示他们之间的联系,下列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A. 纯净物与单质属于包含关系 B.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C.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D.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1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1)图①中仪器a的名称是 ;(2)图②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是 ;(3)图③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4)图④在整个实验设计中的意图是 。12、规范的操作是试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 ;(2)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3)用C操作量取的水配制溶液的浓度比欲配制溶液 (填”偏大“或”偏小“);(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写出一条即可).13、示例: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化学反应相同,但反应现象不同,说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请参照示例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氧气不足、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说明 不同,产物不同;(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常温下生成碳酸,在叶绿体、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说明 不同,产物不同;(3)细铁丝(或铁粉)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铁钉(或铁制燃烧匙)在氧气中不能燃烧,反应物相同,但反应的速率不同。说明反应物的 不同,反应的速率不同。14、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如图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填字母)。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 D.霓虹灯(2)如图“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是 (填字母)。A.硫 B.水 C.氦气②氧气走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这三个反应都会 (选填“放热”或“吸热”)。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1、 无 无 气 2、不易 _略大 淡蓝 雪花3、 溶解氧 4、 扇闻知识点2、1、 活泼 助燃 复燃2、 淡蓝 明亮的蓝紫 硫+氧气二氧化硫3、 火星 黑色固体 物理 增大铁丝受热面积 少量水 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4、 两 氧二、例题讲解:例题1、D解析: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不能通过比较颜色进行区别,A、B错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所以在瓶中倒入二氧化碳一般不会变浑浊。氧气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C选项错误。纯氧中带火星的木条能复燃,空气中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所以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两瓶气体,D选项正确;故D符合题意。例题2、C解析:A.用坩埚钳将木炭从上住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B.将打磨后的铁丝盘成螺旋状,可増大铁丝的受热面积,使铁丝充分燃烧,故B正确不合题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放热,并生成白烟,故C错误符合题意;D.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沙,防止熔融物直接接触瓶底发生炸裂,故D正确不合题意。例题3、A解析:A、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燃烧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故可以区分,方法可行;B、三种气体密度不同,测三瓶气体的密度可以区别三种气体,但不是最简单方法;C、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为空气或氧气.无法区别三种气体,方法不可行;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空气和二氧化碳中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不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是不能区分三种气体的,故方法不可行;所以只有A符合题意。例题4、A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碳铁,而不是三氧化二铁,故A错误符合题意;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B正确不合题意;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不合题意;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故D正确不合题意。例题5、(1)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2)氧气能助燃(能支持燃烧)解析: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收集后要用瓶口向上.如果瓶口向下的话,则收集的氧气可能会逸出.甲图中瓶口向上,而乙图瓶口向下,故乙图中的氧气含量少.氧气又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而在甲中燃烧比在乙更旺。三、随堂练习:1、C 2、B 3、A 4、A 5、B 6、D 7、D8、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四、课后练习:1、A 2、A 3、C 4、D 5、B 6、C 7、B 8、C 9、A 10、A11、(1)坩埚钳 (2)用灯帽盖灭 (3)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热 (4)证明碳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12、(1)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2)集气瓶炸裂(3)偏大(4)导管断裂或试管破裂 13、反应物的用量;反应条件;接触面积14、(1)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 (2)①② (3)禁止烟火(合理即可)15、(1)A;C (2)A;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合理即可);放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学 3.1 空气与氧气(2) 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学 3.1 空气与氧气(2).pptx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学 3.1 空气与氧气(2)学案.doc 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mp4 硫燃烧 .mp4 铁丝燃烧.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