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小学科学新课标梳理与解读培训课件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新课标(2024)
培训人:
时间:2024.7
教育
探索
教学
专业
01/前言
02/课程目标
03/课程内容
04/实施建议
05/附录教学案例
目录
CONTENTS
教育
探索
教学
专业
前 言
NEW COURSE STANDARD ANALYSIS
第一部分
教育
探索
教学
专业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第一
它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究需求。
第二
科学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科学素质。
第三
01/课程性质
01/课程基本理念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
继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
2
反映时代要求,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
3
适应学生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
4
01/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和学科特点,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设计思路一
1
2
3
4
按照学科领域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设计思路二
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
设计思路三
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和学科特点,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设计思路四
课程目标
NEW COURSE STANDARD ANALYSIS
第二部分
教育
探索
教学
专业
02/科学知识目标
01
02
03
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
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02/科学知识目标
04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06
能够提出科学问题并进行探究,以及设计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
05
具备观察、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1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2
学会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成果。
3
02/科学态度目标
0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
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第三
课程内容
NEW COURSE STANDARD ANALYSIS
第三部分
教育
探索
教学
专业
03/物质科学领域
学生将学习如何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
1
物质的变化
学生将学习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以及力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力学
2
学生将学习材料的性质、分类和用途,以及材料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材料
3
03/生命科学领域
学生将学习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
生命系统
学生将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结构特征和分类,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植物
2
学生将学习动物的生长过程、结构特征和分类,以及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动物
3
03/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学生将学习地球的构造、地形和气候等特征,以及地球的演化历程。
1
地球
学生将学习天体的位置、运动和特征,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天文
2
学生将学习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
3
03/技术与工程领域
学生将学习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以及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技术
学生将学习工程的定义、分类和实践,以及工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工程
2
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原理、技术和应用,以及计算机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计算机科学
3
实施建议
NEW COURSE STANDARD ANALYSIS
第四部分
教育
探索
教学
专业
04/教学建议
3.注重实践操作
提供丰富的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4.强化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1.提倡探究式学习
通过问题解决、探究活动等,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04/评价建议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书面测试、观察、作品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多元评价方式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注重过程评价
评价不仅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用于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评价与教学相结合
04/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内容要符合《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性。
符合课程标准
01
教材要呈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呈现探究过程
02
教材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贴近学生生活
03
教材要配备足够的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配备实验和活动
04
0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校外资源
开发校外科技场馆、科研机构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和学习的机会。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建设科学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校内资源
利用校内实验室、图书馆、科技馆等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附录教学案例
NEW COURSE STANDARD ANALYSIS
第五部分
教育
探索
教学
专业
05/附录教学案例
认识空气
案例1
总结词: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和组成。
1. 准备实验材料:纸、水、塑料袋等。
2. 进行实验:将纸放入水中,观察纸是否变湿;将塑料袋套在气球上,然后吹气,观察气球是否能吹起来;将一根羽毛放入空中,观察羽毛是否会下落。
3. 讨论与总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可以帮助物体运动,占据空间,并产生压力。
05/附录教学案例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2
总结词: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沸点及沸腾现象。
1. 准备实验材料:热水、温度计、烧杯等。
2. 进行实验: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放置在酒精灯上加热;同时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观察水温何时达到100摄氏度。
3. 讨论与总结: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会开始沸腾,即产生大量气泡并伴随剧烈的汽化现象。
05/附录教学案例
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3
总结词:通过观察和推理,让学生了解西瓜虫没有耳朵。
1. 准备实验材料:西瓜虫、棉花棒等。
2. 进行实验:用棉花棒轻轻触碰西瓜虫,观察其是否会做出反应;同时注意观察西瓜虫的身体结构,寻找是否有耳朵等听觉器官。
3. 讨论与总结:西瓜虫没有耳朵,它是通过触觉和嗅觉来感知外界刺激的。
05/附录教学案例
观察月相
案例4
总结词:通过观察和记录,让学生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1. 准备实验材料:一个月的日历、纸笔等。
2. 进行实验: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形状和位置,并在日历上记录下来;同时可以绘制出当晚月亮的形状和位置。
3. 讨论与总结:月相的变化是由地球、太阳和月亮之间的位置关系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形状和位置都会发生变化。
05/附录教学案例
水火箭
案例5
总结词:通过制作和发射水火箭,让学生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原理
1. 准备实验材料:塑料瓶、气筒、橡皮筋等。
2. 进行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然后用橡皮筋固定在发射台上;用气筒向塑料瓶内打气,观察水火箭的发射效果。。
3. 讨论与总结:当向塑料瓶内打气时,瓶内的水受到压缩空气的压力而喷出,产生反冲力,使水火箭向前飞行。
小学科学新课标梳理与解读培训课件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新课标(2024)
培训人:
时间:2024.7
教育
探索
教学
专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