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评活动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引入实验演示:铜管乙醚实验铜管中的乙醚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为什么能将塞子顶起来?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同学们就能揭开谜底。 学生思考设计意图 用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引入课题。二、新课教学提出问题: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势能?(适时展示图片,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它们为什么具有这些能量?(组织学生讨论)举例点播:山上的石头与地球之间有相互的吸引力,所以当石头落下时可以做功因此具有重力势能。因此具有弹性势能。 思考后积极发言具有动能的物体有,奔驰的汽车、射出的子弹、抛出的篮球……具有势能的物体有,树上的苹果、山上的石头、压缩的弹簧……讨论后发言:物体由于运动具有动能,物体间有相互的作用力—引力或斥力产生了势能。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概括能力,通过精当点拨引入内能概念.过度:物体内部的分子有哪些特点?物体内部的分子具有能量吗?用多媒体同一屏幕在不同的小窗口展示具有动能的视频、分子热运动的动画,弹簧变形后具有弹性势能、分子之间的吸引和排斥等便于学生类比师生交流:运动的物体有动能,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也有动能。物体间有相互作用力产生了势能,分子之间有相互的作用力所以分子也有势能。我们将这些能量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引导学生归纳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明确: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符号J。讨论:(1)炽热的铁水有内能, 0℃的冰,是否具有内能?(2)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内能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总结明确: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回答:分子极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学生类比思考: 运动的物体有动能,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也有动能。 物体间有相互作用力产生势能,分子之间有相互的作用力所以分子也有势能。总结内能的概念讨论:(1)冰冷的冰块虽然温度很低,但其内部的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它具有动能.其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之间具有分子势能。(2) 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内能增加。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设计意图:借助具体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内能的特点。步步深入: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除了温度,还有没有其他因素?请思考:(1)1kg的铁块和一个100g的铁钉,温度都是15℃,它们的内能一样大吗?(2)0℃的冰加热熔化变成0℃的水,它的内能一样大吗?引导:0℃的冰变成0℃的水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分子间的势能也会变化(3)以上两个问题说明,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还有哪些?小结: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状态有关思维拓展:你能辨析内能和机械能吗?组织学生讨论总结交流内能与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及相互作用有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机械能是物体作为整体所具有的能;与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物体可以不具有机械能。内能和机械能大小的影响因素不同。(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渡: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内能是否发生了变化?引导实验:你有哪些方法可以使你的手变热?(改变物体的温度)可以亲自实践也可以说出设想。(1)组织学生实验、讨论。(2)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展示)结论: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1kg的铁块内部分子的个数多,所以它的内能大。虽然它们的温度没有改变,但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分子间的势能会变化,他们的内能不一样大。思考总结分组讨论交流: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一个物体质量、状态一定时,它的内能主要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发生变化,内能就会发生变化。明确:一般通过一个物体温度的变化可以判断物体内能的变化。思考、实验展示:1、双手相互搓2、手放在书上摩擦3、用嘴向手上哈气4、用热水烫……观看认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