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事,知道影响战役成败的原因,同时能够正确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知道三国鼎立形成及发展的基本史事,认识到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一、官渡之战
1. 背景:
【历史回顾】结合图片,回顾东汉末年处于怎样的局面?
东汉后期形成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政治腐败。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黄巾起义后,改刺史为州牧,州牧在地方拥兵自重,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一、官渡之战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景象:
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原因:
东汉末期,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
一、官渡之战
2. 曹操势力的壮大: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说说曹操是怎样发展壮大的?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2)用人上:招揽各种人才;
(3)军事上: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4)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hú)...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汉献帝虽然是个傀儡,却是国家最高权利的象征。谁把汉献帝控制在手里,谁就可以用皇帝的名义来发号施令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
曹操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首领
官渡之战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经过
结果
影响
一、官渡之战
4. 战争概况:
官渡之战示意图
官渡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00年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后勤供应营地,烧毁其全部军粮。
袁绍军队人心涣散,被迅速歼灭,曹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问题思考】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何能够战胜袁绍呢?
曹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招揽各种人才;壮大了队伍;经济上实行屯田
袁绍骄傲轻敌,不善用人;人民渴望统一
一、官渡之战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主观:
(2)客观:
二、赤壁之战
龟虽寿
[东汉]曹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统一全国
天下形势示意图
二、赤壁之战
刘备身边有猛将关羽、张飞,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世英才,便三次亲自登门求见,恳请其出山相助。这就是“三顾茅庐”的由来
【相关史事】
二、赤壁之战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联 吴 抗 曹
二、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示意图
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双方
经过
结果
影响
公元208年
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实施诈降计策和火攻战术。
曹操兵败北撤
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曹操、孙刘联军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
长江流域进行大规模作战。
二、赤壁之战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研读】
诸葛亮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策略?与赤壁之战有什么关系?
策略:希望孙刘联合抗曹
关系:这一策略促成了孙刘联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问题思考】结合材料,分析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
二、赤壁之战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曹操轻敌
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决定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赤壁之战
一是战术运用。这两场战役中,兵力少的一方战术运用得当,准备充分;兵力多的一方出现战术失误,轻率出战,对战争形势没有很好掌控。
二是主帅表现。这两场战役中,兵力少的一方主帅能够谨慎、沉着应对战争;兵力多的一方,主帅骄傲自大,轻视对手。
二、赤壁之战
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结局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1)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2)指挥者善于用人,战术正确也是取胜的重要原因;
(3)要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1. 背景:
赤壁之战后形势图
曹操退守北方,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统一。
刘备占领荆州南部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益州。
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从扬州延伸到交州,不久又把刘备势力排挤出荆州地区。
2. 三国建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三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等信息。
国家: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家:吴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家:(蜀)汉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20年
曹丕
洛阳
229年
孙权
建业(今南京)
221年
刘备
成都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问题探究】根据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思考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你认为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三国鼎立的形成,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3. 发展:
曹魏
孙吴
蜀汉
蜀锦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屯田
曹魏马钧—翻车
到达夷州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主持军国大政。他忠于职守,公正无私,法令严明,治蜀有方。诸葛亮多次出师北伐曹魏,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践行了他所说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诺言,体现了为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想一想】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国为加强实力,进行政治经济建设。三国积极开发边疆地区,改善了民族关系。这些因素都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汉,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
曹魏重视农业,兴修水利;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
东汉末年形成军阀割据局面,曹操势力不断壮大。
200年,曹操VS袁绍,曹操以少胜多。
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曹操准备统一全国,孙刘成为阻碍。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背景
概况
意义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背景
概况
意义
建立
发展
课堂小结
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郾城大捷
C
中考真题
2.《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
A.发生于公元2世纪初
B.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
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
C
中考真题
3.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史实为基础的长篇历史小说。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后,对比所学三国历史,形成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阅读《三国演义》,就能了解三国的真实历史
B.《三国演义》取材于史实,属于一手文献史料
C.《三国演义》是文学创作,不能帮助我们了解相关史实
D.《三国演义》有助于理解历史,但需要和真实历史相结合
D
中考真题
4.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三国鼎立局势的是(  )
B
A
B
C
D
中考真题
5.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
A.公元2世纪前期
B.公元2世纪后期
C.公元3世纪前期
D.公元3世纪后期
C
中考真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