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第三次月考答案1-5:CBCAB 6-10:BACAB 11-13:CDA14:ACD 15:BC 16:ABC 17:ABC 18:AD19.(1)根的向地性 (2)d、b(不能换位置) (3)不能(4)z>c(或大于c) 去掉顶芽(1分)(5)抑制植物体内ABA的合成(6)黑暗 在光照条件下,野生型植株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种子的萌发率都大于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或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野生型植株在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都大于在黑暗条件下的)20.(1)144只/hm2 偏大 (2)B C(3)通过降低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4)利用化学药剂配成毒饵毒杀、利用捕鼠器械捕杀或天敌控制或通过药物影响出生率(写出1点即可)(5)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迁入率无关21.(1)Ⅰ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2)不能(1分) 因为自然环境中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3)Ⅱ(1分) (4)e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22.(1)衰退型 丙(2)先增加后减少(3)迁入率和迁出率 AB环境容纳量或K值 大于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a、b、c 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 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b 向光弯曲生长,c 背光弯曲生长B. a 直立生长,b、c 向光弯曲生长C. 图 d 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D. 图 d 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2.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6A. 浓度高于 10 mol/L 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B. 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 M 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C. 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D. 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同步的3.光、温度和重力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光敏色素能感受光刺激并发生结构改变从而传递信号B.冬小麦需要经历春化作用才能开花是因为低温的影响C.重力影响水平放置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导致茎背地生长D.植物年轮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温度影响了细胞分裂的速度4.根据下图,长日照植物接受不同的日长以及短暂红光(R)与远红光(FR)处理,哪个可以开花?( )第 1页,共 7页{#{QQABAYQEogiIABAAAQgCAwVyCAEQkhGCCYgORFAAMAAAiBFABAA=}#}A.甲、丙 B.甲、丁C.乙、丙 D.乙、丁5.油茶主要用于生产茶油。为研究 6-BA(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粉萌发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测得三个油茶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6-BA 浓度/(mg·L ) 0 0.5 5.0 10.0 15.0品种 A 21.2 46.8 49.5 62.4 32.6品种 B 16.7 20.8 17.3 15.6 15.5品种 C 10.6 16.5 24.9 11.2 8.8A.6-BA 是对油茶的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的植物激素B.促进品种 A 花粉萌发的 6-BA 最适浓度可能高于品种 B、C 的C.不同浓度的 6-BA 对于不同品种的油茶花粉萌发均表现为促进作用D.在各自最适的 6-BA 浓度下,品种 B 的油茶产量高于品种 C 的6.右图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D.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戊和己是不可忽视的因素7.如图为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藏羚羊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B.曲线 c~d 段藏羚羊种群的数量变化最可能是增多C.a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a 点和 b 点种群数量相等D.若藏羚羊迁入率在 d 点增加,则该地区藏羚羊的 K 值将会增大8.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9.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 2页,共 7页{#{QQABAYQEogiIABAAAQgCAwVyCAEQkhGCCYgORFAAMAAAiBFABAA=}#}A. 若曲线乙表示蒙古兔种群增长曲线,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的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B. 图中 C 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 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活菌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D. K 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所以东方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10.研究种群数量变化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由于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图甲所示的 a 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了该种群的天敌B. 若图乙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则 b 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无氧呼吸消耗养料少C. 图丙所示的 c 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的环境剧烈变化而不适合该种群生存D. 若吸取藻细胞样液 1mL 并稀释 100 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 1mm×1mm×0.1mm,由 400 个小格组成)计8数,每个中方格有 25 个小方格,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 15,则 1mL 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 2.4×10 个11.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是( )A.应在每天固定时间,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取样计数B.镜检计数时,需计数中方格内、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上的细胞C.若增加初始酵母菌的接种量,则其种群数量的 K 值也会增大D.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12.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 气候因素和自然灾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 种内竞争会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加剧D. 传染病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与该种群的密度大小无关13.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虎纹蛙蝌蚪,正常情况下,由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中,不同种群密度对虎纹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都是 0.75gB.高种群密度下,蝌蚪达到发育成幼蛙所需最小体重的时间更长C.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D.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间缩短第 3页,共 7页{#{QQABAYQEogiIABAAAQgCAwVyCAEQkhGCCYgORFAAMAAAiBFABA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如图表示施用 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图 1 所示植株中,A、B 端均为形态学上端B. 对比图 2 和图 3 可知,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相应浓度的 IAA 溶液,也会促进主根的伸长生长C. 与施用10 4mol 1的 IAA 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D. 将未施用 IAA 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减少15.有关种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A.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B.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逐个计数法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对照组D.飞蝗幼虫活动能力强,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16.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①表述类型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③表述类型C.虽然调查显示近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缓慢增长,但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仍然为图②表述类型D.比较图示三种年龄结构的类型,具有图①所示年龄结构的种群出生率最低17.图甲是某种植食性动物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4页,共 7页{#{QQABAYQEogiIABAAAQgCAwVyCAEQkhGCCYgORFAAMAAAiBFABAA=}#}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 2000 只B.种内竞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 1850~1865 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 10 年时D.图乙中第 15 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中 1880 年的种群数量情况18.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计数。图 1 为小方格内的细胞分散情况,图 2为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将 1mL 酵母菌培养液稀释 103倍后的计数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1个血细胞计数板上有 2个计数室,计数室高度为 0.1mmB.若实验出现了图 1 中的 c 情况,则说明培养液的稀释倍数不够C.滴完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再进行计数9D.假设所有中格内酵母菌数相等如图 2 所示,则此时酵母菌种群密度为 1.6×10 个/mL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59 分。)19.(15 分)蚕豆是人类最早栽培的豆类作物之一,在其生长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调节。图甲表示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图乙是蚕豆种子萌发后根茎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特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是 (填“芽的向光性”或“茎的背地性”或“根的向地性”)。(2)图甲中的 P、Q 点最可能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点(填图乙中的字母)。(3)在蚕豆植物开花结果的关键时期,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α-萘乙酸, (填“能”或“不能”)达到增加蚕豆产量的目的。(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 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 z的范围为 ,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一般是 (1分)。第 5页,共 7页{#{QQABAYQEogiIABAAAQgCAwVyCAEQkhGCCYgORFAAMAAAiBFABAA=}#}(5)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植株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 ABA 的含量,结果如图 1 所示。据实验结果推测,光可能。(6)科研人员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结果如图 2 所示。①实验结果表明, 条件下,种子对 ABA 处理更为敏感。②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光信号减弱了 ABA 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其依据是 。20.(16 分)研究机构对某草原的某种野兔进行了调查,下表表示通过某种方法调查该野兔种群密度的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初捕 32 32 14 18重捕 36 4 18 182(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 2hm ,则该草原野兔的种群密度为 。若一部分被标记的野兔被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2)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该鼠的种群密度在 0~4 年,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 相似,在 4~10 年,调查结果则和图乙中的 相似。(3)科研人员通过给老鼠吃“避孕药”来降低其种群数量,减少草原鼠害,从种群特征角度说明“避孕药”对鼠种群密度的影响是 。(4)图甲属于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该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科学方法,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提出 1 个切实可行的防治鼠害的方法: 。(5)如果在第 3 年,由于未知原因,迁来少量老鼠,则该草原上鼠的 K 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21.(14 分)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的增长趋势。根据右图所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凤眼蓝被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图 d 时间中曲线 符合凤眼蓝在入侵地疯狂蔓延趋势,这种生长特点可能与入侵地为凤眼蓝提供的 (答出 2点即可)等条件有关。(2)自然环境中,曲线Ⅰ (填“能”或“不能”)(1分)沿此趋势无限延伸,请简述其原因: 。。第 6页,共 7页{#{QQABAYQEogiIABAAAQgCAwVyCAEQkhGCCYgORFAAMAAAiBFABAA=}#}(3)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 (1分),当种群数量增长至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0。(4)依据种群的增长特点,人们在进行海洋渔业捕捞时,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对应 点,原因是 。。22.(14 分)藏羚羊栖息于海拔 3700-5500 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雄性有角雌性无角。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 1 所示。图中 I、Ⅱ、Ⅲ、IV 分别对应大(5-8 龄)、中(3-5 龄)、小(1-3 龄)、幼(0-1 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 8年左右)。则图 1 中甲地区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 ,预测此后一段时间, 地区藏羚羊种群数将增加。(2)图 2 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 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 。(3)下图甲表示藏羚羊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甲图中的因素外,还有 。②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与乙图中 (填字母)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类似。③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 。④若甲图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高低可描述为种群① 种群②。(填“大于”或“小于”)第 7页,共 7页{#{QQABAYQEogiIABAAAQgCAwVyCAEQkhGCCYgORFAAMAAAiB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生物第三次月考答案.docx 邯郸市三龙育华中学高二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