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监测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分数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① ,② ,③ ;也不必说呜婵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____(落在 伏在)莱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__ _(窜向 飞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洛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1.文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菜畦(qí) 鸣婵 B.攒成(chuán) 轻捷 C.脊梁(jǐ) 斑螯 D.桑椹(shèn) 缠洛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落在 窜向 B.伏在 飞向 C.落在 飞向 D.伏在 窜向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人短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①光滑的石井栏 ②紫红的桑椹 ③高大的皂荚树B.①光滑的石井栏 ②高大的皂荚树 ③紫红的桑椹C.①高大的皂荚树 ②紫红的桑椹 ③光滑的石井栏D.①高大的皂荚树 ②光滑的石井栏 ③紫红的桑椹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山亭区加大了整治力度。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C.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5.下列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海伦 凯勒,英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D.“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老子、庄子等都是对古代先哲的尊称。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1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6、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 B为人谋而不忠乎(替)C. 三军可夺帅也 (夺去) D. 必有我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 温故而知新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饭疏食,饮水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9、阅读下面短文,用“/”给划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分)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注释】①牖(yòu)窗户 ②施(yí)延伸 ③还(xuán)掉转于 是 天 龙 闻 而 下 之 窥 头 于 牖 施 尾 于 堂。(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10.这首诗写了 这一中国传统节日。(1分)1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2.按要求默写(6分,每句1分,错字、漏字、加字不给分)(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为政》)(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3)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三、语言运用(5分)现在社会上有一股“国学”热,一些“读经班”“国学班”办得如火如荼。这些班让学生朗读背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启蒙教材,有时还学习着装作揖等古代礼节。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一些专家和老师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继承太少,导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丢失不少。很多孩子不懂礼貌,不会与人相处,自私自利,不会关心他人。对此,某班同学进行了一系列活动。13.国学常识了解。国学经典中的“四书”除了大家熟知的《论语》和《孟子》外,还有哪两本?请写出来。 (2分)14.有同学对学习文言文有抵触情绪,认为太难懂,现在又不用文言说话和写文章,干吗还浪费时间精力?请你针对这种想法进行劝说。(3分)四、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散步》中的文段,回答问题。(11分)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5.第二段画线的语句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怎样的?(3分)16.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17.品味第五段中画线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深层意蕴的理解。(4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4分)开在心里的橘子花徐光惠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18.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以下表格。(4分)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或反应周日的清晨 前往郊外南山,发现橘林,嗅到淡淡余香初夏的某天 和小伙伴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满村子疯跑 (2)帮父母采摘橘子,分享收获的喜悦 高兴(快乐)一次放学回家时 (4) 心怦怦乱跳(紧张)19.品味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20.怎样理解第⑧段划线句的含义。(3分)2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D.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暗示文章主旨,同时,“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且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作文(40分)22、岁月轻轻划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漫在如沙漏的光阴里,但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能够温暖人心,让人心情愉悦。请以《开在记忆深处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名字或师生姓名等信息。2024-2025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监测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0分,每题2分)1. C 2. D 3、B 4、C 5. B 点拨:海伦·凯勒是美国人。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10分)6、C 7、A8.(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并不因此而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9. 于 是 天 龙 闻 而 下 之/ 窥 头 于 牖 /施 尾 于 堂【乙文翻译】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屋子内外都雕刻着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叶公的住所,龙头搭在窗台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被吓的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重阳节(1分)11.寄托着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对国事的忧患、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或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的渴望。(3分)(答3点给3分)12.按要求默写(6分,每句1分,错字、漏字、加字不给分)(1)学而不思则罔 (2) 思君不见下渝州 (3)不知何处吹芦管 (4) 岐王宅里寻常见 (5)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三、语言运用(5分13. 《大学》 《中庸》14.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钥匙。如果认真对待,用心积累,必然会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让我们说话写文章有典雅之气,增添民族自豪感等。四、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散步》中的文段,回答问题。(11分)15.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16.(1)“熬过”有忍受病痛或折磨的意思,“又”表明了母亲不止一次,而且是非常艰难地度过严冬,也表现了作者看到母亲安然无恙后的欣喜之情。(2)“听从(听)”是接受并服从,写出这家人互敬互爱、相互体谅,家庭氛围和谐、美满。17.“慢慢地”“稳稳地”,可以看出中年人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明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是中年人最大的心愿。这句话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暗示了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责任和对家庭的使命。(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4分)18.(1)感动 (2) 欢喜 (3) 橘子成熟时 (4) 路过橘林,偷摘橘子19.运用比喻、拟人,将红红的橘子比作晶莹的红灯笼,同时“笑红了脸”将树上的橘子人格化了,生动写出橘子成熟让人垂涎欲滴的情态,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20.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父亲的教导,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它一直在我心里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21.B五、作文(4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十八中学、十三中学等联谊校2024-2025第一学期 期中联考七年级语文答案.docx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十八中学、十三中学等联谊校2024-2025第一学期 期中联考七年级语文试卷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