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模拟题(A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模拟题(A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上海市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 第一次模拟试卷(A)
考生注意:
考试时间共100分钟,共7页,共23题,试卷满分150分。
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
本考试有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一一对应,答题时应当要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古诗文阅读(共36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 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 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 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4. 雨天,当你站在湖边,看着湖面波涛汹涌,天气阴沉,湖上船只摇曳之景,不由得联想到了《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二)阅读下面三篇古文,完成5-10题。(23分)
【甲】 虽有佳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羽阳宫瓦记
秦武公作羽阳宫,在凤翔宝鸡县界。岁久,不可究知其处。元祐六年正月,直县门之东百步,居民权氏浚池①,得古铜瓦,五皆破,独一瓦完。面径四寸四分。瓦面隐起四字,篆字随势为之,不取方正,曰羽阳千岁。始知即羽阳旧址也。其地北负高原,南临渭水,前对群峰,形势雄壮,真胜地也。武公之初年,距今千有七百八十八年矣。武功游景叔②方总秦凤刑狱,摹刊于石,置之岐阳宪台之瑞丰亭,以贻好事者。
(选自《渑水燕谈录》,有删改)
【注释】①浚池:挖池塘。②武功游景叔:武功人游景叔,文中提到其总管秦凤地区的刑狱之事。
5. 【甲】文出自__________一书。(2分)
A. 《庄子》 B. 《列子》 C. 《礼记》 D. 《孟子》
6. 疏通、理解文意,完成下面小题。(7分)
(1)【甲】【乙】两文中的加点字“知”都解释为“______________”。(1分)
(2)下面同学对【乙】文加点字“贻”含义解释最恰当的是( )(2分)
A. 礼物 B. 遗留 C. 赠送 D. 导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划线语句的含义,注意加点字的含义。(4分)
瓦面隐起四字,篆字随势为之,不取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协翼小组”的同学共同梳理了两篇文章所写内容与主题的异同之处,请你与他们一同完成下面分析。(4分)
分析:【甲】文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乙】文主要运用②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讲述了羽阳宫遗址的发现过程以及对其历史的追溯。
两篇文章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文化传承意识。
“悟炼小组”的同学共同品析了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并制作探究卡片,请帮助同学找出卡片中理解错误的部分并改正。(4分)
探究方面 【甲】文 【乙】文
用词 ①简洁精准,如 “旨”“善”“反” “强” 等字准确传达核心概念,避免了冗长表述。 ②准确客观,使用数据和方位词如 “北负高原,南临渭水,前对群峰”精确描述。
手法 ③以“佳肴”衬托“至道”,两者对比以及引用《兑命》增强说服力,无过多华丽辞藻修饰。 ④无明显语言手法,依靠准确的事实描述来呈现内容,保持客观平实的文风。
整体风格 ⑤简洁明了,富有逻辑性,通过简洁的语言阐述深刻的教育哲理。 ⑥平实客观,注重事实描述,全文以准确清晰的语言传达羽阳宫遗址内部结构的相关信息。
错误一:___________(填序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填序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励耘小组”的同学综合刨析了两篇文章写作思路,请协助小组中的同学,完成以下图表。
(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3题。(14分)
人工技术如何影响天气?
①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人工影响天气职业技能竞赛,不仅展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专业技能,也引起了公众对于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广泛关注。这项技术是如何工作的?它使用的催化剂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②天气,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甚至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天气的不可预测性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影响天气,这就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甲】
③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核心在于“适当”二字。它不是随意改变天气,而是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大气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进行微调。这种微调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如干旱、冰雹、大雾和霜冻等。【乙】
④这项技术的应用,涉及到一系列精密的操作。科学家们会使用小型飞机、地面高射炮等工具,向云中播撒催化剂。这些催化剂能够改变云的微结构,从而影响天气现象。但是,这些催化剂的使用,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呢?【丙】
⑤在人工影响天气中使用的催化剂,主要包括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液氮和碘化银。这些物质的选择,是基于它们高效的成冰能力和对环境的低影响。
⑥干冰和液氮在气化后,分别成为二氧化碳和氮气,这两种气体都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碘化银的使用量非常小,每平方千米的播撒剂量仅有几克到几十克。科学研究和长期监测表明,这些微量的碘化银在水体和土壤中的积累,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安全标准,因此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⑦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的技术将更加精准和高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类似于通过提高催化剂的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或通过改进播撒技术,提高作业的精确度。
⑧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发展,不仅是科技进步的体现,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践。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科技的力量改善我们的生活。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我们的环境,同时也保障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全文,填写下面思维导图。(4分)
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入本文【甲】【乙】【丙】哪一处?请分析其原因。(6分)
例如,在干旱地区,通过人工增雨来增加降水量,缓解旱情;在机场,通过人工消雾来提高能见度,保障航班的正常起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加点部分“科学研究和长期监测表明”的作用是( )。(4分)
准确说明干冰和液氮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准确说明碘化银影响天气现象的使用量非常小。
准确说明微量的碘化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准确说明催化剂使用基于其高效的成冰能力和对环境的低影响。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20分)
一棵水蒲桃的迁徙
①我就是那棵水蒲桃。
②我伫立在河涌边一家小餐馆的后门处,距河涌5.2米。5.2米太远了。我的根一直在悄悄朝水的方向延伸,迁徙。我坚信吸饱了水的壮硕根系足以拖动我笨重的躯干。一年,十年,或者百年,总有一天我可以匍匐于水面,看水蟑螂傻头傻脑地蹬腿兜圈,看水草顽皮地借着微波轻挠石头……水是归宿。我名字里的“水”字绝非空穴来风。
③经营餐馆的是一对小夫妻——阿胜和阿莲。阿莲时常在后门旁择菜洗菜,动作麻溜,几分钟就可以把几大桶的青菜择好洗好。阿胜偶尔也会出现在后门外,劏鱼。阿胜有根威力无穷的高压水管,片刻就能把污水、烂菜叶、鱼鳞还有内脏都冲进河涌里。冲水的力度太大不好把控,有时他会把污物冲到我脚边。
④臭,太臭了!逃,我必须逃离这里!
⑤许是上天听到我绝望的哭泣,唤来了雷雨。就在“利斧”划破漆黑夜空的那一瞬间,我竟一个哆嗦把根从地里拔出来了,往前挪了一步,又重新扎入地里。原本架在我身上的竹竿失了依靠,整个大棚啪地倒落在地。
⑥我成功地向河涌挪近了近一尺!阿胜只当是雨水压塌了大棚,随手换了根更长的竹竿架到我身上,又把大棚撑起来了。阿莲疑惑地盯着我看,看得我发怵。我却不觉得可惜。尝到甜头的我开始期盼雷雨。
⑦在我第三次成功挪动时,阿莲终于崩溃了。她抚摸着散落在地上的旧舢板和船桨大哭:“真的,这棵树也想到河涌那边去呢,它一直在移动!”
⑧“也”?这个字叫我迷惑,难道还有别的树或者什么东西也要往水边迁徙吗?
⑨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带就是海。海与陆在一番相爱相杀的较量之后才定下今天这样的格局。换句话说,这里的人一半血脉是陆,一半血脉是海。我确信阿莲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只有本地人会把浪漫的基因种植在水里。我的根,还有阿莲的目光,都朝着水的方向迁徙。
⑩毛茸茸的花开了一茬又一茬,果子结了一季又一季。有一天工程队的人突然就来了。他们是来疏通河道的,说是上流冲落下来的泥沙,还有乱往河涌里扔的垃圾都让河道淤积了,河道越来越窄。
“这里很快要建成亲水区了,河道要疏通,据说沿岸的违章建筑也要拆除,垃圾更不能再扔进河里。”工程队的人说。“亲水区?”阿莲忽然变得兴奋极了,马上就唤阿胜一起动手拆大棚。
我以为阿胜一定不会同意。但阿胜乐呵呵地来了,三两下就把棚拆了,还把杂物都拾掇了,该扔的扔,该收好的收好。餐馆后门外这片地方变得清清爽爽。“咱这餐馆还开吗?”阿莲说。“开!我早就在寻思着换个开法了。”“什么开法?”“你喜欢的开法。”阿莲不再匆匆忙忙地择菜,阿胜也不再满身腥臭地劏鱼。他们正儿八经地把“胜记小炒”的牌子摘下来,挂上了“望海楼”的牌子,做精品私房菜,限量供应。
这可稀奇,一个河涌边的房子胆敢叫“望海楼”?更稀奇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意来这“大言不惭”的牌子底下“打卡”,听阿莲讲这里跟海的渊源,顺便品尝“望海楼”的美食。就连我,也成了照片里的网红树,是一景。
季节对时,阿莲会把我滚落在地的熟果子捡起来,在耳边摇呀摇,神秘兮兮地对食客说:“这里边藏了一片会响的海呢!” (作者王溱,有删改)
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结尾处阿莲所说“这里边藏了一片会响的海呢!”的含义是:(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对本文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4分)
A. 说明了水蒲桃树渴望通过自然力量实现向水迁徙的愿望。
B. 突出了阿胜和阿莲如何将餐馆转型为“望海楼”并吸引顾客的新奇手段。
C. 通过水蒲桃树的视角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
D. 歌颂了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人们的切实行动。
文章三处划线句子描述了阿莲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暗示了水蒲桃树的移动并非偶然,简要分析三句句子中“疑惑地”“终于”“忽然”三个副词运用的妙处所在。(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8-23题。(20分)
在当今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经典名著被陆续搬上荧幕,这无疑为经典作品的传播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机遇。然而,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人对改编后名著的经典性提出了质疑,认为改编后的作品可能与原著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这一现象。
【环节一】择影“辨”名著
下面是四部由名著改编影片中的剧照,请根据图片细节与所学将初中14本必读名著篇目中的名著与图一、图四相匹配。(4分)
图一:《 》 图二:《红星照耀中国》
图三:《海底两万里》 图四:《 》
【环节二】观影“变”名著
在《海底两万里》一书中,故事的结局是 (用简要语言概括,不超过30个字);而在影视剧中,尼莫船长由于受到土著攻击伤害无法治疗,决定和船员们随着鹦鹉螺号共同沉没、毁灭,而教授三人在最后逃出潜艇,重归自由,你认为这样改编的用意可能是 。(5分)
你认为《海底两万里》被翻拍成电影的原因不包括( )(2分)
A. 小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冒险精神。 B. 故事内容引人入胜,情节跌宕起伏。
C. 小说主题较为深奥,难以理解。 D. 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知名度。
【环节三】析影“辩”名著
下面对三位学者的话分析最恰当的是( ▲ )(3分)
21. 下面对以上三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3分)
A. 詹姆士 纳雷摩尔强调了影视改编的风险性,而玛格丽特 杜拉斯和安德烈 巴赞更侧重于改编的创造性。
B. 三位学者都认为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既要尊重原著,又要有所创新,只是侧重点不同。
C. 玛格丽特 杜拉斯主要从内容角度谈改编,安德烈 巴赞重点在视觉呈现方面,詹姆士 纳雷摩尔则是总体概括。
D. 安德烈 巴赞的观点与詹姆士 纳雷摩尔和玛格丽特 杜拉斯的观点相互矛盾。
22. 不同版本《水浒传》影视作品的改编是人们长期讨论的话题。以宋江为例,1983年版的宋江形象设计重点突出了其乱世枭雄的气质与江湖气息;而1998年版的宋江,外形“面黑身矮”,在性格上着重表现其窝囊的一面。有人认为1983年版的宋江更具英雄气概,符合人们对梁山好汉的想象,也有人认为1998版的宋江更贴近原著,将其性格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据此,简述你的观点。(80字左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共6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3题。(60分)
破碎的陶罐,象征着生活中那些难以弥补的遗憾和不完美的残缺,它身上的每一道裂痕,都像是我们经历过的伤痛与失落;而那些散落的碎片,则代表着我们曾经破碎的梦想和希望。
23. 请以“修复破碎的陶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3.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3. 23. 23.(2)不得抄袭。2025届上海市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第一次模拟试卷(A)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古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默写与运用(13 分)
隔江犹唱后庭花(3分)
水何澹澹(3分)
一任群芳妒(3分)
商旅不行,墙倾楫摧(4分,每空 2 分)
(二)文言文阅读(23 分)
C(2 分)
(1)知道(1 分) (2)C(2 分)
(3)瓦面上隐隐隆起四个字,篆字随着瓦面的形势而刻写,不采用方正的字体。(4分,重点词 “隐起”“随势”“为”“方正” 各 1 分)
①教学相长(2 分) ②记叙(2 分)
错误一:③(1分)改正:“佳肴”与”至道”之间是类比而非对比关系(1 分)。
错误二:⑥(1分)改正:乙文主要传达的是羽阳宫遗址发现及相关历史文化信息,而非内部结构信息(1分)。
(1)通过自身经历或事例得出结论,总结全文(2分)
(2)讲述羽阳宫瓦的发现经过(2分) (3)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或现象(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4 分)
(一)说明文阅读(14 分)
(1)催化剂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2分)
(2)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仍在不断发展(2分)
放入【乙】处(2 分)。这段文字具体举例说明了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干旱地区增雨和解救机场大雾方面的应用(2分),是对【乙】处前文 “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大气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进行微调” 的具体阐释(2分)。
D(4分)(如果C得2分)
(二)记叙文阅读(20 分)
此段运用短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地表现出水蒲桃对餐馆污水排放造成的恶劣环境的强烈厌恶(2分),引出下文水蒲桃努力向河涌迁徙的情节(1分)。
(1)阿莲对餐馆转型为 “望海楼” 后美好前景的期待与憧憬(2分)。
(2)水蒲桃的果子里的种子象征着希望,暗示着这片土地与海的渊源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3分)。
C(4分)(选D得1分)
“疑惑地” 写出阿莲首次发现水蒲桃移动时的不解(2分);“终于” 体现阿莲在多次观察后对水蒲桃移动的确认,以及内心的震惊(2分);“忽然” 表现出阿莲听到 “亲水区” 消息时的惊喜与期待(2分)。这些副词生动地展现了阿莲的情感变化,暗示水蒲桃树的移动与周边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并非偶然,引发读者对环境问题的思考(1分)。
三、综合运用(共 20 分)
图一:《骆驼祥子》(2 分) 图四:《鲁滨逊漂流记》(2 分)
阿龙纳斯教授等人逃离潜艇,尼摩船长及其船员在大漩涡后不见踪影(3分)。
用意:增强故事的悲剧色彩和戏剧性(1分),突出尼摩船长的悲壮形象(1分)。
C(2分)
B(3分)
示例一:我认为 1983 年版宋江更具魅力。其乱世枭雄气质和江湖气息,符合大众对梁山好汉豪爽侠义、敢于反抗的期待,更能展现英雄气概,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更具感染力。(6分)
示例二:我倾向于1998年版宋江。“面黑身矮” 且窝囊的形象,贴合原著描写,将宋江性格的复杂多面性呈现出来,如他在招安问题上的纠结等,使人物更加立体真实。(6分)
四、作文(共 60 分):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