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1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1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部编版 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新课标大单元教学
新课标
新理念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
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
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
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诸子百家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那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墨子“热血”、韩非“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新课导入
1.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掌握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通过史料实证比较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概况及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立足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理解和应用各派学说的观点,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之间的关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核心素养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多,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
所谓“争鸣”,辩论。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相互辩论又相互影响。
争论焦点:如何治理社会。即建立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如何建立这样的社会秩序
百家争鸣
老子与道家
春秋末期,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1.老子简介
老子
李耳
道家学派创始人
楚国人
春秋后期
时代
国籍
著作
姓名
地位
《老子》(《道德经》)
阅读教材P38老子相关内容,填充信息卡
一、老子与道家
丢马
得马
断腿
保全性命
坏事
好事
坏事
好事
②辩证法思想: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
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老子有哪些主张?
2.老子主张
一、老子与道家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
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道经》侧重讲哲学,《德经》侧重讲政治和军事。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3.老子著作
一、老子与道家
《孔子问礼》
孔子与儒家
个人简介
姓名 年代
国籍 出身
代表著作 地位
孔丘/孔子
春秋后期
鲁国
《论语》
儒家学派创始人
悲苦的少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生失意的政治家
“至圣先师”
速读课本38页,完善孔子的个人简介。
下层贵族
出生
明志
教学
从政
周游
修订
逝世
前551
前479
(73岁)
15岁
37—50岁
51岁
55—68岁
68岁
二、孔子与儒家
1.核心思想
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
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仁:爱心,同理心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社会就和谐。
二、孔子与儒家
2.政治主张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史记》
①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③反对苛政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②为政以德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二、孔子与儒家
3.教育主张
"学在官府"
变为"学在民间"
①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
垄断教育的局面,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
贵族:孟懿子、司马耕
贫穷:颜回、闵子骞、子路
富裕:子贡、冉有
——根据《论语》《史记》等整理
②有教无类
③因材施教
……
历史小科普:
周朝的学校专为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二、孔子与儒家
4.文化贡献
二、孔子与儒家
核心思想:
政治主张:
生活年代:
教育主张:
知识
归纳
春秋后期鲁国人
“仁”(核心思想)仁者爱人
推崇周礼;“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思想主张:
生活年代:
春秋后期楚国人
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
②辩证法思想: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随堂训练
1.右图是我国一位著名历史人物。以下观点符合其思想的是( )
A.“无为而治”
B.“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C.“兼爱”、“非攻”
D.“为政以德”
2.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 )的思想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学法指导:选择题要圈画关键词
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代表作
道家
法家
墨子
庄子
韩非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孟子
《荀子》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墨家
儒家
阅读课本40-41页,小组合作梳理墨、儒、道、法家的基本信息
共同之处:治国理政,解决社会问题。
三、百家争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谈谈你对下面孟子言论的感想。
链接课本P42——课后活动
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但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
链接课本P41——材料研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才算真正的大丈夫。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清版《孙子兵法》书影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不战而屈人之兵”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孙膑
孙武
3.其他:兵家学派代表人物
继承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战国) 学术异常发达。中国数千年来,凡哲学、文学、各种科学以及美术技艺等,除去自外国输入者外,大抵皆发端于此时。
——王桐龄《中国史》
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你是否认同?结合材料及课本P42说出你的理由。
作者认为中国各方面的文化大多发源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认同,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影响:
百家争鸣的影响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齐国的稷下学宫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材料一:孔北老南,对垒互峙,九流十家,继轫并作。如春雷一声,万绦齐茁于广野;如火山乍裂,热石竞飞于天外。壮哉壮哉!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势》
材料二:(战国) 学术异常发达。中国数千年来,凡哲学、文学、 各种科学以及美术技艺等,除去自外国输入者外,大抵皆发端于此时。
——王桐龄《中国史》
①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②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诸子百家思想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体现
①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②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③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④墨家的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要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发扬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古为今用
,建设文明班级
学习了“诸子百家”思想后,围绕着班级出现的乱扔纸屑的现象。大家对解决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
“不能姑息,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款5元”
纪律委员:
“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变的。”
班长:
“随他们去吧,扔了几张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情,根本不用管”
生活委员:
体育委员:
虽然乱扔纸屑有损班级卫生,但不我们不能因此就不关心他们,不能激化班级矛盾。
法家
儒家
道家
墨家
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群雄争霸,社会动荡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水利工程的修筑
新兴地主阶级出现
诸侯力量强大
实力增强
各国变法
生产技术的改进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经济上
政治上
思想上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变革
生产力发展
社会变革
假如你是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君主,最终会采纳哪一派的主张呢?请说明理由。
情景再现——百家争鸣现场
儒家—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
铁农具和牛耕
百家争鸣
流派
影响
盛于战国
兴于春秋
老子
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
士阶层崛起
孔子
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繁荣
课堂小结
1.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2.下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其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A
课堂练习
学法指导:选择题要圈画关键词
3.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C
4.当今倡导“光盘”行动,其厉行节俭的主张与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一致?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墨子
D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