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期末复习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期末复习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新培优】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思维导图
二、梳理知识点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感受和了解社会生活?
①走进农村,来到工厂,步入商场,参观博物馆,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②(添加)我们还可以通过读图书,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观光旅游、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
2.感受社会生活有何意义?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②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④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位置分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社会生活中有哪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①血缘关系
②地缘关系
③业缘关系
5.什么是社会化?
①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②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6.★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7.亲社会行为的含义以及表现(是什么)?
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
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8.★亲社会行为的作用(为什么)?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地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9.★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怎么做)?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三、真题自我检测
1.(2024秋 无锡期中)第33届巴黎夏季奥运会于2024年7月26日开幕,2024年8月11日圆满收场。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以40金27银24铜总共91枚奖牌位列全球第二,创造了新的境外参加奥运会最佳成绩!某中学师生上网观看相关新闻报道,为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而骄傲自豪。这表明(  )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C.我们的社会生活单调乏味
D.每个人都是社会“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2024秋 开福区期中)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下面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
①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秋 河西区期中)“我和我夫人都已八十五六岁,在世时日已不多。家中尚有部分积蓄,想在我们去世前后,支持驿亭镇的公益事业,捐赠经费不少于400万元……”这是清华大学退休教授贾松良和夫人叶德培写给家乡的信。60年来,他们生活简朴,坚持公益捐赠,以点滴善举汇聚人间大爱。对此,你的看法是(  )
①二位老人的善举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②亲社会行为是在劳动实践中养成的
③奉献社会就是为了获得社会的赞誉
④二位老人关注社会并倾力奉献社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4.(2024秋 滨湖区期中)2024年4月25日20时58分57秒,神舟十八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执行本次载人飞行任务的是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叶光富担任指令长,三位“80后”航天员的社会关系属于(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法律关系
5.(2023秋 济南期末)在商场里,我们是一名消费者;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这表明(  )
A.关注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积极献计献策
B.公民关心社会发展,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
C.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D.关心社会发展,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无私奉献
6.(2024秋 肇源县月考)【感受社会 助力成长】
我是消费者,我是邻居大哥哥
(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父母的同事、同学的父母,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自己?
7.(2023秋 宛城区月考)秋季开学后,河南各地掀起了“研学热”。某校八年级也打算以“亲近社会,感悟成长”为主题举办一次研学旅行活动。小宇知道后,开心极了,觉得走出校门才能了解社会;小严却认为,在家看书就能了解社会,还能休息放松。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上述两人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8.(2024秋 辽宁期中)材料: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参与和配合黄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号召,黄石市某中学组织学校师生、家长志愿者共同开展“小手拉大手、齐步走”
为主题的清洁家园社会实践活动,对学校围墙、附近街道的牛皮癣广告进行清理、擦拭围墙锈迹、清扫马路垃圾。不少同学干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1)有的学生认为这种活动侵占了学习时间,对中学生没有什么意义。你支持这个观点吗?从“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角度,说说你的理由。
(2)材料是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谈养成亲社会行为,请你从其他角度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一个角度具体做法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XXX中学:XXX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期末复习课件
2024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新培优】
思维导图
1
2
3
4
梳理知识点
重难点突破
真题自我监测
走进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
网络生活
(现实)
(虚拟)
了解社会生活
1.方法丨
了解个人与社会
3.关系★丨
社会中成长
(社会化)
亲社会行为
2.意义★丨
3.是什么丨
①有机组成部分。
②社会关系丨不同的身份
①血缘关系丨②地缘关系丨③业缘关系
2.意义丨
4.分类★丨
1.概念丨社会化是 的过程。
定义: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那些有利于 的行为。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
4.为什么★丨
5.怎么做★丨
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①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 和 。
我们可以通过 等方式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
(总)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个人)打交道,生活感受生深刻。
(社会)关注社区治理。
(国家)关系国家发展。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感受和了解社会生活?
①走进农村,来到工厂,步入商场,参观博物馆,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②(添加)我们还可以通过读图书,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观光旅游、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
2.感受社会生活有何意义?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②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④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位置分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社会生活中有哪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①血缘关系
②地缘关系
③业缘关系
1.什么是社会化?
①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②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亲社会行为的含义以及表现(是什么)?
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
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4.★亲社会行为的作用(为什么)?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地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怎么做)?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中学生李华的暑假生活
1.李华所在学校组织了“关注家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李华和同学们一道参观了新农村建设和乡镇企业。
2.李华跟同学一起去社区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并帮助打扫卫生,改善环境。
3.李华和家人们一起在电视里观看了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并交流了感想。
我们了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
①走进农村,来到工厂,步入商场,参观博物馆,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②我们还可以通过读图书,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观光旅游、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
重点突破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重点突破
血缘关系
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地缘关系
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业缘关系
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个人成长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P7
我们能从社会中获取哪些东西?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重点突破
生物人
社会人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艰难维持运转的同时,吴荣照带领企业一直在回馈社会
鸿星尔克积极向有困难的灾区和群众捐赠物资,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什么行为?
这是亲社会行为!
学会谦让
学会分享
帮助他人
关心社会发展
亲社会行为 —— 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表现
亲社会
亲社会
亲社会
反社会
……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社会体验
志愿服务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
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
1.第33届巴黎夏季奥运会于2024年7月26日开幕,2024年8月11日圆满收场。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以40金27银24铜总共91枚奖牌位列全球第二,创造了新的境外参加奥运会最佳成绩!某中学师生上网观看相关新闻报道,为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而骄傲自豪。这表明( ____ )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C.我们的社会生活单调乏味
D.每个人都是社会“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解析】
题干未体现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故A不符合题意;
某中学师生观看相关新闻报道,为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而骄傲自豪,是关心国家发展,感受社会生活的表现,表明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故B说法正确;
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故C说法错误;
题干未体现每个人都是社会“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B
2.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下面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____ )
①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
①句子意思是那些喜欢聚群而厌恶自己一个人呆着的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符合题意;
②句子意思是风声、雨声、读书声要听进心里;家事、国事、天下事都要关心,符合题意;
③句子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不符合题意;
④句子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能够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新的收获,那么他就能持续不断地更新自己,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我和我夫人都已八十五六岁,在世时日已不多。家中尚有部分积蓄,想在我们去世前后,支持驿亭镇的公益事业,捐赠经费不少于400万元……”这是清华大学退休教授贾松良和夫人叶德培写给家乡的信。60年来,他们生活简朴,坚持公益捐赠,以点滴善举汇聚人间大爱。对此,你的看法是( ____ )
①二位老人的善举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②亲社会行为是在劳动实践中养成的
③奉献社会就是为了获得社会的赞誉
④二位老人关注社会并倾力奉献社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D
【解析】
清华大学退休教授贾松良和夫人叶德培写给家乡的信,体现了二位老人的善举是一种亲社会行为,他们关注社会并倾力奉献社会的爱心行为值得学习和敬仰,①④符合题意;
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②错误;
奉献社会是不计代价与回报的,③错误。
故选:D。
4.2024年4月25日20时58分57秒,神舟十八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执行本次载人飞行任务的是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叶光富担任指令长,三位“80后”航天员的社会关系属于( ____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法律关系
【解析】
神舟十八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执行本次载人飞行任务的是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叶光富担任指令长,三位“80后”航天员的社会关系属于业缘关系,C正确;
AB排除,材料未体现;
D说法不属于社会关系的类型,应排除。
故选:C。
C
5.在商场里,我们是一名消费者;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这表明( ____ )
A.关注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积极献计献策
B.公民关心社会发展,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
C.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D.关心社会发展,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无私奉献
【解析】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题文信息表明了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C正确;
ABD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故选:C。
C
6.(2024秋 肇源县月考)【感受社会 助力成长】
我是消费者,我是邻居大哥哥
(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父母的同事、同学的父母,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自己?
【解析】本题要求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向未曾谋面的亲戚介绍自己:我是某某的孩子。
向父母的同事介绍自己:我是您的同事某某的孩子。
向同学的父母介绍自己:我是您的孩子某某的同学。
向学校的校工介绍自己:我是学校某班级的学生。
【解析】本题考查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依据教材知识,可从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等方面作答。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
9.秋季开学后,河南各地掀起了“研学热”。某校八年级也打算以“亲近社会,感悟成长”为主题举办一次研学旅行活动。小宇知道后,开心极了,觉得走出校门才能了解社会;小严却认为,在家看书就能了解社会,还能休息放松。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上述两人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上述两人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首先指出两人的观点都是片面的。理由可从等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
两人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①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②在家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社会新闻动向;走出校外,我们可以获取知识,学会如何做人,增长见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
③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地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⑤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辨别
错在哪里
为什么
怎么做
10.材料: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参与和配合黄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号召,黄石市某中学组织学校师生、家长志愿者共同开展“小手拉大手、齐步走”。为主题的清洁家园社会实践活动,对学校围墙、附近街道的牛皮癣广告进行清理、擦拭围墙锈迹、清扫马路垃圾。不少同学干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1)有的学生认为这种活动侵占了学习时间,对中学生没有什么意义。你支持这个观点吗?从“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角度,说说你的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对“有的学生认为这种活动侵占了学习时间,对中学生没有什么意义”的看法。首先说明不支持这一观点。依据教材知识,理由从亲社会行为的意义角度来回答。
我不支持这个观点。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地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材料是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谈养成亲社会行为,请你从其他角度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一个角度具体做法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从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等方作答。故答案为: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解析】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从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等方面来回答。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