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生物学科第二次考试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一、单选题1.生长素的运输称为极性运输,这种运输属于(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2.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 )A.促胰液素 B.生长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3.嗜酸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它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也能释放多种溶菌酶以杀死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嗜酸性粒细胞与T细胞的来源相同 B.嗜酸性粒细胞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C.嗜酸性粒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D.溶菌酶是组成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之一4.内环境成分复杂,下列A~D组中全部物质能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 )A.血红蛋白、Na+、ATP、葡萄糖 B.CO2、胰岛素、尿素、抗体C.肝糖原、核苷酸、磷脂、氨基酸 D.甘油、胃蛋白酶、纤维素、胆固醇5.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B细胞的活化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B.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C.过敏反应只有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后才会发生D.只有供者与受者的HLA完全相同,才可以进行器官移植6.当人体长时间大量运动后,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大量消耗,机体在维持稳态过程中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活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胰岛A细胞和B细胞的活动都加强B.胰岛A细胞和B细胞的活动都减弱C.胰岛B细胞的活动加强,胰岛A细胞的活动减弱D.胰岛A细胞的活动加强,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7.下图是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免疫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相同器官中成熟B.与浆细胞相比,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更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图中的甲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死亡并不能消灭清除其中的抗原8.在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正确的是( )A.只有体液免疫才需要抗体的参与,只有细胞免疫才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组成人体内防止病原体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线C.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共同作用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与病毒密切接触,可使其失去感染性9.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科学家设计的实验通常很巧妙。下列实验方法及作用错误的是( )A.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黏膜刮下来能彻底排除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将胰管结扎使胰腺萎缩后制备的胰腺提取液可用于治疗糖尿病C.研究胰岛素和性腺的功能实验均用到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D.家禽性腺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能证明是性激素影响了其第二性征10.向水性反应是指植物根尖感受生长环境中的水分分布状况并向着较湿润区域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在拟南芥根尖向水性反应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细胞分裂素对根尖向水性反应起调控作用,生长环境中的湿度梯度诱导细胞分裂素在含水量较高一侧降解,而在含水量较低一侧积累。用细胞分裂素合成抑制剂处理根尖,发现根的向水性反应被完全抑制,但其向地性反应不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的不对称分布是控制根的向水性生长的重要因素B.根尖分生区含水量较低一侧的细胞比含水量较高一侧的细胞分裂活动旺盛C.植物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现象机理不同,但都体现了高浓度激素抑制生长的特性D.细胞分裂素通过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实现对两侧分生区细胞分裂的调节11.食物刺激胃壁感受器会引起胰液分泌,胃液中的盐酸进入小肠会引起促胰液素分泌,进一步引起胰液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胰液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后进入内环境中发挥消化作用B.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其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食物刺激感受器引起胰液分泌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D.胰液的分泌既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又受到体液的调节1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没有变化B.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C.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激素、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D.运动员剧烈运动时,血浆pH在乳酸的作用下明显降低13.某种神经递质X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如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通过增强GC(鸟昔酸环化醇)的催化活性,打开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弛。下列关于该神经递质X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神经递质X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B.该神经递质X与突触后膜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C.突触后膜可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D.该神经递质X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调节该过程14.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阐述,正确的是( )A.激素的本质都是蛋白质分子B.激素只起调节作用,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C.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由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激素15.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W区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D.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16.新冠病毒肆虐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研发疫苗是防控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腺病毒载体疫苗属于基因工程疫苗,它只需搭载新冠病毒核酸片段,在体内翻译出新冠病毒棘突蛋白,我们的免疫系统发现棘突蛋白后会启动免疫应答。而传统的“灭活病毒疫苗”需要灭活使病毒失去致病能力。如图是注射两类疫苗引发人体产生免疫效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⑤代表不同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物质A为细胞因子,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①、②、③、④B.刚感染过腺病毒的人群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可能会降低疫苗免疫预防效果C.新冠病毒感染免疫预防人群时,会直接刺激②和③迅速发生二次免疫反应D.“新冠肺炎”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靶细胞发生细胞坏死17.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HIV可由蚊虫叮咬传播B.HIV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并通过胞吞进入细胞C.HIV表面的病毒蛋白可以作为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D.HIV在宿主细胞内通过逆转录酶合成子代HIV的遗传物质18.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激活并开始增殖和分化需要的条件是( )①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处理抗原②抗原与B细胞接触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④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⑤溶菌酶与B细胞接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19.尿崩症可分为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和肾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引起的肾源性 尿崩症,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脱水等症状。醛固酮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与胞质 内受体结合形成醛固酮—受体复合物,再穿过核膜调节基因表达,生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增加K+的排出和Na+、水的重吸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和K+的重吸收B.阻断醛固酮— 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会造成 Na+重吸收障碍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均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D.补充外源抗利尿激素可能对尿崩症患者有疗效20.小明将多颗枇杷种子分别播入不同花盆的土壤中,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并长成幼苗。图甲、乙、丙分别为枇杷幼树的照片以及对枇杷幼苗的不同处理,图丁为枇杷不同器官(包括芽、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若把该幼苗放到太空中,生长素由①部位运输到④部位的过程不能进行B.图甲中①、②部位生长素的效应分别与图丁中E、G点对应的效应相同C.图乙、丙中的现象都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在图丙幼苗的茎中,E侧和F侧生长素的浓度之比为1∶2,根据图丁信息可推测幼茎F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不能大于等于2m二、不定项选择题21. 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开展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尔文的实验结果说明感光部位和弯曲生长部位在胚芽鞘尖端B. 詹森的实验结果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 拜尔的实验是在黑暗中进行的,两个实验组之间进行相互对照D. 温特将促进生长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并证明其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22.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如图),图中①~⑤表示信息分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信号分子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 ①可表示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 ②④一定都表示神经递质D. ③⑤可表示细胞因子,还能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3. 如图所示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示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B. 细胞A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识别病菌具有特异性C. 细胞D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比较发达D. 物质Ⅰ和Ⅱ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前者为细胞因子24.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刺激①处,肌肉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不会偏转B. 电刺激②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C.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D. “神经-肌肉接头”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5.醛固酮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排出。醛固酮分泌的主要调节机制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醛固酮合成和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 醛固酮可促进Na+通过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中C.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会增强机体对Na+的重吸收能力D. 血钾浓度过高,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三、非选择题26.信息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营养物质,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1)当机体处于畏惧、严重焦虑等特殊紧急情况时,通过信息分子A的作用,导致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参与该过程的信息分子A是 。(2)在血糖平衡调节中,信息分子B是 , 型糖尿病与该信息分子的减少有关。(3)当D增多时,会使人情绪波动较大,易烦躁,说明D具有 的作用。某人D分泌不足,注射C后,D含量升高,推测该人的患病部位不可能是 。(4)上述信息分子的共同特点有 (答出两点)27.在人体内,遭受新冠病毒攻击而损伤或濒死细胞可释放大量ATP到细胞外,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细胞因子等物质,促进炎症反应。一种纳米抗体可以阻断炎症并减轻疼痛,其作用机理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人体发生炎症反应过程中,ATP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人体在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的信息分子有 (至少答出2点)。(2)图示中的靶细胞最可能是 ,作为此判断的依据是 。(3)处理抗体导致其碎片化形成纳米抗体的酶是 ;纳米抗体可以阻断炎症发生的机理可能是 。(4)人体对损伤或濒死细胞的清除主要通过细胞凋亡来实现,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 功能。28.肥胖性肌萎缩是指长时间的能量过剩和代谢紊乱导致的肌肉量减少或功能性下降的现象,是肥胖的一种并发症。研究人员为了研究运动对肥胖性肌萎缩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Atrogin-1酶与MuRF-1酶可促进肌细胞中蛋白质的降解),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注:CM为普通饮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CH为普通饮食+高强度间歇运动组;H为高脂饮食组;HM为高脂饮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HH为高脂饮食+高强度间歇运动组。(1)据题分析,C应为 (填处理方式)组。由实验结果可知,肥胖性肌萎缩产生的机制可能是 ;运动对肌萎缩的影响是 (答出两点)。(2)进行剧烈运动时,人会呼吸急促、血压升高,随后位于血管壁上的压力 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 ,使血压降低。当运动停止后,可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己的呼吸频率趋于正常,这体现了 。(3)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从而起到控制体重的作用,搜索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①脂肪细胞分泌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的靶细胞,使人体产生饱感的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非条件反射。②已知激素的作用机制与神经递质相似,需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生理作用。许多肥胖者体内血液中现素水平高于非肥胖者,但其食欲并未降低,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 。29.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是相互作用的。例如,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 ,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2)α-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科研小组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甲图所示。 ①生产上利用NAA提高作物产量,有什么优点 (答出2点即可)②根据甲图所示的结果,a、b两种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在a浓度的NAA溶液作用下,葡萄茎段侧芽 (填“能”或“不能”)生长;甲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体现NAA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③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X(乙图)时,可将甲图实验称为这个实验的预实验,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 。④若浓度b>c,某同学在b、c浓度之间设计一系列浓度梯度的NAA溶液对葡萄茎段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葡萄茎段侧芽的生长量。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b、c浓度之间未出现峰值。参照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个实验中,你应该在 (浓度范围)设计一系列浓度梯度的NAA溶液进行实验,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30.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 (填字母),由 组成。(2)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 (填字母)。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3)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说明 。(4)欲验证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传出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并进行分析与讨论。①完善实验思路:组1: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a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组2: 。组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②分析与讨论:预测组3实验结果并简要解释其原因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B B D D D C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A B A A B C B A D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BC ABD ACD CD ABC26.(1)神经递质(2) 胰岛素 1(3)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甲状腺(4)都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都作为信使传递信息;都存在于内环境中27.(1)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CO2、组胺等(只要答出2点即可)(2) 辅助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能够产生并分泌细胞因子(3) 蛋白酶 纳米抗体能与ATP竞争P2X7受体,从而抑制靶细胞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4)免疫自稳28.(1)普通饮食 肥胖导致Atrogin-1酶与MuRF-1酶的表达量增大,使肌细胞中蛋白质的降解加快,从而导致肌萎缩 运动能抑制肌萎缩的发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抑制效果最明显(2) 感受器 增强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3) 不属于 体内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瘦素受体数量减少或受损,或瘦素受体对瘦素的敏感性下降29.(1)促进乙烯的合成(2)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a>b 能 能 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c浓度之前(或“小于c浓度”,或“0~c浓度”)30.(1) B 运动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2) a、b、c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4)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K+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 d、e动作电位的峰值依次增大,细胞外Na+浓度提高,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通过Na+通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