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生物第二次月考(人教版必修1、第一~五章)班 : 姓名: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车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组成。以下各组物质中,均能用15N标记的是( )A.DNA和氨基酸 B.脂肪和RNAC.葡萄糖和氨基酸 D.DNA和淀粉2.菱角富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和Ca、P、Fe等元素,具有“水下落花牛”之称,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正确的是( )A.菱角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含量与无机自然界相同B.菱角中的有机物都能够为细胞提供能量C.菱角中Ca、P、Fe元素是细胞所特有,自然界中找不到D.菱角中的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但相对含量不同3.关于真核细胞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中的细胞器分开B.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可通过嵴增加膜面积C.代谢旺盛的细胞细胞质流动相对较快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4.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体现出高度的统一性。下列能解释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是( )A.高尔基体是膜面积很大的细胞器,它向外可连接细胞膜,向内可连接核膜B.植物的导管将根、茎、叶连在一起,使植物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将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给茎和叶C.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相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核孔使细胞核与细胞质在结构上得以沟通,有利于细胞核、细胞质之间的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运输5.蓝细菌体内代谢过程与其发生场所匹配正确的是( )A.蛋白质合成:核糖体 B.需氧呼吸:线粒体C.光合作用:叶绿体 D.DNA复制:细胞核6.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中与DNA合成有关的酶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C.所有植物细胞中ATP合成所需的能量均可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D.ATP是细胞中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7.如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B.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C.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D.当种子休眠时,④/⑤的比值将下降8.活细胞是一个微型的化学“工业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适宜条件下酶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 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C. 有氧呼吸过程既消耗水又产生水D.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9.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罗伯特森认为,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组成B.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是由磷脂组成的C.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没有直接证明膜上的脂质能够运动D.提取细胞膜中的脂质,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会铺展成连续的两层10.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指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与受体结合后,经胞吞作用进入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胞吞作用对运输的物质具有选择性B.对生物大分子的胞吞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C.抑制细胞呼吸不会影响胞吞作用D.葡萄糖分子也可通过此方式通过生物膜11.茶树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转运硒酸盐。硒酸盐被根细胞吸收后,随者植物的生长;吸收的大部分硒与胞内蛋白结合形成硒蛋白,硒蛋白转移到细胞壁中储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硒酸盐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B.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需转运蛋白D.利用呼吸抑制剂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12.某实验小组用紫甘蓝的外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外界溶液浓度B.质壁分离发生时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液泡紫色逐渐加深C.用紫甘蓝表皮的不同部位实验,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D.水分子从细胞外扩散进入细胞液内至少需要穿过2层磷脂分子13.如图表示渗透作用的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甲、丙装置中A、a、B、b溶液浓度分别用MA、Ma、MB、Mb表示,乙、丁装置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甲、丙装置的状态,其中的溶液浓度分别为MA’、Ma’、MB’、Mb’,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如果A、a、B、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则达到平衡后( )A.h1>h2、Ma’>Mb’ B. h1>h2、Ma’C.h1Mb’1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B.酶可以为细胞的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C.酶可以在细胞内,细胞外甚至体外发挥作用D.能水解唾液淀粉酶的酶是淀粉酶15.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把鸡肝制成研磨液的目的是( )A.有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 B.保护过氧化氢酶C.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D.以上各项都错误二、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0分。16.如图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两种酶均被该种蛋白酶降解B. 乙酶遇双缩脲试剂显紫色C. 两种酶作用的原理都是降低活化能D. 甲酶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17.脂肪和糖类均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强,脂肪和糖类的供能比例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比于糖类,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更多B.推测运动强度增强时,部分脂肪可能转化为葡萄糖C.中等运动强度时,脂肪和糖类的消耗量相同D.若进行减脂,则建议进行低强度的运动18.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量的之比为 ( )A. 1:2 B. 2:3 C. 3:2 D. 3:119.如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不能发生在线粒体中B.过程②不能发生在叶绿体中C.过程①所需的能量一定是有机物分解D.过程②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20.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甲、乙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如图所示。每隔一段时间,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甲中注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观察丙锥形瓶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向甲、乙中添加马铃薯碎屑的目的不同B.丙中溶液由绿变黄,说明乙中马铃薯碎屑的有氧呼吸逐渐増强C.若只有乙和丙,则一段时间后,丙中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D.为排除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前应对马铃薯碎屑进行消毒处理三、非选择题:本小题共 5小题,共55分。21.(除说明外,每空1分,9分)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只有在_____(填真核或原核)细胞中,使用_____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2)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 ] _____。(3)[3]主要由蛋白质和______组成,蛋白质是通过[ ]_____进入细胞核的。其中[4]_____与核糖体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图中可见[ ]_____和[5]核膜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5)全面阐述细胞核的功能:_____________(2分)。22.(每空2分,共10分)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__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_______(填编号)、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2)若将正常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若将其置于1mol/L的KNO3溶液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3)如图b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23.(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3分)回答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问题:I.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中a、b、c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⑴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________(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⑵主动运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⑶b类型中,○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于( )A.浓度差所造成的势能 B.ATP直接提供能量 C.光能驱动 D.细胞内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⑷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 )A.噬菌体 B.细菌 C.果蝇 D.小鼠II.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为了证实这一假设,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别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给予正常呼吸,乙组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⑸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一段时间后两组溶液中浓度降低的是________组。24.(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9分)是真核细胞内呼吸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物质X是____,写出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______(2分)。(2)②和⑤过程中物质Y产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2分)。(3)人体内不能进行________(填序号)过程,原因是__________。(4)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其目的是促进________(填序号)过程的进行,从而产生大量能量,有利于________(填水或无机盐)的吸收。25.(每空2分,共14分)茶叶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酚氧化酶能使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实验小组分别在25℃和35℃条件下,测定了的酚氧化酶在不同的pH条件下催化酚类物质氧化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2)若酚氧化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35℃,则曲线①是在________(填温度)下测定的结果。35℃条件下的实验操作步骤排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①加入酚类物质;②加入酚氧化酶;③水浴保持35℃;④控制不同的pH;⑤检测实验结果。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③②⑤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④③⑤(3)两种温度条件下,酚氧化酶的最适pH是否相同?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在pH为1和13的条件下,实验结束后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为无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绿茶加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高温炒制才能形成绿叶绿汤的品质特点,你认为这一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A2.答案D3.答案:B4.答案:D5.答案:A6.答案:A7.答案:A8.答案:B9.答案:C10.答案:A11.答案:C12.答案:C13.答案:D14.答案:C15.答案:A二.多选题16.答案:ABD17.答案:ABD18.D19.ABC20.答案:ACD非选择题(55分)21.(9分)答案:(1)真核;电子 (2)3;染色质(3)DNA;2;核孔;核仁 (4)1;内质网(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分)22.答案:(1)原生质层; 2(2)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3)细胞液的浓度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23.(1)Q 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ATP在细胞内水解)(2)需要载体蛋白、能量、逆浓度梯度 (3)B (4)B(5)甲24.(1) O2 C6H12O6+ 6O2+6H2O CO2+12H2O+能量 (2) 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3)⑤ 人体缺乏该过程所需的酶(4) ③ 无机盐25.【答案】(1)温度、pH (2) 25℃ B (3)相同 两条曲线最低点对应的pH值相同 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失去活性(4) 高温使酚氧化酶失去活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