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二)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二)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西南大学附中高2025届高三上11月阶段性检测(二)
地理参考答案2024.11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5:CCBDA 6-10:BDADC 11-15:ABDC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18分)
“锂三角”地区锂盐矿储量大,锂矿资源丰富;“锂三角”地区为卤水型锂矿,提取(开采)成本低;当地缺乏开采技术和资金,招商引资意愿高,投资环境好;全球对锂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市场需求旺盛(任答三点得6分)
中国企业加大对拉美锂矿投资可以直接增加我国锂资源的储量,为锂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建立多元化的锂资源供应渠道,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随着锂资源供应的增加,我国可以进一步延伸和拓展锂能源产业链;促进我国在锂冶炼、提纯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创新,推动锂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任答3点得6分)
利于国家在能源方面的稳定供给,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可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利于资源安全;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较小,利于生态环境安全;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升级和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利于科技安全。(答对三点得6分)
17. (17分)
①柯生、欧拉之间为分水岭(古黄河自东南向西北流,欧拉—玛曲河段自西北向东南流),两侧河流不断对分水岭进行溯源侵蚀;(2分)
②构造运动使古湖泊地势抬升,古黄河一侧地势更低,古黄河源头段朔源侵蚀能力更强,切穿分水岭;(2分)
③与(被袭夺的)欧拉—玛曲河段贯通后,大量湖水外泄,形成盆地。(2分)
气候变干。(1分)①古湖泊消失,湖床大面积裸露,有沼泽和草原发育(2分);②河岸沉积物由湖相变为风沙沉积(2分)。
①为高原盆地,海拔高,末次冰消期,冰川融化导致大量上游洪水汇入;②盆地地形(周高中低、周围为山地),径流汇入多,会水量大;③海拔高,蒸发较弱;④盆地中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⑤高原地势高,季节性冻土发育,地表水难以下渗。(从地形地势答来水、去水两个维度,3点以上得6分。只讲来水、去水之一得3分)
18. (20分)
该地地处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可利用土地资源少(2分);土地沙化严重,土壤肥力较低(2分)
矮化栽培降低了树体高度,方便了果实的采摘工作,降低了采摘成本(2分);宽行宽距方便机械化操作,降低劳动强度(2分);宽行宽距的栽培方式使得管理人员在田间进行修剪、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操作时更加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2分)。
生态效益:夏季和冬季均有农作物,减少土壤裸露,减少土壤侵蚀和破坏,保护土壤肥力和结构;增加农田生物(微生物)多样性。(每点2分,最多得4分)
经济效益:两季农作物套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全年农业产量,提高农业经济收入;可实现多种农作物相互补充营养,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每点2分,最多得4分)
赞同:利于增加农产品供应(2分);能够充分利用沙漠土地资源(2分)。
不赞同: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需大量灌溉水源,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2分);大面积发展种植业易造成土地进一步退化(2分)。
(不表明观点0分)西南大学附中高2025届高三上11月阶段性检测(二)
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024年11月
注意事顷: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
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保存,以备评讲)。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景德镇是世界文明的千年瓷都,陶瓷业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近年来,由于瓷土储备不足,
景德镇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同时城市发展受工业技术、交通路线与运输方式制约,
亟待转型进入“后瓷都”时代。因此当地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建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推
进老瓷厂等工业遗迹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据此完成1~2题。
1.景德镇转型进入“后瓷都”时代的主要发展优势为(
A.水土资源丰富B.国家政策支持
C.文化底蕴浓厚D.地理环境优越
2.促进景德镇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①开发瓷土资源,扩大陶瓷生产规模
②加大人才引进,增强科技创新
③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第三产业
④以机械化替代手工陶瓷生产,提高产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彩响显著。云南省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
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现象。下图示意1986年和2010年该省不同海拔范围的表层土壤
有机碳密度。据此完成3一4题。
有机碳济度(kgm)
20
◆—1986年
…02010年
15
10
0
一海拔范围
111011010~2011201303010-4014101-506102≥500
高三地理第1页(共6页)
3.1986一2010年,该省以下海拔范围中,当地人类活动引起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量最
大的是()
A.<1000m
B.30004000m
C.40005000m
D.>5000m
4.1986一2010年,气候变暖对该省海拔5000以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的影响主要表
现为()
A.降水增加,有机碳侵蚀增强
B.温度升高,有机碳分解加快
C.冰川退缩,有机碳侵蚀减弱
D.植被增多,有机碳来源增加
产业梯度转移是指企业以经济活动为主导,由于产品需求和产品生产要素发生变化,表现
为发达地区的高梯度产业结构升级后,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量大,生产效率较低的产业
转移到欠发达(低梯度)区域,低梯度区域碳达峰(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点)时间会逐渐推
迟。下图示意不同梯度之间的产业转移。据此完成5一7题。
高梯度产业
中梯度产业
低梯度产业
产业转移方向

产业要素


5.在产业转移中甲部门依旧留在高梯度区,甲部门可能是(
A.研发设计
B.生产制造
C.销售物流
D.售后服务
6.在产业转移中,碳达峰时间推迟表明低梯度区()
A.节能减排压力减轻
B.能源结构调整缓慢
C.生态环境质量完善
D.科研实力增强
7.低梯度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兼顾减少碳排放的合理措施是()
A.不承接高耗能产业
B.鼓励高新人才区域流动
C.加强传统资源开发
D.推进传统能源梯级利用
表为我国部分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统计表。读下表,完成8~9题。
河流
平均年径流量/(108m3)
枯水月份
丰水月份
平均年输沙量/(10t)

226
2
7-8
9

3457.8
1
5-6
83

345
4
8
2

662
12-1
4-5
8
8.表中河流为(
)
A.甲一海河
B.乙一鸭绿江
C.丙一闽江
D.丁一塔里木河
9.
乙河平均年输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低
B.受台风影响,降水量大
C.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D.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
高三地理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