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牡丹江地区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 治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统编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67年在原址建成的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是典型的母氏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距今已有6 000多年的历史。馆内现有藏品三万余件(如右图),据此,可以推断出当时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②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③文字已经发明并得以广泛应用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国风·魏风·硕鼠》写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对于这首诗所描绘的社会剥削现象,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②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等级森严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④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阶级社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莫尔、康帕内拉、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他们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它①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③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共产党宣言》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取代资产阶级的,必将是一个联合化的共同体。在这个体系中,个体的自由发展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由此可知,《共产党宣言》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②科学论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③科学阐述了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堕落的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然而,辛亥革命之后,中国送走了皇帝,却迎来接二连三的封建复辟和军阀混战。政府频繁更迭,国家主权难以保全,人民生活依旧困顿不堪。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资产阶级革命并未彻底完成近代中国历史任务 ②资产阶级革命不能给中国带来任何进步和发展 ③没有先进政党担当使命,民族命运就无法改变 ④实现民族复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1921年7月,党的一大讨论通过的纲领和决议,要求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人,并组织工人组成工会、开展工人运动,明确布尔什维克的建党原则,为接下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指明了行动准则与努力方向。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改变了世界政治的对比 ②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③使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迅速在全国推行。约占全国农民总数2/3的新解放区实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约有3亿多农民获得了4666.7万公顷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的约3500万吨粮食地租。土地改革①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恢复发展 ②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 ③使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是通过武装斗争实现土地公有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1952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台“八一”号蒸汽机车下线投用;1953年,第一代汽油机研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1954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在南昌首飞成功;1956年7月,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些成就①表明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②说明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③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④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认真改革。由此可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②提出应抓紧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改革开放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方面,也体现在人们的文化活动上。下列四首有关改革开放的诗句中都包含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浦东沿革溯遥年,肇始隶昆山。华亭继属,松江治久,上海鼎兴繁。②一座充满活力的海岛上一个向海而兴,当今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③世界贸易倡多边,邦交礼仪化荒蛮。商圈协和求双赢,国富民强情尽欢。④四十年前划一春,小村焕然呈时新。大浪浩浩掀南海,宏气纷纷憾北辰。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11.自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以来,我们党一直在理论上探索什么是中国特色,在实践中努力形成中国特色。下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说法正确的是①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不断取得各项成就的最大优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4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6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把西藏建设成为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西藏65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②说明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③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对、走得好 ④意味着西藏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②我国社会基本矛盾随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 ③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④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为此需要①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 ②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③牢牢坚持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④与时俱进地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面对新的使命任务和复杂环境,党领导的社会革命迈上新征程,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展现新气象,全面从严治党更要有新的认识、新的作为。这告诉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①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 ③使党坚守初心和使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④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4年7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要不断领悟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思想方法,就要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观点的依据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科学地回应了新时代之问、开创了现代化治理新局面 ②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③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④把握了世界发展大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现在的美国服务业占据了GDP的80%,吸纳了很多人就业,而ChatGPT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的主要就是服务业。比如制作视频,开发代码,写文案,搞翻译等行业的工作,一旦ChatGPT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规模投入使用,服务业很多人都得失业,美国真实失业率恐怕得有百分之四五十,甚至更高。据此,有人认为“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就是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他们会颠覆资本主义,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规模代替人的那天,就是资本主义灭亡的那天。”请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评析此观点。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1949年9月21日,新中国成立前夕,600 多位来自全国各方面的代表怀着对光明未来和美好制度的无限憧憬,冲破重重阻挠齐集北平,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经历了漫漫长夜,经历了无数先辈前赴后继、上下求索,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豪迈地宣告:“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产生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的认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新篇章。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我们要认真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材料一 国运兴则中国兴,体育强则中国强。从毛主席挥毫写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已顺利举办的2023年杭州亚运会,在几代人筚路蓝缕、前赴后继下,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中国体育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在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征程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体育强国之路!材料二 2023年11月5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南宁正式开幕。学青会是展示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是广大青少年追逐梦想、拼搏奋斗的重要舞台。新征程上,体育将继续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以体育之光塑造体魄强壮、自信开放、品格完善、信念坚定的强国一代。(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体育事业得以飞速发展的原因。(10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为体育强国注入青春力量”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6分)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牡丹江地区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根据这些文物可以推断出当时属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人类进人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是在旧石器时代,②不选。文字已经发明并得以广泛应用是在奴隶社会,③不选。2.A《国风·魏风·硕鼠》描绘了奴隶社会时期的剥削现象。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不选3.D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它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④符合题意。之所以是空想并不是因为它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设计美好蓝图与空想不构成因果关系,①不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不选。4.C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取代资产阶级的,必将是一个联合化的共同体,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②入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阐述了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①不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不选。5.A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迎来接二连三的封建复辟和军阀混战,政府频繁更迭,国家主权难以保全,人民生活依旧困顿不堪,这告诉我们资产阶级革命并未彻底完成近代中国历史任务,需要有一个先进理论指导的政党来担当这个历史使命,①③人选。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②不选。材料没有强调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奋斗实现民族复兴,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无法在中国走通,因此也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不选。6.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使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②③符合题意。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①不选。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④不选。7.B土地改革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使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恢复发展,①③符合题意。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②不选。土地改革是通过“一化三改”实现土地公有化,④不选。8.C材料显示我国工业取得一系列成就,说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②③人选。1956年9月,党的八大提出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此时这一目标尚未实现,①不选。1952至1956年7月,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而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①不选9.C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①排除。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认真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②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排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④入选。10.B④中“小村焕然呈时新”反映的是1980年深圳由一座小渔村变为经济特区,排第一位。②中由“海岛上、经济特区”可以推出是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排第二位。①中由“浦东沿革、上海鼎兴繁”可以推出是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排第三位。③中由“世界贸易倡多边”可以推出是2001年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排第四位。故选B。11.A“放之四海而皆准”说法错误,②不选。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④错误。①③正确。12.B西藏65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对、走得好,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家间的竞争,②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④错误。13.D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没有改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③正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④正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①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随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说法错误,②不选【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5035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5035A牡丹江三校-政治答案.pdf 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