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学方案(第一课时)一、核心素养目标1.结合案例,探究掌握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以及各时期的战略;学会分析不同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地理背景;2.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环境整体性出发进行思考,明确区域各地理现象、 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环境的差异性出发进行思考,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措施。3.利用图表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读图和调查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提高学生分析总结地理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4.在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建立起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二、教学重难点(一) 重点1.知道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和制定原则。2.知道我国宏观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3.学会分析和认识我国四大地区发展的优、缺点,以及发展方向和发展措施。(二) 难点1.结合实例,认识和了解我国在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其影响。2.结合实例,分析和认识我国四大地区协调发展的地理背景和发展方向、发展措施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四、考查方向1.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地理背景。2.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例,说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3.以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地图、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海洋权益的表现形式、我国的海洋战略、海洋权益的保护、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保护。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就是指重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这条国际铁路通道,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杜伊斯堡,由沿途六个国家铁路、海关部门共同协调建立的铁路运输通道。重庆出发的货物,通过“渝新欧”铁路线运输,沿途通关监管互认,信息共享,运输全程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1.在图中找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经过的国家及主要城市。2.“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给重庆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3.议一议,重庆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地理背景有哪些 1、答案提示:途经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等国内段和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波兰(华沙)等国际段,最后成功到达目的地德国。2、答案提示:促进重庆经济总量的增长;促进西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西南地区贸易的发展;为西南地区提供了新的进出口通道;缩短了重庆乃至中国内陆货物出口欧洲的时间;增强了重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3、答案提示:我国对外贸易需求增多;产品特征对运输时效性要求高,运输瓶颈出现;其他国家企业对西南地区的关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需求。(二)讲授新课(20 分钟)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1)含义: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2)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3)制定原则: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历程历程 内容改革开放前 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以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加快内地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改革开放后 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新时期 强调区域协调发展,以国家级经济带为骨架,以区域中心增长极为节点,以县域发展为基础,形成覆盖全国的区域发展新战略3.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战略以时间为线索——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边境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长江沿岸开放城市。从空间上看——东部→中、西部。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异,逐步推进区域间合作。4、四大地区协调发展划分依据:国家根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目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阅读教材P94“活动1”材料,分析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和问题:5、西部大开发:进行活动探究2:正确认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发展目标。(1)为什么说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与东、中部和东北是不同的,不能以东部的标准来衡量西部的发展,而应结合西部实际有的放矢?答案:(提示)虽然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突出;但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故西部大开发首要目标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2)议一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理背景主要有哪些?答案:(提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将影响到区间域协调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三)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运输方式,分析其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他的影响和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五)教学反思教学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区域发展的概念、分类、特征,并且结合我国四大区的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其发展方向。教学过程中需要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案例,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学习,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