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如何分好蛋糕?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制度保障
多种途径
完善举措
公平合理
2021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国民收入的含义(P45名词点击)
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
2、为什么要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P44第一段)
分什么
分给谁
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政府收入主要用于财政支出
企业收入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
个人收入主要用于消费
(一)国民收入
(2)为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是什么: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分配制度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补充)
生产力
①直接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P44
决定
决定
决定
(决定性作用,核心)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1)地位:
(2)基本内容
和要求:
按劳分配为主体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收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只存在公有制经济中
社会
扣除
理论
满足社会再生产: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用来扩大再生产,用来应对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后备基金。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学校、保健设施),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基金。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两个必要条件: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
*具体形式
①在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和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
③农村经济中的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注意:农民转让经营权获得的租金不属于按劳分配!
注意:按劳分配只能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但公有制经济除了按劳分配,还包括按要素分配(如技术人员按技术要素入股获得的收入)和福利性分配(如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包括医保、失业救济金等)。
1958年,农村掀起了大搞人民公社的热潮,初期实行的是供给制加工资制的分配制度。
但在当时实际采取的工资制具有比较明显的平均主义分配倾向,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正是平均主义收入分配方式下的写照;
此外在人民公社普遍建起了公共食堂,以体现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分配原则。这一分配制度显然不太符合农村实际,缺乏生产力基础,因此,难以为继,不仅食堂很快 “揭不开锅”,而且最终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虽然后期有对分配制度加以调整,却未能改变农民生活普遍贫穷的局面。
以史为鉴: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按劳分配
(2)原因:
①必然性: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②重要性(意义):
A.有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B.它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方式1:按劳分配
方式2: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
技术
土地
资本
知识
管理
数据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P45最后一段第一句
决定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
按 生 产 要 素 分 配 劳动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资本 “钱生钱” 储蓄存款利息、股票转让所得或股息、债券的利息、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土地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土地经营权流转所得等
知识 凭借知识获得的收入,如出版著作等获得的收入
技术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获得的收入
管理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所得
数据 凭借数据获得的收入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3000元。
2.小李是外资企业的经理,年薪15万。
3.老吴是国有企业总工程师,年工资资金收入20万。
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5.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
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7.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
——劳动+资本要素
——资本要素
——土地要素
——劳动要素
——劳动、管理要素
——资本要素
——按劳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按要素分配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如不加以调节会出现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1)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所有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3)劳动性收入≠按劳分配。劳动性收入中,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 还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4)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5)科技人员的收入不一定都是按技术取得的收入。
①公有制经济的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按劳分配
②私营或外资的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技术入股、自己研究、转让成果专利取得的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
特别注意:
4.居民收入的途径
(1)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的原因: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决定)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2)主要途径
劳动性收入 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财产性收入 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经营性收入 是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如开小店、摆小摊、家庭作坊、私营企业的纯收入等。
转移性收入 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助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注意:转移性收入具有无偿性质
父亲在某国有企业上班,每月有工资5000元,年终还有奖金,还通过转让自己的技术专利获得可观收入;母亲在某私立幼儿园当老师,每月工资6000元。
同学A
1
同学D
4
父亲是公务员,在政府上班,月工资8000元左右;
哥哥在外资企业上班,月工资8000左右,另外有绩效奖金,并享受一次性就业补贴3000元。
奶奶每月领取500元养老金。
同学B
2
父母共同经营水电站,年收入10万以上,平时还能通过炒股赚取收益。
父母在家耕种自己承包土地获得收入,每年还通过转让承包地经营权获得收入。
同学C
3
按劳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社会保障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收入分配
这些同学的家人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劳动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这些同学的家人获取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正确认识“三权分置”下农民收入的分配方式和途径
项目 分配方式 收入途径
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
农民土地入股到集体合作社获得的收入
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
农民到民营公司去打工
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
劳动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按劳分配
土地要素
土地要素
劳动要素
(再分配)
(1)地位: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要求:
社会风尚上: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劳动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行动上:要鼓励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财富的源泉——劳动
我国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
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按劳分配
为什么?
弘扬劳动精神
意义: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地位: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内容、意义、问题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重要性:财富的源泉
要求:社会风尚、劳动观、劳动致富
内容:必须参加劳动;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形式: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
是什么?
2021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有上海胸科医院主任医师谭强自曝一月接80台手术,门诊超400人,但工资加奖金才4万元。
外卖小哥发出自己凌晨冒大雨送外卖到三点,只赚200块。
这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何种问题?
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1.为什么要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制度保证:
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1)根本措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做大蛋糕)
(请补充在P47最后一段旁)
两个基本同步:
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3)具体措施
①在初次分配方面: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主要以企业作为分配主体
对生产过程中投入成本的一种补偿
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3)具体措施
三次分配:
②在再分配方面:
国家通过权力对国民收入进行调节,对初次分配中收入差距过大的弥补
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人,调节过高收人,取缔非法收入。
特点:月收入不足5000元不交税;
月收入超过5000元者,收入越高,交的比例越大;
专项扣除的项目越多,交的税越少。有效减轻家庭负担。
(3)具体措施
三次分配:
转移支付
含义: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还包括: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
③在第三次分配方面:
人们在自愿的基础上,
以慈善公益等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具体措施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主体 主要是企业 政府 社会力量、慈善机构
手段   市场机制决定 政府调控机制、税收、财政等 遵循自愿原则,
推动力量主要是道德、文化、习惯等因素
目的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更加重视公平 助力解决贫困问题、
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举例 企业职工的工资、 企业的利润和上缴国家的增值税等税收; 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等收入 个人所得税 社会保险 各类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等 民间捐赠
慈善事业
社会公益事业等
判断初次分配 、再分配
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3.建立企业职工正常工资增长机制
4.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5.加大对农产品的补贴
6.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增加收入
7.提高个税起征点,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8.疫情发生后,某企业捐给一线医院等急需防护物资的地方,总计捐款捐物1300余万
初次分配
再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再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根本途径
制度保证
两个同步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本框重点: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重点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国民收入(含义、分配)
2.完善措施(怎么做)
(1)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
(3)具体表现形式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2.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内容、原因)
1.原因(为什么)
3.按劳分配
4.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1)内容
(2)重要性
(3)弊端
(1)做大蛋糕:发展生产力
(2)分好蛋糕:总要求+两同步+第一二三次分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