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物质资料生产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
社会财富(国民收入)
财富的创造
财富的分配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四课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关于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
衡量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收入的分配
1.国民收入的含义
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政府收入用于财政支出、企业收入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个人收入主要用于消费。
政府
个人
企业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什么?
决 定
我国的分配制度
决 定
决 定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主体
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经济(非公)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
2、为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是什么: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分配制度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补充)
生产力
①直接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决定
决定
决定
(决定性作用,核心)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
(1)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3)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形式: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但福利不是;农村经济中农民承包集体土地劳动所得。
分配范围
分配结果
分配尺度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分配主体
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5)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①必要性: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P45相关链接)
必要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生产力发展水平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不高且不平衡不充分,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谋生手段,劳动能力存在差别,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②重要性:(P45)
提高效率: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促进公平:是对人类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补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记笔记)
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即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关系
知识拓展:“三权分置”下农民收入的分配方式
三权: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者经营权
(1)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也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
(2)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也属于财产性收入,同时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3)农民到流转后获得经营权的公司去打工,其收入为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4)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包括:土地补偿收入、红利收入、租金收入、土地转包收入。
(5)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
爸妈,我回来了,今天我发工资了,有5000多元呢!
哦,回来啦!头一个月发工资就有这么多!
那可不!一开始因为同学们都说国企工资低我还担心呢,现在看来挺好的,我的工资甚至比一些老员工还多呢。
是吗?那还了得,小毛孩儿拿的工资居然比老同志还多,为什么?
我负责的工作保质保量超额完成了任务,单位另外奖励给了我一千元。
(1)小美是按照什么方式取得收入的?
(2)为什么同在一家国企,婷婷拿的工资会比一些老员工还多?
(3)请你结合对话内容谈谈这种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优点?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性质地位
范围
基本内容和要求
决定 因素 现实的 经济条件 前提
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
意义
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处于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中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及公有控股的股份制经济中,其形式是工人的工资、津贴、奖金。还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所得。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体现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促进公平: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平等分配≠平均分配
四、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及具体形式
要素 表现 适用范围
劳动要素 非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非公有制经济
资本要素 储蓄利息、股息和红利、债券利息(钱生钱)、 私营企业主税后利润(直接投资) 不受所有制限制,既可以存在公有制经济也可存在非公有制经济
土地要素 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和转让金,转让土地经营权的收入
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管理要素 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收入(总经理年薪)
知识要素 知识付费、稿酬所得等
数据要素 数据提供者、收集者、挖掘者、决策制定者,凭借掌握数据内容、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获得的收入。
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
按劳动要素分配则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2)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小李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李的妈妈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总经理,除年薪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李的叔叔是农民,除了转让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的一定收入,还自己经营农家餐厅收入增加了很多。小李是私营企业的普通员工,除了工资,课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小李大伯父是残疾人,无法务工,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发放的低保金和残疾补贴。
小李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一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社会福利、保障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劳动、资本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五、我国居民收入的来源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开店、摆摊、办企业等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收入转移,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生产补贴、生活补贴、救灾款
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 存款利息、房租、土地流转所得租金
④转移性收入
③经营性收入 
②财产性收入
①劳动性收入
你能区分我国居民收入途径吗?
小政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政的妈妈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总经理,除年薪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政的叔叔是农民,除了转让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的一定收入,还自己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小政是私营企业的员工,除了工资,课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小政大伯父是残疾人,无法务工,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发放的低保金和残疾补贴。
劳动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六、正确看待劳动
1.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要求:
①要弘扬劳动精神,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②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③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
特别注意:
(1)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3)按劳分配≠劳动性收入。劳动性收入中,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 还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4)不能认为“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5)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
地区差距
非法取得收入
行业差距
劳动所得偏低
政府挤占
阶层差距
城乡差距
……
税制不健全
低水平收入
过高收入
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一、为什么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二.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
(2)制度保证: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必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3)两个同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个人与国家
个人与企业
做大蛋糕
分好蛋糕
1)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3)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5)在初次分配方面:
以下属于初次分配:
人们的劳动收入(如工资、奖金、津贴);
财产性收入(如存款利息、房屋租金、股票分红);
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如个人经营收入)。
初次分配主要存在于企业部门
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6)再分配:国家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
技巧:凡慈善、公益,都属第三次分配。
(7)第三次分配:
注意:慈善的主体是政府之外的组织和个人。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分配
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 全社会 全社会
主体 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 社会力量
手段 市场机制决定 政府宏观调控(税收、政策、法律) 道德、文化、习惯
目的 提高效率,体现公平 更加体现公平 共同富裕
举例 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租金、股息、利息等), 企业向国家交的税收(如增值税和关税) 税收(如:个人所得税、财产税) 社会保障 (如:最低生活保障) 转移支付(如:补贴)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 民间捐赠、
慈善事业、自愿行动
方法点拨
区分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①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收入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②制度保证: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③两个同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④三个环节:A、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B、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C、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总结: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小吕双休日去看姑姑,姑姑和姑夫都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姑夫业余时间还搞小发明,通过转让发明专利获得一笔收入。姑姑还有个女儿叫小丽,在城里一家民营企业工作,每月工资一万多呢。小丽和小吕说,因为个人所得税改革了,她的工资比原来又多了一点,姑姑的公公也是农民,现在退休在家养老,每月都有养老金,姑姑的婆婆是个残疾人,每月政府都发残疾人补贴,看病还有新农合医保报销。疫情爆发后,村里为武汉灾区捐款捐物。平时节假日,小吕和小丽积极参加学校单位组织的志愿公益活动。
初次分配
再次分配
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
再次分配
再次分配
再次分配
第三次分配
第三次分配
材料中涉及哪些分配方式 (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如何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怎样分好(要求):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必要性
措施
按生产要素分配
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按劳分配
决定因素
弘扬劳动精神,劳动致富
原因(客观必然性+意义)
地位、内容、形式
构成
意义
制度保障
三次分配
根本举措
两个同步
规范秩序
消除贫困
做大蛋糕
分好蛋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