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12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我国的社会保障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基础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标要求:1.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2.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人分配政策的完善。3.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科学精神:要全面系统地看问题,科学辨析不同分配方式及意义,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法治意识:国家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劳动者要合法经营,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致富。公共参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核心素养培育:01议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我国的分配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地位(性质):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分配范围(在公有制经济中)尺度分配结果主体(一)按劳分配为主体特别提醒: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是什么(由我国的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社会占有,社会分配)(不高,不能按需分配)(谋生手段、存在差别,不能平均分配)原 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思考:在公有制范围内,现阶段为什么一定要按劳分配,而不能按需分配或平均分配呢?意 义: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提高效率)从根本上否定了剥削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促进公平)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要素意义(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要性: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适应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 补充认识--各种分配方式类别 对应形式 适用范围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公有制经济按生产 要素分配 劳动 要素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资本 要素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技术 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和技术转让的收入管理 要素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三)我国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性阅读课本46页上面“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还有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劳动性收入 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可能是按劳分配,也可能是按要素分配。财产性收入 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一般属于按要素分配。经营性收入 是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比如开饭馆、摆小摊的收入等转移性收入 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属于再分配的范畴。作用: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求: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3.劳动致富补充:①在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和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 工资、奖金、津贴。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③农村经济中的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按劳分配例如:科技人员的收入方式有一下几种:①公有制经济的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按劳分配②私营或外资的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按劳动要素分配③技术入股、自己研究,转让成果专利取得的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完成书上46页上“探究与分享”,小组合作完成。“三权分置”下农民收入的分配方式,你知道吗?序号 行为 分配方式 收入途径1 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得的收入2 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3 农民到流转后获得经营权公司去打工4 土地补偿、红利、租金收入和集体土地财产收入或者是租金、土地征用补偿和土地转包收入5 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按劳分配劳动性收入土地要素按劳动要素土地要素财产性收入劳动性收入劳动性收入转移性收入02议题二: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入分配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一)原因(1)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2)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二)措施总体要求: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1.坚持“两个同步”: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2.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3.再分配: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4.第三次分配:引导、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根本措施)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基础)中等收入群体占比逐渐增大。两个“基本同步”: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2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3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4总体要求: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总结--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小试牛刀:(2024·北京东城一模)北京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从2023年9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2420元,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为26.4元/小时,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法定节假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为62 元/小时。此次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 )①激发劳动者积极性,增加就业 ②拓宽居民收入来源,缩小收入差距③增加用工成本,推动企业科技创新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障劳动者权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积极性,但不能增加就业,①排除。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并没有拓宽居民收入来源,②排除。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从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③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北京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障劳动者权益,④符合题意。本题选 D。.(2022·高考浙江卷)如果把社会财富比作一个蛋糕,“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就形象地表达了( )①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③投入与产出的关系④发展与共享的关系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答案:“做大蛋糕”是在说量,即生产,“分好蛋糕”是分配问题,①符合题意。生产决定消费,但蛋糕做大不一定能分好,②不符合题意。蛋糕代表产出,与投入无关,③不符合题意。发展代表经济总量,共享是一种分配方式,④与题意相符。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