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我国的社会保障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我国的社会保障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认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国家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
科学精神: 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根据我国的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公共参与:运用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知识,针对我国当前社会保障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重难点:社会保障的功能;理解完善社会保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为此,须尽快补齐短板,夯实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织为实现广大民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提供更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努力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议学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类有哪些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1.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1)必要性
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遇到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
(2)重要性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3)功能/作用
民生保障安全网(稳定功能):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收入分配调节器(调节功能):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互助共济功能: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同时发挥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社会保险
2.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形式(主要内容)
①地位
②含义 资金来源
保障对象
保障方式
③主要类型
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通过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
公民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商业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
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
不同点 性质 自愿的市场行为 具有强制性和社会福利性
经营目标 追求利润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经营方式 保险公司经营 由国家经办
费用来源 全部由个人承担 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
保障对象 签订保险合同并受按照约定缴费的人 法律规定有权利享社会保险的人
保障水平 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相同点 都是经济保障机制,都要求投保人事先缴纳保险费,保障投保人遇到风险后获得一定的补偿 ,都是风险规避与转移机制。
(2)社会救助
①地位
②含义 资金来源
保障对象
保障方式
③作用
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政府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3)社会福利
①地位
②含义 保障对象
保障方式
③作用
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
政府和社会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
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社会福利有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福利,也有面向特定群体的老年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残疾人福利等。
(4)社会优抚
①保障对象
②保障方式
③特点
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
国家和社会依法对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探究与分享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已达13.6亿人,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
养老金18连涨,企业退休人员由1686元提高到2987元,城乡居民从82元增长到179元。
个人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保障的认知增强,有意识维护自身权益,打击了企业不缴、少缴五险的违法行为。
社保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仍有巨大鸿沟。社会保障虽然降低了农村内部和城镇内部收入差距,但加大了城乡间收入不平等。
在人均GDP、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等方面,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
违规使用社保基金,如用于投资、建设产业或贪污挪用,导致基金出现亏空,人民信心下降。
议学思考:结合当前的成就和不足,谈谈应该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1)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全覆盖原则)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具体要求
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
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提醒: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 享有相同的社会保障权益
(2)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适度原则)
①原因: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
②怎么做: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原因:
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权责统一原则)
2.总要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归纳总结:如何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4、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
【解析】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它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形式。
2、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
【解析】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
3、社会福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解析】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易错纠偏
4、社会保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解析】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5、社会优抚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解析】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6、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解析】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
知识归纳
我国的社会保障
总体要求
社会保障的原因
重要性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具体要求
必要性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保障的构成
调节功能
稳定功能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互助共济功能
权责清晰
坚持应保尽保原则
公平对待
尽力而力,量力而行
当堂检测
1.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71亿人、2.43亿人、2.99亿人,同比分别增加1423万人、388万人、478万人。2024年1—6月,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1万亿元,总支出3.6万亿元,6月底累计结余8.8万亿元。由此可见( )
①我国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
③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④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安全、平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2.扩大工伤保险制度覆盖面、开展工伤预防试点工作、建立工伤康复示范平台、探索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和职业伤害保障政策举措,制度更公平、管理更规范、服务更暖心。这表明,我国( )
①社会保障适应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②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
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发挥再分配调节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3.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始终与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我国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类保障待遇均小幅稳步提升,既将经济发展成果分享于民,又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行。材料说明( )
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直接的方式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③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持续发展需要社会保障支撑
④社会保障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4.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人社部门力争将更多的人群纳入覆盖范围,将聚焦新业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完善参保政策措施,使参保人数增长、结构优化、费率与待遇水平相适应,推进解决“漏保”“脱保”“断保”问题。材料说明( )
A.我国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推进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与责任
C.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
D.我国建立起由市场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A
5.近日,山东省民政厅印发通知:对本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参加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经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录取工作办公室正式录取的高等教育入学新生。可申请一次性新生入学救助,每人救助标准不低于4000元,省级财政按照每人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新生人学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之一
②新生入学救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形式
③发放入学救助金有利于保障新生基本生活
④保障新生基本生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社会福利政策需要把握好时度效,既要兜住底又要可持续,搞超出能力的“福利主义”是不可持续的。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社会保障要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
②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一致
③社会福利政策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④社会保障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7.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是指政府引导支持,群众自愿参保,商业保险公司承保,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面向全体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补充型医疗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应面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不得设置年龄、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职业类型等前置条件。对此类保险认识正确的是( )
①保险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
②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
③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④可以满足被保险人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