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共19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共19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1、简述西晋建立与统一全国的相关史实;
2、八王之乱的影响及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概述少数民族内迁的情况及北方政权的更迭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
这是西晋朝廷给鲜卑首领封爵的印信,上边刻“晋鲜卑归义侯”六个字。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氏、羌等不断进入中原。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实力比较表
“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
最强:魏 最弱:蜀
三国中,哪一国最有条件完成统一?
魏国
西晋
263年,魏灭蜀汉。
(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掌控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专权)
266年,司马炎代魏自立,建立西晋,定都洛阳。注意:建立≠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三国尽归司马氏
西晋是低质量的统一。
——北大历史学系教授田余庆
为什么说西晋是低质量的统一?
1.统治时间:
统一局面仅持续30多年



西晋
三国鼎立
西晋统一
266年
316年
280年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2.统治集团:奢侈腐化,追求享乐。
①西晋格外照顾世家大族的利益,允许他们占有大量土地,还给予很高的官位。
②许多人没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只知道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思考: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
奢侈腐败、唯利是图、道德沦丧
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魏国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3.国家统治:分封诸王,尾大不掉。
课后活动:P101
哪些朝代分封过诸侯王?这对中央政权有什么危害?据所学知识回答西晋初年为什么要恢复分封制,大封同姓王?
朝代:西周、东周、西汉初年、西晋
危害:诸侯王势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为了巩固司马氏的统治,大封同姓王。
(晋惠)帝之为太子也,朝廷咸知不堪政事……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其蒙蔽皆此类也。
——房玄龄《晋书·帝纪》
晋惠帝
晋惠帝司马衷,其实从出生以来脑子就不太好使,都说,这样一个痴呆的皇子,怎么能配做皇上呢。但是在各方权力的博弈下,他还是安稳的坐上了这个皇位。
大臣:启禀陛下,近几年闹饥荒,各地都报告说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晋惠帝: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时期
目的
影响
晋惠帝时期
为了争夺中央政权
①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②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③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西晋朝廷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奴婢。激起他们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
这些民族(内迁少数民族)在与汉族社会的频繁接触中,受到汉族统治者的沉重剥削,很多人沦为佃客、奴婢,或被官府征发服役、当兵作战,有时贵族亦不能兔。
“自从魏氏以来,夷虏依附内地,很少有凶暴侵掠的后患。而今受任官吏,有的诡诈,侵扰侮辱边夷;有的求赏谋利,妄加讨伐杀戮。”
匈奴右贤王刘宣愤恨地说:“晋为无道,奴隶御我。”——《二十四史全译 晋书》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武力进攻的双重打击下灭亡。
4.民族政策:压迫奴役,矛盾尖锐
西晋从统一全国到灭亡,统治时间短暂,犹如昙花一现。请你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说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应当吸取怎样的教训?
原因: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
3、残酷的民族政策激发了内迁各族的反抗。
启示:
1、统治者应该勤俭治国、勤政爱民。 2、统治者应该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
3、社会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 4、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其政治必须清明。
北方各族的的内迁
游牧民族
农耕民族
在我国北方广大草原,分布了许多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过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生活。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东汉、魏、晋时期,开始内迁,西晋时,规模增大。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
西晋时,关中人口有100多万,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多达数万户,超过迁居当地的西北各族人口之和。
为何北方游牧民族在东汉、魏、晋时期会不断内迁?
东汉末年以来,各地封建军阀长期混战,中原地区人口大量死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及西晋统治者为补充兵源,发展生产,鼓励甚至强制少数民族内迁……晋武帝在位时,仅匈奴边塞者就有三十万左右。
——《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的研究》
①三国两晋统治者为补充兵源,发展生产,鼓励甚至强制北方各族内迁。
②气候变冷,以及旱灾、蝗灾等灾害,北方游牧民族面临生存危机。
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议一议:这些内迁各族认为自己与汉人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通过塑造共同的祖先,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和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体现了其对“中华”、“中国”的认同),体现了少数民族内迁后各民族在相互碰撞、交流中促进民族交融。
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①统治阶级腐朽无能,社会风气败坏;
②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③晋惠帝昏庸无能。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北方各族的内迁
建立
统一
背景
八王之乱
生活方式
西晋灭亡
目的:
影响: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
主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为了争夺中央政权
①巨大灾难;②人口迁徙;
③由盛转衰。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