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5.3 影响气候的因素(共34张PPT内嵌视频)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5.3 影响气候的因素(共34张PPT内嵌视频)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5.3 影响气候的因素
本节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材料和图片,认识气候是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以及人类活动的共同结果,并能分析相关事例对应的影响因素
地理实践力:能够动手操作模拟实验,通过观察、设计、操作、模拟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理解地理原理。
人地协调观: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状况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①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纬度因素)
②同纬度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地形因素)
③同纬度,冬季海高陆低,夏季陆高海低。(海陆因素)
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①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纬度因素)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③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海陆因素)
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1.太阳高度角:
是指对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
知识点1:纬度位置与气候
结合右图思考,一天之中和一年之中什么时间太阳高度角最大,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小?
一天之中,正午最大,早晚最小
一年之中,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P95活动:1.如图5-19,如果地球是个平面,A、B、C三点太阳高度角是否一致?
如果地球是一个平面,则∠A=∠B=∠C
P95活动:2.结合图5-20,思考A、B两处中太阳高度角更大的是?谁获得的光热最多?
A>B
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说等温线的与纬线的关系,说说纬度因素是如何影响气温的。
高度角变小
温度降低
高度角变小
温度降低
结合下图,思考五带的形成与太阳高度角之间的关系,并完成书本P96表格。
五带 范围 太阳直射情况 极昼极夜现象 气候特征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终年高温
南、北温带 无太阳直射
南、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寒冷
有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
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之间
无极昼极夜
四季分明
南、北极圈之间与南、北极点之间
无太阳直射
地理与生活
1.结合右图思考,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楼间距相比,更大的是:
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方地区
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
地理与生活
2.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为什么要斜着摆放?冬、夏两季角度有何变化?
便于更好的利用太阳光热;
热水器冬季角度大,夏季角度小
知识点二:海陆分布与气候
结合书本P97活动思考:
1.同等时间下,加热沙子和水,谁的温度上升的更快?
2.停止加热后,沙子和水谁的温度下降得更快?
沙子升温快,降温也快
对比同纬度地区的北京和同纬度的沿海地区,说说冬、夏季节海陆温度的差异。
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
一般来说,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最低温和最高温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而海洋则出现在2月和8月。
结合图片分析,同纬度地区四座城市的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四地气候的不同表现?
气温:
降水:
原因:
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冬季更冷,夏季更热;
总量逐渐减少
自西向东,受海洋影响逐渐变小,受大陆影响逐渐增强
地理与生活
3.结合右图思考:自西向东,各地的墙体厚度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
自西向东,墙体逐渐变厚;
气温的年较差越来越大。
知识点三:地形地势与气候
A
B
1.结合右图思考,A、B两处气温更高的是____。
A
阳坡温度高于阴坡
C
D
2.仅考虑地势的情况下,C、D两处气温更高的是____。
C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地理与生活
4.结合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说说农谚“宁种阳坡一寸土,不种阴坡半尺泥”的原因。
阳坡光照、热量充足
结合A、B两地气候资料差异,分析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原因。
A地(西侧)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植被丰富
地理与生活
5.书本P99。
海陆因素
地形地势因素
地形地势因素
纬度因素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②.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③.莫念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地理与生活
6.说说以下诗句体现了哪个因素对于气候的影响。
地形地势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地势因素
知识点四:人类活动与气候
有利: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改变局地气候
知识点三:人类活动与气候
不利:
过度使用化石燃料,造成全球变暖,酸雨等气候问题。
生活与地理:热岛效应和雨岛校应
知识小结
纬度位置
人类活动
影响气候的因素
海陆分布
地形地势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同纬度范围内,陆地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
同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于内陆
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
阳坡、山脚温度高;阴坡、山顶温度低
利:改变局部气候(水库、森林)
弊:不合理活动造成全球变暖,酸雨等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分段检测:
《一路向南》是一个穿越美洲的精彩传奇。一个自由探险家,一位纪录片导演,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行程三万三千多公里,完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陆地穿越。从北极圈出发,直到阿根廷最南端。图1示意该活动路线图,据此完成1-2小题。
1.从起点甲到终点乙沿途气温变化趋势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2.探险家行进途中会穿越( )A.马六甲海峡 B.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C
D
芬兰是幸福指数很高的国家,但是该国的抑郁症却相当普遍,专家评论,这跟寒冷漫长的冬季有关。这里一年有一半时间每天只看到几小时日光,“早上10点出门天是黑的,下午两点天又黑了”。下图为芬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3-4小题。
3.芬兰冬季漫长而严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生态环境
A
4.芬兰人去地中海气候区晒日光浴,可选择的国家是( )
A.西班牙
B.德国
C.英国
D.波兰
A
地理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实验:同时加热烧杯中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土,观察二者升温速度的差异,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水 沙土
起始温度 19℃ 19℃
同时加热5分钟后的温度 56℃ 76℃
5.该实验验证的影响气温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6.下列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可以用该实验原理解释的是( )
A.暑假期间,小明的爸爸带他去登山避暑
B.炎炎夏日,孩子们很喜欢到游泳池游泳
C.春节假期,哈尔滨冰雕展吸引众多游客
D.寒假期间,北方的游客喜欢到三亚避寒
B
B
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来到云南省普洱市景迈山开展研学活动。该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制作了研学记录小卡片,并绘制了景迈山垂直景观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景迈山研学记录卡
①位于热带,年平均气温18℃,雨量充沛;
②山上古茶林区比山下耕地水田区气温低3~4℃。
③有 1800多公顷千年古茶林。
④居住着傣族、布朗族等民族。
⑤随处可见拍照打卡和喝茶、买茶的游客。
⑥形成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独特景观。
⑦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造成景迈山古茶林区比耕地水田区气温低3~4℃的主导因素是( )
A.经度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因素
8.“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独特景观体现的理念是 ( )
A.林茶共生、人地和谐 B.因地制宜、棉茶结合
C.大力垦荒、经济腾飞 D.人进沙退、止沙生绿
9.“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利于当地( )
①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②促进旅游业发展
③提升景迈山旅游形象 ④增加耕地水田的面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A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