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期中检测生物学试卷(本试卷共18道题满分30分生物学和地理考试时间共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本部分共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中央电视台每天在《新闻联播》前播出的《秘境之眼》深受广大动物保护者的喜爱,该节目用镜头记录了部分濒临灭绝动物的某些行为活动。这种研究动物的方法是()A.测量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观察法2.下列四种自然现象中没有直接体现生命现象的是()A.花开花谢B.叶落归根C.秋去冬来D.大雁南飞3.“禾苗青青,麦浪滚滚;春水澄碧,游鱼嬉戏。”此场景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游鱼B.春水C.麦浪D.禾苗4.如图为双目显微镜。该显微镜的镜筒不能移动,可以通过旋转准焦螺旋上升或下降载物台,来调节玻片与物镜之间的距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目镜粗准焦螺旋B.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下降细准焦螺旋C.②是物镜D.放大倍数是①和②放大倍数的乘积5.利用单目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光线依次通过的结构为()A.反光镜→镜筒→物镜→目镜B.目镜→物镜→镜筒→反光镜C.标本→镜筒→物镜→目镜D.反光镜→物镜→镜筒→目镜6.植物拓染是一种非遗文化,通过敲击使植物的汁液渗入织物中留下植物自然色彩香味、形状和脉络纹理。拓染过程主要破坏了植物细胞的()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生物试卷第1页(共4页)7.银杏树和镇海林蛙都是我国的特有物种。与银杏叶表皮细胞相比,镇海林蛙不具有的细胞结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8.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下列细胞内的各物质中,都属于无机物的是(A.水、氧气、无机盐B.水、葡萄糖、蛋白质C.蛋白质、葡萄糖、脂肪D.核酸、葡萄糖、无机盐9.小麦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1个小麦细胞连续分裂3次后,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A.4个、21条B.8个、21条C.4个、42条D.8个、42条10.人的器官种类多,结构功能复杂,下列选项中属于器官的是(A.血液B.心肌C.皮肤D.肌肉细胞11.科学家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植入核的卵细胞发育成的美西螈,它的身体颜色是(A.白色B.黑色C.灰色D.黑白相间12.吃橘子时剥去外皮,会看到里面有一些“丝络”,橘肉里有很多汁水。橘皮、“丝络”、橘肉分别对应的主要组织是(A.上皮组织、输导组织、薄壁组织B.上皮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C.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薄壁组织D.保护组织、机械组织、结缔组织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分)本部分共包括5小题,每空0.5分,[]内填序号,上填文字。13.(3分)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在潮湿泥土里慢慢探出一个小绿芽,冲破了泥土的禁锢,之后这棵小芽尖慢慢的变大,逐渐深深地扎根在土壤里,直到最后变成一棵高大的植物。资料二:欧洲阿尔卑斯山上生活着一种会放电的鸡,它的体内带有30~60伏特的电,当受到攻击时,它便会冲过去朝对方猛啄一口,从口中放出电流,将对方击倒。资料三:蜜蜂、蝴蝶、蜂鸟等动物,都会在为花儿传粉的同时吮吸一口甜美的花蜜作为回报。此后,受粉的花朵就能逐渐结出种子,这些种子最终又能长成新植株。(1)资料一体现了植物能够的特征。小绿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说明了植物能进行的特征。植株在成长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枯叶,体现了生物的特征。(2)资料二中,会放电的鸡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电流击倒对方,体现了生物能的特征。放电鸡的后代还是鸡,但不一定会放电,说明了生物具有的特征。(3)资料三中,植物受了粉的花朵就能逐渐结出种子,这些种子最终又能长成新植株,体现了植物能特征。14.(3分)如图分别为显微镜结构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生物试卷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