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五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高一年级 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
1. 近两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云和县的独山遗址先后进行了三次系统的调查和勘探,共发现
38座西周墓葬,37处器物堆出土了100 多件器物,其中25件是珍贵青铜兵器,包括矛、戈、剑、镞、刀等。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社会( )
①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生产工具改进,私有制出现
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④铁质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2.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贫富分化的加剧,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下列对私有制的出现认识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②原始社会的解体标志着私有制产生
③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产物
④私有制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3. 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听取当地周秦时期历史文化介绍,仔细察看何尊、速盘等珍贵青铜器。“何尊”——铸有铭文 122 字,记载了武王灭商、周成王营建成周的史实,这一时期( )
①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
②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起来
③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0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4. 唐代诗人耿湋在《代园中老人》中写道:佣赁难堪一老身,皤皤力役在青春。林园手种唯吾事,桃李成阴归别人。此诗是诗人代替一个被人雇用、终年勤苦劳动却不能享受劳动果实的老人的控诉,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的罪恶本质。从诗中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的基础是( )
A. 封建社会的政权统治 B. 封建道德和迷信思想
C. 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 D. 繁重苛捐杂税和赋役
5.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②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③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④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6.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大规模出现。对该社会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社会生产商品相对劳动人民实际需求的绝对过剩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社会生产商品相对劳动人民支付能力需求的过剩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和有政府状态交替进行中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间的矛盾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7.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两大理论的提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
①找到了阶级斗争作为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路径
②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进行细致的描绘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④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
8.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是( )
A.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D.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9.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经欺侮、侵略过中国。分析原因,毛泽东曾深刻指出:“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它们是( )
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④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
10. 中学生小赵跟随习总书记的步伐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 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 )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③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④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1. 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科学社会主义旗帜的第一人。他满怀激情地赞扬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俄国十月革命( )
①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标志着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被冲破
③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 ④使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2.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可见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
④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 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可见,毛泽东思想( )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
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具有重要作用
④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4. 某校开展了以“向过往致敬,向未来出发”为主题的图片展览活动。高一某班负责“改革开放”专题,需要按时间先后顺序对以下素材进行排序展出。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
①批准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②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⑤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①→③→④→⑤
C. ③→①→⑤→④→② D. ②→①→⑤→③→④
15. 从一穷二白起步,到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体经济持续壮大,大国发展固本培元。我国工业体系在起步阶段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中国民族资本家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基础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③改革开放“引资”“引技”和“引智”的政策
④我国“一五”期间建立起的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表明( )
①我国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
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③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中国实现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下列有关这一理论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B. 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科学发展观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8.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此次会议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从1978年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四十六年来,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取得一个又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成就。由此可见( )
①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③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④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决心和定力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19.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下列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主要体现“文化自信”的是( )
A.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
B.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生态智慧
C.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
D.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这些成就折射出 ( )
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②我国不断提高自身国际地位、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④科技竞争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最根本、最核心的竞争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1. 某校高一学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从“四个自信”角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下列可以作为论据的有 ( )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立国之本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是必由之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强大精神力量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22.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判断,把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表述,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 ( )
①表明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已改变
②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③意味着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④基于对我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进行思考得出的结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3. 为庆祝伟大的改革开放45 周年,某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一次中学生微视频大赛。小王同学准备用手机拍摄一组反映改革开放进程的微视频,其中属于新时代的是( )
①外景:村委会门口悬挂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红色横幅
②内景: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新闻纪录片
③近景:村民老刘听说“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即将启动,笑得合不上嘴
④特写: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太包干”红手印的图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4.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安徽、四川等地的农民开始进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邓小平同志指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84 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就突破了 8000亿斤,多年困扰的吃不饱饭的问题短期内得以解决。由此可见,农村改革( )
①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
②实现了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④完成了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25.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说明 ( )
A. 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B. 中国引领世界的发展,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
C. 开始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我们的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发生较大变化
26. 面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一切顽疾,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一定要( )
A. 实现伟大梦想 B. 进行伟大斗争
C. 建设伟大工程D. 推进伟大事业
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这是因为( )
①新时代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关键在于中国式现代化
②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发展目标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政治优势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我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28. 中国梦是古代中国辉煌文明的传承,也是近代中国不懈奋斗的延续,更是当代中国理想目标的升华。中国梦的提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方略,展现了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蓝图。下列对中国梦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实现国家富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构建经济全球化
③实现人民幸福,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同步富裕
④实现民族振兴,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29.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国家一些人关于现代化的理论预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平发展,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为人类对更好社会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由此体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 (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大力推进科学技术进步
③建立无产阶级领导政权
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3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
A.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B.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A. 文化层面的内容 B. “十个明确”的内容
C. “十四个坚持”的内容 D. 政治层面的内容
32. 例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据此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智慧结晶
②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
③为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大地创造文化条件
④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33. 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论断、阐明其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路径和科学方法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重大论断( )
①是回答时代之问、契合实践所需的理论创新
②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③是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
④创新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丰富了生产力的时代内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问题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发展观,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发展观( )
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④能更好推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5.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①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终成果
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主观题
36. (10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一百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至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国从此走上了欣欣向荣、独立发展之路,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结合材料,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7.(10分)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打开,全方位推进。面对改革开放4“中国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讲出了其中的秘诀和答案,“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奋勇向前。”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吸收世界上有益营养,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44 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结合材料,简要回答改革开放44 年来,我们为什么能够“在世界这个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取得巨大成绩和进步
38. (10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总书记调研开路、步履不停,在前行中深刻思考、深远谋划,为发展开拓新空间、注入新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几代人的魂牵梦萦。近代以来,追寻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中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到我们这代人身上。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现代化;同时,也是造福世界人民的现代化。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响亮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更是党的青年组织必须有的风貌。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论证新征程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中国梦。
高一政治期中试卷答案
一、 单选题
1-5. C B A C B 6-10. D D C C D
11-15. A D A B D 16-20. A B D B B
21-25. C D B A A 26-30. B D B B B
31-35. B B A C B
二、主观题
36【答案】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37. 【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材料中强调历史是人民书写的。
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
38. 【答案】
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②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③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④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