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黄山奇石教学目标1.认识“形、状”等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字,借助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2.借助绘画,品味文中比喻句和动词的精妙;边读边想象画面,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3.仿照课文的句式及积累的词句,介绍杭州宝石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借助绘画,品味文中比喻句和动词的精妙;边读边想象画面,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2.仿照课文的句式及积累的词句,介绍杭州宝石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表达热情1.创设情境。学校电视台新设了一个“大美中国·遇见家乡”旅游频道,需要选拔一批小主持人,试着运用课文的语言表达方法,向同学们介绍家乡的山河美景。欢迎大家积极参加,人人争做小主持人。2.板书课题《黄山奇石》。我们旅游的第一站是中外闻名的黄山景区。(1)读一读题目,你知道黄山石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吗?预设“:奇”是黄山石的最大特点。(2)借助首尾段,整体感知。出示首尾两个自然段,自由朗读,圈画出最能突出黄山石“奇”的词语。黄山石 、 !预设:奇形怪状、有趣极了。识记“形、状”。(字理识字:形、状都是形声字。联系生活:很多物体都有固定的形状,如乒乓球是圆形的。)(3)借助提示,梳理课文。提示:课文依次介绍了 、 、 、 、 、 、 七块黄山石。读准多音字“都”:念“dū”时,可以组词“首都、都城、都市”;念“dōu”时,可以组词“都好、都是”。识记“仙”:加一加,“人+山”为“仙”;联系阅读经验,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的人为“仙”,仙人多住在深山之中。自由朗读石名,说一说发现。(有的跟动物有关,有的和水果有关,有的带有“仙”字。黄山石的名字很有趣,很新奇。抓住形态,初探表达妙思1.画奇石,学比喻。小组合作,读第2~5自然段,画出描写奇石形状的句子,完成任务卡。石名 形状 画出奇石(1)仙桃石 好像一个大桃子(2)(3)(4)(1)教师示范画出描写“仙桃石”的句子,填写任务卡第一行内容。(2)依次出示描写“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句子,引导学生说出奇石形状,展示学生画的奇石。(3)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你能如此快速、准确地画出奇石的样子?预设:作者将石头形象地比作我们熟悉的事物,生动地刻画出了石头的样子。小结:用具体的、熟知的事物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陌生的事物,我们称之为比喻。这样的语言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让事物鲜活灵动起来。比喻句中通常有“好像、真像”等比喻词。(4)练说比喻句:出示“天狗望月”图。预设:这块石头好像一只狗。这块石头真像一只大黄狗。2.品动词,赞传神。作者不仅把黄山石的形状写得惟妙惟肖,还把石头写活了!请对比读一读,体会不同。(1)读一读:边读边圈画出原文中的动词。议一议:这些动词神奇在哪里?预设:“飞”字用得太好了,那么大的石头能像小鸟一样轻快地从天上飞下来,太神奇了!(2)迁移运用“圈—议”法,探究“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描写中动词的神奇之处。预设1:“猴子观海”中连续的几个动词“抱、蹲、望”,把这块形似猴子的石头的形态写得活灵活现。理解“陡峭”:借助课文插图,感知坡度很大,直上直下叫陡峭;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说一说对“陡峭”的理解。预设2:“金鸡叫天都”原本是一块静止的石头,“伸”这个动词把石头写成了一只啼叫的金鸡。(3)朗诵:聚焦动词,读出重音;边读边想象画面,背诵喜欢的词句。(三)读写结合,构筑表达基石出示课后习题二中的三张图片,观察图片,任选一个,模仿第2~5自然段,展开想象,写一写介绍词。(1)说一说:出示提示卡,取一个有趣的名字,运用“像……”的句式加上动词说一说。提示卡石名: 介绍词:像什么:做什么:其他:演一演:学生观察图片,上台演一演动作;其他学生依据表演展开想象,说一说。写一写: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完成提示卡。(四)聚焦家乡,呈现表达风采(1)趣味选拔,活学活用。《黄山奇石》这篇写景散文的学习,对同学们参加学校旅游频道“小主持人”选拔一定很有启发。学校旅游频道“小主持人”的海选题是介绍杭州宝石山的石头,请你根据课文所学,充分发挥想象,试着准备一篇宝石山奇石的介绍稿吧!出示几张宝石山石头图片和“主持导航卡”:小组讨论,借助“主持导航卡”,准备介绍稿,主持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2)借助量表,深入评价。依照评价量表打星,选出入围的小主持人。评价量表评价标准 自评 互评 师评口齿清晰,表达有条理。 ☆ ☆ ☆运用了在课文中积累的词语。 ☆ ☆ ☆运用了课文的语言表达(句式),突出了景物特点,语言形象生动。 ☆ ☆ ☆注意:达到标准则把星星涂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