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四 感受司法公正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法庭活动,体验民事诉讼的程序,加深对诉讼法的认识,感受司法案件中的公平正义。2.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诉讼程序与模拟法庭程序(1)诉讼程序:以民事诉讼为例,主要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开庭审理(包括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休庭评议、宣告判决等阶段),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判决(终审裁判)以及再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2)模拟法庭程序①开庭准备a.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b.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基本情况,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②法庭调查a.当事人陈述。b.告知证人有关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c.出示证据并对对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质证主要围绕证据是否客观存在、是否与案件有关联、是否合法取得等问题进行。③法庭辩论a.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b.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c.互相辩论。d.审判长分别征询原告、被告的最后意见,询问双方是否同意调解。如同意,合议庭主持调解;如不同意,合议庭休庭评议。④合议庭评议: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退庭进行评议。⑤宣告判决:合议庭重新回到法庭,审判长宣读判决书内容(主要包括认定的事实、适用的法律、判决的理由与结果、诉讼费用的承担以及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法院)。2.人民法院司法公正(1)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做到清楚案件事实、认真确认证据、准确适用法律,谨慎妥当作出裁决结果。(2)程序公正,在诉讼中要确保当事人充分地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平等地给予当事人陈述事实、理由和举证的机会。(3)法官在法庭活动中保持言论和行动的公正形象。(4)审判公开,确保庭审活动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监督。3.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1)合议制度:合议制度是指由若干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制度。实行合议制,是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以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2)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3)公开审判制度: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根据法律规定,下列案件不公开审判。①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包括党的秘密、政府的秘密和军队的秘密。②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③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等。(4)两审终审制度: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一般的民事诉讼案件,当事人不服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允许上诉的裁定,可上诉至二审人民法院,二审人民法院对案件所作的判决、裁定为生效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再上诉。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一审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4.实体法与程序法(1)实体法是以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等。(2)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3)程序法是正确实施实体法的保障,审判活动则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综合运用。议题1:模拟法庭,折射公平正义缩影[情境]某县人民法院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该县中学部分师生来到人民法院,参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执行指挥中心等办公办案场所,并参与模拟法庭,“零距离”体验人民法院工作,切实感受到法庭的庄重、法律的威严。任务 小组讨论:举行模拟法庭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题2:品读经典,凝聚司法公正共识[情境1]马克思说:“使诉讼和法律获得生命的应该是同一种精神,因为诉讼只不过是法律的生命形式,因而也是法律的内部生命的表现。”任务1 独立思考:这里提到的“诉讼”和“法律”的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2 小组讨论:结合模拟法庭活动,分别从审判人员、原告、被告、证人等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2]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因健康原因、交通不便、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作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任务3 小组商议: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和参与模拟法庭活动的体验,谈谈你对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张先生家的浴室地面渗水,导致楼下林女士家的壁纸受潮霉变。林女士屡次要求张先生解决渗水问题并补偿她所受的损失,均遭拒绝。林女士起诉,请求人民法院判令张先生承担侵权责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林女士主张壁纸霉变是张先生家的浴室地面渗水所致,应提供证据加以证明②如果林女士与审判长有师生关系,张先生有权申请审判长回避③在法庭调查阶段,书记员应查明原被告是否到庭④一审判决生效后,当事人若不服判决,可以上诉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刘某与王某是同事,居住在A县,后因工作变动,刘某举家搬迁至B县,但刘某借了王某5万元购房款,多次催还未果,王某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刘某。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某应在B县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刘某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答辩状,否则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③王某应妥善保留刘某书写的借条等证据④在本案中,只有被告刘某负有举证责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某公众号披露了10岁的甲是乙私生子的事实,致使甲受到同学的嘲笑。乙将此公众号主体丙告上了法庭,并向法庭递交了截取的相关图片作为证据。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②丙如果抗辩需要提供证据③乙截取的相关图片属于电子数据④乙可在法庭辩论阶段递交证据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4.丁某、肖某为同一小区居民。某日,丁某在晨练时,被肖某养的宠物犬惊吓跌倒受伤,丁某的右肘部皮肤挫伤,腰背部剧烈疼痛,诊断为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事发后双方就费用赔偿问题产生纠纷,丁某提起民事诉讼。本案中,以下法律观点正确的有( )A.丁某因惊吓而受伤,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金额由肖某承担举证责任B.肖某因对宠物犬管理不善导致丁某受惊吓而受伤,应承担侵权责任C.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丁某若不能证明伤害事实是由宠物犬带来的,则肖某不用承担责任D.丁某只能通过人民协商、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答案精析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议题1 (1)参与模拟法庭活动打破了以往较为单一的校园普法宣传形式,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真实案例的模拟开庭审理,切身感受法律的庄重威严、公平公正,对于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有效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通过模拟法庭教学,学生得以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议题2 任务1 这里的“诉讼”和“法律”的关系指的是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任务2 (1)作为审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秉公办理案件,不得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为。(2)作为原告,应该依照法定程序提起诉讼、提供证据等,这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作为被告,应该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应诉等,这同样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作为证人,则要按照法定程序出庭作证,如实提供证言,避免作伪证或隐匿证据。任务3 证人出庭作证,提供证人证言,有助于司法机关全面查明案情。证人陈述的事实情况越详细、越具体、越真实,对查明案件事实就越有意义。证人就其了解的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行为人的动机、目的等情况,向司法机关提供证言,有利于司法机关了解案情,正确处理案件。典题训练 提分提能1.A [在开庭准备阶段,书记员应查明原被告是否到庭,③错误;如果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可以在上诉期内上诉,一审判决生效后,则不可以上诉,④错误。]2.B [被告在规定时间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②错误;在民事诉讼中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当事人对各自主张均负有举证责任,④错误。]3.C [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①错误。乙可在法庭调查阶段递交证据,④错误。]4.B [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肖某承担丁某有过错或第三人有过错的举证责任,A错误。根据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不论肖某有无过错,均应承担侵权责任,C错误。丁某与肖某就费用赔偿问题产生纠纷,丁某也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D错误。](共27张PPT)感受司法公正综合探究四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1.通过模拟法庭活动,体验民事诉讼的程序,加深对诉讼法的认识,感受司法案件中的公平正义。2.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学习目标内容索引理论依据 素养奠基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典题训练 提分提能理论依据 素养奠基1.诉讼程序与模拟法庭程序(1)诉讼程序:以民事诉讼为例,主要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开庭审理(包括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休庭评议、宣告判决等阶段),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判决(终审裁判)以及再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2)模拟法庭程序①开庭准备a.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b.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基本情况,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②法庭调查a.当事人陈述。b.告知证人有关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c.出示证据并对对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质证主要围绕证据是否客观存在、是否与案件有关联、是否合法取得等问题进行。③法庭辩论a.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b.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c.互相辩论。d.审判长分别征询原告、被告的最后意见,询问双方是否同意调解。如同意,合议庭主持调解;如不同意,合议庭休庭评议。④合议庭评议: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退庭进行评议。⑤宣告判决:合议庭重新回到法庭,审判长宣读判决书内容(主要包括认定的事实、适用的法律、判决的理由与结果、诉讼费用的承担以及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法院)。2.人民法院司法公正(1)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做到清楚案件事实、认真确认证据、准确适用法律,谨慎妥当作出裁决结果。(2)程序公正,在诉讼中要确保当事人充分地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平等地给予当事人陈述事实、理由和举证的机会。(3)法官在法庭活动中保持言论和行动的公正形象。(4)审判公开,确保庭审活动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监督。3.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1)合议制度:合议制度是指由若干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制度。实行合议制,是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以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2)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3)公开审判制度: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根据法律规定,下列案件不公开审判。①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包括党的秘密、政府的秘密和军队的秘密。②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③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等。(4)两审终审制度: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一般的民事诉讼案件,当事人不服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允许上诉的裁定,可上诉至二审人民法院,二审人民法院对案件所作的判决、裁定为生效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再上诉。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一审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4.实体法与程序法(1)实体法是以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等。(2)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3)程序法是正确实施实体法的保障,审判活动则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综合运用。返回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某县人民法院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该县中学部分师生来到人民法院,参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执行指挥中心等办公办案场所,并参与模拟法庭,“零距离”体验人民法院工作,切实感受到法庭的庄重、法律的威严。议题1:模拟法庭,折射公平正义缩影情境任务 小组讨论:举行模拟法庭有何意义?提示 (1)参与模拟法庭活动打破了以往较为单一的校园普法宣传形式,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真实案例的模拟开庭审理,切身感受法律的庄重威严、公平公正,对于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有效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通过模拟法庭教学,学生得以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马克思说:“使诉讼和法律获得生命的应该是同一种精神,因为诉讼只不过是法律的生命形式,因而也是法律的内部生命的表现。”议题2:品读经典,凝聚司法公正共识情境1任务1 独立思考:这里提到的“诉讼”和“法律”的关系是怎样的?提示 这里的“诉讼”和“法律”的关系指的是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任务2 小组讨论:结合模拟法庭活动,分别从审判人员、原告、被告、证人等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示 (1)作为审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秉公办理案件,不得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为。(2)作为原告,应该依照法定程序提起诉讼、提供证据等,这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作为被告,应该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应诉等,这同样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作为证人,则要按照法定程序出庭作证,如实提供证言,避免作伪证或隐匿证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因健康原因、交通不便、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作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情境2任务3 小组商议: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和参与模拟法庭活动的体验,谈谈你对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认识。提示 证人出庭作证,提供证人证言,有助于司法机关全面查明案情。证人陈述的事实情况越详细、越具体、越真实,对查明案件事实就越有意义。证人就其了解的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行为人的动机、目的等情况,向司法机关提供证言,有利于司法机关了解案情,正确处理案件。返回典题训练 提分提能1.张先生家的浴室地面渗水,导致楼下林女士家的壁纸受潮霉变。林女士屡次要求张先生解决渗水问题并补偿她所受的损失,均遭拒绝。林女士起诉,请求人民法院判令张先生承担侵权责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林女士主张壁纸霉变是张先生家的浴室地面渗水所致,应提供证据加以证明②如果林女士与审判长有师生关系,张先生有权申请审判长回避③在法庭调查阶段,书记员应查明原被告是否到庭④一审判决生效后,当事人若不服判决,可以上诉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在开庭准备阶段,书记员应查明原被告是否到庭,③错误;如果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可以在上诉期内上诉,一审判决生效后,则不可以上诉,④错误。2.刘某与王某是同事,居住在A县,后因工作变动,刘某举家搬迁至B县,但刘某借了王某5万元购房款,多次催还未果,王某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刘某。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王某应在B县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刘某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答辩状,否则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③王某应妥善保留刘某书写的借条等证据④在本案中,只有被告刘某负有举证责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被告在规定时间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②错误;在民事诉讼中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当事人对各自主张均负有举证责任,④错误。3.某公众号披露了10岁的甲是乙私生子的事实,致使甲受到同学的嘲笑。乙将此公众号主体丙告上了法庭,并向法庭递交了截取的相关图片作为证据。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②丙如果抗辩需要提供证据③乙截取的相关图片属于电子数据④乙可在法庭辩论阶段递交证据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①错误。乙可在法庭调查阶段递交证据,④错误。4.丁某、肖某为同一小区居民。某日,丁某在晨练时,被肖某养的宠物犬惊吓跌倒受伤,丁某的右肘部皮肤挫伤,腰背部剧烈疼痛,诊断为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事发后双方就费用赔偿问题产生纠纷,丁某提起民事诉讼。本案中,以下法律观点正确的有A.丁某因惊吓而受伤,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金额由肖某承担举证责任B.肖某因对宠物犬管理不善导致丁某受惊吓而受伤,应承担侵权责任C.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丁某若不能证明伤害事实是由宠物犬带来的,则肖某不用承担责任D.丁某只能通过人民协商、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肖某承担丁某有过错或第三人有过错的举证责任,A错误。根据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不论肖某有无过错,均应承担侵权责任,C错误。丁某与肖某就费用赔偿问题产生纠纷,丁某也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D错误。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单元 综合探究四 感受司法公正 学案(含答案).docx 第四单元 综合探究四 感受司法公正.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