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一 学会科学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课件 学案,共2份打包)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一 学会科学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课件 学案,共2份打包)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一 学会科学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学习目标 1.分析具体案例,理解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2.辨析常见的思维错误,领悟合乎逻辑思维的要义。3.把握科学思维的特征,体悟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1、思维
(1)含义:思维是人脑对________的反映。
(2)特征:人们的思维风格虽然不同,但都具有________、概括性和________等共同特征。
(3)形态:思维有不同的形态,________和________是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二者各有特点,却又相辅相成。
(4)方法:思维的方法不同,效果千差万别。
2、科学思维
(1)科学思维为何需要逻辑:科学思维之所以需要逻辑,是因为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________、一致性、明确性,这是任何________都必须具备的品质。
(2)科学思维的意义:能不能正确地________、分析问题,有效地________,顺利地________,既是思维品质和水平如何的体现,也是思维是否科学的表现。学会科学思维,终身受益。
议题1:理解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情境]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北宋思想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了洞庭湖天人合一的景象。从明代、清代至当代,洞庭湖一直在持续地围湖造田,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面积由最大时的约6 000平方公里骤减到如今的2 600平方公里,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2008年以来,洞庭湖区开始实施“退田还湖”,还地于湖泊,先后开展洞庭湖区防洪蓄洪治理及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湖区防洪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老百姓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2023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明确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安澜洞庭”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等重点任务。到203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将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人水关系更加和谐,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稳固。
任务 独立思考: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相关知识,说明从围湖造田到生态保护修复,我们对洞庭湖的治理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
议题2:领悟合乎逻辑思维的要义
[情境]
(1)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
(2)深夜,远远望去,整个大楼漆黑一团,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
(3)当报刊上讨论“青年人应不应该有个人志愿”时,有人写了一份稿子,标题是:有个人志愿不好,没有也不好。
(4)有人在评论一篇文章时说:“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
任务 独立思考:分析上述各题是否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哪条,犯了哪种错误。
议题3:体悟科学思维的意义
[情境]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任务 小组商议: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领会科学思维的知识, 谈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教育强国科学论述的理解。
1.(2024·鞍山高二期末)2023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致贺信。信中指出,“全球人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主张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这些主张(  )
①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形象特征
②是以概念作为基本单元进行的理性思考
③揭示了全球人权治理的本质和规律
④以形象思维为主,并辅之以抽象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年教师节当天,某校举办趣味游戏活动——水果猜猜猜。有四个不同颜色的盒子:红盒子、白盒子、绿盒子、黄盒子,把一个苹果放进其中一个盒子里,每个盒子上各写上一句话,四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话。
红盒子:苹果在红盒子中。 白盒子:苹果不在白盒子中。 绿盒子:苹果不在红盒子中。 黄盒子:苹果在黄盒子中。
据此推断,苹果在(  )
A.红盒子里 B.白盒子里
C.绿盒子里 D.黄盒子里
3.(2024·周口高二期末)19世纪中叶,随着越来越多的化学元素被发现,化学家们亟待解决的任务是从表面杂乱的元素现象中理出头绪,从特性各异的元素中找出某种规律。门捷列夫把元素的主要特征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对这几十种元素反复加以排列、组合,终于发现:按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显现出周期性,并预测了很多未发现的元素性质和状态。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人们很快发现了很多新的元素,证实了门捷列夫理论的真实性,极大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①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不是并列的思维形态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④前提真实和结构正确才能获得真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精析
理论依据 素养奠基
1、(1)客观事物 
(2)间接性 能动性 (3)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2、(1)确定性 正确思维 (2)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
推进工作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议题1 (1)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科学思维能够达到正确的认识结果。
(2)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围湖造田到生态保护修复,我们修正对自然认识的错误,遵循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规律。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描绘了美丽富饶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前景。
(4)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安澜洞庭”建设的成果将变成现实,并得到实践的检验。
议题2 (1)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基本正确”与“一点错误也没有”是相互矛盾的,故错误。
(2)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整个大楼漆黑一团”与“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是相互矛盾的,出现了对自身的否定,故错误。
(3)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该标题把“应该有”和“不应该有”都否定了,故错误。
(4)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题中把“全面”与“片面”都否定了,故错误。
议题3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遵循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律。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比2012年上升26位,位居第23位,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
(4)这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坚持辩证思维方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教育强国立足国家富强,着眼长远,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典题训练 提分提能
1.C [致贺信中没有涉及形象思维,①④排除。故本题选C。]
2.B [这四句话中,红盒子和绿盒子上的话是矛盾的,根据排中律要求,红盒子和绿盒子上的话(“A”和“非A”)必定有一句是真话。再根据材料中“四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话”这一信息可知,白盒子和黄盒子上的话必定都是假话,所以,“苹果不在白盒子中”这句话必然为假,据此推断苹果在白盒子里,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
3.C [材料体现的是科学思维的特点,没有体现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也没有涉及推理结构的问题,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共25张PPT)
学会科学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综合探究一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
1.分析具体案例,理解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2.辨析常见的思维错误,领悟合乎逻辑思维的要义。
3.把握科学思维的特征,体悟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学习目标
内容索引
理论依据 素养奠基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典题训练 提分提能
理论依据 素养奠基
1、思维
(1)含义:思维是人脑对_________的反映。
(2)特征:人们的思维风格虽然不同,但都具有_________、概括性和_______等共同特征。
(3)形态:思维有不同的形态,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二者各有特点,却又相辅相成。
(4)方法:思维的方法不同,效果千差万别。
客观事物
间接性
能动性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2、科学思维
(1)科学思维为何需要逻辑:科学思维之所以需要逻辑,是因为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_______、一致性、明确性,这是任何_________都必须具备的品质。
(2)科学思维的意义:能不能正确地_________、分析问题,有效地_____
_____,顺利地_________,既是思维品质和水平如何的体现,也是思维是否科学的表现。学会科学思维,终身受益。
返回
确定性
正确思维
认识问题
解决
问题
推进工作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议题1:理解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情境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北宋思想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了洞庭湖天人合一的景象。从明代、清代至当代,洞庭湖一直在持续地围湖造田,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面积由最大时的约6 000平方公里骤减到如今的2 600平方公里,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2008年以来,洞庭湖区开始实施“退田还湖”,还地于湖泊,先后开展洞庭湖区防洪蓄洪治理及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湖区防洪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老百姓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2023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明确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安澜洞庭”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等重点任务。到203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将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人水关系更加和谐,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稳固。
任务 独立思考: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相关知识,说明从围湖造田到生态保护修复,我们对洞庭湖的治理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
提示 (1)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科学思维能够达到正确的认识结果。
(2)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围湖造田到生态保护修复,我们修正对自然认识的错误,遵循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规律。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描绘了美丽富饶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前景。
(4)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安澜洞庭”建设的成果将变成现实,并得到实践的检验。
  (1)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
(2)深夜,远远望去,整个大楼漆黑一团,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
(3)当报刊上讨论“青年人应不应该有个人志愿”时,有人写了一份稿子,标题是:有个人志愿不好,没有也不好。
(4)有人在评论一篇文章时说:“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
议题2:领悟合乎逻辑思维的要义
情境
任务 独立思考:分析上述各题是否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哪条,犯了哪种错误。
提示 (1)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基本正确”与“一点错误也没有”是相互矛盾的,故错误。
(2)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整个大楼漆黑一团”与“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是相互矛盾的,出现了对自身的否定,故错误。
(3)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该标题把“应该有”和“不应该有”都否定了,故错误。
(4)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题中把“全面”与“片面”都否定了,故错误。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议题3:体悟科学思维的意义
情境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任务 小组商议: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领会科学思维的知识, 谈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教育强国科学论述的理解。
提示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遵循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律。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比2012年上升26位,位居第23位,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
(4)这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坚持辩证思维方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教育强国立足国家富强,着眼长远,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返回
典题训练 提分提能
1.(2024·鞍山高二期末)2023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致贺信。信中指出,“全球人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主张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这些主张
①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形象特征
②是以概念作为基本单元进行的理性思考
③揭示了全球人权治理的本质和规律
④以形象思维为主,并辅之以抽象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材料中的主张是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进行的理性思考,揭示了全球人权治理的本质和规律,②③正确。
致贺信中没有涉及形象思维,①④排除。故本题选C。
2.2023年教师节当天,某校举办趣味游戏活动——水果猜猜猜。有四个不同颜色的盒子:红盒子、白盒子、绿盒子、黄盒子,把一个苹果放进其中一个盒子里,每个盒子上各写上一句话,四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话。
据此推断,苹果在
A.红盒子里
B.白盒子里
C.绿盒子里
D.黄盒子里

红盒子:苹果在红盒子中。
白盒子:苹果不在白盒子中。
绿盒子:苹果不在红盒子中。
黄盒子:苹果在黄盒子中。
这四句话中,红盒子和绿盒子上的话是矛盾的,根据排中律要求,红盒子和绿盒子上的话(“A”和“非A”)必定有一句是真话。再根据材料中“四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话”这一信息
红盒子:苹果在红盒子中。
白盒子:苹果不在白盒子中。
绿盒子:苹果不在红盒子中。
黄盒子:苹果在黄盒子中。
可知,白盒子和黄盒子上的话必定都是假话,所以,“苹果不在白盒子中”这句话必然为假,据此推断苹果在白盒子里,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
3.(2024·周口高二期末)19世纪中叶,随着越来越多的化学元素被发现,化学家们亟待解决的任务是从表面杂乱的元素现象中理出头绪,从特性各异的元素中找出某种规律。门捷列夫把元素的主要特征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对这几十种元素反复加以排列、组合,终于发现:按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显现出周期性,并预测了很多未发现的元素性质和状态。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人们很快发现了很多新的元素,证实了门捷列夫理论的真实性,极大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①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不是并列的思维形态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④前提真实和结构正确才能获得真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门捷列夫预测了很多未发现的元素性质和状态,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发现了很多新的元素,证实了门捷列夫理论的真实性,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能够接受实践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②③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科学思维的特点,没有体现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也没有涉及推理结构的问题,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