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概念的概述(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打包)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概念的概述(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打包)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分值:50分]
选择题1~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对概念认识正确的是(  )
①概念反映事物的属性
②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③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
④是人脑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事物与属性是不可分的,事物都是有属性的事物,属性也都是事物的属性。以下关于事物的属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从内容上看,属性是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的统称
②从基本特征上看,属性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
③从种类上看,属性可以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④从形式上看,属性是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3.概念是人们头脑中的思想,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要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传达给别人,就必须借助于有声的或有形的语词。下列关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概念是语词的形式,语词是概念的内容
B.概念和语词都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都是思维的基本细胞
C.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D.概念与语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概念只能用一个语词来表达
4.(2024上·丹东高二期末)“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中国发展稳定奇迹背后的“制度密码”在于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概念外延的关系看,下列选项与图示相符合的是(  )
A.P人民代表大会制度,S基本政治制度
B.P根本政治制度,S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P民族区域自治制度,S基本政治制度
D.P基本政治制度,S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拟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下列有关数字人民币与法定货币的关系正确的是(  )
①相容关系 ②属种关系
③种属关系 ④不相容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饱含深情地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从概念之间的关系角度看,恩格斯所使用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与“这位巨人”之间的关系是(  )
A.属种关系 B.种属关系
C.全同关系 D.交叉关系
7.(2024·石家庄高二期末)下列各组概念的外延关系和“羊—山羊”的外延关系相同的有(  )
①学生—中学生 ②河北省—中国 ③汽车—新能源汽车 ④中国人—外国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此句中的“牺牲”是指供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现在的“牺牲”多用来指为正义而死。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A.同一语词在不同时代和不同语境定表达不同概念
B.要区分同一语词表达不同概念的情况以避免混淆
C.材料语句中的“牺牲”与现在的“牺牲”是交叉关系
D.材料语句中的“牺牲”与现在的“牺牲”是矛盾关系
9.(2024·濮阳高二期中)外资经济是指国外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有关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大陆境内开办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类型,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种形式。这一论断(  )
①揭示了外资经济的外延
②揭示了外资经济的本质属性
③揭示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交叉关系
④指明了外资经济和外资企业之间的种属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宣城二模)以下对两个概念之间外延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安徽省”和“黄山市”是属种关系
②“正数”和“负数”是矛盾关系
③“小学生”与“大学生”是反对关系
④“鲁迅”和“周树人”是全同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4·濮阳高二期中)在“逻辑概念”的学习中,老师让同学们探究“概念间的关系”这一知识,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甲同学:外延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是全同关系,例如,“番茄”和“西红柿”
②乙同学:属种关系是相容关系的一种,“等边三角形”和“三角形”两个概念是属种关系
③丙同学:水果包括苹果、香蕉、橘子等,所以“苹果”与“香蕉”是矛盾关系
④丁同学:反对关系属于全异关系的一种,“输”和“赢”属于反对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4·湛江一模)据传,古时有人写了一首诗,概括了几种使人最高兴的事,其中有两句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应增加说明,于是将两句增改为:十年久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多数人认为第一句改得不妥,第二句改得尚可,这是因为(  )
①第一句诗增加“十年”一词,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②第二句诗增加“千里”一词,反映内涵本质的变化
③“久旱”变成“十年久旱”,说明概念的外延缩小
④“他乡”与“千里他乡”,这两个概念属于种属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4·濮阳高二期中)李先生去刘先生家做客。进门后,餐桌旁的客人起身向他问好。一位男士也从餐桌旁边站了起来,急匆匆走过来。李先生连忙迎上去伸出手:“噢,先生!您太客气了,快请坐下吧!”那位男士很尴尬,附在李先生耳边小声说:“先生你误会了,我是去洗手间。”这则故事中,运用欧拉图表示“从餐桌旁站起来的客人”(a)和“向李先生问好的客人”(b)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相容关系,正确的是(  )
14.(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在反对声中正式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
核废水是指核电站在正常运行中产生的废水,不会直接接触核反应堆芯内的核燃料及核反应物,经处理后可以通过管道安全排出。核污染水则是指直接接触核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受到污染而具有高度放射性,其含有几十种辐射性极高的放射性物质。
日本官方经过对“去辐射处理”后的核污染水进行了取样检测,显示其中氚的浓度已经达标,但除了氚之外的其他各种放射性物质,本次取样分析均未提及。日方坚称,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已变成了“核废水”,是安全的。
结合材料,运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知识,揭穿日本“核污染水经‘去辐射处理’后变核废水”的谎言。
答案精析
1.B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①错误。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可能是正确反映,也可能是错误反映,④错误。]
2.C [属性与概念不同,内涵与外延的统一是概念的基本特征,②说法错误。属性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不是人脑的主观反映,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3.C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语词是形式,而概念是内容,A说法错误,C正确。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B说法错误。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D说法错误。]
4.C [A图表示的P与S是全同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非基本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B图表示的P与S是属种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C图表示的P与S是种属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符合题意。D图表示的P与S是交叉关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二者不是交叉关系,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5.B [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形式,与纸币、硬币一样都是法定货币,因此,数字人民币与法定货币是相容关系,是种属关系,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6.C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这两个概念就是全同关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位巨人”这两个概念都是指马克思本人,外延完全相同,属于全同关系,C正确。]
7.A [题干中“羊—山羊”的外延关系是属种关系,与此外延关系相同的是“学生-中学生”“汽车-新能源汽车”,故①③入选。“河北省—中国”属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故②不选。“中国人—外国人”属于矛盾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故④不选。]
8.B [同一语词在不同时代和不同语境可以表达不同概念,也可以表达相同概念,A错误。现在的“牺牲”与材料语句中的“牺牲”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所以两者是全异关系,C、D错误。]
9.A [材料论断揭示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反对关系,③排除。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种形式,因此,外资经济和外资企业之间是属种关系,故④错误。]
10.D [“安徽省”是一个省份,“黄山市”是一个城市,两个概念的外延是全异关系,而非属种关系,①说法错误。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正数”和“负数”两个全异关系的概念,外延之和小于“数”这一属概念,是反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11.B [属概念是指外延大的概念,种概念是指外延小的概念。所以,“等边三角形”和“三角形”两个概念是种属关系,②说法错误。矛盾关系是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水果包括苹果、香蕉、橘子等,“苹果”与“香蕉”是反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2.A [“他乡”前面增加“千里”一词,内涵本质并没有变化,②错误。“他乡”与“千里他乡”是属种关系,不是种属关系,④错误。故本题选A。]
13.D [“从餐桌旁站起来的客人”(a)和“向李先生问好的客人”(b)两个概念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属于交叉关系,向李先生问好的客人可能是站起来的,也可能是坐着的,故D入选。A表示的是全同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B表示的是属种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C表示的是种属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
14.(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核污染水是含高放射性物质的水,核废水是不直接接触高放射性物质的水,二者本质不同,内涵不同,日本把“核污染水”的概念偷换为“核废水”,完全是枉顾世界安全的荒谬行为。
(2)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日方刻意只提及“放射性物质”的外延中的氚,强调氚的浓度达标,但未提及其他放射性物质,以此得出放射性物质达标、核污染水安全的假象,以此蒙蔽国际社会。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课时1 概念的概述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1.能阐述概念的含义,把握概念和语词的关系。 2.能阐述概念的基本特征,明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3.能阐明不同概念的外延的关系,正确区分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的几种情况。(重点)
一、概念的含义
1.属性
(1)含义:事物的_________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2)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_________。
2.概念
(1)含义: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_________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_________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想一想 教材P23关于“白头翁”的示例评析,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概念,是否违背了同一律?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_________”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_________”。
2.概念的外延
(1)含义: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2)类型
种类 含义
相容关系 _________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_________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为_________,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
_________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不相容关系 矛盾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_________该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_________该属概念的外延
连一连
1.概念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念通过语词表达出来,同一个语词只能表达一个概念。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相互排斥的。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题1:明晰概念的含义
[情境1]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柏拉图:“人是什么?”柏拉图思考一番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人要靠两条腿走路,所以人是两脚直立的动物。”
第二天学生就提来一只鸡,问柏拉图:“这就是你说的人吗?”柏拉图赶紧弥补:“确切地说,人应该是没有羽毛、两脚直立的动物。”这个学生又把鸡全身的毛拔光,再一次问柏拉图:“那现在它没有了羽毛,双脚直立,它应该就是你所说的人了?”柏拉图无言以对。
任务1 独立思考:柏拉图的回答为什么没能解释清楚“人是什么”?你能否概括出“人”的本质属性?
[情境2]
《新论·鄙名第十七》载:“庄里有人,字其长子曰盗,次子曰殴,盗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盗!’吏因缚之。其母呼殴,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盗几至于殪。
任务2 延伸思考:这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归纳提升 比较概念与属性、概念与语词
项目 概念与属性 概念与语词
关系 ①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②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③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③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结论 把握概念,就是把握其本质属性 对概念和语词进行区分,避免概念的混淆
议题2:理解概念的基本特征
[情境]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大学毕业生是两种学习形式,都是国家认可的正规学历。“985”是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提出的要在国内建设世界一流名校的讲话。因为是在1998年5月份提出的,所以被称为“985”大学。目前国内有“985”院校39所。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目前,全国211工程大学一共116所,其中有39所大学既是211工程大学,也是985工程大学。所有985大学都是211大学,而211大学不全是985大学。
任务1 独立思考:你能从上述材料中找到“大学生”这个概念的内涵吗?
任务2 小组讨论:全日制大学生与非全日制大学生是什么关系?大学生与“985”院校的大学生是什么关系?青年与大学生是什么关系?
归纳提升
1.比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项目 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
含义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作用 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一个概念究竟在指“谁”。反映事物“量”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关系 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就越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反变的关系
2.正确理解不同概念在范围上的关系
(1)相容关系:在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种类 内容 图示 举例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等角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
属种关系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 学生与高中生
种属关系 大学生与学生
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党员与大学生
(2)不相容关系:又称为全异关系。
种类 内容 图示 举例
全异关系 不具有相同部分 苹果和火车
矛盾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金属与非金属
反对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输与赢
考向一 概念的含义[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1 (2024·重庆高二期中)课堂上老师让同学给苹果下定义,小兰说:“苹果是红色的水果。”很快就有同学拿着青苹果反问说:“这是苹果吗?”材料强调,小兰(  )
A.看到了苹果的显著特征
B.没有揭示苹果的本质属性
C.进行了准确定义
D.没有使用语词表述概念
考向二 概念的表达[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2 (2024·朔州高二期末)有一次,王安石看见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看后不觉发笑,心想:“明月”怎会叫?“黄犬”怎会卧花心?就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南方有一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心上飞来飞去,这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同一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②同一概念在不同地方可以用不同语词表达
③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④在任何场合同一个概念只能用同一个语词表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三 概念的内涵[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3 (2024·山西高二期中)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下列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是(  )
A.社会关系是指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关系
B.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鱼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
D.单身汉是未婚、成年的男性
考向四 概念的外延[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4 (2024·湖北高考)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叫做“雨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则称为“流冰”。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冻雨”与“雨凇”指的是相同的一种天气现象
B.“下冰凌”与“流冰”的外延因地理差异而不同
C.“冻雨”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D.“雨凇”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全异关系
答案精析
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
一、
1.(1)性质 (2)内部规定性 
2.(1)本质属性 (2)同一个
想一想 不违背。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同场合下,即属于不同的思维过程,同一个语词表达不同的概念是正常的。
二、
1.质 是什么 
2.(2)全同关系 外延 种概念 交叉关系 等于 小于 
连一连
易错矫正
1.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通过语词表达出来,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3.概念的内涵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4.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概念的内涵确定了,在一定的条件下,概念的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
5.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议题1 任务1 柏拉图没有从人的本质属性上解释“人是什么”。人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任务2 这是因为母亲与官吏对概念的理解不同引起的。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同为“盗”,母亲理解为“长子之名”,官吏理解为“盗贼”;同为“殴”,母亲理解为“次子之名”,官吏理解为“殴打”。
议题2 任务1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
任务2 全日制大学生与非全日制大学生是不相容关系中的矛盾关系。大学生与“985”院校的大学生是相容关系中的属种关系。青年与大学生是相容关系中的交叉关系。
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
例1 B [小兰只看到了部分苹果的外部特征,没有揭示其本质属性,A错误,B正确。小兰根据部分苹果的外观颜色定义苹果,没有对苹果进行准确定义,C错误。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D错误。故本题选B。]
例2 B [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①正确,④错误。“同一概念在不同地方可以用不同语词表达”在材料中未体现,②排除。根据材料中“明月”“黄犬”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达,这说明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③正确。]
例3 A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B、C、D均是从内涵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均不符合题意。]
例4 D [“冻雨”与“雨凇”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A错误。“下冰凌”与“流冰”是用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概念,其外延相同,B错误。“冻雨”与“下冰凌”是不同语词表达同一概念,其外延是全同关系,C错误。D正确。](共41张PPT)
概念的概述
课时1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
课标要求:
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1.能阐述概念的含义,把握概念和语词的关系。
2.能阐述概念的基本特征,明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3.能阐明不同概念的外延的关系,正确区分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的几种情况。(重点)
学习目标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
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
1.属性
(1)含义:事物的_____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2)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___________。
一、概念的含义
性质
内部规定性
2.概念
(1)含义: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_________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_______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本质属性
同一个
想一想
教材P23关于“白头翁”的示例评析,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概念,是否违背了同一律?
提示 不违背。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同场合下,即属于不同的思维过程,同一个语词表达不同的概念是正常的。
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____”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_______”。
2.概念的外延
(1)含义: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是什么
(2)类型
种类 含义
相容 关系 _________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_____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为_______,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
_________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不相容关系 矛盾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_____该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_____该属概念的外延
全同关系
外延
种概念
交叉关系
等于
小于
连一连
1.概念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2.概念通过语词表达出来,同一个语词只能表达一个概念。
纠正: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
纠正:概念通过语词表达出来,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3.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纠正:概念的内涵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4.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相互排斥的。
纠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概念的内涵确定了,在一定的条件下,概念的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
5.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纠正: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返回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议题1:明晰概念的含义
情境1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柏拉图:“人是什么?”柏拉图思考一番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人要靠两条腿走路,所以人是两脚直立的动物。”
第二天学生就提来一只鸡,问柏拉图:“这就是你说的人吗?”柏拉图赶紧弥补:“确切地说,人应该是没有羽毛、两脚直立的动物。”这个学生又把鸡全身的毛拔光,再一次问柏拉图:“那现在它没有了羽毛,双脚直立,它应该就是你所说的人了?”柏拉图无言以对。
任务1 独立思考:柏拉图的回答为什么没能解释清楚“人是什么”?你能否概括出“人”的本质属性?
提示 柏拉图没有从人的本质属性上解释“人是什么”。人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新论·鄙名第十七》载:“庄里有人,字其长子曰盗,次子曰殴,盗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盗!’吏因缚之。其母呼殴,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盗几至于殪。
情境2
任务2 延伸思考:这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提示 这是因为母亲与官吏对概念的理解不同引起的。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同为“盗”,母亲理解为“长子之名”,官吏理解为“盗贼”;同为“殴”,母亲理解为“次子之名”,官吏理解为“殴打”。
比较概念与属性、概念与语词
项目 概念与属性 概念与语词
关系 ①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②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③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③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结论 把握概念,就是把握其本质属性 对概念和语词进行区分,避免概念的混淆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大学毕业生是两种学习形式,都是国家认可的正规学历。“985”是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提出的要在国内建设世界一流名校的讲话。因为是在1998年5月份提出的,所以被称为“985”大学。目前国内有“985”院校39所。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目前,全国211工程大学一共116所,其中有39所大学既是211工程大学,也是985工程大学。所有985大学都是211大学,而211大学不全是985大学。
议题2:理解概念的基本特征
情境
任务1 独立思考:你能从上述材料中找到“大学生”这个概念的内涵吗?
提示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
任务2 小组讨论:全日制大学生与非全日制大学生是什么关系?大学生与“985”院校的大学生是什么关系?青年与大学生是什么关系?
提示 全日制大学生与非全日制大学生是不相容关系中的矛盾关系。大学生与“985”院校的大学生是相容关系中的属种关系。青年与大学生是相容关系中的交叉关系。
1.比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项目 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
含义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作用 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一个概念究竟在指“谁”。反映事物“量”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项目 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
关系 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就越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反变的关系
2.正确理解不同概念在范围上的关系
(1)相容关系:在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种类 内容 图示 举例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等角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
种类 内容 图示 举例
属种关系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 学生与高中生
种属关系 大学生与学生
种类 内容 图示 举例
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党员与大学生
(2)不相容关系:又称为全异关系。
种类 内容 图示 举例
全异关系 不具有相同部分 苹果和火车
种类 内容 图示 举例
矛盾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金属与
非金属
反对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输与赢
返回
知识小结
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
考向一 概念的含义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1 (2024·重庆高二期中)课堂上老师让同学给苹果下定义,小兰说:“苹果是红色的水果。”很快就有同学拿着青苹果反问说:“这是苹果吗?”材料强调,小兰
A.看到了苹果的显著特征
B.没有揭示苹果的本质属性
C.进行了准确定义
D.没有使用语词表述概念

小兰只看到了部分苹果的外部特征,没有揭示其本质属性,A错误,B正确。
小兰根据部分苹果的外观颜色定义苹果,没有对苹果进行准确定义,C错误。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D错误。故本题选B。
考向二 概念的表达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2 (2024·朔州高二期末)有一次,王安石看见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看后不觉发笑,心想:“明月”怎会叫?“黄犬”怎会卧花心?就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南方有一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心上飞来飞去,这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同一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②同一概念在不同地方可以用不同语词表达
③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④在任何场合同一个概念只能用同一个语词表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①正确,④错误。
“同一概念在不同地方可以用不同语词表达”在材料中未体现,②排除。
根据材料中“明月”“黄犬”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达,这说明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③正确。
考向三 概念的内涵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3 (2024·山西高二期中)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下列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是
A.社会关系是指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关系
B.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鱼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
D.单身汉是未婚、成年的男性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社会关系是指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关系”是从外延的角度进行的表述,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A符合题意。
B、C、D均是从内涵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均不符合题意。
考向四 概念的外延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4 (2024·湖北高考)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叫做“雨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则称为“流冰”。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冻雨”与“雨凇”指的是相同的一种天气现象
B.“下冰凌”与“流冰”的外延因地理差异而不同
C.“冻雨”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D.“雨凇”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全异关系

“冻雨”与“雨凇”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A错误。
“下冰凌”与“流冰”是用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概念,其外延相同,B错误。
“冻雨”与“下冰凌”是不同语词表达同一概念,其外延是全同关系,C错误。
D正确。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