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课时1 判断及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分值:50分]选择题1~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一般来讲,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疑问句、部分祈使句则不表达判断。下列语句属于判断的是( )①逻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②难道你不喜欢这本书?③那是你的书吗?④过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下列语句属于真判断的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 ②草色遥看近却无③谁家新燕啄春泥 ④每逢佳节倍思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下列各项中属于假判断的是( )A.雷锋是共产主义战士B.橡胶不是导电体C.小张与小王是朋友D.金是最贵重的金属4.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千米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并顺利传回地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简单判断是( )①“天问一号”是中国火星探测器吗②“天问一号”获取了地月合影③“天问一号”是光学导航敏感器的载体④“天问一号”是运动的,且具有成像功能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5.立法法是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我国现行立法法自制定以来,已历经两次修改,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频,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立法法是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这一判断的性质分析正确的是( )①关系判断 ②性质判断③全称肯定判断 ④单称肯定判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按照判断的性质进行分类,判断可以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大类。肯定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否定判断就是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否定判断的是( )A.没有学生英语考试不及格B.英语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是不存在的C.有的学生英语考试不及格D.并非有的学生英语考试不及格7.判断的最简单的形式,是肯定地或否定地表明某一单个的事物的某种一般的性质(肯定判断:玫瑰花是红的;否定判断:玫瑰花不是蓝的)。根据以上定义,下面不符合题意的是( )A.地球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B.地球不是恒星C.地球是圆的D.地球不是圆的8.(2024·常州高三统考期末)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2023年9月和11月,我国分别和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乌拉圭东岸共和国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从逻辑角度来看,材料中涉及的国家关系是( )A.对称关系 B.非对称关系C.传递性关系 D.反传递性关系9.下列选项对真判断的理解错误的是( )A.任何具体判断都只能对事物情况作出近似的“描绘”与“摹写”,而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地绝对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情况。如:人类居住的大地是球形的B.判断的真实性是有条件的,如:三角形内角之和是180°C.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总有所断定,总有真有假D.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永恒不变10.(2024·晋中高三校考期末)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具有两个特征:任何判断必须有所肯定或否定;任何判断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就是说,判断要有明确的断定,断定的真假要看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关于判断理解正确的是( )A.语句都表达判断,但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B.如果一个判断的判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不一定是真判断C.简单判断一般可分为直言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两种D.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不一定是假判断11.(2024·浙江高三期末)某君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君傻了:“我错在哪儿?”从性质判断看,以下与此君请客失败所犯错误相同的是( )①实习生是我们进入工作的第一个阶段,我不能浪费这段时光②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③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④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是要受到刑法严厉制裁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吕梁高三期末)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下列属于关系判断的是( )①小明和小李是邻居②小王和小刘是优秀员工③小刘和小赵是同乡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3.(2024·临汾二模)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下列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① 小皓长的比班里的其他同学都高 对称关系② 小李比小宇到校早,小宇比小胡到校早 传递关系③ 小宇同学非常佩服小胡同学的球技 非对称关系④ 小华认识小高,小高认识小张 反传递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11分)(2024·上饶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性质判断由四部分组成:主项是表示断定对象的概念,用“S”表示。谓项是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概念,用“P”表示。联项是表示主、谓项之间联系的概念,或联结词,是性质判断质的方面,一般情况下包括“是”或“不是”两个词。量项是表示性质判断中主项数量的概念,包括全称量项,比如“所有”“一切”“凡”等等,在日常语言中可以省略;特称量项,比如“有的”“有些”“有”“至少有一个”等等;单称量项,比如“某个”“这个”“那个”等等,如主项为单独概念时可省去。(1)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性质判断的内涵并从质量结合方面对其外延进行划分。(5分)(2)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6分)答案精析1.A [①是一个陈述句,是对逻辑学是否有意思作出的判断,符合题意。②是一个反问句,是对你应该喜欢这本书作出的判断,符合题意。③是一个疑问句,不表达判断,不符合题意。④是一个祈使句,不表达判断,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D [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并不符合客观事实,所以不属于真判断,排除。“草色遥看近却无”“每逢佳节倍思亲”均符合实际,是真判断,②④符合题意。③是疑问句,不属于判断,排除。]3.D [雷锋是共产主义战士,这属于真判断,A不选。橡胶不是导电体是事实,属于真判断,B不选。小张与小王是朋友,是对双方关系的断定,是真判断,C不选。断定“金”具有最贵重的金属的属性,与实际不符,因为还有比金更贵重的金属,如铂等,因此为假判断,D入选。]4.C [该题要求依据材料选择正确的简单判断。①没有断定,不是判断,不选;②③均有所断定,是判断,而且是简单判断,符合题意;④是复合判断,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5.D [“立法法是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属于性质判断。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立法法”,因此是单称判断,②④入选,①③排除。故本题选D。]6.C [否定判断的定义要点为: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A、B、D表达的意思都是所有学生都及格,是肯定判断,不符合题意。C属于否定判断,入选。]7.A [“地球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描述的是地球和太阳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该定义的关键信息。故选A。]8.A [伙伴关系是对称关系,我国与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乌拉圭东岸共和国互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属于对称性关系中的对称关系,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9.D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判断,但是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的认识也会随之变化,判断的真实性是有条件的,没有永恒的真理,D错误,但符合题意。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0.C [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但语句不一定都表达判断,表达判断的语句有陈述句、反问句、主谓结构的感叹句和偏正结构的感叹句,询问句、设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表达判断,A说法错误。如果一个判断的判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判断,B说法错误。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1.C [该君的错误在于其使用性质判断时量项使用错误。实习生是我们进入工作的第一个阶段,其所犯错误是主项和谓项搭配不当,实习生不是工作阶段,与题干所犯错误不同,①不选。应该是所有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错误使用了量项,②入选。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其错误在于,联项使用错误,“仙人掌”是植物,二者是种属关系,不能用“也不是”来表达,③不选。④量项使用错误,应该是“有的违法行为要受到刑法的制裁”,入选。故本题选C。]12.A [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时,可将单句变成复句,然后看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是联言判断,如果不成立则是关系判断。“小明和小李是邻居”可变为“小明是邻居”,“小李是邻居”,不成立,是关系判断;“小刘和小赵是同乡”可变为“小刘是同乡”,“小赵是同乡”,不成立,也是关系判断;“小王和小刘是优秀员工”可变为“小王是优秀员工”,“小刘是优秀员工”,成立,是联言判断,故①③入选,②不选。性质判断断定某一个或某一类事物的性质;关系判断断定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属于性质判断,而不是关系判断,④不选。故本题选A。]13.C [对称关系是指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小皓长的比班里的其他同学都高,一定不能推导出其他同学都比小皓长的高,属于反对称关系,①错误。反传递关系是指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小华认识小高,小高认识小张,可以推导出小华认识小张,也可能小华不认识小张,属于非传递关系,④错误。故本题选C。]14.(1)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从质与量结合方面,性质判断可以分为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六种。(2)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与“量”都准确无误。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课时1 判断及正确运用简单判断目标导航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1.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2.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 1.正确认识判断的含义、逻辑特征、分类;理解性质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理解关系判断的含义、种类。(重点) 2.根据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自觉进行性质判断;根据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形成正确的性质判断。一、判断1.含义: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_________的思维形式。2.基本特征(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2)判断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_________,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想一想:判断的真假性接受什么检验?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吗?(3)两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3.表达:判断是通过_________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想一想:通过语句表达判断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判断的类型(1)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_________。(2)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_________。(3)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想一想:请辨别下列句子是否为判断。①小姑娘很可爱。②有些树叶是绿色的。③白色的鹅就是天鹅。④他可能有点不开心。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1.正确运用性质判断(1)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_________的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又称为_________。(2)组成: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_________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_________。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_________。(3)分类①依据判断的质,性质判断分为_________判断和否定判断。②依据判断的量,性质判断分为_________判断、特称判断和_________判断。③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_________判断,_________判断、特称否定判断,_________判断、单称否定判断。(4)要求①不能缺少主项和_________,否则判断就不完整。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③要准确地使用_________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无误。想一想:下列判断属于哪种性质判断,并指出其主项和谓项。①凡人皆有机会。②一切付出都不是没有回报的。③有的学生是努力的,有的学生是不努力的。④有的科学家不是大学毕业的。2.正确运用关系判断(1)含义:关系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2)组成:关系判断一般由_________、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3)种类: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_________关系。①对象之间关系对称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对称关系、_________、非对称关系。②对象之间关系传递性的三种表现形式: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_________。想一想:王安石之子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个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和一头鹿,关在一起。客人问他:“哪只是獐,哪只是鹿?”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两种稀罕的动物,看了半天,答道:“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客人听了,十分惊奇。上述判断属于什么判断形式?其中的鹿和獐之间是什么关系?1.有断定不一定有真假,判断的真假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是真判断。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语句是判断的思想内容,判断是语句的语言形式。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全称判断就是单称判断。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关系者项的位置并不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题1:通晓判断辨真假[情境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吴晗《谈骨气》任务1 独立思考:试分析“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语句是否具备判断的基本特征。任务2 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情境2]以下三组语句都表达判断:第一组 这个烧烤店所有的顾客都受伤了。这个烧烤店有的顾客受伤了。第二组 这个烧烤店的每一个顾客都受伤了。这个烧烤店没有一个顾客受伤。第三组 这个烧烤店的部分顾客受伤了。这个烧烤店还有部分顾客没有受伤。任务3 小组讨论:指出上面各组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归纳提升1.区分哲学认识论、形式逻辑、日常生活的判断(1)哲学认识论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内容上)研究判断的真假。例如:今天天气挺热的。(温度计显示30摄氏度)张三挺坏,不过有时也挺好。(2)形式逻辑只是从形式上(结构上)研究判断的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例如:“这是新学生宿舍”这个判断,是指“新建的学生宿舍”还是“新学生的宿舍”,不明确。(3)日常生活侧重于在不同语境下判断真假问题的研究。语境涉及上下文、时间、地点、被指对象等多种因素。例如:“你真有才!”可以是赞美,也可以是讽刺。2.全面理解判断与语句之间的关系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表达。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判断与语句又不完全对应,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有些语句表达判断,有些语句不表达判断。①表达判断的语句有陈述句、反问句、主谓结构的感叹句和偏正结构的感叹句。②询问句、设问句、祈使句以及感叹句中的询问句不表达判断。(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3)同一个语句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议题2:简单判断会运用[情境1]网络直播带货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小王把食品当药品售卖是违法行为。②苦瓜三七复合肽固体饮料不是药。③有些包装上标注“国食健字”的批准文号的是保健品。④有些穿着白大褂的主播不是医生。⑤所有的声称“包治百病”的广告都是误导消费者的。⑥所有的放任乱象长期存在的直播平台不是承担责任的平台。[情境2]①甲企业和乙企业之间是公平竞争的。②琥珀粉的功效比与其他药材配合使用的功效小得多。③有些消费者是非常信任主播的。任务1 独立完成: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情境1中的几个判断是性质判断吗?分别是什么类型?任务2 小组讨论:分析情境2中的判断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判断。将上述三个判断中双方的位置互换一下,原来的关系是否还能成立?归纳提升1.性质判断依据判断的“质”和“量”结合起来划分按照“量”划分 按照“质”划分 按照“质”+“量”划分全称判断 肯定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特称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否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单称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2.性质判断的常见错误我们强调运用性质判断“质”“量”要准确,凡“质”“量”不准确的性质判断都是错误的。常见的错误有以下三种。(1)主谓失合。主项与谓项不是同一个范畴,外延上不可能有任何联系,这样的错误叫作主谓失合。(2)断定过量。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这个判断使用了全称量词,是全称判断。事实上,并不是每一种金属都是固体,如水银就不是固体。这个判断的错误是量项对主项的限定过大,这种错误叫作断定过量。(3)误用多重否定。有时,为了表达强烈的语气,往往使用双重否定,或者为了特殊的表达意图,使用三重否定,这时候就应当格外小心。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句话等于“谁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显然,这与说话者的本意正好相反。提醒 并非所有判断都需要量项①全称判断的量项有时可以省略。②特称判断需要量项。③单称判断不需要量项,而是由主项、联项和谓项三部分构成。考向一 判断的基本特征[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1 (2024·天津高二期末)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关于判断的真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②形式逻辑只从形式上研究判断及判断之间关系的真假③形式逻辑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④判断正确与否最终要经受形式逻辑规则的检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二 判断的表达[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2 (2024·濮阳高二期中)刑法是保护社会安全和公正的重要法律。我国现行刑法自颁布以来,经过多次修订,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具有关键意义。对“刑法是保护社会安全和公正的重要法律”这一判断的性质分析正确的是( )①关系判断 ②性质判断③全称肯定判断 ④单称肯定判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三 性质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3 (2024·六盘水统考一模)某校高三老师组织学生对本班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某同学进行调查研究后,运用性质判断及其周延的知识对实例进行了分析。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①所有同学都是勤奋学习的——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②有些同学是共青团员——特称肯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③张三是足球运动员——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④小明不是学生会成员——特称否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四 关系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4 (2024上·永州高二期末)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也分为不同的类型。下列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①期末考试,小明的语文成绩比小华的语文成绩高5分 反对称关系②小丽认识华坪女子高中校长时代楷模张桂梅 对称关系③孔子早于孟子,孟子早于荀子,所以,孔子早于荀子 传递关系④张三喜欢李四;李四喜欢王五,所以张三喜欢王五 反传递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精析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一、1.断定 2.(2)实际情况 想一想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故不一定都是真判断。3.语句想一想 ①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②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4.(1)复合判断 (2)关系判断 (3)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想一想 ①②③是;④不是判断,原因在于未作出断定。二、1.(1)性质 直言判断 (2)谓项 量项 联项(3)①肯定 ②全称 单称 ③全称否定 特称肯定单称肯定 (4)①谓项 ③量项 想一想 ①是全称肯定判断。“人”是主项,“机会”是谓项。②是全称否定判断。“付出”是主项,“没有回报的”是谓项。③都是特称肯定判断。“学生”是主项,“努力的”和“不努力的”是谓项。④是特称否定判断。“科学家”是主项,“大学毕业的”是谓项。2.(2)关系者项 (3)传递性 ①反对称关系 ②非传递关系 想一想 上述判断既属于性质判断又属于关系判断,是单称肯定判断、真判断,鹿和獐互在对方的旁边,属于对称关系。易错矫正1.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2.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3.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4.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5.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单称判断的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6.在关系判断中,关系者项的位置是否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具有对称关系的两个事物来说,其位置的调换一般不会影响这个关系判断的性质。但是对具有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的事物来说,关系者项的位置是不能调换的。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议题1 任务1 判断的基本特征包括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以及判断有真假之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语句肯定了中国人有骨气这一情况,属于肯定判断;这一断定经受了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是符合实际的真判断。因此,该语句具备判断的基本特征。任务2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任务3 第一组中的两个判断不一致,为假判断。第二组中的两个判断自相矛盾,为假判断。第三组中的两个判断表达的意思一致,为真判断。议题2 任务1 是。性质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①属于单称肯定判断,②属于单称否定判断,③属于特称肯定判断,④属于特称否定判断,⑤属于全称肯定判断,⑥属于全称否定判断。任务2 上述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属于关系判断。①一定成立,②一定不成立,③不一定成立。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例1 A [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①正确;形式逻辑只从形式上研究判断及判断之间关系的真假,不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②正确,③错误;判断正确与否最终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④错误。]例2 D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由此可知,“刑法是保护社会安全和公正的重要法律”属于性质判断,①错误,②正确。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如果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这样的判断称为单称判断。由此可知,该判断属于单称肯定判断,③错误,④正确。]例3 B [所有同学都是勤奋学习的——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①正确。有些同学是共青团员——特称肯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②错误。张三是足球运动员——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③正确。小明不是学生会成员——单称否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周延,④错误。故本题选B。]例4 B [张桂梅可能认识小丽,也可能不认识小丽,②属于非对称关系,不选。张三可能喜欢王五,也可能不喜欢王五,④为非传递关系,不选。故本题选B。](共48张PPT)判断及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时1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课标要求:1.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2.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1.正确认识判断的含义、逻辑特征、分类;理解性质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理解关系判断的含义、种类。(重点)2.根据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自觉进行性质判断;根据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形成正确的性质判断。学习目标内容索引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1.含义: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_____的思维形式。2.基本特征(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2)判断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_________,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一、判断断定实际情况想一想判断的真假性接受什么检验?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吗?提示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故不一定都是真判断。(3)两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3.表达:判断是通过_____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语句想一想通过语句表达判断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提示 ①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②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4.判断的类型(1)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_________。(2)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_________。(3)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复合判断关系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想一想请辨别下列句子是否为判断。①小姑娘很可爱。②有些树叶是绿色的。③白色的鹅就是天鹅。④他可能有点不开心。提示 ①②③是;④不是判断,原因在于未作出断定。1.正确运用性质判断(1)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_____的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又称为_________。(2)组成: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_____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_____。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_____。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性质直言判断谓项量项联项(3)分类①依据判断的质,性质判断分为_____判断和否定判断。②依据判断的量,性质判断分为_____判断、特称判断和_____判断。③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_________判断,_________判断、特称否定判断,_________判断、单称否定判断。肯定全称单称全称否定特称肯定单称肯定(4)要求①不能缺少主项和_____,否则判断就不完整。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③要准确地使用_____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无误。谓项量项想一想下列判断属于哪种性质判断,并指出其主项和谓项。①凡人皆有机会。②一切付出都不是没有回报的。③有的学生是努力的,有的学生是不努力的。④有的科学家不是大学毕业的。提示 ①是全称肯定判断。“人”是主项,“机会”是谓项。②是全称否定判断。“付出”是主项,“没有回报的”是谓项。③都是特称肯定判断。“学生”是主项,“努力的”和“不努力的”是谓项。④是特称否定判断。“科学家”是主项,“大学毕业的”是谓项。2.正确运用关系判断(1)含义:关系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2)组成:关系判断一般由_________、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3)种类: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_______关系。①对象之间关系对称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对称关系、___________、非对称关系。②对象之间关系传递性的三种表现形式: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____________。关系者项传递性反对称关系非传递关系想一想王安石之子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个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和一头鹿,关在一起。客人问他:“哪只是獐,哪只是鹿?”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两种稀罕的动物,看了半天,答道:“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客人听了,十分惊奇。上述判断属于什么判断形式?其中的鹿和獐之间是什么关系?提示 上述判断既属于性质判断又属于关系判断,是单称肯定判断、真判断,鹿和獐互在对方的旁边,属于对称关系。1.有断定不一定有真假,判断的真假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是真判断。纠正: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纠正: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3.语句是判断的思想内容,判断是语句的语言形式。4.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纠正: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纠正: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5.全称判断就是单称判断。纠正: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单称判断的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6.关系者项的位置并不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纠正:在关系判断中,关系者项的位置是否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具有对称关系的两个事物来说,其位置的调换一般不会影响这个关系判断的性质。但是对具有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的事物来说,关系者项的位置是不能调换的。返回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议题1:通晓判断辨真假情境1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吴晗《谈骨气》任务1 独立思考:试分析“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语句是否具备判断的基本特征。提示 判断的基本特征包括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以及判断有真假之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语句肯定了中国人有骨气这一情况,属于肯定判断;这一断定经受了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是符合实际的真判断。因此,该语句具备判断的基本特征。任务2 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提示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以下三组语句都表达判断:第一组 这个烧烤店所有的顾客都受伤了。这个烧烤店有的顾客受伤了。第二组 这个烧烤店的每一个顾客都受伤了。这个烧烤店没有一个顾客受伤。第三组 这个烧烤店的部分顾客受伤了。这个烧烤店还有部分顾客没有受伤。情境2任务3 小组讨论:指出上面各组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提示 第一组中的两个判断不一致,为假判断。第二组中的两个判断自相矛盾,为假判断。第三组中的两个判断表达的意思一致,为真判断。1.区分哲学认识论、形式逻辑、日常生活的判断(1)哲学认识论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内容上)研究判断的真假。例如:今天天气挺热的。(温度计显示30摄氏度)张三挺坏,不过有时也挺好。(2)形式逻辑只是从形式上(结构上)研究判断的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例如:“这是新学生宿舍”这个判断,是指“新建的学生宿舍”还是“新学生的宿舍”,不明确。(3)日常生活侧重于在不同语境下判断真假问题的研究。语境涉及上下文、时间、地点、被指对象等多种因素。例如:“你真有才!”可以是赞美,也可以是讽刺。2.全面理解判断与语句之间的关系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表达。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判断与语句又不完全对应,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有些语句表达判断,有些语句不表达判断。①表达判断的语句有陈述句、反问句、主谓结构的感叹句和偏正结构的感叹句。②询问句、设问句、祈使句以及感叹句中的询问句不表达判断。(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3)同一个语句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网络直播带货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小王把食品当药品售卖是违法行为。②苦瓜三七复合肽固体饮料不是药。③有些包装上标注“国食健字”的批准文号的是保健品。④有些穿着白大褂的主播不是医生。⑤所有的声称“包治百病”的广告都是误导消费者的。⑥所有的放任乱象长期存在的直播平台不是承担责任的平台。议题2:简单判断会运用情境1 ①甲企业和乙企业之间是公平竞争的。②琥珀粉的功效比与其他药材配合使用的功效小得多。③有些消费者是非常信任主播的。情境2任务1 独立完成: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情境1中的几个判断是性质判断吗?分别是什么类型?提示 是。性质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①属于单称肯定判断,②属于单称否定判断,③属于特称肯定判断,④属于特称否定判断,⑤属于全称肯定判断,⑥属于全称否定判断。任务2 小组讨论:分析情境2中的判断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判断。将上述三个判断中双方的位置互换一下,原来的关系是否还能成立?提示 上述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属于关系判断。①一定成立,②一定不成立,③不一定成立。1.性质判断依据判断的“质”和“量”结合起来划分按照“量”划分 按照“质”划分 按照“质”+“量”划分全称判断 肯定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特称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否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单称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2.性质判断的常见错误我们强调运用性质判断“质”“量”要准确,凡“质”“量”不准确的性质判断都是错误的。常见的错误有以下三种。(1)主谓失合。主项与谓项不是同一个范畴,外延上不可能有任何联系,这样的错误叫作主谓失合。(2)断定过量。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这个判断使用了全称量词,是全称判断。事实上,并不是每一种金属都是固体,如水银就不是固体。这个判断的错误是量项对主项的限定过大,这种错误叫作断定过量。(3)误用多重否定。有时,为了表达强烈的语气,往往使用双重否定,或者为了特殊的表达意图,使用三重否定,这时候就应当格外小心。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句话等于“谁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显然,这与说话者的本意正好相反。提醒 并非所有判断都需要量项①全称判断的量项有时可以省略。②特称判断需要量项。③单称判断不需要量项,而是由主项、联项和谓项三部分构成。返回知识小结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考向一 判断的基本特征[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1 (2024·天津高二期末)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关于判断的真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②形式逻辑只从形式上研究判断及判断之间关系的真假③形式逻辑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④判断正确与否最终要经受形式逻辑规则的检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①正确;形式逻辑只从形式上研究判断及判断之间关系的真假,不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②正确,③错误;判断正确与否最终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④错误。考向二 判断的表达[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2 (2024·濮阳高二期中)刑法是保护社会安全和公正的重要法律。我国现行刑法自颁布以来,经过多次修订,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具有关键意义。对“刑法是保护社会安全和公正的重要法律”这一判断的性质分析正确的是①关系判断 ②性质判断 ③全称肯定判断 ④单称肯定判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由此可知,“刑法是保护社会安全和公正的重要法律”属于性质判断,①错误,②正确。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如果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这样的判断称为单称判断。由此可知,该判断属于单称肯定判断,③错误,④正确。考向三 性质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3 (2024·六盘水统考一模)某校高三老师组织学生对本班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某同学进行调查研究后,运用性质判断及其周延的知识对实例进行了分析。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①所有同学都是勤奋学习的——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②有些同学是共青团员——特称肯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③张三是足球运动员——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④小明不是学生会成员——特称否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所有同学都是勤奋学习的——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①正确。有些同学是共青团员——特称肯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②错误。张三是足球运动员——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③正确。小明不是学生会成员——单称否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周延,④错误。故本题选B。考向四 关系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4 (2024上·永州高二期末)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也分为不同的类型。下列关系判断正确的是①期末考试,小明的语文成绩比小华的语文成绩高5分 反对称关系②小丽认识华坪女子高中校长时代楷模张桂梅 对称关系③孔子早于孟子,孟子早于荀子,所以,孔子早于荀子 传递关系④张三喜欢李四;李四喜欢王五,所以张三喜欢王五 反传递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对称关系是指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反对称关系指当这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时,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必不具有这种关系。因此,“小明的语文成绩比小华的语文成绩高5分”这表明小明的语文成绩和小华的语文成绩相比具有高5分的关系,但小华的语文成绩和小明的语文成绩相比不具有高5分的关系,这属于反对称关系,①正确。张桂梅可能认识小丽,也可能不认识小丽,②属于非对称关系,不选。传递关系是指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③正确。张三可能喜欢王五,也可能不喜欢王五,④为非传递关系,不选。故本题选B。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课时1 判断及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练习(含解析).docx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课时1 判断及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学案(含答案).docx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课时1 判断及正确运用简单判断.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