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2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分值:50分]选择题1~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2024·汕头金山中学高二期末)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宣传片《CPC》火爆网络,勾画了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大党形象。宣传片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概括属于( )A.联言判断 B.选言判断C.假言判断 D.性质判断2.(2024·河北高三期末)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个判断( )①是联言判断 ②是性质判断③省略了联结项 ④是相容选言判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上海合作组织是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为辽阔的地区合作组织。这一判断( )①是关系判断 ②是联言判断③是单称肯定判断 ④主项不周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4·浙江高三期末)某校通过将“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这一校训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最终营造出良好的学风校风。针对该校校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校训“不比阔气比志气”,这是一句简单的性质判断②校训“不比基础比进步”,这句话符合联言判断的特征③校训“不比聪明比勤奋”这一判断若为真,则各支判断都为真④校训“不比阔气比志气”中的“阔气”与“志气”是反传递关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2024·天津高三期中)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土壤之中,蕴含于人民群众广泛认同、高度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在顺应时代、符合民意的历史逻辑中蓬勃发展。上述判断( )①只有组成它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判断才是真的②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几种情况同时存在③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可以断定属于真判断④属于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断定认识对象的性质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6.(2024·黑龙江高三期末)“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与这句判断类型不一致的是(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B.他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C.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革命家D.学习成绩不好,或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或是学习方法不对7.(2024·辽阳高二期末)某复合判断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或者P,或者Q。若该复合判断为真,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P与Q可以同真②P与Q可以同假③P与Q至少一项为假④P与Q至少一项为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4·商丘高二期末)虽然概念能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属性,但人们要进行思想交流,需要将概念结合起来,形成判断。下面关于判断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性质判断有利于我们弄清对象之间的关系②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仅凭概念不能③选言判断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④选言判断有助于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4·黑龙江三模)2024年,河北京车(制造基地设在保定,研发工作保留在北京)制造的北京地铁3号、12号线等列车将在北京开跑。“北京研发+保定制造”产业发展模式,既符合首都战略定位,发挥了首都创新优势,同时抓住了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带动了环京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材料中对该产业发展模式的判断形式( )①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其联结项不能省略②有助于人们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③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与实际相符合,才为真④如果有一个支判断是真的,这一判断就是真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4·贵州模拟预测)云南省地理位置独特,气候多样,自然资源丰富,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可以说“云南省既是旅游大省,又是民族文化大省”。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A.云南省既不是旅游大省,又不是民族文化大省B.云南省虽然是旅游大省,但不是民族文化大省C.云南省要么是旅游大省,要么是民族文化大省D.云南省或者是旅游大省,或者是民族文化大省11.(2024·南平一模)哺乳动物不但是恒温动物,而且是脊椎动物。由此可知,对下列判断的真假理解正确的是( )①哺乳动物既不是恒温动物,也不是脊椎动物——真判断②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但不是脊椎动物——假判断③哺乳动物不是恒温动物,而是脊椎动物——真判断④哺乳动物既是恒温动物,又是脊椎动物——真判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黄冈高三统考期末)李明、张宁和刘宇三位男同学各有一位妹妹。周末六人约好一起进行羽毛球混合双打比赛(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组队参赛),并且兄妹二人不许组队。第一局由李明和小华对阵刘宇和小红,第二局由刘宇和小林对阵李明和张宁的妹妹。由此可知( )①李明的妹妹是小红,张宁的妹妹是小林②张宁的妹妹或者是小红,或者是小华③张宁的妹妹一定是小红,不会是小华④若李明的妹妹是小红,则张宁的妹妹是小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4·抚顺高三期末)小王、小钱、小邓和小赵四人在小区内踢球,其中一人不小心踢碎了邻居黄大爷家的玻璃门,黄大爷发现后,上前质问,四人回答如下(见下表)。小王 我没有踢碎玻璃门小钱 是小赵踢碎了玻璃门小邓 小钱把玻璃门踢碎了小赵 踢碎玻璃门的要么是小王,要么是小邓四人所言中只有一人所言属实,踢碎玻璃门的是( )A.小王 B.小钱 C.小邓 D.小赵14.(11分)(2024·广东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阿强去考汽车驾驶执照。主考官:“开车时前面有人和狗,你是轧狗还是轧人?”阿强:“当然轧狗啦!”主考官:“欢迎你下次再来。”阿强:“难道叫我轧人?”主考官:“你应该刹车!”(1)材料中主考官的话属于哪种复合判断?这种判断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有哪些类型?(5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强的选择为什么是错误的。(6分)答案精析1.A [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B不符合题意。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C不符合题意。性质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B [材料中的表述“2024年是……是……”,断定了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两个联言支之间省略了联结项,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判断是联言判断,而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可能情况可以同时存在,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C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上海合作组织是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地区合作组织”并未断定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4.B [(学生)虽然不比阔气,但是比志气,属于联言判断,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选项中的联言判断若为真,则各支判断都为真,③说法正确。“不比阔气比志气”属于联言判断,不是关系判断,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5.A [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但是不能说其一定为真,③说法错误。材料中的判断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不是简单判断,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6.D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联言判断。A、B、C都是断定对象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联言判断,排除。“学习成绩不好,或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或是学习方法不对”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相容选言判断,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7.B [“或者P,或者Q”是相容选言判断,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8.C [性质判断有利于我们弄清认识对象的性质,关系判断有利于我们弄清对象之间的关系,①说法错误。联言判断有助于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④说法错误。]9.C [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①说法错误。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不能断定联言判断的真假,④错误。故本题选C。]10.D [若“云南省既是旅游大省,又是民族文化大省”这一联言判断为真,则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云南省是旅游大省,云南省是民族文化大省。显然A、B两个联言判断为假,不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不选。“云南省要么是旅游大省,要么是民族文化大省”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若为真,要求它的选言支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因此不能同时满足“云南省是旅游大省”“云南省是民族文化大省”这两个条件,C不符合题意。]11.C [哺乳动物不但是恒温动物,而且是脊椎动物。这一判断是联言判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这说明哺乳动物既不是恒温动物,也不是脊椎动物为假判断;哺乳动物不是恒温动物,而是脊椎动物为假判断,①③错误。故本题选C。]12.C [逻辑推理中由真前提才能推出真结论,结论与前提不得相互矛盾。由于兄妹二人不能组队,刘宇在两局中分别与小红和小林组队,可以推断出刘宇的妹妹不是小红,也不是小林,而一定是小华,因此,张宁的妹妹、李明的妹妹都不是小华;再根据第二局中张宁的妹妹与小林同时出场,可以推断出张宁的妹妹不是小林,而是小红,则李明的妹妹是小林,①错误,③正确。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②正确。题肢内容与前提(第二局)相矛盾,不可能为真,④排除。故本题选C。]13.A [根据材料信息,小赵的话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因四人所言中只有一人所言属实,如果是小邓踢碎玻璃门,则小王的话也是真的,不符合题意;故踢碎玻璃门的是小王,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14.(1)①“开车时前面有人和狗,你是轧狗还是轧人”属于选言判断。②选言判断是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的。③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2)①在运用选言判断的形式表达具体思维内容时,不能遗漏应有的选言支。因为无论是相容选言判断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都要求“有一真”,如果选言支没有一真,则整个选言判断为假。②“开车时前面有人和狗,你是轧狗还是轧人”属于选言判断,主考官故意遗漏了应有的选言支“刹车”,阿强就以为他要在“轧狗还是轧人”中选择,考虑不周,导致没有通过考试。课时2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目标导航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2.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 1.理解复合判断及其种类,掌握联言判断、选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要求和意义。(重点) 2.通过分析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一、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复合判断的含义与种类(1)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_________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2)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_________等多个种类。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_________的判断。(2)构成:联言判断由联言支和联结项两部分组成。联言支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_________联言支联结项 ①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②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想一想:有哪些词项可以作为联言判断的联结项?(3)联言判断的真假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_________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4)意义: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_________,判断更为_________。想一想:下列判断是否属于联言判断?①毛泽东同志不仅是思想家、军事家,还是伟大的革命家。②这个苹果非常好吃。③小红既聪明又能干。④小王和小明是同学。二、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_________的判断。2.构成:选言判断由选言支和联结项两部分组成。选言支 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_________。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联结项 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_________。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_________想一想:有哪些词项可以作为选言判断的联结项?3.种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_________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种类 特征 联结项相容选言判断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_________ “或者……或者……”不相容选言判断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要么……要么……”4.选言判断的真假判断(1)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_________,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2)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_________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5.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_________和途径。6.要求(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_________,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2)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_________的可能情况。想一想:有一名学生上学迟到,老师问:“你为什么迟到,是生病了,还是早上闹钟没响?”学生不语。老师又问:“你怎么不说话,是不舒服,还是找不到理由?”学生仍旧不语。末了,学生跟另一学生说,今天上学的路上家长的车坏了。上述事件中,老师的问话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回复?1.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联言判断中,各个联言支都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假的。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可以省略。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连接词“或者……或者……”表达的一定是相容选言判断。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题1: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情境]小华读了一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是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任务1 独立思考:“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请你指出该判断的类型,并说明其为真的条件。任务2 小组讨论: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并简要说明原因。归纳提升1.联言判断的真假判定(1)当且仅当,联言支全真时,联言判断为真;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2)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p并且q。联言判断与联言支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下:联言判断真值表p q p并且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假(3)判定联言判断的真假,口诀为:全真则真,一假则假。2.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1)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2)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其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下列如例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例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因此,例①是联言判断,例②为关系判断。议题2:准确运用选言判断[情境]面对美债违约风险,网友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丙:到6月5日,美国或者违约,或者不违约。丁:你这样说不对。应该是到6月5日,美国要么违约,要么不违约。丙反驳说:这有什么区别呀,不是一回事吗?任务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丙丁两人所说的是一回事吗?为什么?归纳提升1.选言判断的真假判定(1)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判断①至少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相容选言判断为真。②逻辑形式:p或者q。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下:p q p或者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真假 假 假③判定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口诀为:一真即真,全假则假。(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判断①有而且只能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该不相容选言判断为真,否则为假。②逻辑形式:p要么q。不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下:p q p要么q真 真 假真 假 真假 真 真假 假 假③判定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口诀为:仅有一真为真,全真全假皆为假。2.选言判断的运用(1)选言判断的运用,首先要注意不要遗漏真实的选言支。如果遗漏了真实的选言支,也就是选言支均假,无论是相容选言判断,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就都是假的。(2)选言判断的运用还要注意与联言判断的区别。例如,“高等学校既要多出人才,又要出高水平的人才”,如果把这个联言判断改成选言判断“高等学校或者要多出人才,或者要出高水平的人才”,那就等于降低了对高等学校的要求。(3)选言判断的运用,特别要注意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的区别。应当运用不相容选言判断的事物情况,用相容选言判断表达,相容选言判断仍真。应当运用相容选言判断的事物情况,若运用不相容选言判断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则假。考向一 联言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1 (2023·重庆高考)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对联( )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D.以联言判断的形式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考向二 相容选言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2 (2023上·晋中高三校考期末)选言判断根据选言联结项的不同,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几个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p或者q。据此判断,如果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它的选言支( )①至少有一个是真的②没有一个是真的③可以都是真的④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考向三 不相容选言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3 (2024·绍兴二模)“要么小王当选为代表,要么小李当选代表。”与这一命题相矛盾的命题为( )①小王当选,小李同样也当选②小王当选,但小李没有当选③小王没当选,当选的是小李④小王没当选,小李也没当选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精析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一、1.(1)联结词 (2)假言判断 2.(1)同时存在 (2)两个想一想 “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不是……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尚且……何况……”“尽管……可能……”“然后”“于是便”“接着”“然而”等等。(3)联言支 (4)周密 恰当 想一想 ①③是联言判断。②④是简单判断。二、1.可能情况 2.选言支 联结项 省略 想一想 “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3.相容选言判断 并存 4.(1)真的 (2)有而且只能有 5.范围 6.(1)实际情况 (2)选择价值想一想 老师运用了相容选言判断,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复在于老师没有尽量把可能的情况都提出来,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易错矫正1.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2.在联言判断中,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3.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4.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5.一般情况下,“或者……或者……”表达的一定是相容选言判断,但如果两个选言支是矛盾关系,则是不相容选言判断。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议题1 任务1 联言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任务2 小华反驳的话不符合逻辑。小华的评论是一个联言判断,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那么,既可能是由构成联言判断的所有联言支都是假的导致的,也可能是由其中某个或者某些支判断是假的导致的。小浩否认了它是富有哲理的。在小浩看来,小华所评“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这个判断是假的。所以,小浩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并不是自相矛盾,因此,小华反驳的话不符合逻辑。议题2 不是一回事。丙的观点是相容选言判断,联结词为“或者……或者……”。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选言判断就是假的。丁的观点是不相容选言判断,联结词为“要么……要么……”。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违约”与“不违约”不能同真,同不相容选言判断更确切。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例1 D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思是,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要使它们进入我们的耳朵 ,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事,都要关心。以联言判断的形式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D正确。]例2 B [没有一个是真的,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不符合相容选言判断的要求,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例3 D [“小王当选,但小李没有当选”和“小王没当选,当选的是小李”,只有一个是真的,符合命题要求,不与命题矛盾,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共41张PPT)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课时2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课标要求:1.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2.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1.理解复合判断及其种类,掌握联言判断、选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要求和意义。(重点)2.通过分析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学习目标内容索引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1.复合判断的含义与种类(1)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_______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2)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_________等多个种类。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_________的判断。一、正确运用联言判断联结词假言判断同时存在(2)构成:联言判断由联言支和联结项两部分组成。联言支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_____联言支联结项 ①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②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两个想一想有哪些词项可以作为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提示 “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不是……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尚且……何况……”“尽管……可能……”“然后”“于是便”“接着”“然而”等等。(3)联言判断的真假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_______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4)意义: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_____,判断更为_____。联言支周密恰当想一想下列判断是否属于联言判断?①毛泽东同志不仅是思想家、军事家,还是伟大的革命家。②这个苹果非常好吃。③小红既聪明又能干。④小王和小明是同学。提示 ①③是联言判断。②④是简单判断。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_________的判断。2.构成:选言判断由选言支和联结项两部分组成。二、正确运用选言判断选言支 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_______。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联结项 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_______。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_____可能情况选言支联结项省略想一想有哪些词项可以作为选言判断的联结项?提示 “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3.种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_____________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种类 特征 联结项相容选言判断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_____ “或者……或者……”不相容选言判断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要么……要么……”相容选言判断并存4.选言判断的真假判断(1)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_____,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2)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_____________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5.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_____和途径。真的有而且只能有范围6.要求(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_________,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2)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_________的可能情况。实际情况选择价值想一想有一名学生上学迟到,老师问:“你为什么迟到,是生病了,还是早上闹钟没响?”学生不语。老师又问:“你怎么不说话,是不舒服,还是找不到理由?”学生仍旧不语。末了,学生跟另一学生说,今天上学的路上家长的车坏了。上述事件中,老师的问话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回复?提示 老师运用了相容选言判断,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复在于老师没有尽量把可能的情况都提出来,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1.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2.在联言判断中,各个联言支都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假的。纠正: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纠正:在联言判断中,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3.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可以省略。4.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纠正: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纠正: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5.连接词“或者……或者……”表达的一定是相容选言判断。纠正:一般情况下,“或者……或者……”表达的一定是相容选言判断,但如果两个选言支是矛盾关系,则是不相容选言判断。返回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小华读了一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是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议题1: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情境任务1 独立思考:“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请你指出该判断的类型,并说明其为真的条件。提示 联言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任务2 小组讨论: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并简要说明原因。提示 小华反驳的话不符合逻辑。小华的评论是一个联言判断,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那么,既可能是由构成联言判断的所有联言支都是假的导致的,也可能是由其中某个或者某些支判断是假的导致的。小浩否认了它是富有哲理的。在小浩看来,小华所评“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这个判断是假的。所以,小浩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并不是自相矛盾,因此,小华反驳的话不符合逻辑。1.联言判断的真假判定(1)当且仅当,联言支全真时,联言判断为真;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2)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p并且q。联言判断与联言支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下:联言判断真值表p q p并且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假(3)判定联言判断的真假,口诀为:全真则真,一假则假。2.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1)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2)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其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下列如例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例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因此,例①是联言判断,例②为关系判断。 面对美债违约风险,网友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丙:到6月5日,美国或者违约,或者不违约。丁:你这样说不对。应该是到6月5日,美国要么违约,要么不违约。丙反驳说:这有什么区别呀,不是一回事吗?议题2:准确运用选言判断情境任务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丙丁两人所说的是一回事吗?为什么?提示 不是一回事。丙的观点是相容选言判断,联结词为“或者……或者……”。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选言判断就是假的。丁的观点是不相容选言判断,联结词为“要么……要么……”。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违约”与“不违约”不能同真,同不相容选言判断更确切。1.选言判断的真假判定(1)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判断①至少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相容选言判断为真。②逻辑形式:p或者q。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下:p q p或者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真假 假 假③判定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口诀为:一真即真,全假则假。(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判断①有而且只能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该不相容选言判断为真,否则为假。②逻辑形式:p要么q。不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下:p q p要么q真 真 假真 假 真假 真 真假 假 假③判定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口诀为:仅有一真为真,全真全假皆为假。2.选言判断的运用(1)选言判断的运用,首先要注意不要遗漏真实的选言支。如果遗漏了真实的选言支,也就是选言支均假,无论是相容选言判断,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就都是假的。(2)选言判断的运用还要注意与联言判断的区别。例如,“高等学校既要多出人才,又要出高水平的人才”,如果把这个联言判断改成选言判断“高等学校或者要多出人才,或者要出高水平的人才”,那就等于降低了对高等学校的要求。(3)选言判断的运用,特别要注意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的区别。应当运用不相容选言判断的事物情况,用相容选言判断表达,相容选言判断仍真。应当运用相容选言判断的事物情况,若运用不相容选言判断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则假。返回知识小结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考向一 联言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1 (2023·重庆高考)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对联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D.以联言判断的形式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思是,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要使它们进入我们的耳朵 ,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事,都要关心。以联言判断的形式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D正确。考向二 相容选言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2 (2023上·晋中高三校考期末)选言判断根据选言联结项的不同,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几个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p或者q。据此判断,如果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它的选言支①至少有一个是真的②没有一个是真的③可以都是真的④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几个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如果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它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①③说法正确。没有一个是真的,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不符合相容选言判断的要求,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考向三 不相容选言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3 (2024·绍兴二模)“要么小王当选为代表,要么小李当选代表。”与这一命题相矛盾的命题为①小王当选,小李同样也当选②小王当选,但小李没有当选③小王没当选,当选的是小李④小王没当选,小李也没当选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要么小王当选为代表,要么小李当选代表”,属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选言支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就是假的。“小王当选,小李同样也当选”,两个都真,与命题相矛盾,①符合题意。“小王当选,但小李没有当选”和“小王没当选,当选的是小李”,只有一个是真的,符合命题要求,不与命题矛盾,②③不符合题意。“小王没当选,小李也没当选”,没有选言支是真的,与命题相矛盾,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课时2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 练习(含解析).docx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课时2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 学案(含答案).docx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课时2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