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假言判断[分值:50分]选择题1~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语句表述属于复合判断的是( )①这个概念表述的是普通概念②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③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④自私不是美德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023·贵州黔东南统考一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从逻辑思维规则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是“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的必要条件B.“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是“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的充分条件C.“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是性质判断D.“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与“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是传递性关系3.(2023上·江门高三统考阶段练习)下列选项中属于假言判断的是( )①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2024·吉林松原模拟预测)中国探月工程不断创造奇迹的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追梦没有坦途,圆梦唯有实干。“实干”是“圆梦”的( )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C.不构成条件 D.必要条件5.(2024·黑龙江高三期末)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相应地,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下列语句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是( )A.没有氧气,人类就无法生存B.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C.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D.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6.(2024·福州高三期末)与“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闯出一片天地”这一判断的类型一致的是( )A.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B.这句话要么你说错了,要么我听错了C.这篇文章不仅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D.只有患者接受手术,他的疾病才能治愈7.(2024·贵州黔南二模)在行文中,常常因为没有掌握逻辑思维规则而犯一些逻辑判断错误,以至于无法明确事物之间的关系。下列行文逻辑判断正确的是( )A.有良好的心态,才有高考的好成绩B.1~2月,贵州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达到和优于良好天数比率为97.4%C.谁是汽车市场未来发展的主流?要么发展燃油车,或者发展纯电车,并且发展混动车D.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8.(2024·河南模拟预测)以下是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的部分内容。从逻辑角度看,图示中《条例》第十条的内容( )《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 第十条 排放建筑垃圾的施工工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设置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围蔽设施; (二)出口道路硬化处理,设置车辆冲洗设备并有效使用; ……①共同构成了选言判断,断定了对象有几种可能的情况②是合格工地的充要条件,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条件③能构成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合格工地应具备的条件④构成联言判断,断定合格工地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9.(2024下·湖南高三期末)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能正确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正确理解了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所以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因为正确理解了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③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④党的领导作为共性寓于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个武器之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4·惠州高三统考期末)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由此可推理出( )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③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A.①是④的充分条件B.③是④的选言支判断C.①②③同时为真时,则④为真D.①②③同时为假时,则④才假11.(2024·三门峡高三期中)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多年来,世界风云变幻,道路荆棘丛生。历史无数次证明,短视走不长远,只顾一己之私更会酿成恶果。人类这艘大船要想冲过历史的急流和险滩,唯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下面判断与此判断类型一致的是( )①除非能毫无争议地证明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否则日本不能将其排入大海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③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④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4·大庆三模)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在《二程集》中有言:“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如以上判断为真,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有( )①“日新者日进也”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②“不日新者必日退”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③“不日新者必日退”为充要条件假言判断④“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为不相容选言判断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3.(2024·广西模拟预测)下列古语中,判断形式一致的是( )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④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11分)(2024·河北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改革创新。科技引领发展,创新制胜未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浙江作为创新引领者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2023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未来5年将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 000个以上,取得硬核科技成果500项以上,做好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科创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育的系统工程;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化布局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实施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行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加快构建全域创新新格局,实施全域创新能级跨越提升行动,打造科创走廊体系、提升中心城市创新能级、提升工业大县科创能力、赋能浙江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等。有同学根据上述材料得出“只要做到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就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用正确运用判断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答案精析1.B [“这个概念表述的是普通概念”“自私不是美德”均属于简单判断,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B [“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是“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A错误,B正确。“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是复合判断中的假言判断,不是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C错误。“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与“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不是传递性关系,D错误。故本题选B。]3.B [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又叫条件判断。①是联言判断,错误。②③假言判断,均正确。④是选言判断,错误。]4.D [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没有“实干”一定不能“圆梦”,所以“实干”是“圆梦”的必要条件,D符合题意。]5.A [B、D都属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C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6.D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闯出一片天地”,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这个判断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A不符合题意。“这句话要么你说错了,要么我听错了”,是不相容选言判断,B不符合题意。“这篇文章不仅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是联言判断,C不符合题意。“只有患者接受手术,他的疾病才能治愈”,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D项符合题意。]7.A [“有良好的心态,才有高考的好成绩”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良好的心态”是“高考的好成绩”的必要条件,故A正确。平均和达到自相矛盾,违背了矛盾律,故B不选。“要么发展燃油车,或者发展纯电车,并且发展混动车”不符合逻辑规则,该句话既包含联言支,还包含不相容和相容判断的关键词,故C不选。新质生产力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实践成果,故D不选。故本题选A。]8.D [《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所规定的这些条件是合格工地的充分必要条件,不是断定合格工地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所以不构成选言判断和联言判断,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9.A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能正确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反之则不然,所以①正确,②错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可以推断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③正确。“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与“党的建设”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错误。故本题选A。]10.C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只有p,才q,因而①是④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A错误。题中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③是④的一个必要条件,不是其选言支判断,B排除。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是一个联言判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因而①②③同时为真时,此前件为真,则④为真,C正确。联言判断中,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只要①②③一个为假,则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就为假,则④为假,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1.A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②不符合题意。“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这是联言判断,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2.B [“不日新者必日退”是说不追求新知识者就要退步,有前一种情况就必有后一种情况,应该是充分条件,而退步不一定是因为不追求新知识,②③错误。故本题选B。]13.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和“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都是假言判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一个联言判断,“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一个简单判断,故A正确,B、C、D排除。]14.不同意。①该同学的观点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即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②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③因此,此观点应表述为“只有做到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课时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假言判断目标导航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2.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1.理解假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 2.明确假言判断的性质,学会区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重点)一、假言判断的含义及构成1.含义: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_________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2.构成: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_________,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_________,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_________。二、假言判断的类型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1)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2)条件关系: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_________。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1)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2)条件关系: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_________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1)含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2)条件关系:有了这种情况,_________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想一想:以下为哪种假言判断?①当且仅当竞争对手推出投标时,小李才会报一个较高的价位。②如果明天下雨,那么会议延期。③方老师只有生病或有急事才不来上课。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⑤一旦黄河决口,后果就不堪设想。⑥只要肯登攀,世上无难事。4.假言判断的真假特征及前提(1)真假特征:它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_________能否成立。(2)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_________。想一想:在逻辑思维中,正确运用判断有何重要意义?1.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假言判断又叫关系判断。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概念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P那么Q”能表达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题1:明假言判断之结构[情境]越来越多国家正在看清,多年来,美国频频挥舞制裁“大棒”,受益的是自己,受苦的却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通百姓。人们不禁要问:美国无端发动的非法制裁,凭什么要发展中国家来买单?以别国人民生灵涂炭换自己盆满钵满,难道这就是美式制裁标榜的“正义”吗?欧洲内部反制裁呼声也与日俱增。德国餐饮联盟协会呼吁德国政府不要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否则“将对德国食品生产造成巨大影响”。法国能源巨头Engie总裁警告称,禁止进口俄天然气将对法国经济尤其是工业造成严重影响。英国财政部2022年4月22日公布的文件显示,英国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及其子公司授权于5月底前使用卢布支付俄天然气款项。任务 小组讨论:如果没有美国制裁,世界将会怎样?并对所作出判断的结构进行分析。归纳提升 条件联系与条件判断认识对象之间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其中有一种是条件联系。某一种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种情况的发生;某一种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种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认识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条件判断,即假言判断。议题2:析假言判断之真假[情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进入新发展阶段,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治保护体系,护航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据此,甲同学认为:只要完善知识产权法治保护体系,就能建设创新型国家。乙同学认为: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法治保护体系,就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任务 小组商议:运用判断的有关知识,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予以评析。归纳提升1.假言判断的真假判定(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p q 如果p,那么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真假 假 真(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p q 只有p,才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假假 假 真(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前件p 后件q 当且仅当p,则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真2.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有之则必然,无之必不然。考向一 假言判断的含义与构成[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1 (2023·荆州高二期末)一般认为,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据此,就国家和上述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作出的假言判断,正确的是( )①一个政治实体只有具备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这些基本构成要素,才能称其为国家②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不仅有人口,而且要有领土、政权和主权这些基本构成要素③只有一个政治实体是国家,才会具有人口、或领土、或政权、或主权这些基本构成要素④如果一个政治实体是国家,那么它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四个基本要素构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二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2 (2024·全国新课标卷)某市就地铁客流高峰时段调价举行听证会。有人认为,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 )A.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B.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是不能减轻客流压力C.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考向三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3 (2024·濮阳高二期中)军官:“你多大了?”中年人:“45岁了。”军官:“你年龄太大了,不能当兵了,回去吧。”中年人:“请问你多大了?”军官:“42岁。”中年人:“嗯,好吧,那我就当军官好了。”军官反问中年人:“你不当兵,怎么当军官呢?”由此可以推出( )①即使当了兵,也不一定能当军官②如果年龄适合,就一定能当兵③即使年龄适合,也不一定能当兵④如果当了兵,就一定能当军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四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4 (2024·濮阳高二期中)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假言判断相应地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犯罪”是“违法”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B.“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C.“吸烟”是“患肺癌”的充分条件D.“能被2整除”是“一个数是偶数”的充分必要条件答案精析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一、1.条件 2.前件 后件 联结项 二、1.(2)充分条件 2.(2)不可缺少 3.(1)充分 必要 (2)必将 想一想 ①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②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③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④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⑤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⑥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4.(1)条件关系 (2)条件关系 想一想 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易错矫正1.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2.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3.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4.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5.“如果P那么Q”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议题1 (1)学生自由发言,比如:如果没有美国制裁,那么物价不会上涨得太过荒唐。(2)前件:没有美国制裁;后件:物价不会上涨得太过荒唐;联结词:如果……那么……。议题2 (1)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了保护创新、尊重知识价值的良好环境,但不一定就能促进创新,所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创新之间不是充分条件关系,而是必要条件关系。所以甲同学的观点不成立。(2)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如果不能有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就不能很好地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就不能很好地促进创新。乙同学看到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创新之间的必要条件关系,乙同学的观点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以观点成立。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例1 B [“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不仅有人口,而且要有领土、政权和主权这些基本构成要素”,这是联言判断,②不符合题意。“只有一个政治实体是国家,才会具有人口、或领土、或政权、或主权这些基本构成要素”,这是相容选言判断,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例2 B [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规则是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题干只能表述出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是减轻客流压力的充分条件,不能判断出是不是必要条件,因此A判断不一定为假,排除。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则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一定能减轻客流压力,因此不能减轻客流压力为假,B符合题意。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前件假,后件不一定为假,因此也能减轻客流压力不一定为假,C排除。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即后件为真,前件不一定为假,即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不一定为假,D排除。]例3 A [“你不当兵,怎么当军官呢?”这句话强调当兵是当军官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指的是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所以不当兵一定不可能当军官,即使当了兵,也不一定能当军官,①符合题意,④排除。“你年龄太大了,不能当兵了”这句话强调年龄适合是能当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指的是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所以年龄不适合一定不可能当兵,即使年龄适合,也不一定能当兵,②排除,③符合题意。]例4 D [犯罪一定是违法的,所以“犯罪”是“违法”的充分条件,A错误。认识错误不一定能改正错误,但改正错误一定认识到了错误,所以“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B错误。前件和后件无法相互推出,“吸烟”与“患肺癌”不构成条件关系,C错误。前件和后件可以相互推出,“能被2整除”是“一个数是偶数”的充分必要条件,D正确。](共36张PPT)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假言判断课时3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课标要求:1.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2.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1.理解假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2.明确假言判断的性质,学会区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重点)学习目标内容索引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1.含义: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_____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2.构成: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_____,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____,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_______。一、假言判断的含义及构成条件前件后件联结项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1)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2)条件关系: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_________。二、假言判断的类型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1)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2)条件关系: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_________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不可缺少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1)含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_____和_____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2)条件关系:有了这种情况,_____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充分必要必将想一想以下为哪种假言判断?①当且仅当竞争对手推出投标时,小李才会报一个较高的价位。②如果明天下雨,那么会议延期。③方老师只有生病或有急事才不来上课。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⑤一旦黄河决口,后果就不堪设想。⑥只要肯登攀,世上无难事。提示 ①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②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③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④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⑤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⑥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4.假言判断的真假特征及前提(1)真假特征:它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_________能否成立。(2)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_________。条件关系条件关系想一想在逻辑思维中,正确运用判断有何重要意义?提示 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1.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假言判断又叫关系判断。2.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纠正: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纠正: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3.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4.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概念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纠正: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纠正: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5.“如果P那么Q”能表达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纠正:“如果P那么Q”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返回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越来越多国家正在看清,多年来,美国频频挥舞制裁“大棒”,受益的是自己,受苦的却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通百姓。人们不禁要问:美国无端发动的非法制裁,凭什么要发展中国家来买单?以别国人民生灵涂炭换自己盆满钵满,难道这就是美式制裁标榜的“正义”吗?欧洲内部反制裁呼声也与日俱增。德国餐饮联盟协会呼吁德国政府不要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否则“将对德国食品生产造成巨大影响”。法国能源巨头Engie总裁警告称,禁止进口俄天然气将对法国经济尤其是工业造成严重影响。英国财政部2022年4月22日公布的文件显示,英国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及其子公司授权于5月底前使用卢布支付俄天然气款项。议题1:明假言判断之结构情境任务 小组讨论:如果没有美国制裁,世界将会怎样?并对所作出判断的结构进行分析。提示 (1)学生自由发言,比如:如果没有美国制裁,那么物价不会上涨得太过荒唐。(2)前件:没有美国制裁;后件:物价不会上涨得太过荒唐;联结词:如果……那么……。条件联系与条件判断认识对象之间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其中有一种是条件联系。某一种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种情况的发生;某一种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种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认识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条件判断,即假言判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进入新发展阶段,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治保护体系,护航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据此,甲同学认为:只要完善知识产权法治保护体系,就能建设创新型国家。乙同学认为: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法治保护体系,就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议题2:析假言判断之真假情境任务 小组商议:运用判断的有关知识,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予以评析。提示 (1)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了保护创新、尊重知识价值的良好环境,但不一定就能促进创新,所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创新之间不是充分条件关系,而是必要条件关系。所以甲同学的观点不成立。(2)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如果不能有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就不能很好地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就不能很好地促进创新。乙同学看到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创新之间的必要条件关系,乙同学的观点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以观点成立。1.假言判断的真假判定(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p q 如果p,那么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真假 假 真(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p q 只有p,才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假假 假 真(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前件p 后件q 当且仅当p,则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真2.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有之则必然,无之必不然。返回知识小结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考向一 假言判断的含义与构成[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1 (2023·荆州高二期末)一般认为,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据此,就国家和上述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作出的假言判断,正确的是①一个政治实体只有具备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这些基本构成要素,才能称其为国家②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不仅有人口,而且要有领土、政权和主权这些基本构成要素③只有一个政治实体是国家,才会具有人口、或领土、或政权、或主权这些基本构成要素④如果一个政治实体是国家,那么它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四个基本要素构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依据材料信息,“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可知,一个政治实体只有具备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这些基本构成要素,才能称其为国家;也可以推导出,如果一个政治实体是国家,那么它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四个基本要素构成,①④符合题意。“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不仅有人口,而且要有领土、政权和主权这些基本构成要素”,这是联言判断,②不符合题意。“只有一个政治实体是国家,才会具有人口、或领土、或政权、或主权这些基本构成要素”,这是相容选言判断,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考向二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2 (2024·全国新课标卷)某市就地铁客流高峰时段调价举行听证会。有人认为,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A.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B.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是不能减轻客流压力C.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规则是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题干只能表述出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是减轻客流压力的充分条件,不能判断出是不是必要条件,因此A判断不一定为假,排除。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则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一定能减轻客流压力,因此不能减轻客流压力为假,B符合题意。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前件假,后件不一定为假,因此也能减轻客流压力不一定为假,C排除。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即后件为真,前件不一定为假,即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不一定为假,D排除。考向三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3 (2024·濮阳高二期中)军官:“你多大了?”中年人:“45岁了。”军官:“你年龄太大了,不能当兵了,回去吧。”中年人:“请问你多大了?”军官:“42岁。”中年人:“嗯,好吧,那我就当军官好了。”军官反问中年人:“你不当兵,怎么当军官呢?”由此可以推出①即使当了兵,也不一定能当军官②如果年龄适合,就一定能当兵③即使年龄适合,也不一定能当兵④如果当了兵,就一定能当军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你不当兵,怎么当军官呢?”这句话强调当兵是当军官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指的是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所以不当兵一定不可能当军官,即使当了兵,也不一定能当军官,①符合题意,④排除。“你年龄太大了,不能当兵了”这句话强调年龄适合是能当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指的是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所以年龄不适合一定不可能当兵,即使年龄适合,也不一定能当兵,②排除,③符合题意。考向四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4 (2024·濮阳高二期中)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假言判断相应地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犯罪”是“违法”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B.“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C.“吸烟”是“患肺癌”的充分条件D.“能被2整除”是“一个数是偶数”的充分必要条件√犯罪一定是违法的,所以“犯罪”是“违法”的充分条件,A错误。认识错误不一定能改正错误,但改正错误一定认识到了错误,所以“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B错误。前件和后件无法相互推出,“吸烟”与“患肺癌”不构成条件关系,C错误。前件和后件可以相互推出,“能被2整除”是“一个数是偶数”的充分必要条件,D正确。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课时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假言判断 练习(含解析).docx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课时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假言判断 学案(含答案).docx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课时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假言判断.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