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单元提升(二)(课件 学案,共2份打包)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单元提升(二)(课件 学案,共2份打包)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单元提升(二)
1.推理的规则
性质判断 换质推理 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改变前提判断的质;改变谓项
换位推理 不改变联项;主项和谓项位置互换;依据规则“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检查新主项与新谓项的周延情况
三段论推理 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复合判断 联言推理 各联言支真,则联言判断真;联言判断真,则各联言支真
选言推理 相容的选言推理 否定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肯定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肯定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 ①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肯定前件就可肯定后件 ②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否定后件就可否定前件
必要条件 ①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否定前件就可否定后件 ②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肯定后件就可肯定前件
充要条件 ①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 ②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求同法 求异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共变法 剩余法
区别 特点 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 既求同也求异 求量的变化 从余果求余因
适用范围 常在观察认识对象时使用 在科学实验中常被采用,而且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 在无法满足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其他情况”严格的条件要求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求同与求异的推广形式 在很多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应用,一般适用于量的变化的场合 常被应用于科学探索和司法工作中
要求 或注 意事项 多观察该现象出现的不同场合;排除与被研究对象无因果联系的相同情况 两场合有无其他的差异情况;两场合唯一不同的这种情况,是被研究对象的整个原因还是部分原因 不能把求同求异并用法跟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简单相加混同起来 共变法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应用,否则结论不可靠。我们可把差异法看作共变法的特殊场合 剩余法必须在判明被考察对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础上使用
联系 ①求因果五法都是根据某个现象与另一个现象在某些场合里所显示的关系,从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断定某个现象与另一现象间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因果性联系 ②我们运用判明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要注意综合运用,相互补充它们的不足,这样就能更可靠地确定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巧用推理,驳斥谬误
热点素材
“一带一路”从倡议到落实,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欢迎,然而,①少数西方国家或者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或者把债务陷阱、破坏环境、滋生腐败、缺乏透明度等说辞强加给“一带一路”……这些借题发挥,炒作、抹黑中国的言论正是西方社会杜撰的“中国威胁论”的体现。在西方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强大起来后纷纷扮演霸王或图谋扮演霸王的角色。据此,②西方学者认为:“‘国强必霸’是历史兴衰的规律,任何国家都不会例外,中国也将无法摆脱这种历史逻辑。”③然而,这是西方国家自身历史演变的真实写照,是基于西方的社会历史得出的结论。
知识链接
信息点① 机械类比:西方国家与中国在国家性质、文化传统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学者将中国的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发展道路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信息点② 西方学者由“所有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国强必霸’”,虽然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虚假,不能保证结论真实
信息点③ 所有国家“国强必霸”,只是根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历史推断出的结论,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或然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创新演练
1.(2024·哈尔滨一模)只有做到准确把握概念、正确运用判断、精确进行推理,思维才能合乎逻辑的要求。下列分析中,符合逻辑规则的是(  )
①A与B是相邻省份,B与C是相邻省份——这里的“相邻省份”属于非传递关系
②新疆是民族自治区,新疆是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因此,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就是民族自治区。——这个三段论推理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③支持者都是投赞成票的。——通过换质推理可以推出“支持者不是投反对票的”
④电脑坏了或者是硬件的问题,或者是软件的问题。——通过“硬件没有问题”一定可以推断出“软件有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安徽一模)按照体教融合的要求,安徽省某校开设了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课。一天,三名男生甲、乙、丙在操场门口遇到了三名女生a、b、c。男生问女生参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课,一名女生说:“我们分别上羽毛球课、排球课、乒乓球课。至于我们各自上了哪门课,你们猜猜看。”男生想了一会,分别作了以下猜断:
甲 a上羽毛球课 b上排球课
乙 a上排球课 c上羽毛球课
丙 a上乒乓球课 b上羽毛球课
女生听后说:“你们每个人都猜对了一半。据此判断,女生a、b、c上的体育活动课分别是(  )
A.羽毛球课、乒乓球课、排球课
B.乒乓球课、羽毛球课、排球课
C.乒乓球课、排球课、羽毛球课
D.排球课、羽毛球课、乒乓球课
3.(2024·辽宁一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全局,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学们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部分讲话内容进行分析并得出下列思考启示,其中正确的是(  )
讲话摘录 思考启示
①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启示我们如果没有合作共赢,就无法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
②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这是一个关系判断,启示广大青年要激发无限创造潜力
③只要始终做到自身硬,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具有坚如磐石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力量 这是一个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启示我们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④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与亚洲、世界相互影响、相互需要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精析
创新演练
1.B [小项“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在结论中是周延的,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因此该推理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②错误。支持者都是投赞成票的,通过换质推理可以推出“支持者不是不投赞成票的”,③错误。]
2.C [“我们分别上羽毛球课、排球课、乒乓球课”表明三者是不相容的。如果a上羽毛球课,甲的前半句是对的,则乙、丙的前半句是错的,每个人都猜对了一半,所以后半句是正确的,而c上羽毛球课与b上羽毛球课相冲突,故A错误。如果a上乒乓球课,则丙的前半句是对的,则甲、乙的前半句错,后半句对,则b上排球课,c上羽毛球课,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如果a上排球课,乙的前半句是对的,则甲、丙前半句不对,后半句是正确的,而b上排球课与b上羽毛球课是冲突的,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B [①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推理时否定前件可以否定后件,正确。②是联言判断,不是关系判断,错误。③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而不是充要条件假言判断,错误。④是联言判断,推理时可运用分解式推出“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与亚洲、世界相互影响、相互需要的关系,正确。故本题选B。](共22张PPT)
单元提升(二)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
内容索引
构建知识体系
拓展核心知识
链接热点素材
构建知识体系
返回
拓展核心知识
1.推理的规则
性质判断 换质推理 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改变前提判断的质;改变谓项
换位推理 不改变联项;主项和谓项位置互换;依据规则“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检查新主项与新谓项的周延情况
三段论推理 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复合判断 联言推理 各联言支真,则联言判断真;联言判断真,则各联言支真
选言推理 相容的选言推理 否定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肯定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肯定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复合判断 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 ①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肯定前件就可肯定后件
②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否定后件就可否定前件
必要条件 ①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否定前件就可否定后件
②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肯定后件就可肯定前件
充要条件 ①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
②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求同法 求异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共变法 剩余法
区别 特点 异中 求同 同中求异 既求同也求异 求量的变化 从余果求余因
适用范围 常在观察认识对象时使用 在科学实验中常被采用,而且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 在无法满足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其他情况”严格的条件要求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求同与求异的推广形式 在很多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应用,一般适用于量的变化的场合 常被应用于科学探索和司法工作中
求同法 求异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共变法 剩余法
区别 要求 或注 意事项 多观察该现象出现的不同场合;排除与被研究对象无因果联系的相同情况 两场合有无其他的差异情况;两场合唯一不同的这种情况,是被研究对象的整个原因还是部分原因 不能把求同求异并用法跟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简单相加混同起来 共变法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应用,否则结论不可靠。我们可把差异法看作共变法的特殊场合 剩余法必须在判明被考察对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础上使用
求同法 求异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共变法 剩余法
联系 ①求因果五法都是根据某个现象与另一个现象在某些场合里所显示的关系,从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断定某个现象与另一现象间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因果性联系 ②我们运用判明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要注意综合运用,相互补充它们的不足,这样就能更可靠地确定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返回
链接热点素材
巧用推理,驳斥谬误
热点素材
  “一带一路”从倡议到落实,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欢迎,然而,①少数西方国家或者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或者把债务陷阱、破坏环境、滋生腐败、缺乏透明度等说辞强加给“一带一路”……这些借题发挥,炒作、抹黑中国的言论正是西方社会杜撰的“中国威胁论”的体现。在西方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强大起来后纷纷扮演霸王或图谋扮演霸王的角色。据此,②西方学者认为:“‘国强必霸’是历史兴衰的规律,任何国家都不会例外,中国也将无法摆脱这种历史逻辑。”③然而,这是西方国家自身历史演变的真实写照,是基于西方的社会历史得出的结论。
知识链接
信息点① 机械类比:西方国家与中国在国家性质、文化传统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学者将中国的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发展道路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信息点② 西方学者由“所有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国强必霸’”,虽然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虚假,不能保证结论真实
信息点③ 所有国家“国强必霸”,只是根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历史推断出的结论,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或然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1.(2024·哈尔滨一模)只有做到准确把握概念、正确运用判断、精确进行推理,思维才能合乎逻辑的要求。下列分析中,符合逻辑规则的是
①A与B是相邻省份,B与C是相邻省份——这里的“相邻省份”属于非传递关系
②新疆是民族自治区,新疆是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因此,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就是民族自治区。——这个三段论推理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③支持者都是投赞成票的。——通过换质推理可以推出“支持者不是投反对票的”
④电脑坏了或者是硬件的问题,或者是软件的问题。——通过“硬件没有问题”一定可以推断出“软件有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创新演练
小项“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在结论中是周延的,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因此该推理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②错误。
支持者都是投赞成票的,通过换质推理可以推出“支持者不是不投赞成票的”,③错误。
2.(2024·安徽一模)按照体教融合的要求,安徽省某校开设了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课。一天,三名男生甲、乙、丙在操场门口遇到了三名女生a、b、c。男生问女生参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课,一名女生说:“我们分别上羽毛球课、排球课、乒乓球课。至于我们各自上了哪门课,你们猜猜看。”男生想了一会,分别作了以下猜断:
甲 a上羽毛球课 b上排球课
乙 a上排球课 c上羽毛球课
丙 a上乒乓球课 b上羽毛球课
女生听后说:“你们每个人都猜对了一半。据此判断,女生a、b、c上的体育活动课分别是
A.羽毛球课、乒乓球课、排球课
B.乒乓球课、羽毛球课、排球课
C.乒乓球课、排球课、羽毛球课
D.排球课、羽毛球课、乒乓球课

甲 a上羽毛球课 b上排球课
乙 a上排球课 c上羽毛球课
丙 a上乒乓球课 b上羽毛球课
“我们分别上羽毛球课、排球课、乒乓球课”表明三者是不相容的。如果a上羽毛球课,甲的前半句是对的,则乙、丙的前半句是错的,每个人都猜对了一半,所以后半句是正确的,而c上羽毛球课与b上羽毛球课相冲突,故A错误。
如果a上乒乓球课,则丙的前半句是对的,则甲、乙的前半句错,后半句对,则b上排球课,c上羽毛球课,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如果a上排球课,乙的前半句是对的,则甲、丙前半句不对,后半句是正确的,而b上排球课与b上羽毛球课是冲突的,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2024·辽宁一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全局,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学们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部分讲话内容进行分析并得出下列思考启示,其中正确的是
讲话摘录 思考启示
①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启示我们如果没有合作共赢,就无法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
②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这是一个关系判断,启示广大青年要激发无限创造潜力
③只要始终做到自身硬,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具有坚如磐石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力量 这是一个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启示我们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④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与亚洲、世界相互影响、相互需要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推理时否定前件可以否定后件,正确。
②是联言判断,不是关系判断,错误。
③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而不是充要条件假言判断,错误。
④是联言判断,推理时可运用分解式推出“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与亚洲、世界相互影响、相互需要的关系,正确。故本题选B。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