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提升(三)(课件 +学案,共2份打包)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单元提升(三)(课件 +学案,共2份打包)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单元提升(三)
1.理解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综合离不开分析,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分析与综合是相互渗透的,并不存在纯粹的分析或综合,分析过程中包含有综合的因素,综合过程中也存在分析的成分。分析与综合是相互转化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就表现为“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这样相互转化、无限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由此构成了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运动。
2.正确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并非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2)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变化发展的终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后,事物又在新质基础上开始了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地向前发展。
(3)质变不等于发展,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质变,倒退的、下降的质变不是发展。
(4)适度原则并不排斥质的飞跃。适度原则强调在原有质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量变,质的飞跃则强调突破原有限制。
3.辩证否定观: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4.认识发展的历程
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经过科学的思维抽象和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认识上升为思维具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认识的终结,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不断发展。此外,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因此,二者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热点素材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5%左右。①这是在客观、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稳大盘、挖潜力、保民生、防风险等各方面因素的结果。②这一增长目标符合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既回归当前的合理增速区间,又充分考虑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长期挑战,传递出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信号,做好了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的统筹与衔接,③有利于社会各界提升信心、稳定预期,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知识链接
信息点① 坚持了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
信息点② 掌握适度原则,注重把握“分寸”,得中处之
信息点③ 坚持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创新演练
1.(2024·北京高二阶段练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这一预期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需要。经济增速如果过低,可能导致风险增加;设定过高,则不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确立(  )
①坚持了整体性的辩证思维方法
②注重把握“分寸”,不走极端化
③是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的结果
④实现了间断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大连一模)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制定既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又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该目标的制定(  )
①兼顾了需要和可能,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②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间断性与飞跃性的辩证统一
③运用类比推理和联想的思维方法得出可靠结论
④从整体性和动态性的角度预见经济的增长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个新时代的主要矛盾谋篇布局,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新时代新矛盾
1956年 1981年 2017年
党的八大认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认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有人认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予以评析。
答案精析
创新演练
1.A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确立,是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的结果,③说法错误。应该是坚持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2.B [应该是坚持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统一,②说法错误。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得出可靠结论”说法错误,③排除。故本题选B。]
3.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发生变化,这一过程确实包含着渐进的、连续性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但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原有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得到解决,这一过程就会发生中断,新的主要矛盾就会产生。所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还包含着飞跃和质变。我们应该以统一性观念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共20张PPT)
单元提升(三)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
内容索引
构建知识体系
拓展核心知识
链接热点素材
构建知识体系
返回
拓展核心知识
1.理解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综合离不开分析,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分析与综合是相互渗透的,并不存在纯粹的分析或综合,分析过程中包含有综合的因素,综合过程中也存在分析的成分。分析与综合是相互转化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就表现为“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这样相互转化、无限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由此构成了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运动。
2.正确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并非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2)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变化发展的终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后,事物又在新质基础上开始了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地向前发展。
(3)质变不等于发展,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质变,倒退的、下降的质变不是发展。
(4)适度原则并不排斥质的飞跃。适度原则强调在原有质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量变,质的飞跃则强调突破原有限制。
3.辩证否定观: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4.认识发展的历程
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经过科学的思维抽象和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认识上升为思维具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认识的终结,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不断发展。此外,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因此,二者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返回
链接热点素材
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热点素材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5%左右。①这是在客观、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稳大盘、挖潜力、保民生、防风险等各方面因素的结果。②这一增长目标符合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既回归当前的合理增速区间,又充分考虑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长期挑战,传递出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信号,做好了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的统筹与衔接,③有利于社会各界提升信心、稳定预期,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知识链接
信息点① 坚持了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
信息点② 掌握适度原则,注重把握“分寸”,得中处之
信息点③ 坚持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1.(2024·北京高二阶段练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这一预期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需要。经济增速如果过低,可能导致风险增加;设定过高,则不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确立
①坚持了整体性的辩证思维方法
②注重把握“分寸”,不走极端化
③是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的结果
④实现了间断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创新演练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确立,是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的结果,③说法错误。
应该是坚持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2.(2024·大连一模)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制定既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又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该目标的制定
①兼顾了需要和可能,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②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间断性与飞跃性的辩证统一
③运用类比推理和联想的思维方法得出可靠结论
④从整体性和动态性的角度预见经济的增长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制定,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又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结果,①符合题意。
应该是坚持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统一,②说法错误。
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得出可靠结论”说法错误,③排除。
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制定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需要,体现了坚持了整体性和动态性的辩证思维方法,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个新时代的主要矛盾谋篇布局,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新时代新矛盾】
1956年 1981年 2017年
党的八大认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认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有人认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予以评析。
答案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发生变化,这一过程确实包含着渐进的、连续性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但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原有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得到解决,这一过程就会发生中断,新的主要矛盾就会产生。所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还包含着飞跃和质变。我们应该以统一性观念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