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打包)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打包)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课时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分值:50分]
选择题1~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2024·双鸭山模拟预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据说,有一次,司马光跟几个小伙伴在后院玩耍。有一个孩子淘气,爬到一口大水缸上,结果失足掉进去了。水缸深,孩子小,眼看小伙伴就要淹死,其他的孩子都吓傻了,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伙伴因此得救。司马光的聪明之处在于(  )
①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②对已有的有关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③对已有事物的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④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河北高三期末)超市面临周末顾客流量大、排队等候时间长导致的销量不佳问题。超市采取逆向策略,在收银台旁增设小商品货架。此举既解决了顾客等待时的无聊,又提升了销量。该超市取得的成功,是因为(  )
①善于使用形象思维,运用联想触及本质
②灵活运用创新思维,突破常规解决问题
③科学使用聚合思维,集中信息寻求联系
④正确运用逆向思维,反向思考事物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苏州高三统考期末)只要动动手指,外卖就能很快送到家,就能见到想见的人……“快”几乎贯穿了我们整个生活;同时,“快”也加重了人们的焦虑和不安。每个人都害怕被时代和生活所抛弃,都希望通过快速、便捷的方式实现人生的改变。可现实是,低成本赢得高回报永远是小概率事件,真正有价值的回报都需要积累和沉淀。材料告诉我们(  )
A.事物都包含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
B.事物发展是间断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C.要坚持适度思维,防止过犹不及
D.要善用逆向思维,转换认识视角
4.(2024·辽宁高二期末)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下列选项对如图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根据快乐者和失败者之间内在的联系作出类比推理
B.通过简略化的方式形成对人生百态的思维抽象认识
C.坚持用动态性思维,能把握对快乐与否的本质认识
D.事物既对立又统一,要坚持以逆向思维寻求新的认识
5.(2024·河北高三期末)有一家电影院,常有戴帽子的妇女去看电影。帽子挡住了后面观众的视线。大家请电影院经理发个场内禁止戴帽子的通告。经理摇摇头说:“这不太妥当,只有允许她们戴帽子才行。”大家听了,不知何意,感到很是失望。第二天,影片放映之前,经理在银幕上映出了一则通告:“本院为了照顾衰老的女客人,可允许她们照常戴帽子,在放映电影时不必摘下。”通告一出,所有女客人都摘下了帽子。这说明(  )
A.想象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B.发散和聚合都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
C.所有问题都是用常规方法就能有效解决的
D.发挥思维正逆互补作用会产生创新性成果
6.(2024·秦皇岛高二统考期末)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下列能体现逆向思维的俗语是(  )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④班门弄斧,自不量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4·湖北高三期末)一位大爷到菜市场买菜,挑了3个西红柿到秤盘,摊主称了下:“一斤半3块7。”大爷:“做汤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红柿。摊主:“一斤二两3块。”正当身边人想提醒大爷注意秤时,大爷从容地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去掉的那个大西红柿,潇洒地走开了。从逆向思维角度来看,这位大爷(  )
①突破陈规看问题,实现了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②进行了反向求索,实现了“不利”向“有利”的转化
③转换认识视角,对涉及事物的存在状态作转换性思考
④汲取先前的经验,通过位置变迁寻求解决问题新思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4·六安二模)一个自助餐厅因顾客浪费严重而效益不好,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餐厅规定:凡是浪费食物者罚款10元,结果生意一落千丈。后经人提点将售价提高10元,规定改为:凡没有浪费食物者奖励10元,结果生意火爆且杜绝了浪费行为。关于这个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汲取先前经验,通过位置变迁寻求解决问题新思路
②恰当运用逆向思维能帮助我们开创事物发展新局面
③掌握逆向思维的“逆”才能有效运用正向思维的“正”
④进行反向求索,实现了从“不利”向“有利”的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4·苏州高三期末)宋真宗年间,皇宫失火。丁谓受命主持重建皇宫。工期短、任务重,既要清理废墟,又要挖土烧砖,还要运进大量建筑材料。丁谓命令从宫前大街取土烧砖,大街成了大沟;再将汴河水引入沟中,用船将建筑材料运至宫门口;皇宫修好后,将废弃瓦砾回填沟中,水沟又变成街道。一举三得,省下费用以亿万计。在此工程中,丁谓(  )
A.对已有的事物功能的认识作了反向思考
B.坚持问题导向,运用了迁移等联想思维
C.注重多路探索,努力寻找多样化解决方案
D.坚持辩证分合,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因素
10.(2024·温州二模)在2024年央视春晚魔术表演中,主持人小小的失误反而使得节目效果更具戏剧化。春晚节目组没有刻意回避这次演出事故,而是将其作为节目亮点在网上大力宣传,为人们的年味增添了一丝喜悦。由此可见,春晚节目组的处理方式体现了(  )
①辩证否定,在否定中包含对事物的肯定
②辩证分合,通过分析来把握事物的整体
③发散思维,发挥非逻辑制约的畅想功能
④逆向思维,反向思考已有事物的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4·秦皇岛高三期末)盐碱化被称为土地“顽疾”。河北沧州南皮县科研工作者改变靠灌溉淡水、淋洗地表盐分等降低土壤盐分的传统方法,利用当地地下咸水资源丰富的特点,采取咸水结冰灌溉、微咸水灌溉等方式,结合水盐运行规律改良盐碱地,成效显著。这表明(  )
①运用创新思维可以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②恰当运用逆向思维能帮助我们开创事物发展新局面
③对事物结构顺序进行反向思考有助于发现事物新功用
④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有效运用逆向思维的“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4·重庆高三期末)不能把逆向思维等同于逆反心理。逆向思维是问题导向下的创新思维,如司马光砸缸,小孩不能将溺水的人拉离出水,就想法让水离开人,虽毁了缸,但救了人;逆反心理则是对抗性的人格心理,凡事与人对着干,往往违背规律和规则,不具有建设性,而带有很大的破坏性。这说明(  )
①逆向思维应当合理,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盲目反向思考并反向行动
②应率先考虑用逆向思维,结合使用正向思维
③创新性的逆向思维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思维的结果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④逆反心理是错误行为,必须予以批评制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2024·江北高二期末)甲从网上买了一箱水果,收到货后发现有半箱水果是坏的,商家却拒不退换货。实在没有办法,甲就到超市买了两箱特别好的水果,然后拍照给商家评价,“花了一箱水果的钱,却收到了两箱水果,感谢卖家买一赠一,水果个个饱满新鲜,真是太划算了”。几天过后,该店被投诉关闭了,评论里其他买家都在评论为什么自己收到的水果品质很差,同时催问商家何时发送赠送的那一箱水果。由此可见(  )
①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的效果更好
②创新思维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③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互为前提、互相补充
④人们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往往会采用逆向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11分)(2024·天津滨海新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逆向思维有多强大?巴菲特说如果你能总是反着想,就能超越90%的人。
例如:一名摄影师为了解决拍照时总有人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眨眼睛这个问题,摄影师采取了逆向思维,在拍照前,他让大家都闭上眼睛,然后摄影师喊“一、二、三”,到“三”时,大家集体睁开眼睛。因为大家都是突然睁开眼睛的,所以不会马上再眨眼,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照片上的眼睛也都炯炯有神。
请根据所学知识,谈谈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
答案精析
1.A [材料未涉及事物的功能和结构顺序,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C [材料体现的是逆向思维,未涉及使用形象思维与聚合思维,①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D [A在材料中未体现,与题意不符,排除。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B错误。材料不涉及适度思维,C排除。]
4.D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漫画未强调“胜利”和“失败”在属性上是否相同或相似,A排除。简略化是思维抽象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漫画未体现“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也不是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B排除。动态性是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性质,漫画未强调“运动、变化、发展”,C排除。]
5.D [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且材料未体现联想思维的方法,故A不符合题意;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故B表述错误;实践中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需要独特性的创新思维,故C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6.C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反向求索,去思考、解决问题,属于逆向思维,②③入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门弄斧,自不量力属于正向思维,①④排除。]
7.C [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属于创新思维的特征,不属于逆向思维角度,①不符合题意。逆向思维是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而不是汲取先前的经验,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8.D [材料充分运用逆向思维,进行了反向求索,实现了从“不利”向“有利”的转化,②④正确。材料未体现联想思维中的迁移,①不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有效运用逆向思维的“逆”,③错误。故本题选D。]
9.A [材料没有涉及迁移等联想思维,B不符合题意。发散思维注重多路探索,努力寻找多样化解决方案,材料没有涉及发散思维,C不符合题意。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D错误。故本题选A。]
10.B [分析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要形成对事物整体性的认识,需要运用综合的方法,②说法错误。联想思维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1.A [材料没有体现对事物结构顺序进行反向思考,也没有体现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2.B [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往往在正向思维不能取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逆向思维,②说法错误。逆反心理只是不良心理,不是错误行为,应予以心理疏导正确引导,而不是一味批评制止,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3.D [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①说法错误。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14.(1)逆向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是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从而实现创新的目的。
(2)逆向思维,人们可以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拍照时总有人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眨眼睛这个问题,摄影师让大家拍照前都闭眼,然后摄影时集体睁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时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 2.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 1.掌握逆向思维的含义,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 2.掌握如何进行逆向思维和如何做到正逆互补,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重点) 3.培养逆向思维或正逆互补解决问题,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和反向求索能力。 4.养成敢于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和突破思维定式的思维品质,不断探索与创新。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1.客观依据: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_________的性质与功能。
2.含义: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_________、构成要素的_________、功能结构的_________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_________的目的。
想一想:逆向思维就是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倒着来”吗?
3.逆向思维的方法
(1)对事物_________进行反向思考。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_________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_________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_________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1.逆向思维的要求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如果不顾_________,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2)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_________”,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_________”。
2.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1)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2)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_________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_______的成果。
3.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1)目的: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人们运用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_________,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_________。
(2)联系: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的。
1.逆向思维不属于创新思维。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固定不变的。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逆向思维需要具备一定逆反心理。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题1:反向思考——正确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
[情境]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任务1 小组讨论:最后一种分粥方法运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任务2 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具体角度进行这种思维?
归纳提升 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
(1)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如动与静、冷与热、甜与苦、吸引与排斥、模糊与精细等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某种事物此时无用,彼时却会有用;此地无用,彼地却会有用;对此人无用,对他人却会有用。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议题2:携手共进——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情境]
两个推销员到一个岛上去推销鞋。第一个推销员发现这个岛上的人们没有穿鞋的习惯,都打赤脚。没有穿鞋,怎么推销鞋?他气馁了,马上发电报回去说:“鞋不要运来了,它在这个岛上没有销路。”第二个推销员来了,高兴得几乎晕过去。因为,他觉得这个岛上的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每个人都不穿鞋,要是一个人穿一双鞋,销量就不得了了。于是,他马上发电报回去:“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
任务1 小组讨论:这两个推销员分别采用了什么思维方式?第二个推销员能获得成功吗?
任务2 小组商议:生活中使用第二个推销员的思维方法要注意什么?
归纳提升 运用逆向思维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在采用正向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如果采用正向思维能够解决问题,而且解决得很好,就不必采用逆向思维。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是因为他根据“地心说”不能解释自己观察的天文现象,如果能够解释的话,哥白尼也就不会提出“日心说”了。
(2)逆向思维只能在只有正反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对某一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有很多种,而且这些方法都能解决问题,此时逆向思维就缺乏了必然性和有效性。
(3)不能简单地为了逆向而“逆向”,也不能盲目地“反向”,即逆向思维应当合“理”,符合客观规律,防止陷入逆反心理的误区。
考向一 逆向思维的含义[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1 (2024·乌鲁木齐三模)某时装店员工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弄了一个小洞,如果通过织补去补救,就是欺骗顾客。经理突发奇想,在小洞周围又弄了一些小洞并精于修饰。反而使裙子变得更加时尚,立刻被人买走。厂家得知后,照此设计生产了系列女装,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该时装店经理(  )
①大胆想象,为小洞赋予了新的功能
②顺势而为,发挥了意识的创造性
③反向求索,重新定位了小洞的价值
④另辟蹊径,调节了市场运行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考向二 逆向思维的方法[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2 (2024·浙江高三期末)逆向思维是一种反向求索。下列属于逆向思维中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的是(  )
A.转换场合,我们会发现“缺陷”可以转换为“优势”
B.在游客与动物关系中,可以将游客关在游览车中,让野生动物自由游荡
C.工厂锯木头,以前是木头不动锯子动,而台式电锯则是锯子不动木头动
D.声音高低让金属薄片颤动,金属薄片颤动也会使声音发生变化,爱迪生据此研制了留声机
例3 (2024·德州高二期末)夏天有“淄”有味,冬天“滨”至如归。从2023年的“淄博烧烤”到2024年初的新晋“顶流”哈尔滨,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藏着日积月累的努力。以游客的思维来换位思考,让游客感到被尊重,是经久不衰的成功密码。从科学思维角度看,淄博和哈尔滨的爆火得益于当地(  )
①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了反向思考
②坚持从创新思维出发,实现了自我否定和更新
③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坚持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
④把握了渐进性与连续性、飞跃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三 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4 (2024·菏泽高三期末)“海虾淡养”的第一步是把池子里的水调成接近海水的环境,虾苗引进来后先放在这个池子里养殖;第二步是虾苗入池后每天往池子里加入淡水,逐渐把池里的水盐度降下来;第三步是当池中的水环境和大塘里的水环境相似之后,把虾苗放进大塘里养殖。“海虾淡养”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有(  )
①运用了逆向思维,发挥了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②采用了分析方法,对养虾的各方面联系进行整体评估
③掌握了聚合思维,为海水和淡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④遵循了适度原则,把水盐度控制在海虾能适应的范围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精析
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
一、
1.相反相成 
2.反面 反面 反面 创新 
想一想 不是。这是把实际生活中的逆反心理当成了逆向思维。面对生活中的多种难题,要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若做什么事都“倒着来”“顶着干”,只能把问题搞乱。
3.(1)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 (2)存在状态 (3)功能
(4)因果关系 
二、
1.(1)客观规律 (2)正 逆 
2.(2)联系 创新性 
3.(1)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
认识事物 新认识 (2)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易错矫正
1.逆向思维是通过反向求索,有利于解决难题,因而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
3.逆向思维不是什么事情都“倒着来”“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在自然科学领域不讲事物的确定性和精确性,在社会生活领域拒斥理想和崇高的思潮,就其思维方法而言,都不是我们所倡导的逆向思维。
4.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是哪种思维方法的效果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正向思考,也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若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可以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议题1 任务1 最后一种分粥方法运用了逆向思维。
任务2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议题2 任务1 (1)这两个推销员分别采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不同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
(2)第二个推销员能获得成功。针对同样一个问题,不同思维方式得出不同结论,其实践结果也是不同的。第二个推销员从实际出发,看到当地没有一个人穿鞋,因此动员每一个人穿上一双鞋,养成穿鞋的习惯是很有可能的,因此,他认为这里很有市场潜力,值得努力开发。
任务2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2)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
(3)要正逆互补,携手共进。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
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
例1 D [材料涉及逆向思维,而想象是联想思维和超前思维的方式,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时装店经理另辟蹊径,运用了逆向思维,但“调节了市场运行规律”的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D。]
例2 C [A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不符合题意。B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不符合题意。D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例3 A [应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创新思维出发,②错误。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④错误。]
例4 B [“海虾淡养”采用了综合方法,对养虾的各方面联系进行整体评估,②错误。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迁移属于联想思维,不是聚合思维,③不选。](共35张PPT)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时2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
课标要求:
1.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
2.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
1.掌握逆向思维的含义,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
2.掌握如何进行逆向思维和如何做到正逆互补,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重点)
3.培养逆向思维或正逆互补解决问题,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和反向求索能力。
4.养成敢于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和突破思维定式的思维品质,不断探索与创新。
学习目标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
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
1.客观依据: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_________的性质与功能。
2.含义: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_____、构成要素的_____、功能结构的_____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_____的目的。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相反相成
反面
反面
反面
创新
想一想
逆向思维就是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倒着来”吗?
提示 不是。这是把实际生活中的逆反心理当成了逆向思维。面对生活中的多种难题,要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若做什么事都“倒着来”“顶着干”,只能把问题搞乱。
3.逆向思维的方法
(1)对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反向思考。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_________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_____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_________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
存在状态
功能
因果关系
1.逆向思维的要求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如果不顾_________,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2)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____”,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____”。
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客观规律


2.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1)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2)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_____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_______的成果。
联系
创新性
3.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1)目的: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人们运用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
_____与_________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_________,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_______。
(2)联系: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__的。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逆向
思维
正向思维
认识事物
新认识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1.逆向思维不属于创新思维。
纠正:逆向思维是通过反向求索,有利于解决难题,因而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固定不变的。
纠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
3.逆向思维需要具备一定逆反心理。
纠正:逆向思维不是什么事情都“倒着来”“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在自然科学领域不讲事物的确定性和精确性,在社会生活领域拒斥理想和崇高的思潮,就其思维方法而言,都不是我们所倡导的逆向思维。
4.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纠正: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是哪种思维方法的效果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正向思考,也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若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可以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返回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议题1:反向思考——正确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
情境
任务1 小组讨论:最后一种分粥方法运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提示 最后一种分粥方法运用了逆向思维。
任务2 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具体角度进行这种思维?
提示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
(1)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如动与静、冷与热、甜与苦、吸引与排斥、模糊与精细等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某种事物此时无用,彼时却会有用;此地无用,彼地却会有用;对此人无用,对他人却会有用。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两个推销员到一个岛上去推销鞋。第一个推销员发现这个岛上的人们没有穿鞋的习惯,都打赤脚。没有穿鞋,怎么推销鞋?他气馁了,马上发电报回去说:“鞋不要运来了,它在这个岛上没有销路。”第二个推销员来了,高兴得几乎晕过去。因为,他觉得这个岛上的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每个人都不穿鞋,要是一个人穿一双鞋,销量就不得了了。于是,他马上发电报回去:“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
议题2:携手共进——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情境
任务1 小组讨论:这两个推销员分别采用了什么思维方式?第二个推销员能获得成功吗?
提示 (1)这两个推销员分别采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不同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
(2)第二个推销员能获得成功。针对同样一个问题,不同思维方式得出不同结论,其实践结果也是不同的。第二个推销员从实际出发,看到当地没有一个人穿鞋,因此动员每一个人穿上一双鞋,养成穿鞋的习惯是很有可能的,因此,他认为这里很有市场潜力,值得努力开发。
任务2 小组商议:生活中使用第二个推销员的思维方法要注意什么?
提示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2)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
(3)要正逆互补,携手共进。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
运用逆向思维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在采用正向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如果采用正向思维能够解决问题,而且解决得很好,就不必采用逆向思维。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是因为他根据“地心说”不能解释自己观察的天文现象,如果能够解释的话,哥白尼也就不会提出“日心说”了。
(2)逆向思维只能在只有正反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对某一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有很多种,而且这些方法都能解决问题,此时逆向思维就缺乏了必然性和有效性。
(3)不能简单地为了逆向而“逆向”,也不能盲目地“反向”,即逆向思维应当合“理”,符合客观规律,防止陷入逆反心理的误区。
返回
知识小结
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
考向一 逆向思维的含义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1 (2024·乌鲁木齐三模)某时装店员工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弄了一个小洞,如果通过织补去补救,就是欺骗顾客。经理突发奇想,在小洞周围又弄了一些小洞并精于修饰。反而使裙子变得更加时尚,立刻被人买走。厂家得知后,照此设计生产了系列女装,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该时装店经理
①大胆想象,为小洞赋予了新的功能
②顺势而为,发挥了意识的创造性
③反向求索,重新定位了小洞的价值
④另辟蹊径,调节了市场运行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在裙子被弄了小洞后,经理在不改变该小洞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补救而是增加小洞并精于修饰,从而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②符合题意。
高档裙子弄了一个小洞,经理运用逆向思维,不补反而增加小洞的数量,使小洞由弊端转化为优点,③符合题意。
材料涉及逆向思维,而想象是联想思维和超前思维的方式,①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时装店经理另辟蹊径,运用了逆向思维,但“调节了市场运行规律”的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D。
考向二 逆向思维的方法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2 (2024·浙江高三期末)逆向思维是一种反向求索。下列属于逆向思维中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的是
A.转换场合,我们会发现“缺陷”可以转换为“优势”
B.在游客与动物关系中,可以将游客关在游览车中,让野生动物自由游荡
C.工厂锯木头,以前是木头不动锯子动,而台式电锯则是锯子不动木头动
D.声音高低让金属薄片颤动,金属薄片颤动也会使声音发生变化,爱迪
 生据此研制了留声机

工厂锯木头,以前是木头不动锯子动,而台式电锯则是锯子不动木头动,体现的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C正确。
A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不符合题意。
B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不符合题意。
D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例3 (2024·德州高二期末)夏天有“淄”有味,冬天“滨”至如归。从2023年的“淄博烧烤”到2024年初的新晋“顶流”哈尔滨,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藏着日积月累的努力。以游客的思维来换位思考,让游客感到被尊重,是经久不衰的成功密码。从科学思维角度看,淄博和哈尔滨的爆火得益于当地
①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了反向思考
②坚持从创新思维出发,实现了自我否定和更新
③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坚持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
④把握了渐进性与连续性、飞跃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应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创新思维出发,②错误。
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④错误。
考向三 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4 (2024·菏泽高三期末)“海虾淡养”的第一步是把池子里的水调成接近海水的环境,虾苗引进来后先放在这个池子里养殖;第二步是虾苗入池后每天往池子里加入淡水,逐渐把池里的水盐度降下来;第三步是当池中的水环境和大塘里的水环境相似之后,把虾苗放进大塘里养殖。“海虾淡养”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有
①运用了逆向思维,发挥了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②采用了分析方法,对养虾的各方面联系进行整体评估
③掌握了聚合思维,为海水和淡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④遵循了适度原则,把水盐度控制在海虾能适应的范围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海虾淡养”采用了综合方法,对养虾的各方面联系进行整体评估,②错误。
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迁移属于联想思维,不是聚合思维,③不选。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