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阶段性评价(到第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阶段性评价(到第2章)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阶段性评价(到第2章)
1.(2024七上·嘉兴期中)依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最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立方米
B.某病人体温约为26摄氏度
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分米
D.袋装牛奶每包约为2.5毫升
【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A.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V=长×宽×高=10m×8m×3m=240m3;故A错误;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某病人的体温在39℃左右,故B错误;
C.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dm左右,故C正确;
D.一般包装的袋装牛奶的体积为300mL,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4七上·嘉兴期中)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的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设。
故答案为:B。
3.(2024七上·嘉兴期中)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 468 米。在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是(  )
A.1米 B.468 米
C.东方明珠电视塔 D.测量用的尺子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测量的定义判断。
【解答】所谓测量,其实就是物理量与一个标准进行比较的结果。而长度的测量,其实就是物体的真实长度与长度标准的比值。因为长度的国际单位为米,所以“公认的标准”是1米,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2024七上·嘉兴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读取量筒读数
C.倾倒液体 D.点燃酒精灯
【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分析】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解答】A. 滴加液体时不能将滴管伸入试管,以防滴管或者试管被污染,A错误
B. 量筒读数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正确
C. 倾倒液体时试管应略倾斜,C错误
D. 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烧的酒精灯点,D错误
故答案为:B
5.(2024七上·嘉兴期中)浙江菜,简称浙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土豆、番茄、海带、黄瓜等都是浙菜的常见食材,以上食材中最低等的植物是(  )
A.土豆 B.番茄 C.海带 D.黄瓜
【答案】C
【知识点】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土豆、番茄和黄瓜它们的植物体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都属于被子植物。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24七上·嘉兴期中)自然界里有许多动物的名称中带“鱼”字,但不一定是鱼类,比如甲鱼、鲸鱼、娃娃鱼(大鲵)。小金用如图表示这三者的特征关系,并写出I区、II区和III区所代表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
A.Ⅰ区:用肺呼吸 B.Ⅱ区:体表有甲
C.Ⅲ区:幼体和成体都用肺呼吸 D.Ⅳ区:卵生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解答】A.甲鱼属于爬行动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甲鱼和鲸鱼都用肺呼吸,故A正确;
B.甲鱼、鲸鱼、娃娃鱼,只有甲鱼体表有甲,鲸鱼和娃娃鱼体表裸露,故B错误;
C.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甲鱼和鲸鱼都用肺呼吸,故C错误;
D.鲸鱼胎生,哺乳,甲鱼和娃娃鱼卵生,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4七上·嘉兴期中)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坐落在浙江境内,近期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了新物种——“苕溪鱲”。下列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错误的是(  )
A.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
B.有利于研究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C.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
D.有利于大力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有利于研究珍稀动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是宣传教育的活的“天然博物馆”,可以向人们进行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自然保护区还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解答】A.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利于保护保护区内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建立自然保护区利于保护保护区内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有利于研究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利于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保护区内部不提倡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4七上·嘉兴期中)酒精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外包装箱上的图标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酒精是易燃液体分析。
【解答】 酒精是易燃液体,它的外包装箱上的图标是易燃液体;
故选B。
9.(2024七上·嘉兴期中)如图是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观察到的几个视野。在视野从a到b的调节过程中,一定不需要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在图中①转换器,②反光镜,③粗准焦螺旋,④细准焦螺旋。
【解答】在从a到b的过程中,是向左移动装片,然后旋转转换器,调节反光镜,旋转细准焦螺旋,直到出现清晰的图像。
故不需要调节的是粗准焦螺旋,即③。
故答案为:C。
10.(2024七上·嘉兴期中)水稻喜高温、多湿,幼苗发芽最适温度为28~32℃,但有些地区发生了水稻秧苗白化的现象(叶呈现黄白色)。下列各项中能更好地探究水稻白化病与光照关系的是(  )
组别 水稻苗/株 光照 温度/℃ 组别 水稻苗/株 光照 温度/℃
① 200 有 30 ③ 100 有 10
② 200 无 30 ④ 100 无 10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水稻喜高温、多湿,幼苗发芽最适温度为28~32℃。表中①②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可探究光照对水稻白化病的影响。①③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可探究温度对水稻白化病的影响。
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1.(2024七上·嘉兴期中)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解答】A.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错误;
B.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错误;
C. 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
D. 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体系拿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4七上·嘉兴期中)如图表示狗、猫、虎、豹四种动物的分类等级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目
B.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C.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远
D.虎与豹的共同点比虎与猫的共同点多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AB.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图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目,故A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猫与豹同科,猫与狗同目,科<目,因此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近而不是远,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虎与豹同属,虎与猫同科,科>属,因此虎与豹的共同点比虎与猫的共同点多,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2024七上·嘉兴期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科整理的“错误操作”与“测量结果”汇总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B 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把铜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小
C 用测过发烧病人的体温计,未甩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 偏小
D 用吸水后膨胀的木质米尺测量课桌长度 偏小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A.利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高点或最低点相平。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
B.在用积累法测量铜丝直径时,要紧密缠绕在铅笔上,否则测出的铜丝总直径偏大;
C.发烧病人的体温比正常人的体温要高;
D.木尺受潮膨胀后,刻度间距离将变大,即分度值将偏大。
【解答】A.在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点或最高点相平。若俯视读数,则视线将于高于液面最低点或最高点的刻度相交,即读数会偏大,故A错误;
B.在用积累法测量铜丝直径时,若没有紧密缠绕在铅笔上,则测出的铜丝总直径偏大,导致求得的头发直径偏大,故B错误;
C.用测过发烧病人的体温计,示数高于人体的正常体温,未甩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会导致测量的结果偏高,故C错误;
D.木尺受潮膨胀后,刻度间距离将变大,即分度值将偏大。用这样的刻度尺去测量课桌长度,结果会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2024七上·嘉兴期中)如图是小科利用彩色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其中哪一种颜色的橡皮泥表示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  )
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解答】A.黑色橡皮泥模拟的是细胞壁,具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红色橡皮泥模拟的是细胞膜,起到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
C.蓝色橡皮泥模拟的是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橡皮泥模拟的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2024七上·嘉兴期中)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如图),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确的是(  )
A.图甲盖盖玻片方式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B.图乙中物镜由①转换到②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多,视野变暗
C.图丙中a、b两个步骤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和碘液
D.图丁中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中颜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图丙中a染和吸、b滴。
【解答】A.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盖玻片未接触液滴,故A错误;
B.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亮,①是低倍物镜,②是高倍物镜,①转换到②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故B错误;
C.图丙中a染、b滴两个步骤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碘液和生理盐水,故C错误;
D.图丁中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中颜色最深的是细胞核,便于观察,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4七上·嘉兴期中)请在下面填上合适的单位(请用有关符号表示):
(1)小科的课桌高为7   。
(2)小科教室的面积约有80   。
(3)小科喝的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   。
(4)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2   。
【答案】(1)dm
(2)m2
(3)mL
(4)cm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1)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比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少一点,大约是70cm=7dm;
(2)中学教室的长度是10m,宽约8m,面积大约是10m×8m=80m2;
(3)一瓶矿泉水的体积大约是550mL;
(4)大拇指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2cm。
故答案为:(1)dm;(2)m2;(3)mL;(4)cm。
17.(2024七上·嘉兴期中)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根据图用字母填空:
(1)用于量取液体的是   。
(2)常用于取用固态粉末状药品的是   。
(3)用于少量液体反应容器的是   。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答案】(1)F
(2)B
(3)A
(4)E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在图中:A试管,B药匙,C试管夹,D酒精灯,E胶头滴管,F量筒。
【解答】(1)用于量取液体的是F量筒;
(2)用于取用固态粉末状药品的是B药匙;
(3)用于少量液体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E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1)F;(2)B;(3)A;(4)E。
18.(2024七上·嘉兴期中)小科所在的兴趣小组发现: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时,所需温度计的要求是不同的。于是该小组对此展开了项目化学习活动,他们向老师借来了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
(2)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小科在测定冬至日当天教室内的最高气温时,考虑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最终选择   (选填“甲”、“乙”或“丙”)温度计进行实验。
【答案】(1)热胀冷缩
(2)37.5
(3)丙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图片确定体温计的分度值,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3)根据三种温度计的适用场景分析。
【解答】(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根据乙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7.5℃;
(3)甲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量程为-20℃~100℃,分度值为1℃,常用于实验室测量液体温度;乙是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用于测量体温;丙为寒暑表,量程为-20℃~50℃,分度值为1℃,用于测量气温,故测量气温应选择丙温度计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 1 )热胀冷缩;(2)37.5;(3)丙。
19.(2024七上·嘉兴期中)如图鸟类学名杜鹃鸟;映山红学名杜鹃。甲、乙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2)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   有关。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   。(“【】”里填写结构序号,“_”上填写结构名称,下同)
(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类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成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
【答案】(1)甲;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2)⑤;细胞壁;①;叶绿体
(3)③;细胞核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细胞质、⑤叶绿体、⑥液泡,根据各部分的功能进行分析。
【解答】(1)(1)杜鹃鸟属于动物,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
(2)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⑤】细胞壁有关。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①】叶绿体;
(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类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成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③】细胞核。
故答案为:(1)甲;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2)⑤;细胞壁;①;叶绿体;(3)③;细胞核。
20.(2024七上·嘉兴期中)小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时要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右图,写出各标号所示部位名称。3   ,6   。
(2)如下图图1所示:观察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组合是____。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如图2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
A.移动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
B.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
【答案】(1)反光镜;细准焦螺旋
(2)D
(3)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2)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3)图三中1转换器、2物镜、3反光镜、4目镜、5粗准焦螺旋、6细准焦螺旋。
【解答】(1)图三中1转换器、2物镜、3反光镜、4目镜、5粗准焦螺旋、6细准焦螺旋。
(2)①②有螺纹为物镜,③④无螺纹为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大,镜头越短,所以观察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组合应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即长的物镜②和短的目镜③。
(3)由于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当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而是位于视野的左边时,应向左边移动装片,图像才能向右边移动,从而移到视野的中央来。又由于图乙的物像比图甲的物像大,所以应换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或是物镜,换物镜时由于物镜在转换器上。当由放大倍数小的物镜或目镜换成放大倍数大的物镜或是目镜时,图像会变得不清晰,这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调出清晰的图像;故选B。
故答案为:(1)反光镜;细准焦螺旋;(2)D;(3)B。
21.(2024七上·嘉兴期中)请将下列生物特征的序号填入对应现象后的横线上。
①生物能生长繁殖②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反应③生物需要营养和能量④生物能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1)朵朵葵花向太阳   。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3)饥不择食   。
(4)人排汗   。
【答案】(1)②
(2)①
(3)③
(4)④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1)朵朵葵花向太阳,葵花有向光性,说明②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说明①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3)饥不择食,说明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人排汗,说明④生物能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②;(2)①;(3)③;(4)④。
22.(2024七上·嘉兴期中)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1)写出图中含鸭的一条食物链:   。
(2)除温度、水、空气、无机盐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   。
(3)该稻田中青蛙和鸭的种间关系是   。
【答案】(1)杂草→鸭
(2)阳光
(3)竞争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1)图中的食物链有:①杂草→鸭;②水稻→昆虫→鸭;③水稻→昆虫→青蛙。
(2)除温度、水、空气、无机盐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阳光。
(3)青蛙和鸭都吃昆虫,因此它们是竞争的关系。
故答案为:(1)杂草→鸭;(2)阳光;(3)竞争。
23.(2024七上·嘉兴期中)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   (填“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动装片。
(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细胞模型,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   (填“透明塑料薄膜”或“细纱网”)。
(3)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三所示。根据评价指标a,你认为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哪个指标?    (填“优秀”、“良好”或“待改进”)。
【答案】(1)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左下方
(2)细纱网
(3)良好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图中的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物镜、④反光镜。
(2)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解答】(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图一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移动的方法与玻片移动的方法相反。所以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2)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应该选细纱网,因为细纱网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三所示。根据评价指标a,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良好,因为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故答案为:(1)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左下方;(2)细纱网;(3)良好。
24.(2024七上·嘉兴期中)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为探究微塑料对生物的影响,研究人员用小鼠进行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回答问题。
组别 小鼠数量 (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线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 ( 只)
甲 30 每日饲喂____, 只,连续 30 天 数量多且排列整齐 7.1
乙 30 母日饲喂含 微塑料的普通饲料, 只, 连续 30 天 数量少且排列散乱 1.2
丙 30 每日饲喂含 微塑料的普通饲料, 只, 连续 30 天 基本消失
(1)实验过程中,选取30只小鼠的目的是:   。
(2)实验中,若甲组起对照作用,补全其饲喂方式。   。
(3)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可以推测出丙组体重增加值   (选填“小于”或“大于”)1.2g/只。
(4)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哪个不可行?
A.使用塑料制品替代品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为减少陆地塑料污染,将塑料制品排放至海洋中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答案】(1)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普通饲料
(3)小于
(4)C
【知识点】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实验过程中,选取30只小鼠的目的是: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中,若甲组起对照作用,每日饲喂普通饲料,8g/只,连续30天;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可以推测出丙组体重增加值小于1.2g/只;
(4)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可采用:使用塑料制品替代品、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措施。为减少陆地塑料污染,将塑料制品排放至海洋中会污染海洋环境,故选C。
故答案为:(1)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普通饲料;(3)小于;(4)C。
25.(2024七上·嘉兴期中)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血铅水平较发达国家儿童高,血铅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
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为2.0~2.5千克的健康状况、大小、年龄、生理状况等相似的2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含量。
组别 A组 B组
注射溶液类别 含 的醋酸铅的 的葡萄糖溶液 含 的醋酸铅的 的葡萄糖溶液
剂量 10mg/kg
血红蛋白含量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 ) 53 50
第二次( )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实验结果见上表,请回答: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   含量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
(3)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
【答案】(1)血红蛋白
(2)没有设置对照组
(3)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知识点】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
【解析】【分析】环境的污染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资料中提到的铅污染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应引起人类的重视。
【解答】(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血红蛋白的影响;
(2)上述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设置对照组;
(3)资料告诉我们: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 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因此为减少铅污染,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故答案为:(1)血红蛋白;(2)没有设置对照组;(3)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26.(2024七上·嘉兴期中)西溪湿地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杭州的第二大自然景观。
1a 有种子…………………P 1b 无种子…………………2 2a 有叶……………………3 2b 无叶……………………Q 3a 有根……………………R 3b 无根……………………S
(1)小科将湿地内部分动物分为甲、乙两类,甲类有:燕子、田鼠、草鱼、青蛙;乙类有蜜蜂、蚯蚓、虾。他是依据   这一特征来分类的。
(2)小科在西溪湿地采集了四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了一张二歧分类检索表(右表)进行分辨,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类植物,它在检索表中对应的位置是   (填字母)。
(3)湿地内有部分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下列属于保护珍稀动植物措施的有   。
①减少使用塑料制品②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1)有无脊椎骨
(2)R
(3)①②③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方法进行解答;
(2)根据蕨类植物的特点进行解答;
(3)根据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进行解答。
【解答】(1)燕子、田鼠、草鱼、青蛙有脊椎,属于脊椎动物,蜜蜂、蚯蚓、虾无脊椎,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根据它们有无脊椎骨进行分类的;
(2)蕨类植物靠孢子生殖,有叶,有根,因此是R;
(3)①减少使用塑料制品②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③建立自然保护区都可以保护珍稀动物,故选①②③。
故答案为:(1)有无脊椎骨;(2)R;(3)①②③。
27.(2024七上·嘉兴期中)材料一: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时,发现了细胞,并绘制了显微图(如图)。
材料二: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材料三: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归纳提出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材料四:20年后,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材料五:三位科学家的研究与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
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③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1)材料一中胡克观察到的其实是软木细胞的细胞壁。细胞壁具有   的功能。
(2)材料四中魏尔啸的观点可以用材料五中的   (填“①”、“②”或“③”)来解释。
(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说法,合理的有____。
A.布朗发现了细胞核为细胞学说的诞生起了积极的作用
B.细胞学说提出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C.细胞学说的建立需要同代人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D.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
【答案】(1)保护、支持
(2)③
(3)A;C;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在前人经验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内容是: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协调地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③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
【解答】(1)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2)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这句话的含义是指细胞具有分裂能力,故可以用材料五中的③来解释;
(3)A.布朗虽然没有提出细胞学说,但他发现了细胞核,为细胞学说的诞生起了积极的作用,A正确;
B.细胞学说提出了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不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为病毒就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
C.从科学家施莱登希和施旺创立“细胞学说”,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学说的创立,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可能是几个人或是几代人的共同智慧的结晶,C正确;
D.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D正确;
故选ACD。
故答案为:(1)保护、支持;(2)③;(3)ACD。
28.(2024七上·嘉兴期中)2015年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青蒿素事实上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黄花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荒野、山坡及河岸边,开深黄色花、结椭圆状卵形瘦果,花果期为每年的8~11月,黄花蒿属于   植物。
(2)某兴趣小组利用幼苗期(a)、生长盛期(b)、花期(c)和果期(d)这四个生长时期的黄花蒿的叶片,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应选择   (填“幼苗期”、“生长盛期”、“花期”或“果期”)的黄花蒿叶片作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
【答案】(1)被子
(2)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是否与其生长时期有关?
(3)生长盛期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青蒿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属于被子植物。
【解答】(1)青蒿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属于被子植物;
(2)某兴趣小组利用幼苗期(a)、生长盛期(b)、花期(c)和果期(d)这四个生长时期的黄花蒿的叶片,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是否与其生长时期有关?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应选择生长盛期的黄花蒿叶片作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
故答案为:(1)被子;(2)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是否与其生长时期有关?(3)生长 盛期。
1 / 1浙江省嘉兴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阶段性评价(到第2章)
1.(2024七上·嘉兴期中)依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最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立方米
B.某病人体温约为26摄氏度
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分米
D.袋装牛奶每包约为2.5毫升
2.(2024七上·嘉兴期中)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3.(2024七上·嘉兴期中)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 468 米。在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是(  )
A.1米 B.468 米
C.东方明珠电视塔 D.测量用的尺子
4.(2024七上·嘉兴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读取量筒读数
C.倾倒液体 D.点燃酒精灯
5.(2024七上·嘉兴期中)浙江菜,简称浙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土豆、番茄、海带、黄瓜等都是浙菜的常见食材,以上食材中最低等的植物是(  )
A.土豆 B.番茄 C.海带 D.黄瓜
6.(2024七上·嘉兴期中)自然界里有许多动物的名称中带“鱼”字,但不一定是鱼类,比如甲鱼、鲸鱼、娃娃鱼(大鲵)。小金用如图表示这三者的特征关系,并写出I区、II区和III区所代表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
A.Ⅰ区:用肺呼吸 B.Ⅱ区:体表有甲
C.Ⅲ区:幼体和成体都用肺呼吸 D.Ⅳ区:卵生
7.(2024七上·嘉兴期中)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坐落在浙江境内,近期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了新物种——“苕溪鱲”。下列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错误的是(  )
A.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
B.有利于研究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C.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
D.有利于大力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
8.(2024七上·嘉兴期中)酒精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外包装箱上的图标是(  )
A. B. C. D.
9.(2024七上·嘉兴期中)如图是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观察到的几个视野。在视野从a到b的调节过程中,一定不需要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2024七上·嘉兴期中)水稻喜高温、多湿,幼苗发芽最适温度为28~32℃,但有些地区发生了水稻秧苗白化的现象(叶呈现黄白色)。下列各项中能更好地探究水稻白化病与光照关系的是(  )
组别 水稻苗/株 光照 温度/℃ 组别 水稻苗/株 光照 温度/℃
① 200 有 30 ③ 100 有 10
② 200 无 30 ④ 100 无 10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1.(2024七上·嘉兴期中)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12.(2024七上·嘉兴期中)如图表示狗、猫、虎、豹四种动物的分类等级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目
B.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C.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远
D.虎与豹的共同点比虎与猫的共同点多
13.(2024七上·嘉兴期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科整理的“错误操作”与“测量结果”汇总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B 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把铜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小
C 用测过发烧病人的体温计,未甩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 偏小
D 用吸水后膨胀的木质米尺测量课桌长度 偏小
A.A B.B C.C D.D
14.(2024七上·嘉兴期中)如图是小科利用彩色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其中哪一种颜色的橡皮泥表示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  )
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15.(2024七上·嘉兴期中)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如图),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确的是(  )
A.图甲盖盖玻片方式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B.图乙中物镜由①转换到②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多,视野变暗
C.图丙中a、b两个步骤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和碘液
D.图丁中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中颜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16.(2024七上·嘉兴期中)请在下面填上合适的单位(请用有关符号表示):
(1)小科的课桌高为7   。
(2)小科教室的面积约有80   。
(3)小科喝的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   。
(4)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2   。
17.(2024七上·嘉兴期中)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根据图用字母填空:
(1)用于量取液体的是   。
(2)常用于取用固态粉末状药品的是   。
(3)用于少量液体反应容器的是   。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18.(2024七上·嘉兴期中)小科所在的兴趣小组发现: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时,所需温度计的要求是不同的。于是该小组对此展开了项目化学习活动,他们向老师借来了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
(2)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小科在测定冬至日当天教室内的最高气温时,考虑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最终选择   (选填“甲”、“乙”或“丙”)温度计进行实验。
19.(2024七上·嘉兴期中)如图鸟类学名杜鹃鸟;映山红学名杜鹃。甲、乙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2)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   有关。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   。(“【】”里填写结构序号,“_”上填写结构名称,下同)
(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类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成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
20.(2024七上·嘉兴期中)小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时要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右图,写出各标号所示部位名称。3   ,6   。
(2)如下图图1所示:观察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组合是____。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如图2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
A.移动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
B.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
21.(2024七上·嘉兴期中)请将下列生物特征的序号填入对应现象后的横线上。
①生物能生长繁殖②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反应③生物需要营养和能量④生物能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1)朵朵葵花向太阳   。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3)饥不择食   。
(4)人排汗   。
22.(2024七上·嘉兴期中)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1)写出图中含鸭的一条食物链:   。
(2)除温度、水、空气、无机盐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   。
(3)该稻田中青蛙和鸭的种间关系是   。
23.(2024七上·嘉兴期中)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   (填“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动装片。
(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细胞模型,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   (填“透明塑料薄膜”或“细纱网”)。
(3)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三所示。根据评价指标a,你认为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哪个指标?    (填“优秀”、“良好”或“待改进”)。
24.(2024七上·嘉兴期中)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为探究微塑料对生物的影响,研究人员用小鼠进行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回答问题。
组别 小鼠数量 (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线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 ( 只)
甲 30 每日饲喂____, 只,连续 30 天 数量多且排列整齐 7.1
乙 30 母日饲喂含 微塑料的普通饲料, 只, 连续 30 天 数量少且排列散乱 1.2
丙 30 每日饲喂含 微塑料的普通饲料, 只, 连续 30 天 基本消失
(1)实验过程中,选取30只小鼠的目的是:   。
(2)实验中,若甲组起对照作用,补全其饲喂方式。   。
(3)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可以推测出丙组体重增加值   (选填“小于”或“大于”)1.2g/只。
(4)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哪个不可行?
A.使用塑料制品替代品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为减少陆地塑料污染,将塑料制品排放至海洋中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25.(2024七上·嘉兴期中)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血铅水平较发达国家儿童高,血铅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
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为2.0~2.5千克的健康状况、大小、年龄、生理状况等相似的2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含量。
组别 A组 B组
注射溶液类别 含 的醋酸铅的 的葡萄糖溶液 含 的醋酸铅的 的葡萄糖溶液
剂量 10mg/kg
血红蛋白含量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 ) 53 50
第二次( )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实验结果见上表,请回答: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   含量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
(3)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
26.(2024七上·嘉兴期中)西溪湿地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杭州的第二大自然景观。
1a 有种子…………………P 1b 无种子…………………2 2a 有叶……………………3 2b 无叶……………………Q 3a 有根……………………R 3b 无根……………………S
(1)小科将湿地内部分动物分为甲、乙两类,甲类有:燕子、田鼠、草鱼、青蛙;乙类有蜜蜂、蚯蚓、虾。他是依据   这一特征来分类的。
(2)小科在西溪湿地采集了四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了一张二歧分类检索表(右表)进行分辨,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类植物,它在检索表中对应的位置是   (填字母)。
(3)湿地内有部分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下列属于保护珍稀动植物措施的有   。
①减少使用塑料制品②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27.(2024七上·嘉兴期中)材料一: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时,发现了细胞,并绘制了显微图(如图)。
材料二: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材料三: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归纳提出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材料四:20年后,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材料五:三位科学家的研究与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
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③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1)材料一中胡克观察到的其实是软木细胞的细胞壁。细胞壁具有   的功能。
(2)材料四中魏尔啸的观点可以用材料五中的   (填“①”、“②”或“③”)来解释。
(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说法,合理的有____。
A.布朗发现了细胞核为细胞学说的诞生起了积极的作用
B.细胞学说提出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C.细胞学说的建立需要同代人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D.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
28.(2024七上·嘉兴期中)2015年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青蒿素事实上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黄花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荒野、山坡及河岸边,开深黄色花、结椭圆状卵形瘦果,花果期为每年的8~11月,黄花蒿属于   植物。
(2)某兴趣小组利用幼苗期(a)、生长盛期(b)、花期(c)和果期(d)这四个生长时期的黄花蒿的叶片,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应选择   (填“幼苗期”、“生长盛期”、“花期”或“果期”)的黄花蒿叶片作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A.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V=长×宽×高=10m×8m×3m=240m3;故A错误;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某病人的体温在39℃左右,故B错误;
C.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dm左右,故C正确;
D.一般包装的袋装牛奶的体积为300mL,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的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设。
故答案为:B。
3.【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测量的定义判断。
【解答】所谓测量,其实就是物理量与一个标准进行比较的结果。而长度的测量,其实就是物体的真实长度与长度标准的比值。因为长度的国际单位为米,所以“公认的标准”是1米,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分析】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解答】A. 滴加液体时不能将滴管伸入试管,以防滴管或者试管被污染,A错误
B. 量筒读数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正确
C. 倾倒液体时试管应略倾斜,C错误
D. 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烧的酒精灯点,D错误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土豆、番茄和黄瓜它们的植物体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都属于被子植物。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解答】A.甲鱼属于爬行动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甲鱼和鲸鱼都用肺呼吸,故A正确;
B.甲鱼、鲸鱼、娃娃鱼,只有甲鱼体表有甲,鲸鱼和娃娃鱼体表裸露,故B错误;
C.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甲鱼和鲸鱼都用肺呼吸,故C错误;
D.鲸鱼胎生,哺乳,甲鱼和娃娃鱼卵生,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7.【答案】D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有利于研究珍稀动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是宣传教育的活的“天然博物馆”,可以向人们进行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自然保护区还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解答】A.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利于保护保护区内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建立自然保护区利于保护保护区内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有利于研究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利于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保护区内部不提倡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酒精是易燃液体分析。
【解答】 酒精是易燃液体,它的外包装箱上的图标是易燃液体;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在图中①转换器,②反光镜,③粗准焦螺旋,④细准焦螺旋。
【解答】在从a到b的过程中,是向左移动装片,然后旋转转换器,调节反光镜,旋转细准焦螺旋,直到出现清晰的图像。
故不需要调节的是粗准焦螺旋,即③。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水稻喜高温、多湿,幼苗发芽最适温度为28~32℃。表中①②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可探究光照对水稻白化病的影响。①③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可探究温度对水稻白化病的影响。
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1.【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解答】A.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错误;
B.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错误;
C. 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
D. 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体系拿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AB.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图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目,故A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猫与豹同科,猫与狗同目,科<目,因此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近而不是远,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虎与豹同属,虎与猫同科,科>属,因此虎与豹的共同点比虎与猫的共同点多,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A.利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高点或最低点相平。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
B.在用积累法测量铜丝直径时,要紧密缠绕在铅笔上,否则测出的铜丝总直径偏大;
C.发烧病人的体温比正常人的体温要高;
D.木尺受潮膨胀后,刻度间距离将变大,即分度值将偏大。
【解答】A.在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点或最高点相平。若俯视读数,则视线将于高于液面最低点或最高点的刻度相交,即读数会偏大,故A错误;
B.在用积累法测量铜丝直径时,若没有紧密缠绕在铅笔上,则测出的铜丝总直径偏大,导致求得的头发直径偏大,故B错误;
C.用测过发烧病人的体温计,示数高于人体的正常体温,未甩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会导致测量的结果偏高,故C错误;
D.木尺受潮膨胀后,刻度间距离将变大,即分度值将偏大。用这样的刻度尺去测量课桌长度,结果会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解答】A.黑色橡皮泥模拟的是细胞壁,具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红色橡皮泥模拟的是细胞膜,起到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
C.蓝色橡皮泥模拟的是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橡皮泥模拟的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图丙中a染和吸、b滴。
【解答】A.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盖玻片未接触液滴,故A错误;
B.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亮,①是低倍物镜,②是高倍物镜,①转换到②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故B错误;
C.图丙中a染、b滴两个步骤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碘液和生理盐水,故C错误;
D.图丁中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中颜色最深的是细胞核,便于观察,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1)dm
(2)m2
(3)mL
(4)cm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1)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比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少一点,大约是70cm=7dm;
(2)中学教室的长度是10m,宽约8m,面积大约是10m×8m=80m2;
(3)一瓶矿泉水的体积大约是550mL;
(4)大拇指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2cm。
故答案为:(1)dm;(2)m2;(3)mL;(4)cm。
17.【答案】(1)F
(2)B
(3)A
(4)E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在图中:A试管,B药匙,C试管夹,D酒精灯,E胶头滴管,F量筒。
【解答】(1)用于量取液体的是F量筒;
(2)用于取用固态粉末状药品的是B药匙;
(3)用于少量液体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E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1)F;(2)B;(3)A;(4)E。
18.【答案】(1)热胀冷缩
(2)37.5
(3)丙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图片确定体温计的分度值,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3)根据三种温度计的适用场景分析。
【解答】(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根据乙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7.5℃;
(3)甲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量程为-20℃~100℃,分度值为1℃,常用于实验室测量液体温度;乙是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用于测量体温;丙为寒暑表,量程为-20℃~50℃,分度值为1℃,用于测量气温,故测量气温应选择丙温度计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 1 )热胀冷缩;(2)37.5;(3)丙。
19.【答案】(1)甲;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2)⑤;细胞壁;①;叶绿体
(3)③;细胞核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细胞质、⑤叶绿体、⑥液泡,根据各部分的功能进行分析。
【解答】(1)(1)杜鹃鸟属于动物,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
(2)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⑤】细胞壁有关。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①】叶绿体;
(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类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成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③】细胞核。
故答案为:(1)甲;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2)⑤;细胞壁;①;叶绿体;(3)③;细胞核。
20.【答案】(1)反光镜;细准焦螺旋
(2)D
(3)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2)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3)图三中1转换器、2物镜、3反光镜、4目镜、5粗准焦螺旋、6细准焦螺旋。
【解答】(1)图三中1转换器、2物镜、3反光镜、4目镜、5粗准焦螺旋、6细准焦螺旋。
(2)①②有螺纹为物镜,③④无螺纹为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大,镜头越短,所以观察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组合应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即长的物镜②和短的目镜③。
(3)由于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当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而是位于视野的左边时,应向左边移动装片,图像才能向右边移动,从而移到视野的中央来。又由于图乙的物像比图甲的物像大,所以应换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或是物镜,换物镜时由于物镜在转换器上。当由放大倍数小的物镜或目镜换成放大倍数大的物镜或是目镜时,图像会变得不清晰,这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调出清晰的图像;故选B。
故答案为:(1)反光镜;细准焦螺旋;(2)D;(3)B。
21.【答案】(1)②
(2)①
(3)③
(4)④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1)朵朵葵花向太阳,葵花有向光性,说明②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说明①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3)饥不择食,说明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人排汗,说明④生物能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②;(2)①;(3)③;(4)④。
22.【答案】(1)杂草→鸭
(2)阳光
(3)竞争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1)图中的食物链有:①杂草→鸭;②水稻→昆虫→鸭;③水稻→昆虫→青蛙。
(2)除温度、水、空气、无机盐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阳光。
(3)青蛙和鸭都吃昆虫,因此它们是竞争的关系。
故答案为:(1)杂草→鸭;(2)阳光;(3)竞争。
23.【答案】(1)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左下方
(2)细纱网
(3)良好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图中的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物镜、④反光镜。
(2)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解答】(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图一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移动的方法与玻片移动的方法相反。所以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2)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应该选细纱网,因为细纱网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三所示。根据评价指标a,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良好,因为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故答案为:(1)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左下方;(2)细纱网;(3)良好。
24.【答案】(1)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普通饲料
(3)小于
(4)C
【知识点】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实验过程中,选取30只小鼠的目的是: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中,若甲组起对照作用,每日饲喂普通饲料,8g/只,连续30天;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可以推测出丙组体重增加值小于1.2g/只;
(4)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可采用:使用塑料制品替代品、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措施。为减少陆地塑料污染,将塑料制品排放至海洋中会污染海洋环境,故选C。
故答案为:(1)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普通饲料;(3)小于;(4)C。
25.【答案】(1)血红蛋白
(2)没有设置对照组
(3)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知识点】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
【解析】【分析】环境的污染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资料中提到的铅污染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应引起人类的重视。
【解答】(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血红蛋白的影响;
(2)上述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设置对照组;
(3)资料告诉我们: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 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因此为减少铅污染,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故答案为:(1)血红蛋白;(2)没有设置对照组;(3)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26.【答案】(1)有无脊椎骨
(2)R
(3)①②③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方法进行解答;
(2)根据蕨类植物的特点进行解答;
(3)根据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进行解答。
【解答】(1)燕子、田鼠、草鱼、青蛙有脊椎,属于脊椎动物,蜜蜂、蚯蚓、虾无脊椎,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根据它们有无脊椎骨进行分类的;
(2)蕨类植物靠孢子生殖,有叶,有根,因此是R;
(3)①减少使用塑料制品②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③建立自然保护区都可以保护珍稀动物,故选①②③。
故答案为:(1)有无脊椎骨;(2)R;(3)①②③。
27.【答案】(1)保护、支持
(2)③
(3)A;C;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在前人经验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内容是: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协调地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③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
【解答】(1)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2)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这句话的含义是指细胞具有分裂能力,故可以用材料五中的③来解释;
(3)A.布朗虽然没有提出细胞学说,但他发现了细胞核,为细胞学说的诞生起了积极的作用,A正确;
B.细胞学说提出了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不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为病毒就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
C.从科学家施莱登希和施旺创立“细胞学说”,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学说的创立,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可能是几个人或是几代人的共同智慧的结晶,C正确;
D.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D正确;
故选ACD。
故答案为:(1)保护、支持;(2)③;(3)ACD。
28.【答案】(1)被子
(2)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是否与其生长时期有关?
(3)生长盛期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青蒿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属于被子植物。
【解答】(1)青蒿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属于被子植物;
(2)某兴趣小组利用幼苗期(a)、生长盛期(b)、花期(c)和果期(d)这四个生长时期的黄花蒿的叶片,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是否与其生长时期有关?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应选择生长盛期的黄花蒿叶片作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
故答案为:(1)被子;(2)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是否与其生长时期有关?(3)生长 盛期。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