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世界古代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 一个庄园的图解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经济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经济支柱。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受封的土地形成一个个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经济支柱考点一 基督教的兴起、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查理曼帝国2022年版新课标:通过封君封臣制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2025年是查理加冕称帝1225周年】基督 教的 兴起 产生 1世纪时,基督教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主要教义 传道者宣传说,耶稣是“救世主”。耶稣教导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发展 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1世纪巴勒斯坦耶稣4世纪末国教法兰克王国 背景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王国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481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克洛维 的统治 措施 ①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影响 ①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②得到了罗马教会、信仰基督教的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为王国的巩固和扩张奠定了基础。③使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大,实力增强扩张 克洛维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法兰克王国克洛维封君与封臣 形成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关系 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特点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影响 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标志着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封君封臣查理曼帝国 继位 8世纪,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国王扩张 继位后,查理四处征伐。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统治 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贡献“什一税”加冕 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因此查理又称“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分裂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查理查理大帝查理曼查理曼帝国843年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历史解释——封君与封臣制度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 ①严格的等级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逐次分封,层层效忠,从而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②权利与义务交织。③带有一定的契约性: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必须按契约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若封君封臣一方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其封君与封臣关系就会按契约而结束。(2)影响:①封君封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秩序和稳定。②是西欧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③对欧洲历史产生深远影响。④导致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壮大,缺少民族与国家意识,不利于国家统一。 西欧封君与封臣的关系不同于中国皇帝与官僚之间的关系,西欧封臣只效忠于自己的封君,而中国的官僚都要效忠于皇帝。考点二 西欧庄园、庄园法庭2022年版新课标:通过庄园生活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西欧庄园 形成 9世纪开始,出现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特点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居民 ①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②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庄园佃户农民农奴西欧庄园 土地 类型 ①自营地: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②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③共用地: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自营地份地共用地庄园法庭 概况 ①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②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庭时间和地点不固定。③佃户在劳役中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④庄园法庭主要处理佃户之间的纠纷以及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惩罚 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无故缺席的佃户也会被罚款法律 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作用 ①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②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罚金习惯法村法●历史解释——概括庄园法庭的作用。 有利于西欧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本质上仍然是维护封建领主利益的工具。 封建社会时期西欧的庄园经济和中国的小农经济都属于自然经济,奴隶制时代古希腊罗马经济和资本主义时代的欧洲经济属于商品经济。考点三 西欧城市的复兴与自治、大学的兴起2022年版新课标:通过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西欧城市的复兴与自治 背景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城市复兴,新城市产生 自治 斗争 原因 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受领主控制手段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是城市居民取得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如法国琅城)结果 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取得自治的城市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影响 国王给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10世纪金钱赎买武力斗争西欧城市的复兴与自治 居民 ①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②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家庭既是生产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并从中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手工工匠商人市民阶级早期的资产阶级大学的兴起 背景 ①11世纪后,经济发展,城市复兴。②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③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兴起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自治 ①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了保证最美好的花朵13世纪自治权利大学的兴起 课程 设置 ①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②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③学完基础课程后进入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神学影响 课程设置一方面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的兴起为欧洲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基督教会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解释——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1)政治: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促使早期资产阶级出现,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2)经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3)思想文化:城市发展推动大学出现,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西欧城市的兴起是农业生产发展的结果,但其自治实际是对封建庄园体制的冲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考点四 拜占庭帝国、《罗马民法大全》2022年版新课标: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拜占庭帝国 版图 囊括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概况 ①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进入了“黄金时代”。③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帝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外来 侵略 ①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②9世纪以后,面临多个外部军事势力的进攻;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拜占庭。③为抵抗侵略,拜占庭皇帝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 灭亡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影响 ①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了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②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奥斯曼帝国《罗马民法大全》 制定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后查士丁尼一世(483—565)目的 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构成 《查士丁尼法典》 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集,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法学汇纂》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法理概要》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新法典》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评价 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查士丁尼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历史解释——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1)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帝国统治者骄傲自大,封闭保守;外族的不断入侵。(2)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拜占庭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都曾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考点五 日本的兴起与统一、大化改新、幕府统治2022年版新课标:通过日本大化改新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日本的兴起与统一 兴起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倭王印统一 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 统治 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③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大和部民大化改新 背景 ①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②当时日本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了宫廷政变概况 646年开始,在孝德天皇的领导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孝德天皇唐朝大化改新 主要 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②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统一赋税性质 是一场仿效中国唐朝制度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影响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封建性质幕府统治 背景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武士 集团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武士 夺权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其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庄园武士源赖朝镰仓幕府●历史解释——大化改新的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1)意义:①大化改新实现了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②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③大化改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日本的阶级矛盾。④大化改新表明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⑤大化改新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对日本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启示:①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②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③要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大化改新加强了天皇的权力和中央集权,而幕府的统治是天皇权力的衰落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考点六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2022年版新课标: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2025年是穆罕默德占领麦加1395周年】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 背景 ①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相互仇杀。②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③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动荡之中创立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阐述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7世纪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 传播 ①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②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③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④后来,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麦加麦地那阿拉伯国家基本统一阿拉伯帝国 扩张 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 阿拉伯帝国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衰亡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亚、欧、非阿拉伯文化 繁荣 原因 ①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②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延揽翻译人才。 ③大量吸收、消化希腊、波斯、印度等外来文化 文化 表现 阿拉伯数字 改造了古代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文化 文化 表现 数学 阿拉伯人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 《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文学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影响 ①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②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代数学医学集成医典天方夜谭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1. 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特点。(1)在经济上,庄园完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2)在政治上,庄园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庄园法庭的存在维护了庄园的公共规则和公共秩序。(3)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庄园是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庄园是各大小封建主的领地,领地内的人民在政治上只效忠其领主;小领主只效忠其上一级封建主,形成层层分封与效忠的封建制度。2. 封建时代东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及启示。文明 文化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相同点及启示西欧 11世纪,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这些促进12世纪西欧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兴起 ①相同点:都与外来文化有交流,注重吸收、消化外来文化,有了新的发展。②启示:要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文明交流促进人类历史的发展拜占庭 帝国 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特的拜占庭文化。拜占庭文化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文明 文化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相同点及启示日本 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①相同点:都与外来文化有交流,注重吸收、消化外来文化,有了新的发展。②启示:要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文明交流促进人类历史的发展阿拉伯 阿拉伯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统治者重视知识,将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典籍翻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3.8世纪东西方四大强国。国家 对世界的影响查理曼帝国 使基督教势力对欧洲的政治、思想与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拜占庭帝国 创造出独特的拜占庭文化;拜占庭文化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向外传播;创造阿拉伯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唐朝 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影响推动了日本的大化改新4. 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改革。改革事件 影响 启示雅典伯里克利改革 使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这三个改革事件说明适合国情的改革创新会促进社会发展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的改革 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日本大化改新 促进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1. (2024·河南)12世纪,阿拉伯人的著作《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医典》等传入欧洲,并成为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可见,古代阿拉伯( C )A. 统治疆域辽阔 B. 翻译事业兴盛C. 文化成就显著 D. 大学教育普及【解析】本题通过阿拉伯的文明成果对欧洲大学教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考查,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世界贡献。本题考查的核心主干知识是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C2. (2022·河南)查士丁尼被誉为“文明世界的立法者”。使他获此殊荣的是( C )A. 《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B.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C. 《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D. 《拿破仑法典》的推行C3. (2021·河南)迈尔斯教授认为,阿拉伯人几乎把他们所能触及的科学都加以改进和充实,然后再传到欧洲。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D )A. “儒略历” B. 《天方夜谭》C. 《荷马史诗》 D. “阿拉伯数字”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