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检测思想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检测思想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铧强中学2024级高一(上)第二次
教学质量检测题
本试卷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由于代表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工人利益的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与代表雇主一方的美国海事联盟,未能就工资和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等问题达成一致,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所属几万名成员于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日起开始罢工。此次罢工( )
①反映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 ②主要表现是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③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将斗争矛头指向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16世纪至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主义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了“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基本原则,但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只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表现在( )
①未能揭露资本主义的灾难和罪恶 ②未阐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本质
③未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力量 ④对未来社会没有进行美好的设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标志
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从1951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就着手制定“一五”计划(1953-1957)。1955年7月,“一五”计划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
①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
③推动我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矛盾已经得到解决
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技术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1978年,安徽滁州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搞起“大包干”。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慨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可见( )
①中国改革在农村率先取得突破
②改革就是一场变革农村土地制度的革命
③人民群众中国改革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④“大包干”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某校开展了以“向过往致敬,向未来出发”为主题的图片展览活动。高一某班负责“改革开放”专题,需要按时间先后顺序对以下素材进行排序展出。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
①批准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②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⑤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③→④→⑤
C. ③→①→⑤→④→② D. ②→①→⑤→③→④
8.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将“中国式的现代化”反对照搬西方、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的内涵进一步提炼升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这说明邓小平理论( )
①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②指明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④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治理体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奠定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石。这是基于(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新时代以来,我国雾霾天气、黑臭水体越来越少,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越来越多,生态环境状况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6.4%,比2012年提高11.9个百分点。材料表明( )
①新时代,我国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
②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
③新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④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精妙的典故信手拈来,广博的引用贯通古今。下列用典中与“十四个坚持”思想内涵一致的是( )
①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②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③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④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 )
①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赋予党执政地位,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③有利于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④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2024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广大劳动群众与党同心、跟党奋斗,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用智慧和汗水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赞扬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始终关心劳模和劳模工作,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礼赞劳动是因为( )
①劳动是实现共同富裕基本前提 ②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
③劳动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④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按照农业农村部、中央农办部署要求,江苏省积极承担全国延包试点任务。2024年,泰兴市和泰州市高港区已基本完成整县试点任务,超过95%的承包农户签订了延包合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旨在( )
A.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B. 推动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流转
C. 稳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预期 D. 完善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15. 2024年7月,F省国资委在浙江大学举办F省国资系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班,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突出抓好债务风险处置等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下列关于这些重点工作任务的预期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A. 加大战略性国有新兴产业投资力度→推进产业升级→转向创新驱动式发展
B. 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提高国有经济占有量→加快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C. 做好关键领域风险评估监测→抓好企业债务风险处置→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D.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退出传统产业领域
16. “国民共进”特征在2024年地方国资入主民营企业案例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无论从民资仅仅让渡投票权、保留部分股权收益权的交易模式来看,还是从国资入主后多方协同来看,国资、民资都在为标的公司的发展,形成越来越大的合力。两者犹如两个翅膀,一起带动上市公司在经济周期的起伏中穿梭前行。由此可见( )
A. 国企与民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平等
B.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 所有行业和领域均可以“国民混合”,民企均可以控股
D. 国企与民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17、2024年9月8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并明确了具体目标。推进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
①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意在通过碳市场扩容,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③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资本要素市场 ④旨在实现市场化手段与政府监管有机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24年10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住建部充分赋予各个城市房地产调控的自主权,四个一线城市在9月底分别调整了房地产限购措施,其中北京、上海是放宽限购条件,广州是全面取消,深圳是部分取消,这也充分体现各城市因城施策,自主决策。这表明( )
A.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的矛盾已经解决 B.房地产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宏观调控
C.计划经济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基本手段 D.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19、2024年的“3·15”晚会聚焦“共筑诚信共享安全”主题,曝光了许多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引起了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及时部署执法行动加以解决。这说明( )
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消费者通常缺乏鉴别商品的知识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部分生产经营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③政府要切实履行经济职能,净化市场环境弥补市场缺陷
④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某些产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调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24年6月1日,全国首部公平竞争审查管理措施——《浦东新区深化公平竞争审查若干规定》正式施行。政府各部门在出台市场准入和退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政企合作、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经营者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之前,都必须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确保不存在排除、限制竞争的内容。这( )
①旨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防止市场的过度竞争
②有利于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消除市场缺陷
③有利于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④有利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024年7月10日,武汉街头出现了多台“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引发广泛争议,主要包括:萝卜快跑撞人或发生剐蹭如何处理;萝卜快跑是否在与大量网约车司机抢饭碗;萝卜快跑是否先以低价占领市场,进而形成市场垄断。要平息这些争议需要( )
①完善就业政策,加大对传统司机的职业培训和转型支持
②政府提高“萝卜快跑”的价格,促进网约车市场的供给平衡
③提升“萝卜快跑”市场准入标准,降低网约车司机失业风险
④健全无人驾驶网约车事故处理、有序竞争相关体制机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对此,下列举措恰当的是( )
①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持续增加社会总供给,实现稳增长
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稳就业
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度,推动稳增长
④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助力稳预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矢志不渝、勇毅前行,取得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勇于自我革命,积极有效应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与外部环境考验,始终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与坚定,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使我们党及时摆脱了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与消极腐败危险,以昂扬姿态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知识,谈谈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推进民族复兴伟业。(10分)
24、近期,以小马宝莉为代表的各种卡牌在全国多地的小学生群体中流行开来,不仅成为中小学生的社交工具和“社交密码”,小马宝莉的拆卡直播更是火爆,已经从1.1亿小学生身上赚了100亿元,平均从每个小学生身上赚了91元。
部分直播间通过多种话术诱导未成年人购买,甚至不惜夸大宣传,还通过送礼品型捆绑销售、附赠式盲盒营销等方式诱导消费者进行非理性消费,沉迷后花费巨大,但要求退款时却遭遇重重困难。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其中明确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八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八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分析拆卡直播乱象的原因及政府应如何促进拆卡直播健康发展?(10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实现了规模和数量上的快速发展,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为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2024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按照《决定》要求,需要把握的重点:一是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加快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二是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市场准入体系,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三是完善竞争有序的政策环境,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知识,说明国家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因。(8分)
(2)假设你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你应如何把握机会,促进自己企业的发展 (6分)铧强中学2024级高一(上)第二次
教学质量检测题
本试卷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由于代表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工人利益的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与代表雇主一方的美国海事联盟,未能就工资和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等问题达成一致,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所属几万名成员于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日起开始罢工。此次罢工( )
①反映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 ②主要表现是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③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将斗争矛头指向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详解】①:材料强调,代表工人利益的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与代表雇主一方的美国海事联盟“未能就工资和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等问题达成一致”,工人开始罢工,这体现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①符合题意。
②: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是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材料只是强调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所属几万名成员于进行罢工,这并不意味着发生经济危机,材料没有涉及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②排除。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工人罢工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中体现此次罢工的原因主要在于双方未能就工资和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等问题达成一致,并没有斗争矛头指向整个资本主义制度,④排除。
2. 16世纪至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主义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了“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基本原则,但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只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表现在( )
①未能揭露资本主义的灾难和罪恶 ②未阐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本质
③未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力量 ④对未来社会没有进行美好的设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详解】①④: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说明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诉求,①④不符合题意。
②: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未阐明资本主义剥削剥削制度的本质,②正确。
③: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主要表现在不了解阶级斗争的作用和意义,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路径,未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力量,③符合题意。
3. 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标志
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详解】①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①③正确。
②: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错误。
④: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错误。
4. 从1951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就着手制定“一五”计划(1953-1957)。1955年7月,“一五”计划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
①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
③推动我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详解】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一五”计划能够顺利制定并超额完成的关键因素之一,①正确。
④:“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④正确。
②: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②错误。
③:“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没有让我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该说法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③错误。
5.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矛盾已经得到解决
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技术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详解】①:改革开放后40多年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错误。
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矛盾有多种;该选项中“已经得到解决”的说法错误,③错误。
②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基础,②④正确。
6. 1978年,安徽滁州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搞起“大包干”。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慨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可见( )
①中国改革在农村率先取得突破
②改革就是一场变革农村土地制度的革命
③人民群众中国改革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④“大包干”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详解】①:1978年安徽滁州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体现了中国改革在农村率先取得突破,①正确。
③: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搞“大包干”,这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可见,人民群众为中国改革贡献了智慧和力量,③正确。
②: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仅是变革农村土地制度,②错误。
④: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④错误。
7. 某校开展了以“向过往致敬,向未来出发”为主题的图片展览活动。高一某班负责“改革开放”专题,需要按时间先后顺序对以下素材进行排序展出。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
①批准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②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⑤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③→④→⑤
C. ③→①→⑤→④→② D. ②→①→⑤→③→④
【答案】B【详解】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排第一位。
①:1980年,党和国家批准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①排第二位。
③: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③排第三位。
④: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④排第四位。
⑤: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⑤排第五位。
8.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将“中国式的现代化”反对照搬西方、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的内涵进一步提炼升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这说明邓小平理论( )
①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②指明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④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详解】①④:邓小平同志“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说明了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④正确。
②: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并没有指明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错误。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③不选。
9.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治理体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奠定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石。这是基于(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详解】①: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①说法错误。
②③: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这是因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②③符合题意。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④说法错误。
10. 新时代以来,我国雾霾天气、黑臭水体越来越少,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越来越多,生态环境状况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6.4%,比2012年提高11.9个百分点。材料表明( )
①新时代,我国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
②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
③新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④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详解】①②:新时代以来,我国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①②正确。
③: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③错误。
④:材料反映的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未涉及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④不符合题意。
11.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精妙的典故信手拈来,广博的引用贯通古今。下列用典中与“十四个坚持”思想内涵一致的是( )
①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②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③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④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详解】①:“普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的意思是普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会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体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①正确。
②:“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意思是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权之所以废张,则因为违逆民心,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未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②对应错误。
③:“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强调国家治理要与时俱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③正确。
④:“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的意思是人在水中可以照见自己的样子,在民众中可以看出政治治理的状况,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未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错误。
1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 )
①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赋予党执政地位,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③有利于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④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详解】①③: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①③正确。
②:党的执政地位不是新时代党的建设赋予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就成为了执政党,②错误。
④: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而不是精神力量,④错误。
13. 2024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广大劳动群众与党同心、跟党奋斗,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用智慧和汗水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赞扬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始终关心劳模和劳模工作,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礼赞劳动是因为( )
①劳动是实现共同富裕基本前提 ②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
③劳动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④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详解】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①不选。
②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赞扬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是因为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是价值的唯一源泉,②④入选。
③: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③不选。
14. 按照农业农村部、中央农办部署要求,江苏省积极承担全国延包试点任务。2024年,泰兴市和泰州市高港区已基本完成整县试点任务,超过95%的承包农户签订了延包合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旨在( )
A.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B. 推动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流转
C. 稳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预期 D. 完善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答案】C【详解】A: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有利于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但这不是“延包”的目的,A不选。
B: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归农户,不流转,流转的是土地的经营权,B不选。
C: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旨在稳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预期, 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
D: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和完善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无关,D不选。
15. 2024年7月,F省国资委在浙江大学举办F省国资系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班,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突出抓好债务风险处置等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下列关于这些重点工作任务的预期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A. 加大战略性国有新兴产业投资力度→推进产业升级→转向创新驱动式发展
B. 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提高国有经济占有量→加快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C. 做好关键领域风险评估监测→抓好企业债务风险处置→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D.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退出传统产业领域【答案】A【详解】A:加大战略性国有新兴产业投资力度,能够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推进产业升级,从而促进经济转向创新驱动式发展,A正确。
B: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是为了提高国有资本的质量,提高其竞争力,而不是提高其占有量,B不选。
C:做好关键领域风险评估监测有利于抓好企业债务风险处置,但是企业经营风险是市场固有的,不会减少企业经营风险,C不选。
D: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但不是逐步退出传统产业领域,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D不选。
16. “国民共进”特征在2024年地方国资入主民营企业案例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无论从民资仅仅让渡投票权、保留部分股权收益权的交易模式来看,还是从国资入主后多方协同来看,国资、民资都在为标的公司的发展,形成越来越大的合力。两者犹如两个翅膀,一起带动上市公司在经济周期的起伏中穿梭前行。由此可见( )
A. 国企与民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平等
B.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 所有行业和领域均可以“国民混合”,民企均可以控股
D. 国企与民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答案】D【详解】A: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重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二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平等,A错误。
B:材料强调了国资和民资共同发展,一起带动上市公司在经济周期的起伏中穿梭前行,没有强调公有制经济的地位,B不选。
C: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C不选。
D:“两者犹如两个翅膀,一起带动上市公司在经济周期的起伏中穿梭前行。”体现了国企与民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D正确。
17、2024年9月8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并明确了具体目标。推进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
①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意在通过碳市场扩容,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③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资本要素市场 ④旨在实现市场化手段与政府监管有机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18、2024年10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住建部充分赋予各个城市房地产调控的自主权,四个一线城市在9月底分别调整了房地产限购措施,其中北京、上海是放宽限购条件,广州是全面取消,深圳是部分取消,这也充分体现各城市因城施策,自主决策。这表明( )
A.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的矛盾已经解决 B.房地产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宏观调控
C.计划经济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基本手段 D.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答案】B
19、2024年的“3·15”晚会聚焦“共筑诚信共享安全”主题,曝光了许多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引起了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及时部署执法行动加以解决。这说明( )
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消费者通常缺乏鉴别商品的知识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部分生产经营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③政府要切实履行经济职能,净化市场环境弥补市场缺陷
④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某些产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调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20、2024年6月1日,全国首部公平竞争审查管理措施——《浦东新区深化公平竞争审查若干规定》正式施行。政府各部门在出台市场准入和退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政企合作、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经营者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之前,都必须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确保不存在排除、限制竞争的内容。这( )
①旨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防止市场的过度竞争
②有利于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消除市场缺陷
③有利于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④有利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21、2024年7月10日,武汉街头出现了多台“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引发广泛争议,主要包括:萝卜快跑撞人或发生剐蹭如何处理;萝卜快跑是否在与大量网约车司机抢饭碗;萝卜快跑是否先以低价占领市场,进而形成市场垄断。要平息这些争议需要( )
①完善就业政策,加大对传统司机的职业培训和转型支持
②政府提高“萝卜快跑”的价格,促进网约车市场的供给平衡
③提升“萝卜快跑”市场准入标准,降低网约车司机失业风险
④健全无人驾驶网约车事故处理、有序竞争相关体制机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22、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对此,下列举措恰当的是( )
①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持续增加社会总供给,实现稳增长
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稳就业
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度,推动稳增长
④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助力稳预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
23.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知识,谈谈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答案】①自觉承担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②紧扣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进行伟大斗争,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⑤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四个自信”,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考生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4、拆卡直播乱象的原因:拆卡乱象反映的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弊端。
①政府要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弥补直播行业在市场调节下的缺陷,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规范直播行业市场秩序,促进拆卡直播健康发展。
②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引导直播行业健康发展。
③规范直播行业的准入标准,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主播素质,同时完善退出机制,加强监管,出现不合规行为的主播要及时淘汰。
25. 【答案】(1)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我国坚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是国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体现。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民营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重视企业形象和信誉,依法经营,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