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家的意味 表格式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 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家的意味 表格式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 上册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七上全册详案 2024秋季 最新
课题 4.1家的意味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本课为 1 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本单元《成长的时空》是七上教材的第二单元,带领学生探讨家庭、师生、朋友、集体等话题,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帮助学生学会与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的交往,学会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断成长进步。本单元共设计了四课,分别为“幸福和睦的家庭”“和谐的师生关系”“友谊之树常青”“在集体中成长”。本节课“家的意味”是“幸福和睦的家庭”的第一框内容,这一框引导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明白优良家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表达了五层意思:其一,家庭的内涵;其二,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其三,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其四,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其五,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业与生活的压力,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关注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许多初中学生与父母沟通中出现矛盾和冲突,表现为对父母自我封闭,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沟通交流时间短,交流内容多为父母对自己学业成绩的询问和关注,等等。有时,初中学生对父母爱的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不认同,不理解父母的关爱之情,不能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体谅、理解父母的苦衷。他们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漠,较少关心父母和家人,对与家人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缺乏责任意识。对与“孝”文化认同程度低,在意识和行动上缺乏相应的教育与引导。因此,引导学生协调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理顺亲子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交往,是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基于此,教材展开“亲情”话题,设计了“家的意味”“让家更美好”两框内容。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与学段目标:【政治认同】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参见2022版 新课标 P10)【道德修养】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尊重师长。(参见2022版 新课标 P12)
通过歌曲欣赏、总书记和母亲之间“一个针线包”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家庭亲情之爱,感受家是心灵的港湾;通过中国古代四大贤母教子的故事、结合观点分享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通过梁启超、习总书记的事例让学生知道优良家风需要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需要继承和发展;通过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知道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优良家风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展示课题及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本单元学习目标是:(展示目标、学生朗读)本节课的核心素养与学段目标是:(展示目标、学生朗读) 2.【导入新课】方案1:【新闻链接】奥运冠军谢瑜:感谢我的家人!谢瑜的励志故事:从乌蒙山腹地,走上了巴黎奥运会的冠军颁奖台;从资格赛排名第6、外界对夺金不报期望,到绝地逆转、成为横空出世的“黑马”。他和他家人的故事的打动了无数网友!交流:谢瑜和他家人故事为什么让人感动?答案与解析:父母对子女无条件的付出、子女从小努力懂事....他的故事唤醒了我们每个人心中对家庭亲情最真挚的情感!方案2:【歌曲欣赏】《让爱住我家》【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欣赏歌曲。【教师提问】欣赏完歌曲和照片后,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家”是什么。【学生活动】欣赏歌曲、举手发言、交流分享。提示:房子、地域、睡觉的地方、吃放的地方、一群人、幸福、快乐、温暖的港湾、零花钱、爱……【教师总结】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教师总结: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 配套音频:歌曲《让爱住我家》 明确目标,学习有方向本环节向学生介绍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挖掘背后感人的家庭亲情,引出本课主题。教师可以提问,对于谢瑜来说家庭亲情是止不住的流泪,对你来说家庭又意味着什么呢?导入提高学习兴趣。本活动一是通过歌曲欣赏带领学生感受家的温暖,感受亲情之爱;二是通过对“‘家’是什么”的讨论,导入“家”的内涵的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三是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新课讲授 环节一:【知识讲授】家庭的内涵+【相关链接】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教师活动】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1.家庭的内涵:P27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者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教师活动】结合《家有儿女》剧照等图片,教师讲述家庭关系建立的4种情形: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的家庭——小两口结婚成了家;②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④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环节二:【新闻链接】一个针线包,连着母子心【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新闻材料,并播放配套视频:“针线包的故事”:1969年,不满16岁的他来到陕北插队。儿行千里之际,母亲亲手给他缝制了这个针线包,并在上面绣上“娘的心”。7年知青岁月,小小的针线包默默陪伴着他.....▲ 配套视频:报得三春晖【教师提问】这个针线包的故事体现了怎么样的珍贵情感?给你带来了哪些触动?请和大家分享下,你的家庭生活中的一些令你感动的事。【学生活动】观看材料,举手发言、交流分享答案与解析:针线包的故事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和家庭的亲情。这是中国人最温馨的情愫,也是最宝贵的情感。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2.★家的重要性(家的意义):P27-29 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不只是一所房子,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环节三:【探究与分享】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3幅图片,提问学生:你读过这些古代故事吗,请你介绍下这些经典故事。备注:学生对前两个故事“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会比较熟悉,“画荻教子”的故事知道的较少,教师可播放配套视频《中国历史上四大贤母》进行介绍。▲ 配套视频:中国历史上四大贤母 【学生活动】举手发言、观看视频、交流分享 【教师提问】想一想,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承担着哪项功能? 答案与解析:这些故事中的母亲都以教子有方著称,她们用一言一行教导儿子,培养儿子成为国家的栋梁。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承担着教育功能。【教师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P27“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举手发言、交流分享【教师总结】在学生交流基础上,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②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环节四:【探究与分享】家风传承【教师活动】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28“探究与分享”中梁启超用家书教育子女传承家风的事迹,并回答:梁启超传承的优良家风是什么?【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优良家风?与同学分享。【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举手发言、交流分享提示:孝亲敬老、勤俭节约、为人忠厚、待人有礼、廉洁、勤奋、诚信等。【教师举例】教师出示习总书记与父亲传承“以民为本”的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事例,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感受家风的传承以及优良家风的作用。父子情 公仆心:“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这是习仲勋说过的话。父亲的一言一行对习近平有着深远的影响。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这是两代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接力、传承与弘扬。▲ 配套视频:深深父子情 拳拳公仆心【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教师活动】出示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语录: 总书记说:“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3.★优良家风的作用:P28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环节五:【阅读感悟】“天下之本在家”【教师活动】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29“阅读感悟”文字内容,然后请学生思考并回答:说说家庭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举手发言、交流分享【教师总结】在学生分享、交流基础上,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本“相关链接”陈述了家庭的外延,进一步阐述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旨在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结合家庭的内涵和外延更好地理解“家庭”和“家庭关系”。本活动通过了解习总书记和母亲之间“一个针线包”的故事,带领学生体会母亲的关爱之情和习近平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使学生产生情感触动,并通过分享家庭生活中令自己感动的亲情故事,进一步体悟家人之情。本活动让学生在感受中国历史上四大贤母教子的故事基础上,结合学生自己的成长经历,讨论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教育功能,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本活动通过梁启超传承爱国的家风、习总书记父亲传承勤俭、爱民的家风的事例,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白家作为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接续生命的同时,还传承着家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中感受优良家风的作用。引用习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语录,帮助学生理解优良家风的作用。本活动通过了解“天下之本在家”的道理,引导学生感悟“家国同构,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的道理。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略。(详见配套课件P16-22)
板书设计
家庭的内涵 家的意味 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
家的意义 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 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 优良家风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度:在本次教学中,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明白优良家风的作用。通过课堂观察、课堂练习小测和学生反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家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表明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适宜性:本节课我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话体验等多种形式,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手段,关注学生的观念认识、情感体验和践行反思,注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内容上,我力求全面而深入。从家的基本定义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探讨家对于个人成长、情感寄托、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意义。教学亮点:①我意识到在引入话题时,创造一个温馨、亲切的氛围至关重要。通过欣赏歌曲《让爱住我家》,以及展示一些温馨的家庭照片,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家的共鸣。这种情感上的铺垫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不足和改进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家的深层含义时,我可能过于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个人经历和感受的分享。这使得部分学生在理解家的意义时显得有些生硬和片面。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