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秦安一中2024-2025年高一11月月考检测卷
政治
时长:75分钟 总分:100分
单选题(每题3分,共54分)
1、“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 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 材料中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指的是( )
A.历史唯物主义
B.生产力决定于生产关系
C.阶级斗争学说
D.剩余价值理论
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论述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
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
② 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 工人运动的兴起
④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② ④
5、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
A.人的发展状况
B.地理环境的状况
C.生产力的水平
D.生产关系的性质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②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引发的
③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④表明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时,毛泽东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贏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你认为这28年开始于( )
A. 1911 年 B. 1919 年 C.1921 年 D. 1927 年
6、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的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从中国内部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
A.军事战略错误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经济技术的落后
D.思想观念的保守
7、“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单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8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 珠海(经济)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B.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
D.深圳作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
8、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以下对中国改革不能止步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①深化改革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②改革开放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③对外开放是适应经 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
④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这启示我们( )
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
②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③广大青年要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未来属于年轻一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同时,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各国也是重要机遇。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这表明( )
①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②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梦
③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合作共赢不是零和博弈
④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在新的历史时代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
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顶峰
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由此可见
①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制定国策、战略的重要依据
②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③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指的是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
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我国基本国情的改变
⑤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着党和国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
1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这表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①适应了新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是衡量发展理念先进与否的根本尺度
③推动着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下列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稳定党的执政根基
④能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并发表题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讲话。倡导“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为全球发展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这表明
①中国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现代化
③中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④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为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分别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重大历史课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8个明确”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8个明确”从理论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14个坚持”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14个坚持”从理论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7. 新时代产生新课题,随新课题催生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中形成的,成为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晶。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
A.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坚持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路线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8.“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国家主席习近平的2019年新年贺词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这句话启迪我们
①新时代仍然需要坚持艰苦奋斗精神
②实现理想需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③持之以恒奋斗已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④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9.(22分)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的渴望,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曾登上历史舞台,力图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都以失败告终。近代中国历史表明,旧式农民革命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问题1: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问题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
20.(24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唐时有人曾诉说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
材料二:马克思指出的:“资本家经常力图把工资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资本家还通过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进行更残酷的剥削。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童工工资则更低,往往只是女工工资的一半。有的资本家只给童工一点粗劣的伙食,根本就不付工资。
(1)结合材料一分析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有人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资本主义的建立是一种历史倒退。请你评析这一观点。秦安一中2024-2025年高一11月月考检测卷
政治
时长:75分钟 总分:100分
单选题(每题3分,共54分)
1、“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 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 材料中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指的是( )
A.历史唯物主义
B.生产力决定于生产关系
C.阶级斗争学说
D.剩余价值理论
【答案】A
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论述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答案:D
3、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4、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
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
② 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 工人运动的兴起
④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② ④
答案:C
5、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
A.人的发展状况
B.地理环境的状况
C.生产力的水平
D.生产关系的性质
【答案】D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②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引发的
③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④表明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时,毛泽东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贏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你认为这28年开始于( )
A. 1911 年 B. 1919 年 C.1921 年 D. 1927 年
【答案】C
6、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的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从中国内部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
A.军事战略错误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经济技术的落后
D.思想观念的保守
答案:B
7、“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单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8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 珠海(经济)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B.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
D.深圳作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
【答案】B
8、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以下对中国改革不能止步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①深化改革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②改革开放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③对外开放是适应经 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
④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这启示我们( )
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
②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③广大青年要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未来属于年轻一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10、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同时,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各国也是重要机遇。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这表明( )
①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②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梦
③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合作共赢不是零和博弈
④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11.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在新的历史时代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
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顶峰
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由此可见
①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制定国策、战略的重要依据
②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③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指的是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
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我国基本国情的改变
⑤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着党和国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
【答案】B
1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这表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①适应了新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是衡量发展理念先进与否的根本尺度
③推动着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下列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稳定党的执政根基
④能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1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并发表题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讲话。倡导“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为全球发展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这表明
①中国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现代化
③中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④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为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分别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重大历史课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8个明确”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8个明确”从理论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14个坚持”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14个坚持”从理论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17. 新时代产生新课题,随新课题催生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中形成的,成为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晶。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
A.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坚持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路线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答案】A
18.“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国家主席习近平的2019年新年贺词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这句话启迪我们
①新时代仍然需要坚持艰苦奋斗精神
②实现理想需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③持之以恒奋斗已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④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9.(22分)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的渴望,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曾登上历史舞台,力图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都以失败告终。近代中国历史表明,旧式农民革命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问题1: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问题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
19答案及解析:
答案:问题1提示:①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
②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
③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 170多年的持续奋斗。
④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问题2 提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0.(24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唐时有人曾诉说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
材料二:马克思指出的:“资本家经常力图把工资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资本家还通过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进行更残酷的剥削。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童工工资则更低,往往只是女工工资的一半。有的资本家只给童工一点粗劣的伙食,根本就不付工资。
(1)结合材料一分析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有人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资本主义的建立是一种历史倒退。请你评析这一观点。
20答案及解析:
答案:(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2)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资本主义的建立不是历史的倒退)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是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②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压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工人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