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4张PPT)第七章 探索溶解现象第4节 物质的溶解性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学习目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感悟新知知识点11. 物质溶解性的概念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某种溶剂中的能力,称为该物质的溶解性。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知1-讲感悟新知2.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内因与外因(1)内因①溶质的种类(或性质):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氯化钠可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②溶剂的种类(或性质):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碘较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2) 外因(即外界条件的影响):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对于硝酸钾等多数物质,温度越高,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知1-讲感悟新知3. 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知1-讲内因 溶质和溶剂的种类(或性质)外因 温度 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压强 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强感悟新知特别提醒1. 多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如硝酸钾),但也有极少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如氢氧化钙)。2. 说明:溶解性只能定性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常用 “易溶” “可溶”“微溶”“难溶”粗略地表示。知1-讲知1-练感悟新知(多选)如表,表中的三组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 溶剂种类 B. 溶剂质量 C. 溶质种类 D. 温度例1AC考向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 编号 温度 固体 液体 固体和液体混合并振荡后的现象1 20 ℃ 1 g 碘 5 g 水 有固体剩余2 20 ℃ 1 g 碘 5 g 酒精 固体完全溶解3 20 ℃ 1 g 碘化钾 5 g 水 固体完全溶解感悟新知解题秘方: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内因和 外因)、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 由实验 1、2 可知,20 ℃时,等质量的碘在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在等量的酒精中固体完全溶解,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由实验 1、3 可知,20 ℃时,等质量的碘和碘化钾在等质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碘有剩余,碘化钾完全溶解,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种类有关。知1-练感悟新知方法点拨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1) 明确探究的问题;(2) 寻找影响因素;(3)控制其他因素; (4)改变研究因素。知1-练感悟新知知识点2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 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一般用符号 “S”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知2-讲感悟新知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示的意义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5.9 g”为例:(1) 在 20 ℃时,35.9 g 氯化钠溶解在 100 g 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2)在 20 ℃时,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35.9 g 氯化钠。(3)在 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35.9 ∶ 100 ∶ 135.9。知2-讲感悟新知方法点拨准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1)定温——“在一定温度下”。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溶解度才有意义。(2)定量——“在100 g溶剂里”。100 g是溶剂质量,而不是溶液质量。(3) 定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能定量描述一定条件下某物质溶解能力的强弱,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量的最大值,才能知道该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必须达到饱和状态。(4) 定单位——“所溶解的质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以“克”作为单位。知2-讲感悟新知3.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对应关系知2-讲溶解度(20 ℃) S ≥ 10 g 1 g ≤ S < 10 g 0.01 g ≤ S < 1 g S < 0.01 g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感悟新知4.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知2-讲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意义 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 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温度 一定温度 ( 溶质为气体时还与压强有关 ) 不一定溶剂质量 100 g 不一定溶液是否饱和 一定达到饱和状态 不一定单位 g 没有单位联系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知2-练感悟新知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1 ℃时,10 g 硝酸钾可溶解在 100 g 水里,所以 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0gB. t1 ℃时,10 g 硝酸钾可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0gC. 把 35.9 g 氯化钠溶解在 100 g 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5.9gD. t2 ℃时,35.9 g 氯化钠溶解在 100 g 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则 t2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5.9g例2D考向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题型 1 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感悟新知解题秘方:理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紧扣“四要素” ,即一定温度、100 g 溶剂、饱和状态、单位为“g”。解析: A 项中没有指明是否形成饱和溶液;B 项中没有指明 100 g 溶剂;C 项中没有指明温度。知2-练感悟新知警示误区理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要注意:1. 完全溶解≠饱和状态,即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溶液中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该固体物质。2.100 g 是指溶剂质量,不是溶液质量。3. 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因此一定要指明是某温度下的溶解度。知2-练知2-练感悟新知20 ℃时,20 g 水最多能溶解 A 物质 3 g,则 A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属于( )A. 易溶 B. 微溶 C. 难溶 D. 可溶例3A题型 2 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感悟新知解题秘方:解析: 20 ℃时,20 g 水最多能溶解 A 物质 3 g,则 20 ℃时 A 物质的溶解度为 15 g,大于 10 g,为易溶物。方法点拨: 可用数轴法记忆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知2-练感悟新知易错提醒根据 20 ℃时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才能判断其溶解性。当然也可以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推算物质20℃ 时的溶解度,然后判定溶解性。知2-练知2-练感悟新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5.9 g,则 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35.9%B.26.5%C.26.4%D.25.6%例4C题型 3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感悟新知解题秘方:本题可采用公式法解答。根据公式由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析: 20 ℃ 时, 氯 化 钠 的 饱 和 溶 液 中 溶 质 的 质量分数 = ×100% ≈ 26.4%。知2-练感悟新知误区警示根据溶解度求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 可利用×100%来计算 ,不能写成×100%。知2-练感悟新知知识点31. 列表法以表格的形式表示某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为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知3-讲温度 /℃ 0 20 40 60 80溶解度 /g 13.9 31.6 61.3 106 167感悟新知(1)优点 : 列出的数据明确,一目了然。(2) 缺点①不能反映未列出的数据。②不能直观表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知3-讲感悟新知特别提醒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1.“陡升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表现为曲线斜度比较“陡”,如KNO3。2.“缓升型”: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表现为曲线斜度比较“平”,如NaCl。3.“下降型”: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为曲线下降,如 Ca(OH)2。知3-讲感悟新知2. 曲线法——溶解度曲线(1)概念: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曲线。知3-讲感悟新知(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知3-讲内容 表示意义 举例(以图 4 为例)点 曲线上的点 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 如 A、 B 表示物质 N、 M 在 T1 ℃时的溶解度分别为 a g 和 c g两曲线交点 表示两物质在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如 C 点表示物质 M、 N 在 T2 ℃时的溶解度相等(均为 b g)线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趋势 如 M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面 曲线下面的点 表示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如 D 点表示 T1 ℃时 N 的不饱和溶液[ 中考· 天津 ] 氯化铵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例5考向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题型 1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感悟新知知3-练温度 /℃ 10 20 30 40 50 60 70溶解度 /g NH4Cl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KNO3 20.9 31.6 45.8 61.3 85.5 106 138感悟新知方法点拨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 查找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2.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3. 分析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趋势。4. 分析温度变化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5. 判断结晶的方法。知3-练(1)1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_______g。(2)20 ℃时,将 20 g 氯化铵加入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60 ℃时,将 60 g 硝酸钾溶于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 g。感悟新知知3-练33.3不饱和103(4)将 60 ℃相同质量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和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20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氯化铵 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硝酸钾。(5)20 ℃时,向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2% 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 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感悟新知知3-练小于20%感悟新知解题秘方:认真分析表格中溶解度的数据信息, 结合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1)根据溶解度表可知,1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33.3 g。(2)2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37.2 g,该温度下,将 20 g 氯化铵加入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知3-练感悟新知(3)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06 g,该温度下,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106 g 硝酸钾,50 g 水中最多溶解 53 g 硝酸钾,则 60 ℃时,将 60 g 硝酸钾溶于 50 g 水中,只能溶解 53 g 硝酸钾,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53 g+50 g=103 g。(4)将 60 ℃相同质量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和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幅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变化幅度,则析出晶体的质量:氯化铵小于硝酸钾。(5)20 ℃时,向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2% 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5 g 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知3-练感悟新知方法点拨根据溶解度表可以查出某一具体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数值,进而得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也可进行简单计算。知3-练[ 中考·连云港 ] NH4Cl 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5 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H4Cl 的溶解度比 NaCl 的大B. NH4Cl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NaCl的大C. 20 ℃时 NH4Cl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 ℃时仍是饱和溶液D. 60 ℃时,在 100 g 水中加入 40 g NaCl,形成不饱和溶液例6题型 2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感悟新知B知3-练感悟新知方法点拨通过改变温度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陡升型(如硝酸钾):升高温度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以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下降型 ( 如氢氧化钙):降低温度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以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知3-练感悟新知解题秘方:找准溶解度曲线中的“点”,认清 “线”的变化趋势。解析: 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需要指明温度,A 错误;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氯化钠的大,B 正确;20 ℃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40 ℃,氯化铵的溶解度增大,会变为不饱和溶液,C 错误;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 40 g,在 100 g 水中加入 40 g 氯化钠,固体不能全部溶解,形成的是饱和溶液,D 错误。知3-练[ 中考·重庆 ] 如图 6 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填空。例7题型 3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应用感悟新知知3-练(1)在 ______℃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2)t1 ℃时,将乙溶液的状态由 M 点变为 N点,方法是 __________。(3) t3 ℃时,将 40 g 甲放入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 g。(4) t3 ℃时,将 125 g 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应再加入 _______ g 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感悟新知知3-练增加溶剂t28015感悟新知方法提醒根据溶解度曲线解题要善于“看”:1. 一看“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可通过溶解度计算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比较溶质或溶剂质量大小,定量判断溶液是否饱和。2. 二看“线”: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推断: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溶液的变化。解题时注意:一定温度下,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溶解的固体质量,而不是固体质量与溶剂质量直接相加;饱和溶液升温得到的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知3-练感悟新知解题秘方:根据溶解度曲线上的“点”确定溶解度、比较大小并进行计算,根据“线”分析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知3-练感悟新知解析: (1)由图可知,在 t2℃时,甲、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该温度下,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2) t1℃时, M 点为乙的饱和溶液, N 点为乙的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将乙溶液的状态由 M 点变为 N 点的方法是增加溶剂。(3) t3℃时,甲的溶解度为 60 g,该温度下,将 40 g 甲放入 50 g 水中,最多只 能 溶 解 30 g, 形 成 溶 液 的 质 量 为 50 g+30 g=80 g。知3-练感悟新知(4) t3 ℃ 时,125 g 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25 g× ×100%= 25 g,溶剂质量为 100 g,降温至 t1℃,该温度下,丙的溶解度为 40 g,要想恰好达到饱和,还应加入丙的质量为 40 g -25 g=15 g。知3-练感悟新知知识点41. 分离混合物(1) 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溶液中析出,一般用降温结晶的方法。(2) 使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溶液中析出,一般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知4-讲感悟新知2. 提纯可溶性固体混合物(1)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如 KNO3 中混有少量 NaCl),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步骤:混合物加水溶解、加热升温、冷却结晶、过滤,滤渣为KNO3,NaCl 留在滤液中。知4-讲感悟新知(2)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的固体(如 NaCl 中混有少量 KNO3),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步骤:混合物加水溶解,加热蒸发至出现一些固体,趁热过滤,滤渣为 NaCl,KNO3 留在热的滤液中。知4-讲感悟新知方法规律1. 可用“谁多谁做主”来记忆。如要除去KNO3 中含有的少量 NaCl,由于 KNO3 量 多, 就 按KNO3 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即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或降温结晶法)除去NaCl;如要除去NaCl 中含有的少量KNO3,由于NaCl量多,就按NaCl 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即采用蒸发结晶法除去KNO3。2.“夏天晒盐”是指蒸发溶剂,利用夏天的风吹日晒使水分蒸发,析出食盐晶体;“冬天捞碱”是指冬天温度降低,纯碱因溶解度减小而析出,即降温结晶。知4-讲知4-练感悟新知图 7 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例8考向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知4-练感悟新知(1)根据图 8 溶解度曲线推断:图中,①是_____ (填“蒸发” 或“冷却”)池。(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字母)。A. 海水进入贮水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B. 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C. 结晶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一定减小D. 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E.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蒸发AE感悟新知方法点拨结晶在混合物分离中的应用:1. 当物质a 中含有少量物质b( 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 时, 可采用降温结晶法分离( 或提纯)物质a。2. 当物质b 中含有少量物质a( 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 时, 可采用蒸发结晶法分离( 或提纯)物质b。可概括为“大”中有 “小”,降温结晶;“小” 中有“大”,蒸发结晶。知4-练感悟新知知4-练解题秘方: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结晶的方法。抓住结晶前后溶质、溶剂的质量变化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判断溶解度是否变化的依据是看温度是否变化。感悟新知知4-练解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提纯氯化钠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即①应是蒸发池。(2)海水进入贮水池后,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故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在蒸发池中,由于水分的蒸发,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若结晶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也不变;析出晶体后的母液应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无机盐、海产品等。课堂小结物质的溶解性影响因素定量表示内因外因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固体:温度气体:温度、压强意义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