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复习导学 问题清单】1.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矛盾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3.矛盾特殊性原理和方法论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5.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6.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宏观把握】第三课逻辑联系(3.1)发展(3.2)矛盾(对立统一规律)(3.3)构成、引起根本 内容根本 动力总特征(基本观点)实质和核心(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表现形式矛盾运动的结果总特征 (基本观点) 联系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发展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实质与核心 (根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程标准解读】高考评价体系与课标要求 必备知识 考什么 1.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2.领会事物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达态、发展的过程、事物发展的动力; 3.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和解决问题。 1个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2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3个统一: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斗争性与同一性4对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怎么考 试题材料多为社会生活、传统文化、时政热点、社会实践等。如运用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深入解读二十大报告,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联系观 2022山东19(3);北京6; 辽宁10; 海南13;2023北京5;浙江30;湖南9;发展观 2022山东8; 浙江28; 山东9;湖南9;矛盾观 2022山东7;辽宁20(1);浙江30; 2023 浙江31;北京16;浙江T18;山东18;湖南8;【知识结构】把握世界的规律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从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建立新联系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总特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方法论系统优化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方法论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根本观点)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问题的精髓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发展的状态(形式):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途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观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一分为二、全面矛盾的普遍性→前提;承认/直面/分析/解决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础/关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精髓;关系;方法【议学探究】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思考:下列诗句,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这些词句透过具体现象,都包含着事物一分为二的思想,揭示出了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的联系,包含了辩证法有关矛盾规律的深刻哲理。【考点精讲】考点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方法论】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蝉噪林逾静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注意:哲学矛盾≠逻辑矛盾;哲学矛盾≠生活矛盾逻辑矛盾:“自相矛盾”生活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哲学矛盾:对立和统一①“对立”和“统一”是指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不能理解为矛盾的双方本身。②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与统一关系两者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直击高考】1.(2023广东)如图漫画(作者:于冰)所蕴含的哲理是(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③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的选择④正确的认识来自合理的判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2.(2023年6月浙江)漫画《最大的危险——没有人提醒你有危险》(作者:郑辛遥)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见微知著,睹始见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直击高考】A【考点精讲】考点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材料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译文: 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生世界万物,所有东西都一致的话,世界也就不再发展了。思考1:上面的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材料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 君子之间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和的,君子能做到在差异中求得统一;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貌和心不和,小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不和的。思考2:上面的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说明: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说明: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考点精讲】考点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一性(统一属性) 斗争性(对立属性) 方法论含义体现特点联系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②要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防止不利转化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促进事物的发展。2.矛盾的基本属性:【知识延伸】关于矛盾的同一性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物极必反、 乐极生悲 、置之死地而后生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包含、转化【误区集锦】4、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1、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双方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转化3、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6.(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漫画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该漫画表明( )①“后退”与“前进”没有明确的界限②“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③“后退”与“前进”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④“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直击高考】D8.(2022·浙江·高考真题)20世纪90年代,某县遭到百年不遇的台风侵袭,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许多传统作物无法继续种植。在充分调研后,该县把海水养殖作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新方向。经过多年努力,海水养殖业占据了该县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亮点。这表明( )①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②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③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直击高考】C10.(2021·湖南·高考真题)漫画《谈判的最好结果——让双方都感到自己是赢家》(作者郑辛遥)启示我们( )①谈判双方的利益关系是矛盾关系②谈判双方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③谈判双方的思维方式决定着谈判结果④谈判双方对结果的感觉与实在是一致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直击高考】A【直击高考】14. (2023浙江1月)近年来,我国各大盐碱地集中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松嫩平原因季节性降雨不均,土地盐碱化严重,故采用培育耕层、以稻治碱、连通河湖的方法,涵养生态,沃土好水种出了优质稻。内蒙古河套灌区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但不同地块的盐碱化程度不同,故分别采用“留”“用”“改”方法,科学灌溉,解开了次生盐碱化症结。新疆地区盐碱地全年干旱少雨,于是推广有机肥还田,培育种植“吃盐植物”,收效同样明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盐碱地与可耕地相互转化的条件。【直击高考】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我国盐碱地集中区,盐碱地是“沉睡”的耕地资源,是潜在的可耕地,在遵循水盐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分类改造,可以转化为可耕地;可耕地是现实的耕地资源,但当水盐条件发生变化时,诸如发生不合理的灌溉时,在水盐运动规律的作用下,可耕地也会盐碱化,从现实的耕地资源变成潜在的耕地资源。【考点精讲】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状况的。联系和发展从表层回答了世界的存在状况,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而矛盾观点则从深层次揭示了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图示如下: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考点精讲】考点2矛盾问题的精髓3.矛盾的特点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重要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①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要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标志词: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考点精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表现【考点精讲】考点2矛盾问题的精髓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地位作用要求反对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侧重怎么看;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侧重怎么做;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区分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把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区分同一事物内部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一刀切”“一风吹”、生搬硬套的工作方法和教条主义积累:蕴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哲理的例子◇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看菜吃饭;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抽薪止沸;随机应变;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直击高考】16.(2023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现代化的“并联式”过程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发展时空特征上的最显著区别。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加以说明。【直击高考】①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②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符合本国实际。中国的现代化起步晚,要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就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叠加发展,而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串联式”发展,这是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考点精讲】考点2矛盾问题的精髓沸羊羊 懒羊羊 美羊羊 喜羊羊 暖羊羊健壮鲁莽的羊美丽可爱的羊好吃懒做的羊善良诚实的羊聪明帅气的羊羊普遍性(共性/一般)特殊性(个性/个别)相互转化:喜羊羊→羊→草食动物→动物→生物【考点精讲】考点2矛盾问题的精髓(1)原理: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b.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方法论:①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②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标志词:解剖麻雀;先试点再推广、典型示范;借鉴…经验;在…理论、思想、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缩影/样板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直击高考】15.(2023山东卷)中国精神、中国力量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又系于无数心怀山海的接棒者。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一个雷锋带动了一代又一代“雷锋”……“穿越60年,你和他的青春如此相似”,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的认识。【直击高考】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体现了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②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雷锋所处的年代、他所做的事情与雷锋的接棒者所处的年代、所做的事情并不相同,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时代、领域里发光发热,雷锋是特别的先行者,是我们的榜样力量。③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虽然雷锋与接棒者存在诸多不同,但是我们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精神内核是相似的,始终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无论处于哪个历史时期、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我们与雷锋永远是最熟悉的青春同行者。【考点精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区别 侧重点 侧重于矛盾各自特点,反对“一刀切” 侧重于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角度 辩证法角度 唯物论角度原理 矛盾特殊性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考点精讲】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分析事物的主次矛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问题。从中国发展的实践来看,如果不能正确地确定“中心”,就不能真正掌握和推动全局;如果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全局都会受到损害。”任务1:思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哲学依据是什么?抓重点、中心,着重解决主要矛盾【考点精讲】考点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比较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区 别 含义联 系 原理方法论反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住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考点精讲】考点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力气用在节骨眼上;标志性词语:关键、根本、重点、核心等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反对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和关键;主次颠倒;反对只看主矛忽视次矛,陷入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十个指头按跳蚤;眉毛胡子一把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直击高考】(2023·吉林·考模拟)2020年1月25日,党中央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习近平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截止2020年5月1日24时,全国所有省份应急响应级别均调至二级或以下。当前要做好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坚决防止疫情反弹,为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各地要充分发挥区域、部门协同互助机制,稳步推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良性运转,为人民生活的安定、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这也是我们当前要着力解决的大问题。目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了复工复产,截至4月21日,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达到99.1%和95.1%,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就业民生等方面,抓紧推出一批更有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稳步推进企业生产秩序的全面恢复。2023年的中国已经实现防控疫情常态化,经济全面复苏。结合材料,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其要求,分析党中央是如何处理疫情防控与企业生产之间关系的。【直击高考】①主要矛盾处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②疫情爆发,把疫情防控列为最重要工作,发展经济暂时成为次要矛盾。③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复工复产再次上升为主要矛盾。④当前要坚持发展经济和防控疫情两手抓,尤其要把经济高质量发展做为重点。【考点精讲】考点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7.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比较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区 别 含义联 系 原理方法论反对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在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③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要求认识事物时要全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②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忽视支流;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考点精讲】区分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区 别 外延 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可以有很多 一般只有一、一对多 “同一矛盾”而言,一个矛盾统一体内部的两个方面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一对一内涵 主、次矛盾指“矛盾体”,可称为“一个”或“一种”,内部又含主、次方面 主、次方面指“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运用 常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题的关键(改造世界) 常用于“看问题”,分析认识问题,用于评价事物利弊、优劣、功过,认识形势等(认识世界)标志性词语 “中心”、“重心”、着重、“重点”、“关键”、“要害”、“突破口”重中之重、集中力量、首位、第一、核心、主线、纲举目张 “主流”、“把握方向”、“性质”、“主体”、“主导”、总体、总的看、认清形势、利弊、得失、优劣、好坏,防微杜渐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极简版)【考点精讲】考点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复杂事物生态建设卫生事业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国家发展(主要矛盾=1,次要矛盾≥多)【考点精讲】考点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次要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判断】哪个是主要矛盾?哪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国两制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和平是时代主题,但局部战乱仍然存在。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好钢用在刀刃上;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方面主要方面【考点精讲】考点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8.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对比 两点论 重点论含义 认识复杂事物认识某一矛盾反对联系理论依据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形而上学的均衡论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识拓展】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因此,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图示如下:)矛盾观点与矛盾分析法【知识整合】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分析问题★答题要素:对立统一关系/基本属性+矛普+矛特+矛普特+主次矛/矛主次①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⑤主次矛盾或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第⑤一般根据材料可替换为:强调主要矛盾时,用“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着力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强调矛盾主要方面时,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原理、方法论(左边强调原理,右边强调方法论)矛盾观⑧矛盾分析方法总: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⑦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⑤主次矛盾⑥矛盾的主次方面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揭露矛盾④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③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普遍—特殊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②矛盾的普遍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次矛盾关系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主次方面关系抓住重点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抓重点,统筹兼顾主流支流全面归纳总结【知识拓展】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堂小结】把握世界的规律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从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建立新联系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总特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方法论系统优化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方法论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根本观点)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问题的精髓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发展的状态(形式):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途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观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一分为二、全面矛盾的普遍性→前提;承认/直面/分析/解决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础/关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精髓;关系;方法增强及时回顾意识 提高复习巩固效率课后:1.完成课后巩固训练2.回扣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下节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